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呢

皆仁法师  2018/09/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呢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忏悔法门的时候,有居士问:“师父,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法门呢?”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

说真的,谁也不敢担保自己在有意无意是否会伤害到众生。纵使今生没有伤害到众生,那过去无始劫以来呢?谁又能担保自己没有伤害过任何众生,没有造作任何恶业呢?

更何况这些恶缘的业果,不会马上现前让你觉察,却会在机缘成熟的时候,成为你前进路上的阻碍。

那什么是业障的表现呢?

业障的表现有几种:

一、病苦缠身,病痛不断;

二、感觉身有病苦,但是在医院中却检查不出来;

三、人易昏沉,心有妄念;

四、常常观察他人过失;

五、心常散乱,不易专心一念;

六、心头闷塞,不见光明,总觉得心中闷闷不乐;

七、身体重拙而不轻快。

当感觉有这些症状的时候,就表明需要修行忏悔法门了。

什么是忏悔呢?

忏是梵语忏摩的略译,中文是忍,也就是请求别人忍罪;悔为悔过之义,也就是追悔过去的罪业,在佛菩萨和师长面前告白道歉,以达到灭罪的目的。

根据《四分律羯磨疏》中说,忏悔需要具足五缘:

一、迎请十方佛菩萨

二、诵念经咒

三、自白罪名

四、立誓

五、明证教理

那么忏悔分为多少种呢?

根据《金光明经文句记》中记载,忏悔分为三种:

一、作法忏悔,简称作法忏,也就是依律的作法而进行忏悔。

二、取相忏悔,简称取相忏,又称为观相忏悔,也就是观想佛的相好庄严,以佛为对境除罪忏悔。

三、无生忏悔,简称无生忏。观实相之理,而念罪体本无生的忏法,这是理忏。

根据《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记载,在家居士的忏悔法有六种:

一、不毁谤三宝,进而修六念法,也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

三、以正法治国,端正人心。

四、六斋日不杀生。

五、深信因果,信佛不曾入灭。

那忏悔需要什么仪轨呢?

现在流通的忏法很多,如《梁皇忏》、《法华三昧忏仪》、《慈悲水忏》、《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机缘选择适合自己的忏法来修持。

如果觉得拜忏所需时间太长,那也可以选择依《八十八佛大忏悔文仪文》来修持,一佛一拜,拜完一部仪文是一百零八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何突破困境

1967年,佛光山刚开辟时,一片刺竹荆棘,到处深壑崎岖...

业是搞不完消不完的

我们过去造的业,无量无边,无始以来,哪搞得完呢?你...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义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尽形寿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

文珠法师《人间佛教与现代青年》

佛教是属于人间的,因为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是降...

你自己不想改变,谁也救不了你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你的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

这个功夫不要把它看简单了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清众,住在常住里,没有忏室、静室,...

【推荐】六个方法可以忏除过去和现在所造的罪业

无始以来我们造了无数的业,逐一受报,什么时候才能成...

佛像是否要开光才会灵验?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生老病死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

佛陀住在维耶罗国乐音这地方时,有位贫穷的老母亲,来...

念六字大明咒之功德

《莲花藏经》云:若持圣观音之明咒,能获得财富、粮食...

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性,但人们对于福的认识和态度,却...

远离外道损减智慧的邪业

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

【佛教词典】文殊菩萨

文殊,梵名 Maju?rī,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

【佛教词典】十甘露王

阿弥陀佛的别名。...

文珠法师《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今天与各位讨论的题目,是心灵的自由与解脱。我们生长...

扫地的功德

过去,佛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每天清晨,给孤独...

劝人信佛,需要他的善根缘种成熟

没有善根,如何救拔他呢?如果在堕恶道的时候,或者到...

走错的路也是路

三兄弟从乡下到城市谋生活,一个叫怨天,一个叫怨地,...

如本法师:三界轮回淫为本

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诸位同...

六德贤妻与五好丈夫

六德贤妻 佛陀在《玉耶女经》上面有一段开示说,世间妻...

智者大师一生的故事

自幼喜佛,夙愿出家 智者大师法名智顗,俗姓陈,生于梁...

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经吗

问: 我们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吗? 净界法师答:...

精进念佛时身体会出现病苦,该怎么解决

问: 居士林昼夜精进念佛,我们一般参加的同修都会感...

汉语中的这些词汇都来源于佛教

刹那 梵语Ksana的音译。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

慧律法师《不听是非,不传是非》

修行,一定要避免造口业。 生活中说话的机会很多,但...

勇于对抗自己的烦恼习气

真正的修行并不容易,多数人不敢真正地修行,或真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