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宏海法师  2018/0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八讲)

各位莲友,各位同修,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

各位闻思讲堂的同修们,大家吉祥。今天又是周三,又是十五,我们如约还是来一起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那么特别说明一下,今天又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涅槃的纪念日。我们常说,佛不出世众生的眼睛都是睁不开的,所以把佛叫人天眼目。有这样的一种圣人,能在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那么在他的教法辐射范围内,就意味着可以说是这些众生的一种福祉。现在我们虽然生在佛后,但是能跟佛法的世尊所说的教法还能相应,有这个机缘,所以想想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那么在两千多年前的今天,我们知道去过印度的人,大家有的人去过。去过印度的人去过双树林间,都知道有一个叫拘尸那伽的地方。那么我记得我们那会儿去参拜的时候,全球的好多各个国家的佛教佛弟子。有的也是四众弟子由师父领着,有的是完全是出家的僧团,全部去那儿参拜,那个地方有一尊佛的涅槃像。我记得我们那会去礼拜的时候,进去了以后,因为都是中国佛学院和普陀山佛学院的法师,真是不到那个情境中,感受不到佛涅槃的这种,我们常说的这种人天悲悯的那种心情。

那会好像是三十多个师父吧,一起我们拿了一个,黄色的这样的一个盖被。因为佛的涅槃像他是吉祥卧,所以大家就绕着先念《心经》完了以后,绕着又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最后就是领头的大法师们从两端,一人拿着就把这个盖被从脚下一直拽着到脖子,这样的给覆盖在佛陀的身上。当时的那种来自佛陀圣地的加持,释迦牟尼佛法身常在的这种感应吧,和身为佛的内子,因为必竟是出家人嘛。这种心境真的是身临其境了才能够从心底里生起。

所以你看一晃又到了我们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了。大家有的也许读过《遗教经》,还有《涅槃经》里面的内容就更讲得详细。但是我们今天如果说从净土的角度来,更为觉得稀有难得。如果释迦牟尼佛在涅槃之前,几乎半生的时间都在弘法。我们说的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成道以后就开始弘法,一直到最后涅槃的时机。那么想想他在这三百多次的讲法中,如果不在方等会上讲净土法门,说《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成就了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

那么我们今天在此时此刻,所有我们讲的这些内容,大家要知道是我们不得而知的,没有机会知道的。特别是能够说,在遗教法中还能够把横超法能够学习到手,用在心里,最后能够成功的往生。在这个大世界的成住坏空,辗转这种大轮回中,你遇到佛能够出世,有这样的教法给我们奉行,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阿弥陀佛!

所以说我们现在在学法的时候,一定要真的是受持。这受持法特别不容易的,你看弥陀的《四十八愿》里面就是,几乎每一愿的内涵都有让我们受持的功德。所以我们说来学习《四十八大愿》,在今天来讲可以说是更为的有一番意义吧。请大家忆念本师的恩德,追随本师的教法。

好。那么我今天开始要讲到从第二十六愿开始,“菩萨得金刚那罗延身愿”。那么在此之前,前几愿上一愿讲到供具等等,就是一切围绕着供养,“被弘誓铠,供养诸佛,开化众生”这样主题讲起的。那么其实我们今天的这几愿的内容,基本上也还是为“被弘誓铠”而服务的。就是前面的那条总愿上面的分愿,愿愿都是为了上求下化。那好,我们今天先把这个愿文给大家贴出来。

大家来看第二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这就是说假如果我成佛的话,我国土中的菩萨各个都有像。那罗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常说的金刚力士。金刚力士这样的体魄,这样的身形。如果说这一愿不能满足的话,那么我就不成佛。大家要去过五台山那儿还有那罗延窟。佛法里面那罗延是力士的意思,金刚力士。金刚表示不坏,坚固。你看我们在学习《金刚经》的时候,就说金刚不为一切物所坏,能坏一切物。所以大家如果去看到,应该是河南的龙门石窟的话,那个大佛旁边就是唐朝开凿的雕像,两边就有金刚力士,身形可以说是慈心怒目。整个形象一般都是以肌肉发达,还是以人的这种形象,穿着都是这样的,武将这样的身形来表法。

为什么这里要讲到说得那罗延身呢?因为在前面我们开始讲到说要“被弘誓凯,积累德本”的话,那么大家要知道,都是修行人都有这个感触,一定要有一个坚固的身和心。如果说从一个凡夫来讲,无始劫来我们几乎生生世世培养的都是软暖情见,而且我们所遭受的又是具足了生老病死的五阴四大业报身。他既不是法身,也不是修行的万德万行的果报身,他是一种轮回的业报身。

