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太虚大师《由三种所依显念佛胜义》

太虚大师  2010/06/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法在离言自证,本无可以宣说的文字语言。而佛以方便利人故说法,则法法皆显不思议理,随举一句一偈,皆可总持全体佛法,无欠无缺。现在即举出三句义,对佛法全体作概略的说明:

一 迷悟依-真如

诸佛朗然大觉,明见性真,超九界之苦海,登佛地之彼岸,悟也;众生无明颠倒,背觉合尘,昧万善之净行,逐三途而流转,迷也。然迷之与悟,果何所据而判定耶?心经云:“诸法空相”;法华云:“诸法实相”;诸经云:“真如法性”;或云:“一真法界”;这即是判定迷悟的所在。因真如法性,为迷悟之所依,迷此真如法性,沦为凡夫,悟此真如法性,即成圣者。因此、举一真如,便可以判定迷悟。

复次、迷悟的关键虽同在真如,然迷迷、悟悟,亦各自有其程度的浅深。如同在六道众生的人道,无始以来,和他道众生一样的沉迷不觉,但现前若是闻了佛法,起了一种新的信解,便从迷中有了觉悟;回顾地狱道等的众生,自然超胜;可是与天道众生一比较,悟的程度又觉不如了。迷的程度既有深浅,悟的程度亦有深浅,人的悟非天的悟,乃至菩萨的悟非佛的悟。

严格地说,迷悟的出发点是在人道,由人道而上天道乃至声闻、辟支,都是从迷人悟。再推而上之,由菩萨至佛,亦可谓从悟入悟。若由人道而下之,即是从悟入迷;至于三途辗转,那就从迷入迷了。

明迷悟依,知人类为迷悟的出发点,所以我们人类,应该如何珍重人生,莫令空过!

二 因果依-藏识

藏识、就是通常所谓的本心或本识。因此心识中含藏一切诸法的种子,为一切诸法生起和长成的根本。由种子藏识的因,变成现行诸识的果;复由现行转识的因,熏成种子藏识的果。因因、果果,果果、因因,互相辗转,是亲因缘。故谈真正彻底的因果,即在于此,离此而谈因果,皆非彻底和正确。

又、藏识所以为因果依,因此识无始以来,刹那生灭而连续不断。显明的说,我们现在所作的业因或善或恶,如何能连续保持不失而感受将来或善或恶的业果呢?这就是因藏识中有含藏保持此或善或恶的诸法种子的功能,至将来业力成熟而增盛,便自然地由此识感到异熟果报之体,变现根身,器界。此不但众生所感染的异熟报体是此识,即佛由转识成智所感的妙净报体,亦是此识;同时、还由此变现清净的根身和器界。因此、藏识不但为因之所依,亦为果之所依也。

法界诸法,若依若正,或圣或凡,皆不出因果,而若因若果皆依藏识,故从藏识说明因果,即可总摄若有漏若无漏的世出世间诸法矣。所以、诸经论中阐发唯识教义,亦即由此藏识说明。由此识中现藏善染种子的因,感受未来善染现行的果,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知恶因恶果之可畏,应如何修习善因以求善果!

三 染净依-意根

不净之法谓之染,即为我法二执,烦恼、所知二障所蔽染之诸法;反之破二执,断二障,由摩诃般若大智慧所显所成之诸法,谓之曰净。

所谓二执、二障之染法,本通前六识上所造之业,即破断此执障的功能,亦由于六识闻法修行开发智慧之力也。然染净之总枢,又不能不在笫七之染污意根,由意根之染污,使余识不能清净,即起清净之法,亦被其染污而不纯净;须转染污意根成平等性智的清净意根,方成为清净般若的智慧,伏断执障。可知染净之权衡,操于意根,意根染则诸法染,意根净则诸法净了。

明染净依,即知众生病源之所在,在于染污意根,二执二障所宅故;而对治之药,即是修习摩诃般若的二空智慧,由二空智慧现起,二执二障次第伏断,菩提涅槃自得圆成矣。

由前三种所依,各自皆能总持佛法,而以三种综合包摄整个佛法,尤为详尽。

复次、亦可由此三种所依阐明念佛之义。一、迷悟依的真如法性,证悟实现时,就是佛的法身;故念此即念佛的法身。二、因果依的藏识,转成四智相应清净八识的无垢庵摩罗识时,就是圆满报身──自受用身佛。三、染净依的第七意根,转成平等性等三智相应前七识时,就现起应化身佛──他受用及变化;故念此亦即可念应化身佛。由三种所依总显佛之三身,则念佛即可于一念之中具念三身佛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太虚大师文章列表

学佛不为了生死,那是糊涂蛋

学佛,末法时期很乱,大家要用心简别邪正。学佛是为了...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为第一

原文: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

日常如何修行净土

这是从《印光大师文钞》里摘下来的开示净业学人日常如...

跟大势至菩萨学念佛

国人一般比较熟悉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

为何地藏法门的要求比净土法门还高

地藏法门的修学,要求很高,比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明末高僧莲池大师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呢想给大家说说众所周知的莲...

若现生竭诚尽敬,则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原文: 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

【推荐】求生天国与往生净土有什么不同

生死大事是件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只在生死死生之...

道源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今天要与诸位讲的是地藏菩萨...

【推荐】吃素这么好,为什么你身体这么差

1、问题的由来 在门诊上经常遇到,好多吃素多年的朋友...

《论语》精华50句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

消业灭罪的种种征兆和梦验

经常会看到有些人持诵某部经或某个咒后,梦中出现很恐...

【佛教词典】应土

(术语)二土之一。又三土之一。谓应于众生之机而化现...

【佛教词典】阿遮昙摩文图

(书名)Acala-dharma-mudrā,圣法印经之异名。圣法印...

诱惑与陷阱--上亿身家的老板是怎样沦落为民工的

2008年的时候我刚入行经商时,和一个老板有业务往来,...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原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为什么在家居士都要以师兄相称

问: 为什么在家居士都要以师兄相称,而不能以师姐、...

情绪变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状

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有两个重点:第一个...

播种善良,才能收藏希望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

圣严法师《悲智双运破除烦恼》

有一次我去爬山,遇见有人带著一只狗,狗看到我这个老...

星云大师的生活衣食住行

在这里,要向各位报告贫僧的生活衣食住行的关系,虽是...

宣化上人:念《大悲咒》不受十五种恶死,得十五种善生

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

超度亡人为什么要念经

问: 超度亡人为什么念经? 答: 超度的时候念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