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下品下生往生之后的情形

净界法师  2022/05/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下品下生往生之后的情形

舍报往生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个临命终人,他在临终的时候,应该是地狱之火也现前了,这个时候遇到善知识的开导,开始回光返照──忆念真如本性、忆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心中的正念现前,整个攀缘心通通放下,不动了。

一方面消除重罪,一方面见到了弥陀的功德现前,他见到金莲华,就像太阳一样大,安住在这个人的面前,很清楚分明的现前,这时候,于一念顷就往生到极乐世界。

华开迟疾

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

往生到极乐世界,先待在莲华当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才开。这个时间也不算短,但是在极乐世界的莲华中,没有生老病死的折磨,身心安乐,就在那个地方修学佛法。

华开得益

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

总结

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满十二大劫,莲华开了之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大悲音声来开导诸法实相。所谓诸法的真实相,就是我空法空的真如理,以无生的智慧观察业性本空,来灭除他的生死重罪。

这个人听了之后,起大欢喜;就是这个人业障已经消除了,所以会法喜,即发无上菩提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总结:这是下三品往生,第十六观。

下品下生者,以世间的标准,算是一个最大的恶人,造了五逆十恶罪。我看古德的批注上说:大乘经典有很多不思议的境界,但是读完大乘经典,最让你感到震撼的是《观经》的下品下生。

他不是觉得不思议,而是觉得很震撼,这个人造了这么重大的五逆十恶,竟然临终一念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忆念佛号,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以十法界来说,这个人等于是从最底层的地狱法界,直趣到佛法界。

因为往生到极乐世界等于是成佛,你永远不退转,只有一个方向,就是成佛而已,不可能再堕落到凡夫,也不可能堕到二乘。所以观经的下品下生,等于是从地狱法界,直接把他拉到佛法界去,令人不可思议。那么这当中是什么理由呢?我们等下一堂课,再把它说明清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信仰对晚年白居易的积极影响

白居易作为唐朝士大夫学佛的代表,他的佛学思想,尤其...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观:观音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

蚊子咬就心烦,大痛时还怎么念佛呢

有人会说:既然如此,那我等到临终时再念佛就好了,何...

这些往生的众生寿命有多长呢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阿弥陀佛十种力的威德

一切诸佛都有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对这些佛教...

明学长老:恪守印祖规约,道风远播中外

灵岩山能够像今天这样道风很好,主要是根据印光法师定...

如何看待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

问: 有人说我们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您怎么看待? 道...

亡者助念后,遗体显相由劣转好,能往生吗?

问: 弟子前几天在寺院里给一个朋友助念,他临走前几...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千念万念为的就是临终的正念

净土宗它最强调的,就是临终的正念,千念万念为的就是...

是供佛好,还是供菩萨好?

问: 供释迦牟尼佛好,还是供菩萨好,比如供观音菩萨...

修行人二十种病气

怯弱气认为自己根浅慧薄,无力胜任大道。应发大愿,立...

所有的烦恼都是由这三毒所发出来的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切字。《高峰禅要》里也常强调要...

【佛教词典】毗卢觉王

(佛名)毗卢舍那佛也。...

【佛教词典】力庄严三昧经

(经名)三卷,隋那连提耶舍译。佛由力庄严三昧出,说...

略说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

如狼守斋的故事

在我们出家人的广律(藏经里面的广律)上说一件事。这...

修行要「远离粗言,修习善语」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

把握因缘广植福田

过去,弗羯罗卫国有一位画师,名为羯那。羯那有个因缘...

口业的四种

佛教把口业分为四种:恶口、两舌、妄语、绮语。 恶口...

为何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

问: 怎么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佛是念佛的什么? 大...

话说得失真

《荀子》说: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

恶梦换好梦;最后让你醒梦

我过去在佛学院带学生的时候,发觉越是新生修行越有特...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

【推荐】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项

一、佛七的内涵 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

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

我们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就是偷心不死啊。其实话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