所以这个身体他是既染污又脆弱,在上面可以说我们赋予了太多的是非吧。在是的时候,就是在顺境的时候,我们所有的触觉,感受,一旦中计了我们就软了。就是学佛最害怕的说幸福美满。说实在的如果一个人,能够软暖的这样的幸福美满的生活到老的话,也是没有福德的一种表现,是非常可怜的,因为他没有出离心,遭受不了逆境,练不出来迎刃而上的道心。

如果我们在逆的觉受中,那往往就有打击,报怨,回不过神来。最后自己把自己击倒了,就是退了,没有力量了。所以为什么说叫做软暖情见呢。那么你想想一个修行人在自己前进的步伐上尚且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勇猛坚固的身心力量的话,怎么能在生死海中去度化众生呢。所以说这里的金刚那罗延不仅仅代表是身形的坚固庄严,也代表心性的精进勇猛,不退。这是国中菩萨在第二十六愿里面所具的功德。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我们都知道,不管是自修也罢,度众生也罢,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国土里面,大家来修行佛法,有一个外缘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护法。你看在我们这儿如果道场里面都得供护法,特别是在藏地的话,这些威德金刚,玛哈嘎拉等等这些。那么从咱们汉地来讲,最为人所熟知和缘份深的就是韦陀菩萨和伽蓝菩萨,特别是韦陀菩萨。

那么如果说从这个角度来讲,生到极乐世界的天人,也就是说他是不需要护法的。为什么呢?自身的身和心,就具足了护法的身和心。也就是说修法者和护法者同具足坚固功德。那么这个殊胜来讲的话,确实是在咱们娑婆世界就不能比的。你看一旦生到极乐世界的天人,如果说得到金刚那罗延身的话,那就等于说他们的金刚之身心就具足了。本身当体自我自性上就具足了护法的功德,是这样子的。所以确实护法很重要。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当体自我具足护法功德,这对一个修行者来讲的话,那就等于说是外护和精进勇猛的心就具足了,不会退了,不会软了。

你看在咱们禅门里边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典故,就是高峰妙禅师那会儿是个大修行人,他的成就非常高。但是他在修道的时候,也是遇到这么一个情况。就是容易犯困,老是昏沉的不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打坐的时候自我为了对治,就心里想把命豁出去吧,他就在悬崖上去打坐。在悬崖打坐的时候,还是抵制不住这个昏沉的习气,打盹。那么刚开始的时候呢,在悬崖上一摔下去就没命了,还能摄得住身心。慢慢久而久之了又把这老毛病犯了,有一天终于一个盹打下去掉下去了,掉下去万丈深渊,心里想说哎呀这下就死定了。掉着掉着快要掉下的时候,突然感觉到就是被一个护法,金刚力士一样的给接住了,把他救下来了。

他就很欢喜的心里想,你是谁呀?结果这个力士就说我是韦陀,韦陀菩萨护法来了。这么一说以后,高峰妙禅师就非常得意,觉得说自己修行还不错,能感动韦陀菩萨前来救度。他就说像我们阎浮提这样的人,像我这样的修行人,应该已经不多了吧,能够在悬崖上拼命来打坐修禅。结果韦陀菩萨说,像你这样的人太不行了,南阎浮提多的是。由于我护持你,你一下子就我慢生起来了,那从此以后我不护你的法了,五百世不护你的法。五百世不护你的法,那就是一世一百年就是五万年嘛。那结果高峰妙禅师就很沮丧,觉得自己当时忘情了就生了这么一个傲慢心。那么他忏悔了以后心里想着,不护就不护吧,我还得去悬崖上再去打坐,如果不去修的话我这成佛之道遥遥无期。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去坐去了,坐着坐着果不其然又打盹又掉下去了。掉下去没有办法,说这次韦陀菩萨也不护法了,必死无疑了,结果快掉下去的时候又被接住了。他就反问说又是韦陀菩萨,说你不是不护我的法了嘛。说一念忏悔心起来,五百世就过去了,所以我现在觉得你这个忏悔心生起来,离佛又更近一步,所以又来护法了。你看这就是我们在这个世界确实是需要护法的,因为是我们的业报身是软暖心。这个时候就是护法对于我们遣除违缘,增进内心的力量来讲,他们是暗中有功德的。

所以最近也快把《地藏经》讲圆满了,那里边坚牢地神护法,护法品,大饿鬼王,最后连观音菩萨出来,都让暗暗的护持修行人,来护持地藏王菩萨,护持修行人。你看这里讲到的,国中的菩萨全部能够得金刚那罗延身。这个内涵就意味着我们到了极乐世界都是自护法,不需要他护法,这是非常殊胜的。特别是金刚那罗延身,大家要知道他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像在经典里面说有十个人,有一头健壮牛的力量。十头大青牛,才有一头普通象这样的一个力量。

