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两个指标

净界法师  2018/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两个指标

《阿含经》讲三个法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佛陀讲三贴药。

第一个观察因缘是无常的。你说你今生福报很大,对不起,这不决定,因为你这个是做梦。你今生是个好梦,你可能下一个就是一个不好的梦。所以生命是动态的,它不是一条直线;人生是抛物线的,你有得意的时候,你也会有失意的时候,这是生命的常态。你今生得意,福报享尽了,你来生可能就不好了。

所以人生是变化的,更可怕的是下面那句话:诸法无我!就是这个变化的情况,你没法掌控,就是无常故苦,苦即无我。

所以这个地方怎么办呢?那只能够追求不生不灭的涅槃,厌恶生死,欣求涅槃。

所以《阿含经》对治生死业障,是三个重点:无常、无我、涅槃。当然它的核心思想在无我,那么这个地方对我们净土宗关系密切。

诸位,你净土宗也是要带业往生,是吧?没有一个人往生是不去处理业障的,你说我把业障放着,你往生不了的。就是说你必须在临终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愿力强过业力,那你这个业力就可以带业往生了。

所以,处理业力在《阿含经》里面讲的很清楚,就叫诸法无我,就是我们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强作主宰,然后呢,然后就是自讨苦吃。其实业力的可怕,来自于业力我们给它火上加油,让它辗转相续。

就是说本来这个人做你的儿子,这个地方业就很复杂,人和人之间因缘没有永远善没有永远恶的,所以有时候你很满意,有时候你不满意,因缘是无常变化的,这个是人生的常态。但是问题在哪里呢?比如你作为一个老师,你管别人的子女管的很好,面对你的子女没办法,因为你想要强作主宰,问题在这。

那么业力一旦你要主宰它的时候,那糟糕了,后果叫做辗转相续,你们两个来生还有戏可以看。

所以带业往生强调就是说,我临终的时候我怎么知道我没有业力把我牵走?你把今生来生的因缘全部放下,我不主宰,带业往生。

诸位,业力不是靠拜忏、持咒、念佛把它消掉的,业力你没办法消掉的,你怎么消得掉呢?蕅益大师说的你无量劫以来修持的业力就靠你今生几十年就想要把业力消掉啊!你第八识阿赖耶识也不是今生才创造成的,那叫一个大仓库,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业力最好的方式就是你不要主宰它,叫做断相续,不是完全消灭,你如果要完全消灭业力,你这个观念就错了,也没办法消灭。

所以佛陀在对治业力他有一个非常巧妙的方式就是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秧。到此为止了,所有的业到今生为止了,你只要做一件事情,业力对你的伤害就降到最低了,叫做放弃主宰,四个字而已了。

所以一个人到晚年,会不会往生,有两个指标:

第一个,你跟阿弥陀佛的因缘深不深。不管你是观想,你是念佛,你是拜佛,不管你用什么方式,你要跟阿弥陀佛的本愿建立强大的感应的力量,这是第一个指标。

第二个,你对娑婆世界的业力,是不是善加调伏。你好歹要把业带走吧,就是说你现在对你的人事的因缘,你的子女各方面你还在主宰吗?你还在主宰,那你就不容易往生了。

你的生命就两条线,你有往生的因缘,也有流转的因缘,那对不起!流转的因缘叫熟境界,是吧?那往生的因缘是生境界,那当然就是强者先牵!

如果到晚年你对人生还在主宰,那对一个净土宗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吉祥的!

所以《阿含经》的思想就是修我空观,不要什么事情都把我放在里面!

我们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你看别人家的小孩发生什么事你一点感觉都没有,只要你的儿子发生什么事你就很痛苦,因为你把你这个自我意识放在你儿子的因缘,就是你自己把“我”丢进去的。

诸位,是我们自己多管闲事哦!

那是不是什么事都不干?

不是!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

佛法的意思,我们只能重视因地,不能决定结果。

所以整个《阿含经》它就是消除整个生死业障这件事情,修无我观,慢慢把生死业力去调伏去消灭,叫做第一件事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我们看这个家字,上面一个宝盖,好像一个房子一样,底...

念佛人很少往生的原因

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听到...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光近来得一摄心念佛方法,若已成片,固不须此。若未成...

有两种人念佛最老实

念佛是我们的生命,那什么是养分呢?就是法义的学习。...

你得有一分相应,才能够生到净土去

以前我们听到其他的经论教导我们:心净国土净,心净众...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殊胜利益

净土法门的殊胜利益,就在于它是个极特别的法门,不是...

惟贤长老《学习唯识对净土宗念佛之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唯识的中心是改造心地 唯识是讲什么的?唯识的中...

他的身业全都倒向了世间的事情

又真实有二种:一者,自利真实;二者,利他真实。言自...

心态决定思想

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

当别人遭受痛苦时不要幸灾乐祸

佛陀在《诸法集要经》中说: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

为什么无常的观念最殊胜

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所有的脚印当中,大象的脚印最殊...

容人与结缘

每个人由于自己所受的教育程度、思想修养以及成长的生...

【佛教词典】舍多提婆魔?舍諵

(术语)?āstā devamanu?yānām,佛十号之一。译曰...

【佛教词典】魔障

魔,为梵语 māra(魔罗)之略称,译作杀者、障碍,即...

何谓「等觉」、「妙觉」

我们看等觉菩萨。 等觉亦名一生补处。谓所证觉体与佛相...

星云大师《如何增进人生的幸福》

幸福,是我们每个人所希望、所追求的目标,但是世界上...

父母悦,即为孝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从我们懂事起,就开始读书,幼儿...

念佛后的回向内容

问: 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

皮肤粗糙不干净,是什么罪业导致的呢

一鬼问言。我有一夫。而畜多妇。我应直宿。而不见纳。...

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马祖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

志公禅师:十四科颂

菩提烦恼不二 众生不解修道。便欲断除烦恼。烦恼本来空...

悯人之孤,容人之过

悯人之孤,就是怜悯他人之孤,这些行善积德都是雪里送...

星云大师《婆媳与母女》

在一个家庭中,母女之间的问题比较少,婆媳之间的问题...

【推荐】追求见佛、追求功夫成片,容易出问题

我们念佛行人常常会犯一个问题,就是他念佛就很想见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