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命终时一句佛号提起来,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净界法师  2020/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命终时一句佛号提起来,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而整个本尊的功德,主要的是寄托在一句佛号当中。所以当我们的心提起一句佛号的时候,理论上我们的内心已经进入到弥陀无量光无量寿的大功德境界当中。

我们的心在这么多无量珍宝当中,到底我们应该如何把佛陀的功德转成我们自身的功德呢?靠的就是感应道交!

这个感应道交,在净土宗的修学当中,它有浅深的差别:浅的来说,叫做平时的感应道交。平时的感应道交就是说,我们在一期的生命当中,可能自己的身心遇到了障碍,遇到了病痛,遇到了各种灾难,自己过不去了,所以我们仰仗一念的信仰,提起佛号,那种真实的皈依心,把弥陀的功德给启动了,这个时候,消灾免难。

那么平时的感应道交,因为你遇到的障碍比较少,你只要面对你内心的妄想烦恼而已,问题不大,当然它产生的效果也不大。因为你就是一念的信心,你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无所不在,你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一定可以救拔你,就是那一念的信仰,不断地去念念听自己的声音,然后就过关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破障,它只是让你的生命产生局部的改变。所以平时的感应道交,每一个念佛人,或多或少都有这么一些的宗教体验。但是这个东西当作一种辅助启发信心也就罢了,因为它不足以论断你的成败,因为你今生的因缘本来就是生灭的,你过得好一点,过得差一点,也就这么回事,回顾到整个大生命来说,你并没有太大突破。

净土宗真正的目标,最终的目标在临终的感应道交,这个是所有人一生的努力,可以说是背水一战。面临了这一关,临终的感应道交问题就复杂了,因为它不是只有你第六意识的妄想而已。如果你稍微读一点佛法唯识的道理,你会知道一件事情:就是临命终的时候,第八识现前——阿赖耶识这个生命的大仓库,所以你的第六意识真正临命终这个关,就不是平常的烦恼关而已,你面对的是一个生死关头,生死关。

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阿赖耶识现前,阿赖耶识会产生两种的力量:一个叫做生死业力,就是我们无量劫来所造的杀盗婬妄这种生死业力。

有些业力得果报了,有些业力还没有得果报,尤其是在这么多的生死业力当中,有些活动特别炽盛的业力叫做增长业,可能这个业你前生造过,它沉淀下来了,但是你今生又去造作,那么你就会把过去的业力给激发起来,只要你今生数数地造作,而且每一次做完都有一种心态,告诉你自己:我以后还会再做。就是你这个数数现行,深生好乐,这种增长业,临命终的时候一定会起现行,因为它准备要引导你去得果报了,这是临终一个很强大的势力。

所以净土宗,你必须先处理这一块,因为这个业力会起得非常早。如果你今天没有把这块的增长业忏干净,你连提起正念的机会都没有,你连助念的机会都没有,你就得果报了。

所以我们昨天讲的就是透过拜忏,透过发愿,透过持戒,让这一块的业赶紧地沉淀下来,它不能够活动太炽盛,这个业你没办法带走的。所以净土宗的人,愿我临终无障碍,第一个障碍当然就是业障。

那么这个障碍,我们昨天讲过了,破掉以后,现在就第二个障,就是颠倒妄想。为什么妄想上面加一个颠倒呢?《楞严经》说,这种妄想它不是一般性的妄想。我们今天去工作,我什么时候要加油,我什么时候要去超商买什么东西,这种妄想就是表层妄想,临终的时候对你一点伤害都没有,这佛号一提起来,它自动消失掉。

但是有一种妄想特别坚固,它从你无始劫来,就一直在你的内心活动到现在,是一种强大的等流的力量,也就是说这种妄想,它已经是跟第七意识的自我意识结合,它在你的内心当中已经形成一种自我的概念了,它是你的自我性格的一部分了。这种妄想,临终也一定会起现行,它会干扰你的正念。

你本来发愿要求生净土,这个妄想对你产生一定的伤害跟误导。所以临命终的人,我们面对生死关头,一句佛号提起来的时候,可以说是内忧外患。这个时候谁能够冲过内忧,调伏外患,谁就直接趋向弥陀的光明!

那么外患这一块——生死业力,我们昨天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现在我们来处理内忧这一块——颠倒妄想,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处理的。

当然每一个人的颠倒妄想不一样。有些人表现在对财富的追求,有些人在男女色的追求,有些人在名声的追求,每一个人形成这种自我意识所主导的颠倒妄想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今天告诉大家一些处理的方法,我们对于临终生死关头的内忧外患,你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早作准备,免得临命终的时候手忙脚乱,因为临命终,它一定会出来。

《禅观与净土 观照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现前先不要太高兴,你继续念佛

这个祖师有讲过,魔王可以模仿阿弥陀佛,有可能。但是...

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省庵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这位祖师在世的时间...

只要往生极乐,所有的愿都能实现

天亲菩萨在作《往生论》的时候,谈到一切十方的众生,...

念佛如何做到一心不乱

问: 念佛不能专心,不能够做到一心不乱,怎么办? 大...

三位高僧的自在往生事迹

在古来高僧大德之中,有很多去留自在的情况,《高僧传...

犯邪淫戒后,信愿持名还能往生吗

问: 请问犯五戒中邪淫戒的在家居士信愿持名能往生吗?...

净土是上根器所修法门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歇了(禅师),谓净土一法,...

维则大师《净土或问》白话文

元师子林天如维则述 五浊佛子释法宣浅译 天如老人,正...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修不净观会不会生病

问: 请问师父,修不净观如果说观到内脏腐烂的话,会不...

如何掌握唯识的宗旨

唯识的宗趣应该怎么掌握呢?更进一步怎么掌握呢?看下...

【推荐】《无量寿经》会集本的重要错误

某人曾经说过:「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会集本出来...

善调身心,知所进退

第一个,从破恶的角度叫作擐甲精进。就是一般我们对于...

【佛教词典】能治义

【能治义】 p0892   瑜伽八十一卷十一页云:能治义者...

【佛教词典】罪业

(术语)罪恶之所作。为感未来苦果之因者。法华经化城...

四十八大愿——(第11愿)正定必至涅槃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家庭和谐的十个要点

一、当家庭的啦啦队长(多鼓励),不要当办案的审判官...

女众进入寺院应遵守的礼仪

我们每次过堂都做一点学习,今天学习关于女众入寺的内...

楞严法语

◎ 以我(虚云老和尚)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问: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大安法师答: 你这...

大悲咒的妙用及相关修法

接下来主要是讲第五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悲咒的妙用...

你只能求尽心尽力,不能求它的结果

菩萨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谓的菩萨戒体,总而言之有...

中国首位比丘尼净检法师

晋穆帝升平元年(西元三五七),昙摩竭多在洛阳依《僧...

在生活中惜福造福

现代科技发达,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却因追求享...

打坐能治胆结石吗

问: 我现在诵经与打坐同修,自打坐后我的胆结石病不...

中阴身一现前,累劫的善恶业力也都会现前

阴境若现前,这个阴境,就是中阴身境界一现,就是知道...

人生可以随时开始

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承担起了领导部落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