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南怀瑾老师  2017/03/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下子又跳到布施来了呢?就是今天讲课一开始跟大家提醒的,金刚经布施、持戒、忍辱,是一贯连下来的,不像现在的文章条理化、科学化,过去的文学行云流水,看起来漫无次序,好似一个不规律的排列,但是却构成不规律的美。所以说,“菩萨不应住色布施”,就是不应著相,住色法的布施是有形的,非常著相。用白话文来讲,就是一切受物理、环境影响的东西,都要把它放掉,万缘放下,就是不住色布施。

【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佛再三的告诉须菩提,佛法大乘菩萨道的精神,就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有所作为,一切一切的作为,都是处处牺牲自我,成就他人;应如是布施,应万缘放下,利益他人的身心。为什么人放不下呢?因为不肯真正布施,因为众生著相。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譬如我们人最著相的,是希望自己多活几年,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寿者相。但是生命留得住吗?一切诸相,即是非相。这些现象,不是你要留就能够留的;它本身留不住,本来无住,本来不可著相的。凡夫众生之所以为凡夫众生,是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尤其是学佛的人,都非常清楚,但他心中仍在想:留不住的都是他们,我大概能留得住吧!总觉得自己不同一点,比不知的不学佛还可怜。所以我经常提到我那袁老师的诗,“五蕴明明幻,诸缘处处痴”。说学佛的人,明明知道五蕴皆空,但是啊,自己到处痴迷重重。这就是因为行不到的缘故,行不到就不是修行人。修行是行,行为上的行。

所以佛“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有些年轻人,自以为有了大乘的精神,又不肯自修,我就常常劝他们,你先求自修啊,自修好了,再来度人,你连自修都没有修好,怎么去度人呢!这也是我经常感叹自己的,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自己都没有学好,度个什么人啊!只怕你自己不成佛,不怕你没有众生度。众生愈来愈多,有的是事需要你去作的,自己修行没有基础,何必急急忙忙去度人呢?

彻底的说,众生不要你度,个个自己会度,有些菩萨们度众生,决不是说法,反而加重众生的苦头,等他吃够了苦头,受不了,他自会回头的;这也是一个度人的法门,并不一定要教他打坐学佛。

因为有些年轻的同学们,心心念念在学佛,而且发疯一样的想成佛,成佛干什么?要度众生;众生自己会度,不要你度!“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你要晓得佛法的理,一切众生皆是佛,你去度佛干什么?每个众生都是自性自度。所以六祖悟道以后,对他的师父讲:迷时师度,悟后自度。众生都是自性自度,在佛教早晚功课中要念到,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都是自性自度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诸同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经,是金刚经中最...

度化长者

佛陀想度化一位长者。有一天,佛陀到长者的家门口乞化...

诵《金刚经》十万遍往生净土

明浚。俗姓孙,齐人(今山东一带)。平日以诵《金刚经...

凡事尽心尽力,时时反省自己

我们看第三段,修行布施的差别内容。这个地方有三段:...

我们忙的到底是什么

看过一则中国禅宗公案故事。 有一位公差,押解着一名...

对自己没自信该怎么办

貌似现在的人都有点信心爆棚,很少有人觉得不自信! 害...

化缘有缘

昭引和尚云水各地,被大家认做是一个行脚僧时,有信徒...

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人是很不明理的,常常为了一点芝麻小事,而背负了很长...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夏吃生姜七大好处

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鲜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

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

【问。西方佛圣。何以贪华丽。尚美观耶。此土土古圣贤...

【推荐】被人轻贱的前因后果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

本焕老和尚:禅七开示

(2007年1月9日至2月5日,深圳弘法寺举行禅七法会,本...

【佛教词典】咒小儿经

(经名)三行半,东晋昙无兰译。说疗小儿病之神咒。...

【佛教词典】七种第一义法涅槃所对治法

【七种第一义法涅槃所对治法】 p0066 瑜伽十四卷二十二...

不孝的因果报应

彻悟大师有一句话:善谈心性者,必不离弃于因果;而深...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就是,这一生,无论你过得得...

浊乱恶世成就易往却非易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

死亡犹如搬家

死亡像什么呢?等于我们搬家一样。我们这一生搬家搬得...

圣严法师:佛化婚姻与佛化家庭

谈如何建立美满婚姻 佛教是不赞成结婚的吗?当然不是...

佛教念珠的实用性

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颗、五十四颗、四十二颗或二十一颗数...

在家居士该不该花精力追求升职加薪

问: 在家居士该不该花一些精力追求升职加薪,以及更...

27件会让自己开心的事

引导语: 人们看惯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习惯了一年...

勿在虚假的物质生活中打转

佛法说人身难得,既然得了人身,却不了解因果、心性的...

不能至心就不能往生吗

问: 《无量寿经》十八愿说的至心信乐,标准是什么?不...

为父母供养令脱恶趣

佛陀时代,罗阅祇国有位那舍长者,心地非常仁慈,经常...

星云大师《什么是禅》

今天和大家讲的题目是《什么是禅?》。凡是对佛教有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