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由来

净界法师  2020/0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由来

我们看辛五,耳根圆通。这个是在本经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正宗,它正式加被本经的当机。因为阿难尊者多生多劫都是多闻,以耳根听闻佛法。

佛陀说,你多生多劫听闻佛法都是向外攀缘,你不如一日一夜当中来反闻闻自性。就是,你听闻佛法,是谁在听闻?你应该从听闻佛法当中产生回光返照。所以这个地方佛陀等于是加被当机众,使令他能够就路还家,所以就把它放在最后面,而且是对整个修学的过程详细地加以开展、加以说明。

这当中有两段:第一段叙悟缘起,第二个牒证结答。

先看第一段的壬一。这个壬一是教化主观世音菩萨叙述自己开悟真如本性的整个因缘。这个地方有三段:一,值佛禀教;二,依教修证;三,由证起用。

先看第一段,“值佛禀教”,就是遇到了古佛而禀受教法。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这个“耳根圆通”的主要修学者就是观世音菩萨。这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由来……所有的菩萨都是以功德安立名称的,他有这种功德,所以他有这个名称。那么这个菩萨的安立是怎么回事呢?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从这个菩萨因地的修证来说。因为菩萨在因地的时候是观察音声而产生反闻闻自性,就是菩萨在听闻音声的时候,他不随外在的音声而转,而回光返照,去观察能闻是谁,从这个地方而悟入了整个圆通。从音声悟入圆通,所以叫观世音。这是第一个。

其次,从他的果地功德来说。观世音菩萨成就以后,他等于是,十方众生受诸苦恼,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那么观世音菩萨就观其音声令其解脱,所以他是寻声救苦。他果地上的妙用,也是寻着众生的音声来救拔众生的痛苦,所以他叫作观世音。

这个地方有因果两层的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沈家桢居士《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证悟过程》

第一段 观世音菩萨宏愿解脱一切众生的痛苦。自古以来...

观音菩萨作护法

一九六二年,我在台中护国寺做住持的时候,因为房子漏...

普陀山的和尚讲普陀山的事儿--慈眼视众生

今天我们来到了普陀山的西山景区。这边住的都是尼众的...

数十年只念大悲咒,临终得观音菩萨接引

我们大家对于我们的修行,念佛,或你专持一行,或是诵...

《大悲咒》拔除一切众生的苦难

和许多人一样,我每天都要诵《大悲咒》,遇到不顺心的...

文珠法师: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功德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法门,利益众生,...

当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须以改恶修善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安住寂...

念六字大明咒之功德

《莲花藏经》云:若持圣观音之明咒,能获得财富、粮食...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呢?因为他有禅定跟智慧的加持...

无瞋才是最好的供养

我们可以看见这世间上,每天报章新闻不知多少人被杀或...

莫再折自己的福分了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

心然法师《地藏菩萨本迹记》

序 白圣 菩萨以正智证到真如理之后,复起差别智,观见...

【佛教词典】季御读经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年御读经。日本宫中每逢春秋(二月...

【佛教词典】八圣

(一)指声闻乘之四向四果。又作八辈。即须陀洹向(梵 s...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①,哀告现前大众,及当...

面对今生的果报,我们只能忏悔认命

所以我们今天承受果报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件事情,忏悔...

佛教徒的一日行

学佛修行,不一定只有局限在寺院里,佛教尤其重视生活...

一切法门中,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

罗刹女的故事

佛陀时代中的罗刹女,专门喜欢吃人家的小孩,一群失去...

用智慧水去灌溉这个愿

我讲一个《法句经》的小故事给大家参考。神通第一的目...

忏悔有这三种方法

忏悔有几种方法,有取相忏,有作法忏,有实相忏。这里...

冒失的檀腻觭

从前有个人,名叫檀腻觭。家境清寒,经常食不果腹,衣...

不要被情爱所束缚

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

如何消除跟佛陀之间的距离障碍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所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 这...

信是世间最稀缺的资源

净土往生法门的宗旨就是信愿行,我们一定要在信愿行三...

修行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