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看破生死无非三件事

惟觉老和尚  2024/06/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看破生死无非三件事

谈到死亡的问题,每个人都很忧愁、很恐惧。关于“死亡”,我们可以分成色身的死亡、心灵的死亡和没有死亡来探讨。

色身的生死

首先从色身来讲。色身是指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这个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所谓地大,是指身体上的固体物质,例如骨头、皮肤、指甲、头发。身上的眼泪、血液、小便,这些液体属于水大。火大是我们身上的热量。风大是气体,我们的出息、入息乃至于种种动作。

四大不调的时候,色身就会生病。所以我们要调身、调心,更有所谓的“凡夫只知调身而不知调心,智者知道调心而不调身”的名言,就是说先从心理转变,身体自然而然就安了。但是不论心安不安,每个人到最后终究是会死亡,这就是色身的死亡。

色身的死亡是无可避免的。《无常经》里佛陀开示得很清楚,“无上诸世尊,独觉声闻众,尚舍无常身,何况于凡夫。”即不论诸佛世尊、声闻缘觉、乃至我们凡夫,这个色身都一定会死亡。

儒家有所谓:立德、立言、立功,希望使生命永垂不朽。也就是在没有死亡以前,利用这个色身多作一些善事,多作一些功德,流芳千古,但是色身事实上还是会死。色身的死亡在佛经里则称为“分段生死”,像我们这一生或者六十岁,或七十、八十、一百廿岁,这一段生命就是“分段生死”。

心灵上的生死

第二种是心灵上的生死。心灵就是指我们这一念心,这个心生生灭灭就是生死。例如,早上起床这一念心生起,起床以后要穿衣服,穿衣服这个念头接着生起来,起床这个心就灭掉了。穿了衣服,马上接着可能要穿鞋子、穿袜子,穿衣服这个心又灭掉了。穿了鞋子、袜子之后,要漱口、洗脸,穿鞋子、袜子这念心又灭掉了。

以此类推,我们从早上到晚上,这念心都是不停的生、灭,起善念也是生生灭灭,起恶念还是生生灭灭,这就是“心灵上的死亡”。声闻和菩萨圣者有所谓“变异生死”,就是烦恼、执着越来越少的变异,这种变异也属于“心灵上的死亡”。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生理、心理都在死亡当中。

没有死亡

第三个是“没有死亡”,要想到达不死亡的境界,必须从心念上契入到一个最真实、最高的境界,即禅宗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开悟的圣者所达到的境界,开悟以后就称之为道。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就没有生、没有死了。

如果契悟了当下这个心,就没有死亡,我们的生命就与虚空同寿。从这个立场来看,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上就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因为契悟到本心,就能超越时间、空间,真正是无量寿,无量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人死只有业随身

从前有位最富有的人,他一生最欢喜珠宝和金银,可以说...

烧出舍利就一定是往生极乐世界了吗

问:请问师父,人往生后烧出舍利子,一定是去西方极乐...

顺境逆境都不能忘记求生西方

谛法师专修净业,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撑持道场种种...

心脏停止10分钟,知名画家死而复活

新加坡水彩画家潘再雄(66岁)因重病入院急救时,病情...

【推荐】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地位无常,终会衰败

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

何人肯向死前修

若有众生寿无量,烦恼微细乐具足, 菩萨于中得自在,示...

生死的大病一定要医

良医之门病者多。世间人有了病,都要到医生那里去,你...

这一生有两件事情绝不能做

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不是昨天的辉煌,也...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初学者如何选择入门典籍

佛教三藏十二部典籍内容瀚如烟海,对一个初学者来说,...

这两种人难入道

遇苦、受苦、知苦、觉苦,当下生什么心?厌心还是怨心...

净界法师:临终关怀

我们今天有两堂课,来跟大家讨论有关临终关怀的理论,...

学佛的两种用心

佛学是一种心理学,最着重心理训练和修养。楞严经说:...

【佛教词典】龙主仙

(术语)念诵罥索而成就,名为龙主仙。于诸龙中得自在...

【佛教词典】应客侍者

方丈六侍者之一。即代为招呼客人之侍者。禅林象器笺职...

为何弥陀一身能接引百千万亿众生

原文: 或曰:阿弥陀佛,安居极乐。十方世界,无量无边...

波尔尼仙人的故事

佛陀涅槃后的五百年,有位阿罗汉从迦湿弥罗国,来到犍...

有情众生的生命为什么会相续

安立此相,略有三种: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

不向阎君去报到,直生西方得解脱

年少者不可以因循!但年少的人常常容易因循。你只要成...

蔗汁灌蔗

天下父母心天下做父母的人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儿女。可...

五逆罪都能往生,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恶女人、动物、五逆十恶的人都能往生,为什么我们不能...

惟念自佛不算是净土法门

起佛号,这就是禅净双修--自他俱念。这三种念佛有什么...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

女儿的礼盒

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5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

奉行惜福节俭的生活

古往今来有很多道德君子,给我们做了惜福的好榜样。特...

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

整个大乘佛法的止观修学,有二个重点:第一个云何应住...

【推荐】莲池大师:竹窗二笔

般若咒 般若心经曰。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