十个大象有一个狮子王的力量。十个狮子王的力量才有一个大力士的力量。大力士的力量多了才有他化自在天天王的力量,再一个才有魔天子的力量。一切的魔天子的力量才有一个魔王的力量。十个魔王的力量,才有半个那罗延的力量。十个半那罗延力量,才有一个那罗延的力量这么大。大家想从开头的十个人,到十头牛,到十头象,狮子王等等,这么多的层层递进,这就是说金刚力士的力量有多大。

你看在金刚密迹里边《楞严经》里面也讲到,说有人护持修《楞严咒》的行人。说如果有这个天魔鬼神或者坏法的时候,金刚力士就说了,说用拳头把他的头一下就能击碎,这么大的力量。所以说这里这个法表的就是,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怎么可以有不退的功德,怎么不会生软暖是非,天天把我们时间都耗走都在软暖是非中耗干了,就是因为有了金刚那罗延的身心。

所以这也是阿弥陀佛见到他方国土里面有一些人,也可以说是道心非常纯粹,也可以说出离心非常的坚固,就是在修行的路途中因为遭受了引诱,或者打击,中途半途而废了。所以在这里,才在他的国土里面建立《四十八愿》功德的时候,设了这么一个蓝图,一定要具足金刚那罗延身。这是第二十六愿。

好我们再看第二十七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大家来看这一愿叫做“万物皆悉殊特愿”。也就是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一切天人,国中的天人,乃至一切所有的万事万物。他这里形容的是“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这就是说在极乐世界从正报到依报,是极其的庄严和超绝殊胜的。所有的万物都有无量的庄严,清净和光明,这些依报正报的不管从它的质量上,形状上,颜色上,光明上,都可以说是无以伦比,不能用语言来赞叹,也不能用心来测量的。不但说十方国土里面的这些众生,不能够明了这种殊胜的境界,连得了天眼通的,得了天眼功德的这样的众生也不能明了。完全“辨其名数者”,就是一样一样的把极乐世界的好情形好风光,能给它点出来做不到。如果能做到我就不成佛,就要殊胜庄严到这种地步。

这一愿大家来看,就是在净土的三部经典里面,其实都有讲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在《佛说无量寿经》里边它是展示非常的详细。像讲到七宝树,宝地,八功德水,微妙的音声,普薰的香气等等,一样一样的都有非常详尽的诉说。那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边那就更加的,特别是观法里面观照佛和西方三圣,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庄严的时候,从宝座到身形,到天冠等等这些白毫光中,可以说这里讲到“穷微极妙”的。

我们设想一下,什么叫做微呢?微就是一般人难到的水平。你看如果从两个角度来讲,一个是广大,所有的这些我们凡夫的心量,就铺展不开到那个层面。一个是精微,我们凡夫的心量来讲是粗糙,躁动的就精细不到那个层面,所以才叫微。再一个就是,他方国土里面没有这样的殊胜情景,这才叫做微。什么叫做妙呢?既然如此的殊胜,我们就讲不清楚,没办法说。你只有自己到了那儿去看,去感受去受用。而且在微和妙上面还用了一个“穷微极妙”,所以才叫“无能称量”。实在是没办法说,只能以此方的比拟。

那大家想想,其实这个功德,就是说怎么能有这样的超胜的国土。当然这个国土,如果说从佛的国土里来讲,那自然而然就具足这样的功德,具足这样的微妙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我们可以从逻辑上去描绘的。可是真正说一个,大家要知道这一愿的殊胜之处我们要读懂,它的角度在哪里呢。就是一个具足业力还没有断干净,烦恼也没有清除完的这样的一个凡夫,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还能够直接享用,面对沉浸在这种“穷微极妙”的国土境界中的话,这是最难的。沉浸在这样的“无能称量”的这样的一种“严净光丽”中,这是如果不到佛的层面做不到。凡夫能够做到凭什么?就凭因为有这里的《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七愿。

所以你看蕅益大师在讲《佛说阿弥陀经》里面就讲过,说为什么极乐世界他能够摄凡夫入圣土,就是你本来不属于你能所见的这个世界国土的殊胜情形,但是被你所不具备这个资格的情况下,就能够全体跟具足资格佛的情况下同时享用,这是一个难得之处。蕅益大师当时讲到,极乐世界的这种功德他讲了一句什么呢?叫做横具上三土。就是虽然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还是往生到凡圣同居土了。

