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顺法师:修学观音大悲法

印顺导师  2011/0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以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人间。净瓶与杨枝代表了观世音菩萨普救世间的伟大悲行。

世间如火宅。现实人生的种种缺憾、内心的种种烦恼,众生心中充满了热恼。在热恼煎逼下的苦恼众生,谁不想得到清凉?就如天旱时稻禾需要雨水的灌溉一样。

观世音菩萨时时使在热恼中的一切有情皆获清凉。

可是,人们不到苦难当头,却想不起观音菩萨,就是信仰,也不恳切,也不能真心诚意地接受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有智者决不如此。真正信仰观音菩萨,不仅是临时救急,更应重于平时的实践。在忠实的实践中得菩萨的感应,自能解脱现生的苦痛与内心的热恼。也唯有在平时奉行菩萨的言教中,才能增长清净的功德法财。

如信任医师,就得处处听医师的嘱咐。若你在病时,信任医师的诊治,一旦病好,就把医师嘱咐的卫生之道——多运动、慎饮食、注意清洁等完全忘却,这怎能求得身体的长久健康?不但有了病需要恢复健康,无病时更需要维护健康、促进健康。所以我们在平时,必须遵守医师的嘱咐,注意运动、饮食、清洁等。信仰观音菩萨,也应重视平时的忠实奉行。若平时的行动与菩萨的教诲相违,等到身临苦难时,即使得到菩萨的救济,也已是下策了。所以要想彻底解决苦痛,常得杨枝甘露的灌洒,常得没有热恼的清凉,就要在平时忠实奉行菩萨的教导。

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是以身作则的。他自身精进地修大悲行,也教众生修大悲行,他从大悲行中自利利他,积集了无量功德,远离了生死苦恼而得究竟的解脱。我们若依菩萨的言说奉行,最低限度也能解脱现生的苦恼,获得人生应有的福乐。若能生生世世修大悲行,即大悲法门,是不可思议的。《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参访观音,当时他求观音菩萨的开示:“应如何学菩萨行?”观音菩萨直接地对他说:“菩萨应学的法门无量无边,但在这无边的法门中,我是修学了大悲行解脱门。起初我渐渐地学行大悲,经过长久时间的学习,终于深入了大悲法门广度众生、成就无边的清净功德,而得无上的解脱。我以大悲法门修菩萨行,一贯的目的在解除一切众生的苦痛,救护他们,使他们免除怖畏。”

众生欲得菩萨的护念,无有恐怖,应修学观音菩萨的大悲法门。但大悲应如何修学呢?学习大悲的方法极为简单。凡见人类的苦痛,不管他与我有什么关系,都能平等地予以同情,愿意为他减轻现有的苦恼。如果能平等地同情一切众生,时时想减轻他们的痛苦,这即是菩萨的悲心。悲心本来每一个有情都是有的,但是众生的心境狭隘,不能扩大同情成为菩萨的悲心。从前我还未出家时,记得姊姊在某一晚上得病,我听到姊姊痛苦的呻吟声,心灵也感到非常的苦痛。因不放心姊姊的病,心急不安,不能入眠,可是越是心急,越觉夜长,干急的等天亮了,好去请医生。由我对姊姊痛苦的同情,推知他人的同情,如父母见自己儿女得病,心里总有深重的同情,而且着急得很。

人人对自己的亲人怀有深切同情心,但不问别人的苦难,甚至亲见亲闻悲惨凄切的境界,还是若无其事,如此就离菩萨的大悲义太远了。世人何不能扩大同情成为菩萨的悲心呢?这因我们无始来就被烦恼所迷惑,为自私的情见所包围,所以不能现起平等的悲心来。根据佛法的缘起义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深。常人以为自己的亲属朋友才有关系,其实,农、工、商、兵等,哪一界人不与你有深切的关系?你想:若没有他们,你哪来资养生命的食物?谁来保障你的生存?谁给你转运别处急需的一切物品?你这样一想,整个人类都与你有密切关系,当然全人类都是你的同情对象。若再深一层观察,一切有情都是与你同样的,是具有心识的动物,你与他都是障深业重的苦恼众生,无始以来都曾有过亲密的关系。能作如是观,自能扩大同情心生出平等自救救他的悲心。

有人说:我没有权势,或没有财力,如何救人?其实这都不是不能悲恻援助的理由。真正悲心激发,即自己的力量有多大,就献出多大的力量。力量可以有大小,却不会完全没有。如见小孩跌倒,难道没有扶起他的力量?再不然,难道没有呼救的力量?我们如存悲恻拔苦的心肠,决不问有多大力量,只是脚踏实地地随分随力地做。观音菩萨起初也与我们一样,但他修学大悲法门,愈修愈深,悲心愈深,功德力愈大,如今观世音已是将入佛境的大菩萨了,但他也还是由凡夫渐渐修成的。若我们能发愿生生世世地修大悲法门,将来不也可以成为观音菩萨吗?大悲是趣向佛境的极要法门,有大悲行,才能积自利利他的无边功德,趣证佛果,否则即没有成佛的可能。大乘佛法的实践者,即在于具有深重的悲心。悲心虽然人皆有之,但没有菩萨的广大,若能不断地修学,悲心即能渐渐地发挥出来,成就无穷的深广。

