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最大的忌讳就是乱动

净界法师  2025/03/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最大的忌讳就是乱动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它对我们身心世界最大的一个作用,简单地讲就是破障,破除我们身心世界的障碍。这一点,我们从本经的序分乃至于正宗分可以看得出来。你看序分,是阿难尊者遇到摩登伽女的灾难而请佛开示圆顿止观的法门;到了正宗分的二十五圆通,乃至于整个五阴魔境,佛陀都是着眼在破障的法门。

本经的破障,其实是有三个障碍要破除的:第一个是烦恼障,第二个是业障,第三个是鬼神障。烦恼障跟业障是属于我们内心的障碍,鬼神障是属于外在的障碍。外障是比较容易破的,本经是用持楞严咒,以诵持神咒来破除鬼神障。其实它的重点还是在破除内障,因为本经的内涵意思是说“内魔不起,外魔不生”,所以内心的烦恼是根本。

这个破障的意义,比方说,我们今天开一部车子要到高山去,虽然我们这个车子的力量很大,方向也很正确,但是这个道路当中有一个很大的石头,你就开不过去了,你最后只好无功而返。我们在整个大乘的菩提道当中,虽然我们内心有很强烈的菩提心,也拥有一个正确的法门,但是当我们身心产生障碍,如果我们不知破障法门,可能就是前功尽弃,乃至于堕入天魔外道,最后就失掉了菩萨种性。所以这个破障法门是极度的重要。

从本经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当我们心中产生强大的烦恼或者重大的业障现前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我问你:“你怎么办?”你说你念佛,你说你持咒,其实这都是表面的对治。从本经的学习我们知道,当你认为身心状况不对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正念真如,通过即空即假即中的观照,赶快把心带回家。也就是说,当我们障碍现前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在障碍过程当中产生迷惑颠倒,产生坚固的执着,然后产生身心的乱动。所以,本经的意思就是说,你障碍现前的时候,记住:不要乱动!

为什么不要乱动呢?你就是不能取着。那么怎么能够不取着呢?你就是要有智慧的观照,它是即空即假即中的。所以,当我们业障现前的时候、烦恼现前的时候,你安住在不迷不取不动,你可以把所有的障碍降到最低,那个暴风雨能够把它降到最低。

这个时候,我们知道烦恼障、业障是生灭法。烦恼障跟业障有一个最大的天敌,就是时间,它熬不过你的时间。你只要不动,它很快就消失掉。所以,我们修行最大的忌讳就是乱动,盲目的乱动。那为什么盲目乱动呢?因为你没有智慧。

所以我们不断地学习本经来加强自己的观照,使令我们达到不迷不取不动。这养兵千日,你不知道你什么时候用得到。你可能临终的时候哪一个烦恼现前,因为你《楞严经》的不迷不取不动而把你保护住了。所以,我们的确是要在平常加强这个不迷不取不动的能量,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净界法师《楞严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浅议如何集中精神

现代人在生活中,时常感觉无法集中精神,以致工作学习...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前面我们讲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

念佛为何还要修观

问: 我们一路念佛就好,为什么要修观? 净界法师答:...

障道的四个因缘

障道的因缘,就是我们做事情常常遇到障碍。读书遇到障...

如何成就一心不乱

九心住(欲界定) 一、内 住 于一切外境摄心令住内境。...

我们为什么会有忧愁恐惧

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间人所迷了的、颠倒了的事给颠...

以淡定心去面对烦恼事

怨起于心,结于心,所以当了于心。以一颗淡定的心去面...

是否应该用「执着」的精神来实现目标

问: 《金刚经》的中心道理是要人破除执着。可是,生...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修学佛法,绝不可离开净土法门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示生人间,说种...

梅光羲居士《心经》浅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感应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

众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为堪忍,...

【佛教词典】五种魔

(名数)新译曰五蕴魔。旧译曰五阴魔或五众魔。...

【佛教词典】补卢沙?

(杂语)Puru?āt,补卢沙(即言丈夫之语)之第五啭,...

圣严法师:身心自在

诸位台大医院的工作人员,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身心自...

杀青蛙得蛙眼报—现实中的因果报应

09年佛欢喜日前夕,云门佛学院界定法师一行在湖南益阳...

【推荐】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呢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忏悔法门的时候,有居士问:师父,我...

持名念佛为往生净土之要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肇始于释迦世尊,阐扬于历代圣贤。...

悉达多太子的成道之相

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

「快乐」其实无处不在的

最近在佑顺寺举行「八关斋戒共修法会」期间,进行了三...

周紫珊居士生西记

居士,讳毓英,号紫珊,江西吉安巨商周扶九先生之长孙...

临终无助念,平日的努力是否都付之东流

问: 印祖多次开示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若家...

没有远离这「五盖」,休想得定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

流传千年的中国四大智慧

四大智慧成就人生辉煌,四大智慧修炼人生坎坷道路;人...

【推荐】佩带诵持楞严咒有八大功德

在本经经文当中讲到:不论佩带楞严咒也好、诵持也好,...

弘一大师《佛法十疑略释》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