这个里面牵扯到如果依着天台宗的教法,这里我们特别讲一下。如果依着佛法的四种层面来讲,天台宗有四个教,这四个教叫做“化法四教”,就是佛度化众生的教法内容。这教法内容从高到低有四个级别,就叫“藏通别圆”。那么“藏通别圆”它修法是有区别的,藏教只能修空观,而且是“析空观”,析色见空,见到空性。通教叫做“体空观”,是当体见到空性。别教修的是中观了,不是空观了,因为中观才代表佛性,才是圆满的,是中道智慧,不偏空不偏有,所以它叫做“次第三观”。它不能够一心三观,先修空再修假,再修中。只有圆教,是空假中一心三观。所以依照着这四种教法,就有四种根器的行人修行,就会呈现出四种殊胜不同的国土。那么如果说从四种国土,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和凡圣同居土来讲。

如果是五浊恶世众生,五浊重的就生在了凡圣同居的秽土。如果五浊轻的就生在了凡圣同居的净土。我们现在凡圣同居的秽土。如果说修空观,修的是析色见空的,就生在方便有余土的秽土了。大家记住这一点是讲到二乘的行人,他是修解析空性而见空的,他就生在方便有余土。虽然是了生死的圣人之土,但是也有净秽,他在秽土。如果说修通教的体空观,那么他就会生到方便有余的净土。如果说用别教菩萨,别教菩萨修“次第三观”,那么他就在实报庄严的秽土。如果按照圆教菩萨修“圆融三观”,一心三观,他就在实报庄严的净土。这都是有差别相的,不一样的。

那么如果说能够“分破无明”,就是别教的菩萨破了十二品无明,他就以为到了究竟极果了,其实只破了十二品无明的时候,叫做“分证”,“分证”的话就在常寂光秽土。“满证”就是圆教的菩萨破尽四十二品无明,圆满无漏的破了无明烦恼以后,究竟圆满成佛了,就叫“满证”。在常寂光的净土,这是最究竟圆满的土。那么常寂光的土,是本质上的一种体性。实报庄严的土是层层无尽的缘起庄严,就是这里讲到的“穷微极妙”都是指的净土。那么我们一旦成功的往生,一个凡夫虽然往生到凡圣同居,我们还是往生凡圣同居,因为我们是凡夫生到极乐世界。虽然还是往生到凡圣同居的净土,但是这个凡圣同居的净土就横具了上三种实报庄严,方便有余,和常寂光的功德。

为什么能这么说呢?经文里面有校正“诸上善人聚会一处”。那就是我们在凡圣同居的净土中,就在我们所见的净土,凡圣同居的净土中,诸上善人在其中,佛在其中,凡圣同居。菩萨在其中,凡圣同居。罗汉在其中,凡圣同居。所以说一旦我们虽然往生到凡圣同居,从凡圣同居来讲它是一个凡夫土,我们还是凡夫。从凡圣同居的后面说的净土来讲,它就横具了上三种,横具了就是同时具足了方便有余,实报庄严和常寂光土的“穷微极妙”,“殊特无能称量”。就是这个意思。

你看这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把它定位到这种横具的功德。我们这里只有竖具的,不具横具呀。竖具就是你到了哪一层你享受哪一层功德,享受哪一层法喜殊妙。你不到那儿你享受不了,这就叫做竖具。竖的层面。那么就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横具了这种功德。所以说这样的一种功德直达无尽庄严的佛,九法界都无法彻见的佛的庄严果海。这样的功德从如来藏心《四十八愿》中,精巧构思的功德能到这种地步,真是只有佛能够说,能够见。所以你看,这一愿设的就是这样的。

特别是这里我们要讲到“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一切的世界它虽然说如来藏性,称性发挥。那么表现在我们凡夫的这种缘起法中,一定是四大所成。地,水,火,风。那么地水火风这四大元素,根本元素它来显现世界,它也是不一样的。它也是看人下菜的,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是一个凡夫,它给你就是漏劣的四大呀。你看我们身体里面的地就是像骨头,肉。水就是血液,唾涕唾沫这些个液体鼻涕。那么火就是温度。

风就是呼吸,进出口会喘气。这就是对于人来讲,四大就给我们呈现成这样。那大家不要忘了,这个四大来造世界,这四大它是可以无穷尽的发挥,因为它是如来藏性的庄严功德所显现的。那么在我们凡夫这个漏劣心中,它只能够这么做呈现。但是如果把它到佛的果地的时候,它就发挥到极致了。

你比如说我们这儿江,河,湖,海能够淹死人,会泛滥,还会染污,会发臭,发绿,最后干枯。可是在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里边,它就没有这样的情景出现。大家都知道不但还能长养诸根,还能够除饥渴,而且水是随意的,随你的想让到膝盖就膝盖,想让至腰至脖子,自然灌顶。也能够说法,水能说法。然后在水池子里洗完澡了就能够增进道业。这是把可以说地,水,火,风的水元素,就是依照如来藏性的本具功德,随缘又随到佛的究竟圆满的果报中,显现成这样的一种叫做“形色殊特,穷微极妙”。能到这种地步才说,得了天眼的众生都没办法“明了辨其名数”。

