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的两种用心

竺摩法师  2012/02/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学是一种心理学,最着重心理训练和修养。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这因地,正指学佛初发心时,先把用心搞好,将来自会有好果。《阿含经》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是这个意义,因为意业的思想洗练的清净,随之而起口业和身业的行为,自然也会净无瑕疵了。

佛学是心理学,也是实践道德的学问,所以在经典里讲修养心理的法门很多。现在只说“两种用心”,是选其重要的一提吧。

一、慈去怨恨

慈悲为佛教立教的基本,一切福利社会的方便事业,皆从慈悲心而生。《故华严经》说:学佛的人若失了慈悲心,一切所做的善事,都容易变为不正的魔业。如作好事,不出之慈悲同情,而出诸贪心、嗔心、慢心、妒心,试叫这好事是正确的吗?

慈有三种:一、生缘慈,是想到众生有许多痛苦,和像自己的亲人受苦一样,发起慈愍心去救济他们;二、法缘慈,是想到众生因不知佛法的我空法空之理,错认诸法实有,生起贪嗔,造诸罪业,长沦六道,枉受众苦,因此兴起慈心,设法化度;三、无缘慈,是平等广大的慈悲心,悟证我与众生同体,苦乐与共,不起分别,任运度生,而不觉有生度,已泯除世间的功利观念了。故涅《经梵行品》说:慈之所缘一切众生,如缘父母妻子亲属,以是义故名众生缘,法缘者,不见父母妻子亲属,见一切法皆从缘生,是名法缘。无缘者,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是名无缘。由此可知佛教的慈与普通一般人所讲的爱或宗教的博爱,是有些不同的!因慈是无分别的,无我见的,而爱是有爱染,有分别有我见的。如爱我亲人,即不爱我不亲的人,爱我的种族,即不爱非我的种族,爱我的宗教,即不爱非我的宗教,没有慈的怨亲平等,人我双亡的境界。

世间一切怨恨,皆因人类失去慈心而生,若有慈心,互相爱护,即无怨恨。故《大智度论》有“以佛菩萨眼视众生。一切众生皆成佛菩萨,以牛羊眼视众生,一切众生皆成牛羊”。这便是有慈心与无慈心的用心不同。

二、忍除嗔怒

忍的用心,在学佛修养上极为重视,如菩萨修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六度,皆靠忍耐心来支持,如果无忍其他所做的善事都会受到破坏。所谓“一念嗔心起,烧尽功德林”,就因失了忍的功夫。

但忍亦有好的和不好的,如我们许多人,在此世界忍受众苦,不求出离,这忍是无价值。《法华文》句云:“娑婆此翻堪忍,其土众生,于十恶法,不肯出离,从入名土,故称为忍”。《悲华经》云:“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曰忍土”。有价值的忍,如菩萨观众生苦,不忍坐视不救,乃出生入死,和光同尘,教化众生,忍辱负重,或不惜牺牲,代众生受苦,难忍能忍,难行能行。

忍在佛学上,亦举有三种:一、耐怨害忍,如遇冤家,侵害生命,不生嗔怒,泰然受之;二、安受苦忍,对于从物质、精神、自然三方面来的痛苦,安然忍受,或适应环境,努力转移;三、谛察法忍,观察诸法缘起性空,不为一切境界所动,于诸境中忍可欲乐,不犯禁戒,策进功行。

《佛遗教经》云:“能行忍辱者,名为大力人”,能忍辱者有大智慧,以柔克刚,最具大力,如水最柔,不为一切的刚强刀斧所伤,且能洗净一切不洁的东西。能忍的人,亦是如此,不但不为一切恶境所转,且能感化转移一切的恶境。在《阿含经》中说得更好:“若人有大力,能忍无力者,此力为第一,于忍中最上;愚者谓于力,此力非为力,如法忍力者,此力不可阻”!我们努力事业的人,尤需于此多做工夫。儒书亦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故孔子教人处世的方法,在“温、良、恭、俭、让”。其内涵亦近于慈忍的用心而已。

