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净界法师  2021/12/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为缘性故。

这个业种子要从种子而转成正式的果报,必须要经过十二因缘的滋润。你一定有“无明”的滋润才产生“行”。当然,你这个“行”,这个业力的造作,它有它的种子。不能说“无明”产生“行”,是“无明”的资助,它是一个助缘而产生“行”。“行”的助缘而产生“识”。所以十二缘起,每一个都是一个增上缘。因为无明的滋润产生了业力,由业力的滋润产生阿赖耶识的种子,由这个阿赖耶识的种子产生名色、触、受、爱、取、有等等。所以这个“十二缘起”它是一个增上缘。

这个地方“十二缘起”主要的是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就是我们的这个我执、法执的分别。由于我们我执、法执的分别把业力的种子滋润了以后,就产生了“分别爱、非爱”的果报。这个“分别”就是差别。这个时候在三界六道当中有很多可爱的果报,就是人天的可爱果报,或者是有很多不可爱的三恶道的果报出现。因为这种善趣、恶趣的果报是能够明确地去分别可爱、不可爱的自体,它有它种种的痛苦的五蕴、有它安乐的五蕴的自体,所以叫作“分别爱非爱缘起”。就是说,这个缘起能够通过我们心中的我执、法执的滋润,使令这个善恶的业种子转成三界的果报。

这个地方讲到十二缘起,我们解释一下它是怎么个滋润法。这个十二缘起的解释,就是它能够把已经存在的业种子滋润成一个正式的三界果报。滋润,在唯识学的专有名词叫作“熏习”,它有一种熏习的力量。十二缘起的熏习有二类:一个是微细的熏习,一个是比较粗显的熏习。

这个微细的熏习就是无明。无明缘行。就是说,我们只是造了这个业力,不表示说一定是在人天得果报,或者三恶道得果报,一定要有这个我执——自我意识。通过这个自我意识的这样的分别,就能够把这些善恶的种子累积成一个有漏的三界的果报。这是第一个,无明的熏习。这是比较微细的熏习。

其次是爱取的熏习,爱、取、有。我们对于这个生命当中不同的爱取,也会使令这个业种子产生不同的变化。

比如在《高僧传》讲到,唐朝有一个叫僧藏法师的。僧就是佛法僧的僧,藏就是法藏大师的藏。这个僧藏法师出家以后,白天修福,晚上念佛。他的修行就是两个重点,修福念佛、念佛修福。到后来,晚年临命终的时候,在《高僧传》上说,他的中阴身六欲天次第来迎。刚开始四天王天现前,他内心不动;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种诸天的安乐果报次第地现前来迎接他去受生,他完全不为所动。

当然,他内心不动爱取,他对六欲天没有爱取,这个时候六欲天的种子不能得果报。六欲天的中阴身消失了,最后阿弥陀佛现前。阿弥陀佛现前的时候,他内心当中产生强烈的皈依心,这个时候跟弥陀感应道交,往生净土。

这样一个往生的公案,我们应该来了解一下。也就是说,这个僧藏法师,他平常的分别自性缘起,他的业种子,有持戒修福的种子,也有念佛的种子,这两个种子都有。当然,这两个种子都有成就安乐果报的功能。但是问题就是说,他持戒念佛的种子,到底是在人天享受福乐,或者是到极乐世界享受清净的功德庄严,这个时候“分别爱、非爱缘起”是一个关键点。

这是十二支的缘起,就是你心中无明的浅深:你心中对于整个生命的爱取,到底是对娑婆世界比较爱取?或者对极乐世界比较爱取?那么这样的差别的爱取,对我们内心的业力就有一种主导的功能。就是说,同样是一种善业,这个善业到底是投生到净土去得果报,或者是在人天得果报,这个时候你心中的爱取是居于一个主导的地位。

这个地方是说“随业”往生跟“随念”……我们一般人——正常人的心念当然是爱着娑婆,所以他最后的善业就是由这个心念的引导,就在三界得果报。那么净土宗,他临终的时候,重要在正念分明。临终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他临终的时候,心不贪恋、意不颠倒,那个正念力就能够引导这些善业跟弥陀的功德感应道交。

所以,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诸位看看就知道。蕅益大师在讲到净土宗的修学纲要——所谓的净土三资粮,他讲一句话,他说:“往生与否,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持名之浅深。”这一句话是修习净土宗的至理名言,你修净土宗不可以不知道的!