你比如说我们,大家都学过《佛说阿弥陀经》吧。《佛说阿弥陀经》里不是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乃至白色白光的等等这些,最后有一个形容莲花的功德是什么呢?“微妙香洁”,这就是莲花的四种德。在极乐世界的这种赏一个莲花,我们的化生的出处都有这种功德。“微妙香洁”,什么是微呢?它在微功德里面就列了四种,后来祖师们乘性演绎这个莲花功德,他说有一种叫做幽微。

幽微就是说净土法门甚深法义不可思议,一般人根本信不了,只有大智舍利弗,或者文殊菩萨这样大根性人才能够直下承担,这叫做幽微的功德。还有一个隐微的功德,就是它隐在污泥里边,它泥中出来,不跟生在高原或者陆地上的百花去争艳。这个功德就意味着净土法门它是横超法,它不跟你竖出的这些法门不跟你争奇斗艳。第三个叫做细微,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到的,犹如天画,不知道一个叶上有多少八万四千脉,一一脉又有多少庄严,这等于说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叫做细微。最后一个微功德叫精微。就是指的净土法门绝代,最具圆顿无上了义,所以叫做精微。

你看“微妙香洁”的微都有这幽微,隐微,细微,精微的功德呀。所以一朵莲花一片叶子上面都有这样的功德,想想极乐世界的整个依正庄严,怎能不是说“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

所以你看,阿弥陀佛的这个《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发的殊胜的种种功德,特别是在设净土依正庄严的这种愿中。我们为什么说转佛的功德,为我们自的功德呢。就是我们依照佛的这种具足的种种庄严,带起我们自我本质,就是以佛的本质的种种庄严,带起我们自我自性的种种庄严。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这个法义。就是说净土法门,我们去向往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去修的时候他一定是锁定什么呀?目光投向就是这条愿里面说的,佛果的这种清净庄严。那么我们在用心,就是我们的凡夫的低水平漏劣的这个现前的妄心,去缘的时候,缘的是什么?佛的真心中显露出来的这样的无量庄严。那么就等于说我们用漏心来缘真心庄严。这样的话以佛的真心庄严作为本质的境界,而用他作为影子一样带着他作为一个模板,作为一个典范,由这个典范带起我们自性中现在没有显现,但是也是本具的跟佛一样的庄严。

所以唯识宗不是有本质境、带质境。就是佛的庄严,这里“穷微极妙”的庄严属于本质境。我们带着这个本质,佛的本质带起我们心中的自我庄严,这叫带质。但是虽然我们是妄心去缘,缘的是真心,真心跟我们的妄心相结合的时候,我们的妄心就被佛的真心给带成真心了,佛的真心就对我们的妄心他有一种净化作用。所以整个庄严现前的时候,全部是以他庄严为自庄严,以佛心庄严为众生心庄严,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是说到这里了,特别又给大家讲到这个地步。所以这一愿就是,国中的天人和一切万物,能够具足这样的功德。如果有天眼的众生能够把它的殊胜能够说出来的话都不算数,就“穷微极妙”到这个地步。所以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常说到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八个字特别不好理解,但是理解透过去以后就真是法喜充满。以他心为自心,全他及自,全自为他。大家想那个时候不就是我们正要金色花开,莲花化生的时候嘛。所以说从这点来讲,就是这横具的功德大家要记住,真的是我们这儿没有这样的教法。这是第二十七愿。

好,我们再来看第二十八愿,“极乐道树普建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那么这一愿特别是以树作为载体来进行表法。为什么这里要作树呢?大家要了解这么一个内涵。就是说一般的诸佛,都是以菩提树来做佛事的。大家知道在他方国土里边,有好多世界的形状就跟菩提树一样,所以一切诸佛都是以菩提树来成就佛事的。但是能够见到菩提树的人,不是人人都能够见到的。福德深厚的人能够见到菩提树,那么如果福德浅薄的人,他就没有机会见到菩提树,所以就得不到菩提树的加持,而迅速见道,修道,不退等等这些功德得不到。

你看咱们在我们这个国土菩提树也不多,也不是人人都见得到。当然在印度的菩提伽叶,那现在那棵树还非常的可以说是郁郁葱葱,非常的繁茂,这真的是好的缘起。好多全球的佛弟子到菩提树下打坐的时候,都觉得加持力那真的是不可思议的。那么法藏比丘他就是观到他方国土有的众生,他没有机缘见菩提树,所以他在极乐世界的国土中这个树功德,是个很重要的功德。每一尊佛都是在树下成道的。那么能够接触到树庄严,接受它的加持,迅速开悟,乃至证到不退转,这是可以说阿弥陀佛愿海里面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了。

