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只能求尽心尽力,不能求它的结果

净界法师  2023/08/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只能求尽心尽力,不能求它的结果

菩萨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谓的菩萨戒体,总而言之有八个字,就是菩萨要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种空有无碍的中道,作为整个生命的根本思想。

理念上来说,我们是要“生其心”。一个人要有愿望,生起一种菩提的愿望,生起一种断恶、修善、度众生的愿望。但是这个愿望是很脆弱的,你的情绪会去伤害你的愿望,所以你必须要修“无住”来保护你的愿望。菩萨道,它是活在未来,所以你必须把一时的得失成败放下——无住!就是,对于这个结果——你做这件事情它的结果是成功是失败,对你是得或者失,你要把它放下,你做你应该做的事。

建立一个中道的思想,是整个菩萨道的根本。两大根本——菩提心跟空正见。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其实所有的法门都有它的中心思想。你看我们中国的古老文化,两个法门:一个是孔孟之道,一个是老庄之道。

孔孟之道强调“有所为”,就是我们讲的“生其心”。他是主动积极的面对人生,所以强调克己复礼。他认为一个人要克制欲望,遵守礼节,来创造你的人生。那么克己复礼,就讲到定位这个问题,他认为人生是有差别的。

你看,他做董事长,你做总经理,这个人做工程师,生命是不平等的。但是没关系,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做自己该做的事,虽然不平等,也不妨碍建立一个合谐的社会。所以儒家思想强调定位,你要找到你的位置。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位置,你在家里是什么位置,出了社会到了公司你有你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你站错了位置,就弄得整个天下大乱了。所以,儒家的思想是有所为,从有所为当中建立一个合谐的安乐社会。

老庄的思想刚好相反,他是强调自然之道。他觉得我们人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想法,结果破坏了自然,搞得自己很痛苦。我们习惯性产生得失的概念、成败的概念,产生太多对立的概念,而忽略了整个生命顺其自然的道理。

比方说,有一天,楚国的国君派两个使者要请庄子去做官,那个时候庄子在钓鱼。两个使者就跟庄子说,我们国君请您老人家到我们国家来做官。庄子就说,你们国君之前抓了一只三千年的乌龟,国君把它当宝贝,给它穿上美好的丝绸,给它吃美好的饮食,把它关在笼子里面,整天来供养它、祭拜它,把它当做神龟一样。庄子就问两个使者说:你们两个觉得,身为一只乌龟,是被养得肥肥胖胖的被关起来好?还是夹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比较好呢?那当然是夹着尾巴在泥土里打滚好!庄子说,我就是准备做在泥巴里打滚的那只乌龟。他就拒绝做官。

当然,庄子他的人生观是认为“无住”,他认为人生最可贵的,就是自由。当一个人落入得失的概念时,就已经失去了自由,因为你被得失所限制,被得失所束缚。

其实老庄的思想跟孔孟的思想,大乘佛法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的。就是:我们一方面要放下生命的结果,但是又要做你该做的事情,所以大乘佛法的人生观是重视过程。

在春秋战国,有一个做乐器的工匠,他做了一个非常完美的乐器出来。这个乐器弹奏出来简直是出神入化,那个音乐太美妙了。很多的同行就问他:“哎呀,你怎么能够做出这么好的乐器?我们的技术也不比你差,为什么我们做不出来?”这个工匠说:“我在做乐器的时候,不管这个结果怎么样。我不管这个乐器做出来以后,别人喜欢它还是不喜欢它,它会给我产生什么样影响,我把得失的概念全部放下,我就是专注地做乐器——完全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安住在当下,所以我就把这个乐器做得很好。”

这个地方就说明整个菩萨道的精神,就是你要放下你的感觉,放下你的情绪,但是你又要去实践你的理想。这就是菩萨道的中道思想。你不管做什么事,你只能求尽心尽力,不能求它的结果。也就是说,菩萨道其实它重视过程。当然他能够重视过程,是因为菩萨他未来有一个愿景,他为未来而活,所以他把今生一时的成败能够看得比较淡。他追求的是千秋,他不争一时。这就是我们在行菩萨道时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其实,你整个菩萨戒也都是以这个中心思想来做引导,因为你必须“无住”才能够保护你的身心,这两个是有因果关系的。你没有培养一种成败得失放下的概念,你的菩提心就没办法坚固,就很容易被破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中的妄想执着不是你原来的东西

那么成佛之道应该怎样找出捷径呢?请看以下的说明。 第...

以空性的心态来操作善业

我们一个净土宗的修行者,当然我们希望能够解决生死轮...

一本佛经改变了我的整个想法

有人说过年是年关,年纪愈长,愈觉得过年是一个关卡;...

悟苦修净业,缘熟径生西--张老居士往生纪实

张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镇人,是一位虔诚的菩萨戒弟子...

情执放淡一分,功夫前进一分

古人说: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实这个话是从果上...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墙角的,因为正好修行

佛陀在楞严经中跟末法众生说:假设修行人不断大妄语,...

这样念佛才能得到真实利益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以入道,念阿弥陀佛当然可以往生...

临终时,没有一个妄想可以对治的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跟六根,...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冤冤相报,给子孙留下祸患

做善事的人,不仅他的宗族亲戚爱戴他,朋友乡党尊敬他...

修行为何要降伏憎爱二心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

那些艺高人胆大的都阵亡了

志宜大,胆宜小。我们的志向要远大,但是无论做什么事...

堕胎杀生的因果公案

堕胎是杀生恶行,以事、意乐、加行、究竟衡量,事是胎...

【佛教词典】且喜没交涉

禅林用语。且喜,意即幸喜、总之是可喜;没交涉,言与...

【佛教词典】忧根

谓顺忧触所生心忧。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忧根。...

是否适合做夫妻的10个标准

现如今,婚姻的可靠度似乎越来越低,离婚率高居不下。...

大安法师讲述的5个念佛感应真事

念佛治愈肺结核 古往今来,净业行人在念佛的实践中,治...

破戒跟着魔的差别

假设我们用攀缘、迷惑的心,来面对五阴魔境,这个过失...

念佛与消业

业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佛教不但把世间的贫富贵贱、...

破除灭结,圆破识阴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

各地城隍庙对联

阳世三间,积善作恶皆由你; 古往今来,阴曹地府放过谁...

圣严法师《念佛的人有三种,你是哪一种?》

第一种人,是为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或是使家人开智慧...

为什么临终十念可以往生

业性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一点,我看智者大师讲到忏...

【推荐】致癌的因素与防癌的食品

癌,是恶性肿瘤的总称。发生于人与动物体组织,器官的...

印光大师极赞西方三圣

阿弥陀佛像赞 悲哉众生无所恃怙,孤露竛竮如逃逝子。...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

晚上自己睡觉害怕怎么办

问: 师父,晚上自己睡觉害怕怎么办?念什么经,或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