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存敬重,不轻未学

证严法师  2012/03/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心存敬重·不轻未学

人通常自命不凡,也因为自以为不平凡,所以常会轻视他人。佛陀说:「能够不轻视未学的人很难。」因为凡俗之人稍有名气,就或多或少有贡高骄傲的心。

自命不凡造成社会不安

看看现在的社会形势,令人多么不安!因为社会有太多自认不凡的人,他们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因而引起一些同样不肯屈服、认输的反对者出来抗争,所以叫喊示威的声音就愈叫愈大了。结果,让人觉得社会充斥一股暴戾之气,人心也跟着烦躁不安。

社会不安定的原因,就是自以为不凡的心态在作祟,大家充满了自大我慢之心。其实,现在的社会倒是很需要平凡的人。大家若自认平凡,自然声色柔和,互相谦虚礼让、彼此敬重;如此,社会不就平和、安详了吗?

健全的社会,需要人人抱持平常心。平凡,才能身心安稳;平凡,才会自在快乐;平凡,我们才会彼此互相敬重。如果我们能互相敬重,心态自能安定,生活质量也就能提高。人生所要追求的应是这种互敬礼让的生活,这才是美丽安和的人生!

但是,「我慢心」实在很难去除。一个人要将几十年的习气去除,必定要下一番功夫。所以,佛陀才说:「除灭我慢难。」正因为难,所以要下一番苦功,把人生之难化为不难!

未学并不表示学不会

很多人不只我慢,还时常会轻慢他人,自以为比别人能干,学问也比别人好,而主管却让他做那么卑微的小事,于是他的心常常不能平衡;而且这种习气还根深柢固,若看到别人能力稍差,自然容易起轻慢之心。

自以为博学多闻的人,要他不轻视未学之人确实很难。其实,世间没有天生就是博学者,博学也需要靠时间的累积及环境的培养;而未学的人,也并不表示他永远都学不会,只是还未开始学习罢了。所以,我们要常常抱着敬重他人之心,不可轻视未学的人。

黄帝也不敢轻视牧童

古时候,黄帝有一次带着六名随从到具茨山看大隗,不料却在途中迷路了。正当不知该何去何从之际,巧遇一位牧童,黄帝便趋前问道:「你知道具茨山要往哪个方向走吗?」牧童说:「知道啊!」随即指引他们方向。

黄帝又问:「那你知道大隗住在哪里吗?」他说:「知道啊!」黄帝吃了一惊,对他说:「看你年纪这么小,但是好像很多事你都懂得不少啊!」接着便问他:「你知道如何治国平天下吗?」他说:「知道,就像我放牧的方法一样。只要把牛的野性去除了,那一切就平定了呀!治理天下不也是一样吗?」

黄帝听了非常佩服,真是后生可畏,原以为牧童年幼,可能什么都不懂;没想到他从日常生活学来的道理,就能理解平天下、统治人群的方法。所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都不可轻视。

佛陀说:「不轻未学难。」一般人的潜意识中,常有轻视他人的心态。所以,能够完全做到不轻视他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们既然有心自我修持,不但不能以此为难,还要好好尊重别人、调伏自我。见到人要有尊重之心,不只对老人要敬重,就是年幼的孩子也不能轻视,因为他们将来会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若能时时刻刻存着这分敬重之心,则「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学会低头,受用不尽

知名的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有一次去拜访长者,到长者...

遇到这种情况,心里是否感觉很风光

某某师!要是有人,你在那讲经说法,或者你在放蒙山、...

现三宝形象的,都不应该随便使唤,否则损自己的福报

若看到沙弥,即使是孩童年龄的小沙弥,也一样要礼敬,...

【推荐】为何不能低下心来向别人学习呢

人首先要能够谦卑自己。众生为什么会有种种的苦恼呢?...

懂得低头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一生功绩卓绝,这与他的一...

不信净土的人有这四种特点

那怎么样才能信净土法门呢?前面的偈颂谈到多生多劫以...

佛陀为什么没有主动说法,而是等待众生祈请

我们知道,佛陀在出家的过程是远离人群的,这个过程是...

人生的失败离不开这三个字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李商隐《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证严法师:这才是真布施

布施钱财是为了要做好事,并非一定要捐很多钱才叫做布...

如何用菩萨的智慧来教育子女

问: 何谓「用菩萨的智慧教育子女」? 证严法师答:...

生活要合理化

我们平时的生活,除了衣食住行会影响健康情形外,有时...

自己就是苦难的众生

「心里若是烦恼纠缠,自己就是苦难众生。」上人表示,...

【佛教词典】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翅鸟王品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佛在净居天,金翅鸟王对文殊...

【佛教词典】摄大乘论释

【摄大乘论释】 为无著所造《摄大乘论》的注释书,无著...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

印祖在讲到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中的有禅无净土时,...

副经中的副经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在讲净土法门的部类门,也就...

落实在动真格的行为中,命运就能改变

《了凡四训》,我想学佛的人大概都比较明白。这里我们...

首愚法师关于修行的开示

一、持咒 修行路上要找到跟自己相应的法门很不容易,...

同样一句话,就有着不同的结果

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因为父母、师长、朋友...

堕胎杀生,障碍往生

堕胎是用药品或其他方法,以侵害胎儿生命为目的,而故...

活佛算命

世上有许多人,是欢喜看相算命的玩意,尤其我们中国女...

肾气充足的人脸上放光

肾气充足的人脸上放光,神采奕奕,相反,如果肾气亏虚...

一切时处勤诵地藏菩萨名号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可以说也是指我们;虽不为求...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最难断者唯淫,最易犯...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问∶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慧律法师答∶ 看破,...

印光大师:学医发隐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