为什么说呢?大家还记得《弥陀经》里边说“其佛国土,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行树”。那么这三句话表法表的非常的严谨。“七重栏循”,栏循就是我们说横着的栏杆,栏杆就一定是表什么呢?我们说的防护作用,就是表戒法的。“七重罗网”罗网是什么呢?网是一个绳子和另外一个绳子,横竖这样打着结起固定作用,就是定功德,表的是定。

那么“七重行树”是什么呢?就是表的智慧。为什么用行树来表智慧呢?你看这里的人家的树是直的呀。“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是直直而上的。没有一点点我们这说的,什么麻梨疙瘩,也不会有树结。所以树功德是表什么?就是表智慧的。勤修戒,定,慧,正好就在“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中就给它表达出来了。

特别是树的智慧,为什么说跟智慧是相应的。因为我们常知道直心是菩萨道场,没有谄曲虚伪之心,是一个从内到外,表里知行合一的这样的一个显现,这才叫做真正的智慧。我们现在都是聪明。所以说由这个完全不打结的树,直直而上高四百万里者来表达什么?极乐世界的天人的智慧是无可比拟的。不但高四百万里还有无量光色,表什么呢?根本智和后得智。可能大家听我讲法的话很多时候都会提到这个词,也再再的给大家解释过了。

那么树的叶子和树干组成的树,这个树干就表智慧的根本智,这个树叶子就表后得智。树叶子就郁郁葱葱围绕着主干,但是可以说一叶一如来,就是遇到什么样的众生,它怎么样显现方便善巧,怎么样跟你打交道,怎么样设方法,怎么样引诱你往前走等等这些,这就像树叶子一样。那么树干它是一个总的出生树叶子的根本智慧,两个相得益彰才称之为郁郁葱葱的叫做菩提树。

所以说这条愿因地中他就形容过,说极乐世界的这种风它是不急不躁,徐徐缓缓的吹着树上的枝叶,自然而然就会流出无量的妙法音声。那么这个音声还会普传到他方国土,凡是听到妙音的人,都能够得到甚深的法忍,一直到成佛之间都不会退转。

所以你看这里就可以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天人他在所有的加持中,树的加持作用是尤为突出的。而且到了极乐世界他不是凭着自己的力量,去这样渐次的去修证到无生法忍,就是靠佛的妙心显现为“七重行树”,发出无量的法音所得到的加持。所以说树功德确实是不可思议,它的这种跟智慧的相应。那么法藏比丘在这里就是说,不但国中的菩萨,特别提了一个“乃至少功德者”,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管你往生到极乐世界,哪怕你的功德很小,甚至说还不够,不要说证无生法忍了,连基本的这个菩萨道种智都没有。虽然如此或许连罗汉的一切智都没有,可是一旦到极乐世界由树功德加持,这样的一个“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这样的一种超强的智慧能量,同步的引领你不断的让你快速的扩张,增进到这样的一种智慧量海中。

那么这一愿的话特别提到“乃至少功德者”,就是指的功德少的话一定是凡夫,可能修行还不太好,甚至品位还比较下。但是只要能够入到极乐世界法场里边,这个道场树的“无量光色”,就能够对我们起到甚深的加持。特别是我们到了极乐世界,这个菩提树它也是具足六尘的,什么呢?就是它的色,香,味,触,法,像我们在《佛说无量寿经》里面就讲到,眼睛看着树的这个无量光色,鼻子闻着随风飘过来树上散发出的温雅德香,那么口里尝着树的随风过来散发的的味道,身体投入到四百万里树所放出的光明,然后以这个心缘到这个色,声,香,味,触的殊胜之中,念念如此不退转直至成佛道。而且里边经文里讲到,保证是六根清澈,无诸恼患。你看就是这样的一种加持力。

无论我们这里,你看我们出去看个风景说有山,有水,有植被。现在特别是冬天到了南方还有一点绿色,在北方所有的植被都死了,就剩点苍松翠柏也是灰头土脸的。而且我们只能眼睛看到远远的,看到这样的身形也很矮,也有好多根结。可是极乐世界的这种不论我们哪一根接触到菩提树,不仅仅是眼根见到它的色,哪怕还没有看到它,风吹过来树的味道和光明照过来了,那么当下我们的心力就会得到佛的加持,就会得到甚深法忍。所以你看才能够叫做六根明澈,无有恼患。就始终就是这样一种相续状态。