观音菩萨开示善财修大悲行,他自己也如实地广行大悲,他真是一位以身作则的大师。我们以观音菩萨为模范,渐渐地修学,大悲行总有圆满成就的一天。但在修学的过程中,不要因为菩萨的悲智如此深广,不能一天学成,便生起畏难的念头,如怕难,即要失望而停顿了。要知道菩萨的深广悲智,是他在无量劫中修成的。学菩萨不要心急,一旦确定目标,不断地去学,必能渐入圣境。心急确为常人的第一病,但世间哪有一蹴而就的易事?心急对于学习是无益的,反而有碍学习的进步。如能不畏艰苦,耐心地学习,自会越学越快。这如初读书的童子,开始连一两句都背不出来,但书读多了,增长了理解力,就是数千字的长文,也易熟背了。修学佛法,起初总觉不易,但能耐心修学,大悲力自会一天天增长,等到悲力强大,救度众生的艰巨工作就容易负担了。

真正大乘佛法的实践者,对大悲的修学极为重视。因为大乘的发菩提心,广度众生,就是“菩提所缘,缘苦众生”的悲心发动。若离去了悲心,即不成菩提心,想成佛是不可能的;若具有悲心,他的一切修行都是将来成佛的因缘。所以佛经中说到修学,总是说“大悲为上首”。一切成佛的清净功德都要以大悲为领导,无大悲领导所修的一切功德,至多也不过是人天或二乘小果罢了。

扩大同情心而成为菩萨的平等悲心,在凡夫位上似乎不易做到。但我们若常观察人与人间的关系,则不难发现我与人类的关切。当彻底透视了人我间的相关性,则不管什么人的苦难,都容易引起同情心。其次,我们要看他人的好处,别看他人的坏处。人总有或多或少的好处,但也不会完全没有错误和缺点。若过去某人与我有过节,现在他遭遇了不幸,我就开心高兴,这是幸灾乐祸心,与悲心相障碍。若我们忘记他的错误,见到他人的功德,从好处想,我们自能生起深重的同情心。

能透视人我之间的相关性,能注重他人的好处,自会逐渐引发同情,这即是向观音菩萨的悲心去学习。我们要发扬菩萨的大悲精神,向菩萨看齐,相互策励劝进,这无论对己对人,都有着无量利益。希望修学者都从学修大悲行中,成为大悲救苦的观音菩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母亲的心

有一位寡母茹苦含辛把幼小的独子抚养成人,母子身影相...

弘一法师与护生诗

关爱生命,保护生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观:观音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

与观音菩萨的慈悲行相应

观世音是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这是同一梵语...

圣严法师《心怀大悲,世界大慈》

在中国文化之中,代表慈悲的是女性,所以母亲被称为慈...

临产念圣号,能让产妇免除痛苦

怕痛,是准妈妈们临产前,必然要面对的一个心理纠结。...

善待每一位众生,不论贫富与贵贱

从前有一家专卖高级点心的铺子。有一天,铺子里来了一...

印光大师《广大灵感的观音菩萨》

或曰:世人千万,灾难频生,观音菩萨仅是一人,何能一...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佛经中关于观音菩萨身世的记述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圣众体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萨。关于观音...

净界法师:闻法仪轨

(第一讲) 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

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菩萨曰:汝一...

正念精进是我们人生的财富

我们说生命很重要,真正生命重要的意义,是在于我们能...

【佛教词典】金刚二义

金刚,乃金中最锐利者,故经论中多取其作譬喻。如金刚...

【佛教词典】所调伏无量作意

【所调伏无量作意】 p0743   显扬三卷七页云:四、所...

【推荐】每个人都是贼

伟大的圣者龙树菩萨,曾全身赤裸地生活,仅有的家当就...

造了很多的罪,临终闻到佛的名号能解脱吗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

顺境逆境都不能忘记求生西方

谛法师专修净业,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撑持道场种种...

佛陀的感应之道

感应的事相、事迹,可能我们还多多少少会感受到,叫感...

亲人是「冤家」还是「眷属」

小的时候在老家,我们那里有个顺口溜:土地是枷锁,儿...

菩萨舍身饲虎之因缘

一日,世尊带领大众至般遮罗大聚落,途中经过一处树林...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见性了解真妄

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我们的法门有很多选择,...

学佛要先懂得佛教道理

我国有五大宗教,总的说都是劝人为善,大家都做好事。...

少欲守道,精进不已

佛法是要让我们增强这个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什么?就是...

中医教你最佳人体的排毒方式

有生之年,每个人的体内都会产生和积聚各种毒素。如何...

大德的无常语录

无常,是世间的真相,是人生的实质,能认识到无常是智...

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的

问: 东林寺是净土祖庭,很想了解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