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北宋高僧省常大师

宏海法师  2019/0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北宋高僧省常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念佛的人有一个期许,就是将来在极乐世界,莲花化生。所以极乐世界又叫莲邦,有祖师写过一首诗,叫“思着莲邦雨泪垂”,叫莲邦。我们念佛的人一块同修呢,叫莲友。还有一个组织机构,就是大家一起来念佛,我们结个伴,有一个所依之处,就叫莲社。

莲社这个活动载体呢也是有来由的,自从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在庐山创建白莲社以后,后代学人仰慕白莲社遗风,常常结社念佛,我们净土宗第七祖省常大师就在西湖边上结了一个莲社,专修念佛。

省常大师也是钱塘人。你看我们一路把净土宗的祖师讲下来,大部分都在浙江来弘化,所以浙江又称之为东南佛国。所有净土宗的祖师中,省常大师算是最为低调的,他也没有留下来什么著作,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言论,他只有最后留的三个字,就是“佛来了”。

临终的时候自知将要往生,他的往生的瑞相,跟净土宗的根本典籍《佛说阿弥陀经》里面描绘的是一模一样的。

说到这里,我要加一句,大家学习修行净土法门,往往会觉得说,我们是念佛念得念得,把佛念来了,这个也没错。但是依照经典里面给我们提供的消息,是说一个念佛的行人,由信愿念佛一辈子,如果他的因缘成熟了以后,在他将要命终的时候,特别重要,一定要听清楚,是命要终的时候,还没有终,将要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在其前,接引他往生西方。

说白了这个跟你命终以后,到处去接受,将来要六道轮回中的这种场景吧,和阿弥陀佛现在其前,给你安慰,直接接引西方,完全是两条凡圣之路。一条是轮回,一条是解脱。所以省常大师他最终示现的,给在场弟子们,就是三个字,一句话,“佛来了!”

可见这位祖师爷,他是一辈子以真实念佛笃行为他的特色。他所召感的这个莲社中人,就是他创办这个莲社,召集在一起念佛,当时的一品宰相王文正也身在其中,而且还给他做这个莲社的头。

当时的翰林,像苏易简也在其中,在他们共同发愿的时候,给他写这个序。大家想想他的德行召感力有多大?所以我们在了解净土宗的祖师爷,有两大类,一类是他的著作独步千古,别人再写不出来、讲不到位。

还有一部分呢,是完全没有著作,可是他的修行有口皆碑,不但在当时能够出类拔萃,而且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依然是如对目前。

所以说,省常大师的特色正在于此,他就老老实实一辈子,就是一个念佛,直接念念念,念到佛来了。从中也给我们一个信息,就是修净土,你不管怎么样,有信,发愿,这是基础。

但是念佛是你每天日常生活中的根本行程。如果你不念佛,说明你的信愿不到位。如果你的信愿到了位,必然会念佛,这也是祖师爷们留给我们的一个不易的铁案。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舍利弗的启示

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优波离、目犍连、阿难、罗睺罗等...

阿弥陀佛涅槃后将去哪里

问: 未来际观音菩萨接阿弥陀佛的班,阿弥陀佛将去哪...

念佛有何窍门

弟子:闭关时,在吃的方面是否要越吃越少呢? 老和尚说...

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

但随众生,见闻得益,故说为用。 前面是讲因地的随顺,...

【推荐】把快乐的果报回向净土

我们讲到实相的义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

四十八大愿——(第22愿)菩萨一生补处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

三界如粪坑 应早求出离

如果今生错过了念佛往生一法,那就无量劫都难以再逢到...

智者大师与净土法门

智者大师,名智顗,字德安,姓陈,颍川人。母亲怀孕时...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后,是不是随时可以往生

问: 一些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之后,是不是随时可以...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建立二种大乘的正见,...

每逢佳节更要精进用功回向众生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

幸福烦恼都缘于心

做功夫,除妄想,其实也就是我们调节自己的身心,给自...

【佛教词典】光降

(杂语)尊者来临也。敕修清规曰:伏望慈悲,特垂光降...

【佛教词典】末那相应四种烦恼

【末那相应四种烦恼】 p0521 瑜伽六十三卷十三页云:末...

瑜珈习者的饮食长寿观

民以食为天,惟病从口入,吃本来是求得健康益寿的乐事...

如果研究过唯识,你就不敢去伤害任何一个众生

万法唯识,万是代名词,表示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法的...

我们执着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佛陀把五阴的相貌讲出来,让我们提高警觉。五阴的真实...

不观他人过,但观自身行

佛在《法句经》里说:不观他人过,不观作不作,但观自...

让皇帝感动的永明大师

【及至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显垂言教,著...

如何看待你家的小菩萨

以佛教而言,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础,家庭成员关系的...

虚云老和尚法语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

一发心诵经口就臭,是诵还是不诵

问: 弟子一发心诵《华严经》口就臭,不诵的时候,口就...

十件事会吓跑快乐之神

快乐之神为什么总是擦身而过?因为有十件事会吓跑它。...

割耳救雉

智舜禅师,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脚参禅。有一天,在山上...

控制住散乱心,做自己心的主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奥秘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如...

你为什么不敢受戒呢

你为什么不敢受戒呢?受戒并不表示成佛。我们可能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