所以说只要一旦往生到西方净土,就所有一切的万物载体都是佛力的住持力量。佛力住持力量直透我们的六根门头,深入到我们的微妙心性中来。所以你看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说白了就是对众生做一个全面从始至终的,点滴不漏这样的一个全面加持。就是让你在六根门头,顿时念念不间断的转染成净,没有任何扰乱任何退转。你看这是跟前面的一愿“那罗延身愿”,它是可以说是有承载性的,有衔接性的。你只有那罗的身心,才有这样的安住,有了这样的安住,才能够只进不退,这不是相得益彰嘛。这就是第二十八愿,菩萨道树普见愿。

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二十九愿,“受经普得智辩愿”。就是受持经法的人,全部都能够得到智慧和辩才。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这一法你看,从刚才树的这一愿来讲,是由直直的来体现智慧的部分。那么得了智慧以后,既然以后得的智慧去体现度化众生,那一定是从两个方面。从自利和利他的角度来显现嘛,从自利和利他的角度来才能体现出来辩才智慧。所以这里你看“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受读就是自利,持说就是利他。从这种愿文中我们可以想到,如果说每一尊菩萨,你看他们都是在受读经法,不间断的讽诵持说。那么自己是别人的善知识,自己是所有同修的善知识,所有同修又是自己的善知识,个个在受持,个个在讽诵持说。你想想光正报就是一个超级的共修状态,何况依报都是会念念的宣说法音,就这么一个世界。

所以“普得智辩愿”为什么叫普得呢?这个普得不仅仅这里讲到的说,国中的菩萨,国中的菩萨只是作为正报的代表受用者。其实所有的依报也可以说是普得智慧辩才。要不然怎么能水功德也能够净业,树林能够讲法,还有鸟等等这一系列,一切的楼阁,七宝都在宣说法音。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依报是随着正报也有受持说的功德,正报持说,那依报也会得到这个法的加被。法的加被由依报来体现表法,还回来又为正报所受用。依报与正报之间,正报与正报之间,依报与依报之间,整个就是一个大讲堂,大法会。你说怎么能够不得智慧辩才呢。

你想在我们这个世间,像咱们法源寺每一届的小师父们,本科毕业了以后然后读研究生,读研究生开始就会有在大雄宝殿每一个人,就开始必须这是任务了,开始讲经说法的锻炼了。那么天天有这样的锻炼,他在讲之前慢慢的讲之后,他的讲法的能力,对法的领悟,甚至方便善巧的给别人说的让他能够通达。这都是一系列要不断增进,不断的锻炼,要沉浸在这个相续的状态中。你没有这样的经历的话,你就很难出来。

你看藏地也有喇嘛的辩经,他都是这个功德。就是为了什么呀?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受持,持说。所以这里愿文中的受持,读诵,讽诵,开演等等,这些都属于什么呢?佛法里面叫做法行。依靠对于教法的受持,读诵的这种法行,才能开发出我们的辩才智慧。

所以这里法藏菩萨就是看到他方国土里边,可能是有的能够受持,但是没有辩才。有的有一些辩才,但是他受持的功德又不够。或者能够有受持有辩才,但是可能说相互不能够做增上,辗转利益。那么这里就把这些都给避免了。有了内在的无碍智慧,那么表现在外在的演说佛法,这就叫辩才。辩才根本的支撑就是要有智慧。所以在佛门里面常体悟到这个辩才智慧有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辞无碍辩,辩无碍辩。

什么意思?就是从法无碍辩,就是一切的法,善法,恶法,有漏法,无漏法种种差别。比如说我们有时候把佛性又叫做真如,又叫做法性,又叫做法戒,又叫做般若等等,那么它就是每一个概念在表这个法的时候,它都是从一个角度,一个功德上来侧重显现的,那你就得要把这辩解清楚,都能够通达无碍。

那么这里所说的“而不得辩才智慧者”,就是一切世出世间都能通达无碍。不但极乐世界的现前法通达无碍,到他方国土的现前法也是通达无碍的,这叫做法无碍辩。义无碍辩的话,就是表达了各种名字它所阐述的含义。那么有时候这个意义是指法的自相,还是共相,各种等等这些义理上的。我们说其实法无碍辩的话,就是各种各样的轨生物解嘛。那么义无碍辩就是由轨生物解表达出来的内涵,语境,那个境界你得了达。还有辞无碍辩的话,就等于说你对各个世界,各个民族,各个众生的种类呀土话呀,乡里乡党的这些当地所说的俚语你都得通达。真正极乐世界的菩萨来的话,他到英国就说英语,而且说英式英语。到了美国就说英语是美式英语。到了中国说中文。到四川就说四川话。到了广东就说广东话。这都没有碍的,这就叫辞无碍。那么辩无碍就等于说,可以从一个法上可以展开无边的这种智慧,没有枯竭的时候。但一般是这样的说法,这里我们常说的四无碍辩,等等这些确实是如此。

