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么才能六根互用,把自性光明显现出来

净界法师  2020/0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怎么才能六根互用,把自性光明显现出来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缘见因明”,一般人眼根的见都必须要“因”,就是假借,要假借外在的光明才能够看到种种诸物。我们之前讲过,一般人的六根要靠外在的尘境来启动。所以,“缘见因明”,眼根要靠外在的光明相才能够产生见;“暗成无见”,如果暗相现前就不能产生见了。

但是,修行人就不一样了。修行人“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当我们的六根经过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把自性的光明显现的时候,我们的眼根就不再假借光明,也能够见物。也就是说,这个人,他外在的一切暗相都不能障碍他的见性。

所以,“根尘既销”,自性的光明既然显现,根尘自然脱落。这个时候他的本觉的光明自然就能够圆满无上菩提,跟无上菩提相应。

这个地方,其实我们前面也讲过,这个地方的重点在“根尘既销”。《楞严经》就是对治根尘,其实它也对治六识,但是你六根不动,六识就不能动。他先脱离六尘,然后再处理六根里面的受想行识这四个心法,慢慢地一层一层地往内走。

总而言之,你今天要修习首楞严王三昧,从今以后,你在眼睛当中要多注意,不能用眼光来看,要用心光来看,向内去看,用智慧来看。

我想《楞严经》一再讲一个观念,就是说,什么是生灭的因缘?什么是永恒的功德?生灭的因缘就是说,我们因为过去的颠倒、一念的迷情,我们六根向外攀缘。眼根攀缘色尘,结果被色尘给绑住了、被黏住了;耳根攀缘声尘,耳根就被声尘绑住了。结果弄到自己很多功德都表现不出来。本来是百千大海,结果变成一个小水泡。

我们之前也讲一个公案。说一只老鹰,猎人养这只老鹰是很辛苦。这个老鹰一天到晚跟鸡长在一起,久了以后,它翅膀没有用,它老是靠脚,因为一般小鸡就是靠脚在跑步,它就跟鸡跑来跑去。它认为自己只是一只比较大的鸡而已。

后来这个猎人想,这个老鹰长这么大,应该训练它去飞翔才对。但这个老鹰怎么样都飞不起来。它认为说,我靠脚在走路的嘛,这个翅膀也没有用!

结果这个猎人很失望,就把这个老鹰带到很高很高的悬崖,就这样把它放下去,让它自由落体。结果这个老鹰快要着地的时候,它的潜能发挥出来了,展开翅膀,高空飞翔。其实它的翅膀是本来就存在的!

只是说,我们活在一种习惯性的自我设限,我的眼睛一定要去看外面的色尘,我的耳朵一定要去攀缘外在的声尘。因为这个路是走得很熟悉了,结果我们六根的功德全部都表现不出来。更糟糕!

这个地方佛陀意思就是说,其实我们的六根里面有很多的珍宝,但是因为向外攀缘,我们很多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种种的波罗蜜通通表现不出来。就像这个老鹰一样,它的翅膀后来就不能够表现出来。

佛陀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要再往外攀缘,而是应该开始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这个时候把自性的光明显现出来,会产生种种的波罗蜜的妙用。

到这个地方,等于是把《楞严经》的一些修学概念,说是“把心带回家”,描绘出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赵州上堂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

如何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即念头起处

问: 请问师父,怎么样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就是念...

摄诸根得离苦

过去,佛陀曾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于入...

传喜法师:放生也是在唤醒我们的佛性

我们今天放生就是我们生命的庄严,放生的这个功课啊,...

入一无妄,彼六根一时清净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

传喜法师:方便开显识佛性

请问真实的佛法在哪里,是在你那里还是在我这里,在哪...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末句结归,言如是不可思议者,当是何物?惟自性乃尔。...

禅门公案:谁是知音

宋州(今湖北襄樊)广德周禅师,承继青原行思法系,是...

三伏天要吃什么

三伏天可谓是夏季最为炎热的时候,那在三伏天吃什么才...

修行人二十种病气

怯弱气认为自己根浅慧薄,无力胜任大道。应发大愿,立...

念佛就等于修净土法门吗

问: 念佛就等于修净土法门吗? 净界法师答: 我前一阵...

妄想起灭不停,正是轮回生死根本

佛言:见性学道难,尽世修行如毛,见性如角;今之学道...

【佛教词典】本事

(一)梵语 iti-vrttaka, ity-uktaka,巴利语 itivuttak...

【佛教词典】用灭

为“体灭”之对称。即指作用之谢灭。俱舍论“三世实有...

盎覆不吉虫喻

过去有三兄弟,都说自己高大健壮,某次三人一起守夜,...

净土法门与诸宗之圆通

学习净土法门的义趣 二十多年来,学教、学戒,讲学、做...

进退之间

在禅宗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

【推荐】吃苦了苦,苦尽甘来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世事生生息...

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今人研究佛法,多多皆欲作一通家。拟于一切大众前,清...

文殊菩萨出生时的十种瑞相

文殊师利菩萨出生的时候,由于他无量劫以来积功累德,...

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今天我们学习《净行品》偈颂的第一〇七愿: 入其家已 ...

佛教在商业浪潮中反思:寺院经济的合理使用

寺院的财物通称三宝物,也就是属于三宝所有,分别为佛...

念珠的作用

念珠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修行者收摄心意,消除妄念,专注...

轮回的世界真的美好吗

当我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少数年轻气盛、富足高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