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慈舟法师《八大人觉经浅释》

慈舟法师  2010/06/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但是归依了佛的,不论是在家、出家,都是佛的弟子。既然是佛的弟子,就应当不管白天和夜里,应当常常亲切真诚地学习和修持这八种大人的觉悟。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一:应当觉悟世间不是常住不变的,是坚硬的国土,也不一定永久坚实的;经过长时间的变迁,高山能变作了深谷,深谷也会变作了丘陵,这是说物质界的不可贪著。

再看我们的身体,不外由地、水、火、风四种物质组成的,这四大物质互相侵害,常常会害病苦,死亡,不能永久存在,结果是会空的。

其次,再看受、想、行、识并这身体的形‘色’,叫做五阴;五阴里实在没有能主宰的‘我’和‘我所’,都是时时刻刻迁变著,转异著,虚伪而不真实,递相代替而没主宰,这是说于身体也不要贪著啊!

不但贪爱身体没有好处,若是昏迷迷地把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现象,印在心中的影子,认为是自己的‘心相’了,这样错误下去,心便是罪恶的源泉了!若把四大虚假合成的身子认为是自己的‘身相’了,则形便是罪恶的泽薮了!能这样观察,不执著了身和心,是渐渐离开生死的方便法儿。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二,应当觉知:若多贪欲,就是苦恼。生生死死很疲劳的苦果,是从贪欲的原因而起:若能少欲少求,不多从事因缘造作,身心就得自在了!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三,应当觉知:若是心不知道厌足,惟是多求著事物,便是增长罪恶。发菩提(道)心的菩萨可不是这样,能常常念想著知止知足,能安忍著贫困的坚守道业,惟以修养智慧为最重要的事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四,应当觉知:若懈怠懒惰,就不能长进,向下坠落;得常常不杂乱、不止已地向前进行,破除烦恼的恶事;使烦恼魔、阴魔、天魔、死魔这四种魔都摧伏毁灭,出了五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眼识至意识的六识。)的牢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五,应当觉悟;因有愚碍,才有生死的苦。菩萨常常念想著广事学习,多多见闻,以成就智慧的增长;有了智慧,还得成就辩才,才能把自己的智慧宣扬出去,教化一切人类以及物类,使一切众生都得到最大的快乐。

第六觉知,贪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六,应当觉知:若是贫苦的人们,就多有埋怨,不顺情理的结了恶缘;菩萨当行财物的布施,用平等的观念,不分怨亲,也不记著从前的恶事,也不憎恶作恶的人们,就是希望他们在坦白悔过中来学习改造,都布施给他们以所需的财物,和大无畏的佛法教育。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七,应当觉悟:财、色、名、食、睡,这五欲的过患。虽然是在家的佛弟子,也不染习世间的快乐。常常念想著出家佛弟子用的三衣(安陀会,作务衣;郁多罗僧,入众衣;僧伽梨、杂碎衣。)和瓦钵,是诸佛标帜的法器,当志愿出家,修习高深的佛道,离开烦恼的垢染,身心清清白白,用那清净无欲的‘梵行’,极高尚远大的事业,来慈悲一切众生,拔除苦恼,与以快乐。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第八,应当觉知:生死像火焰地炽然,苦恼无量数的。发大乘的愿心,普遍的救济一切众生,愿意代替一切众生去受无量的苦恼,使令众生终于得到最大的快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这八种事,是诸佛菩萨那样大人所觉悟的。精进不懈的行道,慈悲为怀的修习智慧;乘坐著法身(真理)的船,到达涅槃彼岸(不生不灭究竟圆满的境界)。再来到生死苦恼的人海里,度脱一切众生。应当知道,乘法身船,就是掌握佛法的真理,坐在真理船中,至涅槃岸,就是到了理论与实践联系,理事相融洽不有生灭、矛盾的境界;自己有了这样的研究与修养,复还加入群众中,在生灭、矛盾丛集的事物中,解除一切问题,利益一切人民,这便是度脱众生。用什么方法度呢?就用以前的八种事,开发引导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知道生死的苦楚,舍离五欲的贪求,修习超越凡俗到达至圣的道业。

若是佛弟子们,能诵念这八种事,在念念的思想中,可以灭除无量数的罪过,进趣在菩提觉道,迅速地到了明白宇宙绝对真理的真正觉智境地。永恒地断了生死苦—日常生活上的矛盾,常久地住在快乐境界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不贪欲

佛陀在舍卫国的只洹精舍度众时,城中有一大富长者,育...

这就是智慧的念佛法

心、境是一对,一对就是合而为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

一斤米的价值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 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

【推荐】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行持语录 这部份开示,是从一九七八年冬季开始,至...

慧律法师:大骗子与小骗子

有一个老和尚住在山上茅篷,修行修了二十几年。 有一...

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佛陀再次告诉我们;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2》

各位尊敬的法师、各位慈悲的护法居士大德: 今天是20...

人生三论

人生三不斗: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六个会伤肾的行为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亏或肾气过早衰...

惟贤长老《学习唯识对净土宗念佛之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唯识的中心是改造心地 唯识是讲什么的?唯识的中...

不修空性智慧,就很难断除对三界的攀缘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不能断除有根故,...

一旦选定往生西方,就应看成是极其重大的事

自己要想到:往生西方太重要了。一旦选定这条道路,就...

【佛教词典】我执习气

(术语)三种习气之一。谓随我执所熏成之种子也。此虽...

【佛教词典】异熟法

【异熟法】 p1114 瑜伽六十六卷六页云:又临终时,最后...

三生石的故事

唐代有一个叫李源的,他的父亲是东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

【推荐】印光大师对持咒的六点开示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 持咒以不知...

学《金刚经》有何用途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

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

聪明的一休是很招人喜欢的,喜欢他的中国人可能有好几...

受菩萨戒后无法坚持,是否要堕地狱

问: 弟子2007年在东林祖庭受了菩萨戒,回家后只坚持了...

十种金刚心

卢舍那佛言:千佛谛听,汝先言金刚种子,有十心。 第一...

修行的真谛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

印光大师:深信净土后,方可学余宗

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

「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

这个「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遍计执」它也是有一...

哪个地方有障碍,就从那个地方观进去

在大乘的学习当中,我们观照真如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

如何在临命终时落实信愿心

念佛就能往生吗? 清朝续法法师曾著文论述念佛人的一百...

佛教如何看待命理之学

佛教并不主张算命,更不主张以算命谋生(占相吉凶,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