这里在另外的译本里讲到说阿弥陀佛,会随着往生到极乐世界众生的喜好呀,随他们意乐给他们说法。这样一旦刚刚往生莲花化生出来,就按着他们原来修习的习惯,全部一听智慧明了,汇入到佛法的一乘海中。就等于说你往生极乐世界了,那么你在哪个国土来的,这个国土的修行法门是有多少种,那么你当时修了一些什么法门,阿弥陀佛都能观得到。一旦看到你成功往生,莲花化生出来,他就赶紧凑热,我们说趁热赶紧吃。他也是趁热给你讲你相应的这个法,把你引诱到极乐世界的究竟一乘法上来。那么你马上就回向成一切受读经法,讽诵持说的这个功德全体现前了。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所以说第二十六愿、二十七愿、二十八愿、二十九愿,诸如此类的种种愿力,条条都是在提前的这种设置功能中,锁定了我们往生后的一切福利。大家学习《四十八大愿》要始终不移的往福利上来会。这些可以说这些殊胜的功德中,有的是依着我们此方世界而设的,有的是依着极乐世界而引导的,有的是整个法界的通法中,来同步让我们迅速提升的。就是等等的这些每一条愿我们都要作意,都要对照。当然每个人听法的这个相应度也不一样,有的人喜好说极乐世界的种种的依正的庄严,佛多么庄严。有的人喜好说七宝池八功德水多么的养道。有的人喜欢一旦开了莲花,赶紧入法会去听闻说法。有的人相应善知识,清净海众,每天饭食经行。种种就是只要我们经文里面有校正的,你就发挥自己的心量,无边去对接遐想,去观照。这全体都是我们将来的往生资粮。

大家要知道特别是你看,我们释迦牟尼佛今天是他的涅槃纪念日,那么他老人家已经色身融入法界了,不是死了哈。那么他还在他的净土里边依然在讲释迦牟尼佛的法。而我们一旦往生极乐世界,现在释迦牟尼佛已经见不着了。一开头给大家讲了,去了印度也看到他的遗像,那是非常可以真是畏爱兼抱,悲从心起。那么一旦我们入到净土法界的话,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就是即时就可以回到释迦牟尼佛的娑婆净土中来。一顿饭的功夫,就可以给他顶礼,供养,还感谢他说,多亏你在娑婆示现那八十年中讲了净土法门,说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你看多么的殊胜呀。所以请大家忆念本师的功德。

好今天时间关系就到这里,三十愿开始我们下一次再讲。好请大家一起来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莫把极乐世界当作天方夜谭般的神话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把极乐世界当作天方夜谭般的神话...

净土简易早课

修持法门一 【原文】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有一愿云:我...

清代高僧彻悟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要介绍给大家的是,净土...

一心念佛,切忌三心二意

今天才正月初十,大多数人都还在享受新年的欢乐,你们...

如何善巧开导安慰临终之病人

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

净土法门不可思议之意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 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 二、...

舍报自杀念佛,可以往生吗

问: 舍报自杀念着佛号,又有人助念,可以往生吗? 大...

如何才是一门深入

问: 请问一门深入,如何是一门深入,是读一部经还是...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快乐或不快乐,这都是不确定的

无论出现何种心境快乐或不快乐,都别在意,我们应经常...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

不是路到尽头,而是该转弯了

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这恐怕是千百年来许多人苦苦...

高慢心的过失

高慢心的活动,一般来说,它不太可能出现在初学者,因...

【佛教词典】得与成就差别

【得与成就差别】 p0996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二卷十五页...

【佛教词典】摧伏对治

【摧伏对治】 p1298 显扬三卷十六页云:摧伏对治者:谓...

中了二只箭

法国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家境清寒,长大后嫁给一个公...

舍利弗尊者入金刚三昧

佛陀往昔与五百位大比丘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一日,舍...

迷信咒语的人

有一个愚痴的人,每天都闷闷不乐!邻居看他这么不快乐...

慈心化嗔心

有一天,佛陀在毗舍离国猕猴池侧的重阁讲堂,向诸比丘...

好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子女

恭敬父母,尽心孝养 养儿方知父母恩,为人父母者,更能...

婚外情、一夜情的九大害处

古谚:饱暖思淫欲。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中国圣贤文化却...

能受气,方成器——曾国藩磨练李鸿章的启示

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开办了一个专讲理学的讲堂...

圣严法师对付生气有一套

圣严法师教人对付生气有一套:把意念放在丹田或脚底、...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

修学楞严咒有十妙

(一)妙清净:至心持咒,身口意三业就能清净,诚意诵...

星云大师《天堂地狱在一念之间》

在我弘法的岁月中,经常有人问我:「天堂地狱在那里?...

为何名为观世音

观世音菩萨过去修什么法门,现在得名为观世音呢?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