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惟觉长老:学禅不能学「残」

惟觉长老  2011/0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当人出生以后,不仅要面对生存的问题,还要去面对社会与人群,谁都难以避免,毕竟人是群体的动物。人生的范畴是广泛,而且又是错综复杂,要如何使你在这一生当中过得和谐、安详、舒适、光明、幸福,进而更能提升到解脱、自在的境界?首先必须要有“正知正见”,也就是“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安稳的踏上人生大道,行为有了准绳可依,才不至于迷失,社会也因此而得以安定、祥和。

我国五千多年固有文化精髓——伦理与道德,所阐释与发扬的就是这种“正确的人生观”,它使社会、家庭、个人有秩序、纲常与原则。伦理与道德就像一盏明灯,使你的人生有了光明与依循。

在佛法里,这种“正确的人生观”叫做“正知正见”,又叫“正智”,将它落实到人生中,对佛法来讲并不是最究竟的,佛法所弘扬的是如何将它提升到“完美人生”的境界,达到至真、至善、至美,这种提升必须具有佛的智慧——清净、光明与慈悲,我们称它为“净智”。“净智”是每一个人的自性里本来都具足的,佛是彻底的契悟它、开发它进而发挥它;而我们则尚不能确实、清楚地掌握它,佛与众生的差别就是在这里而已。

智慧,粗略的可以分成四种:一愚智二邪智三正智四净智。“知见”上的偏差而产生执着、是非不明、本末颠倒,就是愚智,就是邪智。这种人生是黑暗、烦恼、苦闷与抑郁的,人格也不完整。缺陷的人格不但影响个人,严重的还会危害到家庭、社会甚至整个人类。“禅”能够破除愚智、邪智,提升正智达到净智,只要你能真正明白“禅”的道理的话!

佛经上说:“有智慧就有光明,没有智慧的人生是黑暗的。”可见正智、净智在人生中所占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然而,佛法不只讲“智慧”,而且还讲“慈悲”,智慧与慈悲是佛的本质与内涵,也是学佛、修行者追求的目标。

用现代人的说法“慈悲”就是“感情”,“智慧”就是“理智”,有“慈悲”没有“智慧”容易为情感所左右,一生的前途、事业就无法出人头地。只有“智慧”没有“慈悲”,整个人就会冷冷冰冰的,人生也是不圆满的。

真正的“禅”是又有“慈悲”又有“智慧”,又能提升正智,又能达到净智-佛的境界,是清净且圆满的。现代的社会里谈“禅”、修“禅”的人很多,至于是不是我们所说的属“正智”与“净智”的禅?那就不太保险了。有些人一听到“禅”会走火入魔,不敢接近,有些人想试,可惜走错了路,找到一个“邪知邪见”的人学禅,一生就真的成“残”了。不但心“残”废了,身体也“残”废了。原因是心中了毒产生了歧见,打坐时就出了问题,整个人也会变成神经兮兮的,佛法所说的“禅”绝不是这种“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学道者应具备这三种心

明末清初,处于衰落期的禅宗呈现出一派复兴的迹象,僧...

参禅前要注意的三个先决条件

参禅要有绝对、不动摇的信心,这对我们的修行非常重要...

志公和尚十二时颂

平旦寅 狂机内有道人身 穷苦已经无量劫 不信常擎如...

佛源老和尚禅七开示

禅七第一天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

清净的寺院里面为什么会有灰尘呢

赵州禅师八十岁那年,被众人迎请到赵州的观音院住持弘...

王雷泉教授谈禅悟人生

去年底,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

再也不会有比跌跤更糟的事了

日本京都大仙寺的住持尾关宗园,是当代著名的禅师,也...

念念不被骄诳染

各位善知识,禅宗一法是心地法门,不可离开心地以外用...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了解果报的痛苦,才能怖畏当来的果报

古德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所以从这个...

般般不如意,正好降伏其心

会得了,一切处都是道,会不了的,就被时光境界转,这...

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时候念念成就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最后一段结示...

行善妙方有十味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

【佛教词典】四谛十六行相

(名数)观四谛一谛各有四种之行相,合为十六行相。  ...

【佛教词典】助道人法

(术语)又明念佛行者助道之人法曰:此有三:一须善明...

彭鑫博士:论色情泛滥对当代青少年身心的摧残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曾告诫过大家,他...

跟佛菩萨讨价还价

一个居士说:师父,我发愿诵1000部《地藏经》,回向给...

放下我执,精进努力

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各种的纠缠是烦恼的主要来源。尤...

怎样才能既快乐又成功

有些人学佛法以后就有一个疑问,就说:哎呀,我也觉得...

饮酒有三十六大危害

目前吸烟、酗酒或吸毒现象日趋严重,有害我们的智力,...

专一念佛之章程

手书备悉。丧中如此办法,不但于亡人有益,实令阖家均...

未成佛前,皆当修习净土法门

禅宗唯明自性, 非吾辈钝根所能得其实益者。净土法门, ...

舍利弗尊者得聪明利智的因缘

昔日,佛陀的弟子舍利弗出家不久,就漏尽烦恼,证得阿...

寒冷的冬天来了,请给鸟儿一把米

冬天给鸟类施食与放生一样重要!冬天是枯竭的,没有食...

如何为病人临终之人造福回向

【 复次,普广! 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

如何讲法问难不离空义

问: 如何讲法、问难不离空义? 惟贤长老答: 这个你...

佛门中的「八大菩萨」

八大菩萨有哪些来历? 八大菩萨是佛经中记载辅助释迦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