就是说,你往生以后的品位高下,那是由你的善业力——分别自性缘起,你佛号念得越多,你往生品位越高。但是你能不能够往生,就跟你念佛的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与你心中的信愿——你心中有什么希望有关。如果你对来生的期待是希望继续在人天享受福乐,那么你这个念佛的种子就变成人天福报了。所以他的意思就是,信愿是一个主导者。持名是一个跟随者,它是一个脚;信愿是一个人的眼睛,它有主导的作用。

就理论上来说,你念一句佛号就可以往生,临终一念就可以往生。蕅益大师讲,若信愿具足,临终十念乃至一念,也可以往生。就是说,一句佛号,只要你用正确的对净土的爱取来滋润,用信愿具足来滋润这一句佛号,它也可以引导你跟弥陀感应道交。如果你对净土宗没有爱取,对净土法门没有信愿,那么你这个佛号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亦无得生之理”。

这个地方就是说,在大乘佛法当中讲到随业跟随念。当然我们所积集的业力很重要,所谓的“此中依止阿赖耶识”能够“生起诸法”的差别的果报,这是一个“分别自性缘起”;第二个,依止十二缘起中的“爱取”的滋润,而使令这个业种子变成一种差别的“爱、非爱”的果报,这是一个重要的增上缘。

这个是讲到从大乘的角度来解释生命的缘起,两个重点: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心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吃狗肉会投胎成狗吗

偶读《来果禅师语录》,看到一桩动人的公案:坐香一枝...

攀缘善法,本身也是一种轮回性

大乘佛法的修学,有两个重点:首先,我们刚开始是成就...

善心善念能够转化一切障碍

昨天讲到,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

不管生命中发生什么,你观察你的心就可以了

前面我们讲到庚六识大圆通,识大圆通它的重点就是,不...

一念善即佛,一念恶即魔

《六祖坛经》云: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前念迷即凡夫...

保持正念去面对一切

佛在世的时候,印度的西面有一个偏僻的民族叫卢舍那,...

末法时期还能发轮回度众生的愿吗

净土祖师讲愿立则道业可成发愿为先。那我们该发什么样...

感觉爱情痛苦但又舍不得,该怎么面对

问: 感觉爱情的痛苦,但又舍不得,该怎么面对? 大安...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五根放逸的过患

现在我们关键是要认识五根放逸的过患,一定要在这上面...

念一遍佛,西方极乐就在心上过一遍

念佛就是请佛住世,此引慈舟老法师开示:佛本无生灭,...

秋季的「四大名补」

真正的养生高手,不见得依靠保健品,有时候,吃对了,...

世间人临终的三种执着

一般人到临终时有什么样的执著呢?一般有三种爱,爱就...

【佛教词典】再请

(杂语)禅林之语。再受食于钵盂也。俗作再进非。见象...

【佛教词典】泥犁

(界名)梵语,地狱也。其义为无有,谓喜乐之类一切皆...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出轨的配偶

问: 比如说,在家庭生活中有一些人,其配偶曾经受现...

十次闭关念佛的体验:吃得下苦才体会念佛的甜

我是一名大学教师,2008年的一场大病,把我推入了佛教...

美国五位素食者的心路历程

去年年底,美国人道对待动物组织(PETA)举办了一次我为...

可不可以就一句佛号念到底

问: 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都不够了解自...

大势至菩萨头顶上的宝瓶

大势至菩萨头顶的肉髻上,有一宝瓶,和观音菩萨的头上...

精进有什么好处呢

癸四、精进 又能远离所有懈怠、恶不善法,及能出生无量...

疑误众生当堕无间狱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破障篇)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一...

为什么供养佛菩萨,不能有悭吝之心

问: 供佛时为什么要选择最好的供具和供品呢?为什么供...

念佛念经时流泪是好是坏

原文: 念佛发悲痛,亦是善相,切不可常常如是。若常...

【推荐】如果常做某一类的事,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

冈波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说: 如果一个人前生喜欢...

人生如果是场梦,那么它又有何意义

人生如梦,通常是经历了大半人生的人,从内心发出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