三、慈忍示范

慈与忍的二种用心,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极为重要,故没有一个真正的佛徒,不做这两种工夫的;但在佛世时候做的最知名者,是薄拘罗尊者,他生平有二大美德:

一、以修忍故善容:薄拘罗是印语,华译善容,因他的相貌生得很好,多生修忍,不生嗔怒,故不丑陋。如阿修罗多嗔,貌极丑陋。一个漂亮的脸孔,当他发脾气时,就变成丑恶。故善容由修忍而来,亦是顺理成章,合乎因果的定律。薄拘罗自幼静默好忍,他自己曾有一偈说:“余爱静中有至乐,不欲发言扰多人;忍辱功深打不嗔,纵使受恼不加报”。他的成功,忍在多生,想张公艺的“百忍成金”,娄师德的“唾面自干”,也难与之比拟了。

二、以修慈故长寿:薄拘罗幼年,曾有五不死的奇迹:一、油灼不伤,二、汤浸不烂,三、落水不死,四、鱼吞仍活,五、刀剖鱼腹,出而无碍。后来出家修道,活到一百四十岁才圆寂。当时许多弟子会举他幼年不死、老年长寿的奇事问佛?佛说:他不但多生修忍,且在九十一劫以前即修一不杀,二护生,三施心力助人,四以佳果供养罗汉。这四种工夫,都由内涵的慈心来策动的,因此,慈与忍不但是联络情谊要素,亦是善容与长寿的妙法。大家信佛为自利利他,何乐而不为此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修行的真谛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

学佛的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听经闻法。 听经闻法,才能够了解到佛法...

学佛应有的态度与认识

一、深信因果,恭敬得益 印光大师:欲得佛法真实利益,...

吾人要一门深入,不可分心,不可退转

《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位位都是经过久远劫来,长期修...

一定要让学佛成为快乐的事

实际我个人24岁出家到现在60岁,我们师父们也可以见证...

莫失好时,若失好时则不可救

讲完信、愿、持名,佛陀为什么又讲今现在说法呢? 这个...

信佛与学佛的差别

信佛是学佛的开始,学佛是信佛的实践阶段,更进一步而...

【推荐】道证法师:六度总修?六度总休?

上广下钦老和尚有一句开示,很耐得我们去体会。他说:...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以僧众为对境修恭敬

僧,是四人以上的出家的团队,不局限于某一个人。有一...

别把染缘认为是随缘

今天和大家讲一讲,随缘与染缘。随缘是菩萨,染缘是凡...

邪见的过失是很可怕的

我们都知道在贪嗔痴当中,痴造罪是最重的,但是痴心造...

佛门里为何把酒列入重戒

我们知道,因为酒的味道引起很多人的烦恼和坏的毛病,...

【佛教词典】出生菩提心经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说发菩提心之功德,四摄...

【佛教词典】心灭

(术语)言真如离心念之相,故心行之处灭而无可思念也...

妙莲老和尚《福慧双修》

今大上午有位中兴大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来问我许多问题,...

往生的人要先把生死业力沉淀下来

当我们面对过去的业力时,诸位!你就不能用业感缘起了...

人如群牛

在《法句譬喻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往昔佛陀曾在王舍...

念一佛就等于念十方佛

念一尊佛就等于念十方三世一切佛,何以故呢?一切诸佛...

人的生命动力是否都来自于欲望

昨天有位居士问我:人是不是活在欲望之中,靠着欲望来...

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

消灾吉祥神咒的功德利益

「消灾吉祥神咒」消灾吉祥神咒它是大藏经当中藏字,藏...

孝顺父母不能等

苏城是带着父母的厚望出过留学的。 苏城的父母一直为...

宏海法师佛教祖庭朝圣参访之行

华严宗祖庭华严寺 阿弥陀佛! 那我们现在在华严宗的祖...

改变命运的方法

大家都想改变命运,不想改变命运的人恐怕很少,因为人...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住」应作何理解

问: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为...

佛度六师现神通

昔日佛在王舍国竹林精舍,广受君民尊敬供养,因此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