佛弟子文库

从心不苦做到身不苦

印顺导师  2013/10/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心不苦做到身不苦

我来乐生院,与诸位说法,真可说感想万端。诸位的病苦,当然首先引起了我的痛切。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还能来共同修学佛法,这不能不说太难得!佛菩萨的慈悲,并不遗弃你们。佛菩萨从来不曾遗弃任何人,我们都常在佛菩萨护念的恩光中;只可惜我们的心行,不完全能与佛菩萨的心行相应。在这无边苦迫的世界,唯有佛法是我们的安慰,是我们的光明,是我们的依怙!除了佛法,我们还指望什么?

佛说“人生是苦”,这是大家所能深切体会的。佛说“人身如病,如痈,如疠”,这在大家是更能深切经验的。佛说何等彻底!不但大家现在陷在病苦中,一切人类,一切众生,都从来不曾离得了病痛,离得了苦迫,不过小苦大苦,小 病大病而已。所以大家现在的病苦,极为深重,如能减轻一分,这当然是好的。然而切勿对照别人,渴想那无苦的快乐,无病的健康,因而增加无谓的痛苦。要知道,一切生死众生,是从来不曾离得了病苦的。大家一向在病苦中,而现在的病苦更深。这唯有彻底放下,向解脱生死的大道迈进,向不病不死的境地迈进!

说到苦痛,有身苦,有心苦。如无衣,无食,风吹,日晒,冰冻,鞭打,火灼,刀疮,蜂螫,蛇伤,这种种身苦是一切人所同感的。这可从增加生产,劳资合作,医药进步等去补救。虽不能彻底,却可以相对的救济。心苦可就不同,如失望,怨恨,忧愁,恐怖,愤结,悲哀,热恼等等,是人人不同的。如同样的观月,引起的心情,各各不同:有的欣悦,有的悲伤,有的怖畏,有的感到孤独凄凉,有的觉得清凉优美。又如病苦,有的小病而心里悲伤恐怖到极点,有的虽是重病,也能不引起心苦。

所以,从过去业报,或现生违缘所招来的身苦,我们固然要谋求相对的救治;而从现缘或宿习而来的心苦,我们在佛法的修持中,更应充分的控制他,解除他,做到“无有恐怖”,“忧悲苦恼灭”。如诸位既经染 上重病,无论是过去生的业报,或是这一生的横缘,在现代的医药上,还不能作彻底的根治,那唯有安命,切勿愚痴而增重心苦。反之,心苦的解除,却是自己作得主的。我告诉大家:有些了生脱死的阿罗汉,还免不了身体的病苦,但却能没有心苦。佛曾经说:你们要“身苦心不苦”。我觉得,“身苦心不苦”,是佛陀最慈悲,最方便的教授!在座诸位,应特别的顶戴奉行!

身与心——精神与物质,本是互相影响的,所以身苦会引起心苦,心苦也会引发身苦。然而身体苦痛的减少,不一定是精神上苦痛的减少。如近代的物质文明,非常进步,论理应该精神更愉快,而事实却不然,患神经衰弱、 精神失常的人,反而多起来。斗争恐怖的政策,使人更陷于惊惶失措,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苦海中。比诸位身体的苦痛,实在还要难受。可是心苦的消失,虽不一定没有身体的苦痛;而修持有力的,确能做到身苦的解除。从心不苦而做到身不苦,这才是佛陀最彻底的救济!可作为我们的理想而努力去实现。

不知佛法,不依佛法而行的愚人,身苦会引起心苦,心苦会引起身苦,小苦会演变成大苦。如小病而恐怖忧郁,或思亲单恋而卧食不安,久之身体是更坏更苦了!这在我国的现实社会中,到处都是,用不着举例。了解佛法,依佛法而行的智者,身苦不会引起心苦,决不因心苦而引起身苦,小苦不会变成大苦,反而大苦化小苦,小苦成无苦。这主要的关键在:一、通达因果事理,深信业报,不为苦痛所扰乱,不颠颠倒倒的自作疮疣。二、忏悔罪业,求佛菩萨加被,多集善根来减轻苦恼。三、修习禅观,这是由心转身的有力方法。从前南岳思大师,起初风疾发作,四肢缓慢,身不由心。后来因禅观的力量,完全康复。还有一个事实,出于清人的笔记中,也与佛法相合,可作诸位的参考:

