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施恩于人不可求

2016/1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施恩于人不可求

虚云老和尚一辈子,重兴了大丛林,包括鸡足山,南华寺,涌泉寺,云居山,云门寺这些祖师大德的道场。虚云和尚建寺好了以后,就走了,把位置让给他的弟子。自己只身一人,又去重兴新的寺院。他一辈子,就这么过来。后来虚云和尚的弟子,像佛源和尚,净慧长老,本焕长老,也是如此。所以他们弟子也是满天下。

虚云和尚一辈子不居功,但他的弟子们,却从来没忘记他老人家。在云居山,鸡足山,云门寺,这些道场都有虚云和尚的舍利塔。在鸡足山还有虚云禅寺,专门纪念老和尚的。总感觉,这就是虚云和尚的作风,不居功。不居功者,上天自然能给他功劳。

很多人想要解脱。要解脱者,应该努力去做事,然后去利益众生。在做事时,内心能如如不动,就解脱了。那如如不动,讲的太深了,讲浅白一点,就是施恩于人不可求。

人做了善事,都会觉得自己做了很多,都想着要得到回报。有这个想法,就很累。给人恩德,不求,这样就解脱了。做善事者,只有达到这样,才能解脱。

做善事的人,内心如果执着了,就更痛苦。比没有做事的人,更加痛苦。因为善事越多,我执越强,就越痛苦。那施恩于人不可求,不要求别人回报。这样就没有痛苦了。

不求别人回报时,上天就一定会给回报的。因为能量是守恒。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四种方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为了凝聚人心、摄受众生、开发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种方...

这样的「陷阱」反而成为我们的「加持力」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自己身边总是小人很多,常常被人...

看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自心不清净

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

【推荐】人性总是十好不敌一缺

人性总是十好不敌一缺。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

【推荐】热心公益皈依佛法的他,为何却痛失爱子

接到了你写给明道法师的信,悉知你的第三子,年纪才二...

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

学佛人的人际交往21法

我们接触到的人可以分为:富贵者、贫苦者、初交者、久...

节俭惜福,念恩报恩

修行的机缘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会共同修行,所谓十...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推荐】念佛法门的专修与杂修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传记刚好是第十九愿的印证,你看蕅益...

敬造如法佛像

一、如法造像的因果 首先,谈过失和功德的经典里说:量...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

【推荐】唯识学从第六意识下手

我们要了解唯识的概念是这样,唯识学它不直接从第七意...

【佛教词典】泥塔供

(修法)供养泥塔之法会也,或以供养实形之泥塔,或画...

【佛教词典】善见天

善见,梵名 Sudar?ana,巴利名 Sudassana,音译作修提...

在生活中持守五戒

人之所以学佛,旨在求得生死解脱之道。学佛的着力点,...

如何让身口意能够清净

回光返照,就是观照自己,找自己的缺点,《楞伽经》云...

略说四谛--苦集灭道

苦谛 即三界六道之苦报。此苦报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处,...

一人与万人敌,在今人则不行

用功的人,谓一人与万人敌。这一句话,在古人最好,在...

微暖代替攻击

有一个小男孩养了一只乌龟,这天,他想尽了办法要让这...

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每次梦醒,在凌晨三点半到四点醒来的时候,都会听到远...

慧律法师《金刚经》

(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法师、诸位...

怎样检验出离心及出离三界火宅

检验出离心 佛说死无常,死来无定期。若已经得到人身,...

智者与愚者的49个差距

第一章 学会尊重他人 1.智者满脸微笑,愚者冷若冰霜...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

问: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 传印长老答: 不论...

真正的贤人君子,不设机心城府

真正的贤人君子一定会真诚待人,不用机心,不设城府。...

唯有佛法能超越生死

生命的真相是无尽的轮回 人们在世间奋斗几十年,虽能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