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法两空是真实相

大慧宗杲禅师  2017/10/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法两空是真实相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本无法,心亦无心,心法两空,是真实相。而今学道之士,多怕落空。作如是解者,错认方便,执病为药,深可怜愍。

故庞居士有言:“汝勿嫌落空,落空亦不恶。”又云:“但愿空诸所有,切勿实诸所无。”若觑得这一句子,破无边恶业无明当下瓦解冰销;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亦注解这一句子不出。当人若具决定信,知得有如是大解脱法,只在知得处,拨转上头关棙子,则庞公一句与佛说一大藏教,无异无别,无前无后,无古无今,无少无剩,亦不见有一切法,亦不见有一切心,十方世界空荡荡地,亦莫作空荡荡地见,若作是见,则便有说空者,便有闻说空者,便有一切法可听,便有一切心可证,既可听可证,则内有能证之心,外有所证之法。此病不除,教中谓之以我说法,亦谓之谤佛法僧。

又教中云:“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前所云内有能证之心,外有所证之法,便是这个道理也。

佛弟子陈惇,知身是妄,知法是幻,于幻妄中,能看个赵州狗子无佛性话,忽然洗面,摸着鼻孔。有书来呈见解,试手说禅,如虎生三日,气已食牛。其间通消息处,虽似吉撩棒打地,有着处则入地数寸,不着处则全无巴鼻。然大体基本已正,而大法未明,亦初心入道之常病耳。苟能知是般事,拨向一边,却把诸佛诸祖要妙门,一时塞断,向威音那畔讨个生涯处,方于法得自在矣。释迦老子云:“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信知如是事,以我所证,扩而充之,然后不被法缚,不求法脱,恁么也得,不恁么也得,恁么不恁么总得。凡有言句,凡所受用,如壮士展臂,不借他力。箭既离弦,无返回势;非是强为,法如是故。得如此了,始可言无善无恶、无佛无众生等事。而今大法未明,若便说恁么话,恐堕在永嘉所谓“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中,不可不知也。“但得本莫愁末,久久淹浸得熟,不愁不成一片。勉之!勉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一切境界,唯心所现

我们修学净土念佛法门,一定要对大乘的通途教理有所了...

不为外界所干扰的沉静

很少有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沉静,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

心灵的财富

宗教导师们总认为人类的幸福,并不在于感官上的满足与...

痛苦和压力是心中那个影像给你的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欢喜吃牛奶,还有所有牛奶的...

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议

当你的心调整好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谈一心皈命极乐世界...

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

为了找到平静,我们已下定决心成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弥...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然而我们总是认为,我们...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为什么学佛后会遇到不如意的事

最近有一些同修来信,发贴,诉说在念诵《地藏菩萨本愿...

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该如何对待

现在的众生烦恼习气很重,很容易生气,乃至于说你随便...

走出颠倒的妄想,弥陀才能产生加持

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人在颠倒当中往生的,不可能!因...

大乘小乘之区别

问: 大乘小乘之区别如何? 太虚大师答: 大乘小乘之...

【佛教词典】怨结

(术语)怨恨之心,结而不解也。唐华严经六十八曰:于...

【佛教词典】八种谬

(名数)一、性谬,若色作色相乃至重作重想,是名性谬...

原来不打妄想是非常快乐的

未到地定跟初禅相貌的差别,这以下讲的很清楚:谓由心...

冲突的可怕

世界上,只要有两个东西,就会有冲突! 两个国家会打仗...

出去走一走,才知道自己有没有定力

假设一下,当我们身处深山之中,远离世间的诱惑,这个...

为什么生命有无量的可能性

见性是恒常不变、恒常随缘,恒常随缘、恒常不变;虽然...

如何放松身心念佛

问: 弟子经常将佛号提在心中,唯恐丢失;同时时常谨...

慈悲的力量

提婆达多虽已随佛出家,仍不改嫉妒及喜好名闻利养的恶...

完美逆袭病苦的彻悟大师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降诞清季,童真入道,广参丛林宗...

孝顺的人,总是处处感召万物成全

一 我的公公有两个儿子,我老公是他的小儿子。我和我老...

人好,世界就好

管好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人们都能做到这点...

血肉施蚁的乌龟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憍陈如等五比丘得到了罗汉果,八...

为什么中医提倡五点钟早起

早睡早起占人体健康的百分之七十,心态、饮食、及时调...

离开现前一念心性,没有一法是真实的

真正的修行,其实修行,实际上讲,修,就是要把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