出身富贵的某女郎,美丽而聪慧,嫁得一位门当户对的才郎。夫妇的感情很不错,翁姑也合得来。不幸得很,她忽然染上了疠疾——疯。发现以后,无论她的丈夫与翁姑,怎样的爱她,也不能不实行隔离。不久,病势越发厉害,这才为她造一所小屋,整天住在里面,与闭关差不多。她在小屋里,整天想她的病相,对自己一幅丑恶不净的身相,越看越丑恶,越看越可厌!丑恶不净的身相,时刻的不离心念,连饮食便利时也如此。后来,她见不净丑恶的病体脱落,仅剩一付雪白的骨骸,不再有秽浊。忽而从白骨中放射光明,照满小室,她的恶病,也就从此完全好了!她厌离这世间的色身不净,就一直住在这小屋中,过她的自由生活。——这一传说的故事,吻合佛法中从修不净观而到净观的过程。由于心得定慧力而引起色身的转变,是可能的。诸位!现在何妨以此乐生院作关房,切实的修习一下!

我想:大家平常大概是念佛的。念佛是求得身心清净而往生净土的法门。这必须厌离此世间,彻底的看为丑恶不净,这才有可能。古人说:娑婆的厌心不切,难于舍娑婆而生净土。娑婆是五浊恶世,色身是五蕴毒聚,如彻底的观为不净,自有从不净而转为清净的可能。方才说的女郎,可以作为大家的榜样。诸位!佛是人间导师,是大医王!信佛,学佛,可说已踏上正道,走向光明的前途!不要太看重现在,还有无限的未来,不要太执着色身,还有自在的精神!在三宝的恩德与威德中,为诸位祝愿:从身苦而心不苦,走向心净而身净的前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心态决定思想

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问: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慧律法师答: 我...

找回那个没有结婚前的你

一位妇人在河边寻死,被路过的船夫搭救了,询问原因,...

为何有时修善反而痛苦会加剧呢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

【推荐】贫不等于苦,富也不等于乐

如果我们缺乏生命的意志,并且对生命价值没有正确的认...

以什么样的心态听法,能得到最大利益

宗喀巴大师讲一个偈颂说: 佛非水洗众生罪, 亦非手拔...

佛教对心的五种描述

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由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心性...

用平常心来看待

大家都知道,很多人既无知又喜贪求,于是就会产生,无...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观想佛陀的方法

(四)修观之法 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

布施就是最好的结缘

佛教非常主张广结善缘,但是怎样才能广结善缘呢?其实...

【推荐】念佛的确是一剂无上的良药

作为一名医生,我遇到过罹患各种各样疾病的患者,从医...

比风水更厉害的命运改造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

【佛教词典】意近行

(术语)仅第六意识上有之,能为意识亲近之缘,使意识...

【佛教词典】解脱食

(术语)出世五食,又九食之一。出家行人,由解脱惑业...

本来的面目

在美国的阿拉巴马州有一条法令规定:星期日上教堂,不...

供养佛陀十字绣头像是否不恭敬,应该如何处理

问: 信女早年未学佛前喜佛,敬佛,并在集市上见一佛陀...

《观无量寿佛经》第一观:日观

【经文】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

从外道场转移到内道场

智者大师勉励我们所有的大乘修学者,我们应该从缘修提...

为何念佛人临终时,仍执著自己身体

问: 一些临命终的人,不论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师父...

原谅别人才能解除内心压抑

有的人即使不学佛法,也同样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这就...

你知、我知,莫教你家婆婆知

可怜我们今世的人,那个都开口说了生,闭口说脱死!恐...

慧命的报应

刚创业那会儿,很喜欢算命,隔三差五地见见高人算一算...

真的有前世吗

昨天,一名网友不断追问我:你相信前世吗?前世真的存...

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条小鱼问一条大鱼道:我经常听人说起海的故事,海究...

降伏内心的悭贪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最胜。家中非常富裕,但是为...

圣严法师《再论积极》

曾经有人问我:师父,我看了很多有关积极人生观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