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三解脱门证入无上菩提

智敏上师  2018/06/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三解脱门证入无上菩提

三法印跟实相印,理论上的统一前面讲过了,在实践上——也就是行持上,也是统一的,怎么说呢?“三法印即三解脱门,皆能证入正觉”,三法印就是三解脱门,这三个解脱门都能证入正觉,无上菩提就是涅槃,就是实相。

什么叫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

什么叫解脱门?从这个门进去,能达到涅槃的解脱,大乘的话,能够达到成佛、证到实相的,叫解脱门。也就是能够通达到菩提涅槃大路的这个门,就叫解脱门。我们修这个法门,从这三个门都能够进入实相,达到最后的菩提的果,所以叫三解脱门。

我们说寺院的三门,就是这三个门。有些地方把寺院的“三门”写成“山门”,这是不对的。三个门就是三个解脱门,我们一进寺院,就是进解脱门。寺院是求解脱、求证菩提的,不是用来游览的。现在很多寺院成了游览景点,还卖门票,这也是在现在的社会上,为了维持寺院的基本生活,不得已而为之,在过去是没有的。

下面我们说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

空解脱门:一切法是空的,从这个空可以达到解脱。

无相解脱门:一切法是无相的,就是实相。涅槃是没有相的,没有这十个相。哪十个相??色、声、香、味、触、男、女、生、异、灭。涅槃里没有色、没有声、没有香、没有味、没有触,没有男也没有女(男相女相都没有),也没有生异灭相。这十个相把一切有为法的相都包括了。涅槃没有这十个相,叫无相解脱门。我们如果证到无相,从这个门就可以通达到实相的般若,也可以证到菩提。

无愿解脱门:既然世间都是无常、苦的,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希愿,不要留恋娑婆世界了,从这个无愿的解脱门,也可以进入涅槃的实相。

“无常——无愿解脱门”,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都是苦的,无常就是苦了。既然是无常、苦的,那你还发什么愿要留在这个世间上呢?当然要出离!这个苦难的世间,不愿意再留了。所以无常这个法印就是无愿的解脱门;“无我——空解脱门”,无我的法印就是空解脱门,一切法自性空,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自主的我;“涅槃——无相解脱门”,涅槃寂静的法印就是无相解脱门,涅槃是没有相的,从无相这个解脱门进去就可以达到最高的涅槃的境界。

所以说,从空、无相、无愿这三个解脱门,同样都能够达到涅槃的境界,它们是一致的,也是统一的。上面是从理论上说,是统一的;下面是从实践的修持上来说,也是统一的。这两个统一,就把三法印和实相印密切地联系起来了,没有差别。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性的东西。

三解脱门修行的人,分钝根、利根。“利根随依一法印,皆能离执证真”,利根的人,随便走哪一个门,比如你从三门进入寺院,你从中间那个门进去也好,从左边那个门进去也好,从右边那个门进去也好,都一样的,大雄宝殿、三圣殿、弥勒殿或者观音阁,都能进去,不需要三个门都走一道。

“钝根依次第修行:无常,无我,涅槃”,钝根的人就不行了,他不能超越,只有慢慢地依次第修行,从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一步一步上去。初级的就是无常,无常的道理最明显,大家都看得到的;从无常下手,深一层,到无我,一切法没有独立性,这个不明显,一般有点知识的人还能理解,智力上差一点的人,碰到“无我”、“没有独立性”的问题就有点难解了。你说无常的、变化的,这好理解,所以从无常下手,进到无我,最后进入涅槃,本来清净的菩提。钝根走的路慢一点,要按照次第走,利根随便进入一门,都可以通达其他二门。这是从修持上把三法印和三解脱门联系起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观身罪重故,不敢不生净土

经典云:犯一个突吉罗小罪,如四天王的寿命五百岁的时...

四事之教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祇园...

道证法师:检讨修正自己的菩提心

讲到菩提心,净土宗祖师省庵大师有一篇《劝发菩提心文...

菩萨所行法门无量,以六度为其根本

大乘菩萨发菩提心是其根本,以大悲为基础,以方便为究...

为什么到净土,不是去享受快乐的

诸位想想看,你为什么到净土去,不是去享受快乐的。你...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怀海是福州籍的著名高僧,长乐龙泉寺为其剃度出家...

可以不善待这个色身,以便早日解脱吗

问: 请慈悲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人生既然这么苦,我...

来去自由的良介禅师

良介禅师,唐时会稽诸暨人,二十一岁在崇山受具足戒。...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定境的浅深,有四种差别。所以古人说:禅中无欲,欲中...

二十四种入魔之因

魔分四种: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天魔。第一种魔称为...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僧无为 吴江流庆庵无为能公。齿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

人生最大的难题是认清自己

某日,广济寺。有居士来问:她的下属们在工作中形成了...

【佛教词典】弘誓佛地

比喻阿弥陀佛之弘誓如大地,为培植坚固不可摧毁的信心...

【佛教词典】过量尼师坛戒犯缘

亦名:过量坐具戒犯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五缘成:...

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

人与人之间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坏是由分别智来判断...

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

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荣

随烦恼二十:言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荣,妒忌为性。...

古人的仁慈之心

这是《阅微草堂笔记》里的公案。一个乡村有一位长者,...

星云大师:励志名言名句

1.做万种事,可结万人缘;利万种人,能修万种行。 2...

纵欲对健康的9个危害

纵欲者主张及时行乐,放纵发泄,百无禁忌,其结果自然...

学会忘记,就那么简单

对于已经错过的一些东西,或许不用再试着去挽留,错了...

圣严法师《出家人的孝道与责任》

许多父母认为子女出家,比往生还令人难以接受。他们宁...

人生不会总倒霉

人皆可圣。你们一再称我是经营之圣,我决不是什么圣,...

亲见虚老真功夫,方知机辩不是禅

光绪二十七年秋,法忍老人有赴终南之举。先命月霞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