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断烦恼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净界法师  2019/10/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断烦恼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佛陀提出了四种譬喻来解答富楼那尊者心中的疑惑。两种譬喻是说明“达妄本空”,另外两种譬喻是发明“知真本有”。我们看这地方两段:一,喻妄因妄果其体本真;二,喻真智真断不重起妄。

第一个,先从众生这种虚妄的因果当中来解释。其实众生的体性是本来清净的,虚妄是没有根源的。这个虚妄没有根源当中,我们把它分两段:第一段是“无明本空”,第二个是“诸法如幻”。

“无明本空”,蕅益大师的大意是说,这一段是说明妄因本空,虚妄的因是空的;“诸法如幻”,蕅益大师是说明妄果非有,虚妄的果也是非有,这个众生世界也是了不可得。

我们先看“无明本空”。这地方有两段,先看第一段,“喻无所从”。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而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佛陀讲出一个譬喻。佛陀说,比如说有一个迷失方向的人,这个人搞不清楚东西南北,他就靠自己的直觉走到一个人群聚集的村落。来到这个村落的时候,他把南方当作北方,他一直认为这个是北方(事实上是南方),产生迷情。他往南方走,他一直认为他往北方走。佛陀就问这个问题说,他这一念迷惑方向的心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他为什么产生这个迷惑呢?是“因迷而有”,是自己产生的,是迷惑产生的,由迷惑而产生迷惑,自生?还是他本来是觉悟的,由觉悟的心而产生迷惑,是他生呢?

富楼那说,这个迷失方向的人,那一念的迷惑之心,不是迷惑心生起的,也不是觉悟心生起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迷本无根”。这是关键。这句话,这四个字,道尽了我们断烦恼的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迷惑的心是根本没有根源。

我讲实在话,迷惑有根源的话,我们断不了,我们只能够把它压制。为什么能够断烦恼呢?因为迷惑没有根源,找不到根。所以,你问它“你从什么地方来”,它就完了。它只就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一种“幻妄称相”,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但是它根本没有根源。

所以,你怎么能够问他是因迷情而有,还是说从觉悟而有呢?因为“悟非生迷”,觉悟不可能生起迷惑。所以说,富楼那尊者的回答,简单地讲就是“迷本无根”。

看佛陀的意思是同意的。看下一段。

佛陀说,这个迷失方向的人,正在迷惑的时候,假设突然间有一个觉悟的人告诉他说:“你这个方向错了,你把南方当成北方了(你在高速公路你要往北走,你却往南走了)。”指示他正确的方向。这个时候他转迷为悟。

佛陀就问富楼那尊者说:那你的意思怎么样?这个人纵然过去迷惑了很多天,那么他觉悟了以后,哦,我知道这个地方是往南,这个地方往北。那么他迷惑还会再生起吗?他一旦知道以后他还会生起吗?富楼那尊者说,不会啦!他知道以后,永远不会生起。这是讲到譬喻。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

佛陀这以下合法说,十方如来那一念清净心亦复如是。

“此迷无本,性毕竟空。”身为一个众生这一念清净心,它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无明。无明本来就没有根源,只就是一念的迷情的妄动,虚妄的动而产生了三界六道的轮回。假设我们经过佛法的修学、戒定慧的观照,把那一念的迷情的假名假相破坏了以后,又恢复到这个清净的本性。

所以这个迷,不管是在迷的时候,不管是在觉悟的时候,它的体性都是毕竟空。

“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身为诸佛,他过去也是从众生而来的,他心中的无明也是没有根本的,但是因为一念的妄动产生一种相似的迷觉,产生一念相似的迷情。重点在“觉迷迷灭”,当我们觉悟的心生起的时候,我们正念真如,遇到妄想生起的时候回光返照,问它说“你从什么地方来”,保持不迷不取不动,这个时候觉悟的观照生起,迷情的心就慢慢息灭了。这个时候,恢复觉悟的心就不再产生迷了。

这个地方主要是说“迷本无根”,就是这个迷惑的心是没有根源的。所以它断了以后,就不会再生起了,因为它没有根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三界虚伪,唯此真实

大哉二句,赞辞。大者当体得名,具遍常二义。以横满十...

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

放下自作多情所捏造的妄想

佛印禅师有一天跟苏东坡在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妇走...

放下「自我」的幻觉

一般人认为,活着的时候,自己的生命就是我;死亡以后...

把烦恼送给他

有一对年轻夫妇同在一所小学里教书,虽然待遇不高,但...

本既无迷,悟亦不立

问:如何是修道? 师云: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

握得越紧,伤害越大

有一个年轻人,事业和家庭都遇到了麻烦,嫉妒、浮躁、...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推荐】投足震动魔宫殿的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音译摩诃那钵,又名得大势、大精进、无边光...

要想得菩萨保佑,要先自己保佑自己

佛并不是权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

担水的启示

大家住在灵岩山寺,都是来向老和尚学。那你们就要知道...

每个遇到的人都是你的启示

爱与你相遇的每个人。每一个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启示。你...

【佛教词典】因行果德

(术语)因位之修行与果上之功德也。六度四摄等,为因...

【佛教词典】四恶比丘

有二说:(一)指苦岸、萨和多、将去、跋难陀等四比丘。...

极忙之人的修行法门

【净土起信二: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

我们什么时候因为别人而改变过

平心而论,每一个人的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自己要...

梦境对现实有没有某种隐喻的意义

佛陀很少给人析梦。析梦就是解梦,对所梦之境的分析。...

钱怎么来的,就会怎么去

上次师父讲了一句话:很多东西都有个定数啊。这就是天...

唯有阿弥陀佛才称得上这七个字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莲池大师《西方发愿...

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

一诚长老说,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比如佛教说的...

你要经常反省自己,准备好了没有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改变我们的生命,改变我们的命运,...

会说话的两头瞒,不会说话的两头传

信者,在佛家讲就是不妄语--不说虚妄语、说话真实有...

星云大师《持戒的开示》

有的人因为怕持戒不自由,怕犯戒,就不敢受戒。其实,...

什么是真如

那我们谈谈什么是真如呢? 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

不为美食所欺

在王宫里,养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鸟。这些鸟是要做什么用...

大乘佛法「大」在哪儿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施主、吃穿等样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