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太虚大师《由三种所依显念佛胜义》

太虚大师  2010/06/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在离言自证,本无可以宣说的文字语言。而佛以方便利人故说法,则法法皆显不思议理,随举一句一偈,皆可总持全体佛法,无欠无缺。现在即举出三句义,对佛法全体作概略的说明:

一 迷悟依-真如

诸佛朗然大觉,明见性真,超九界之苦海,登佛地之彼岸,悟也;众生无明颠倒,背觉合尘,昧万善之净行,逐三途而流转,迷也。然迷之与悟,果何所据而判定耶?心经云:“诸法空相”;法华云:“诸法实相”;诸经云:“真如法性”;或云:“一真法界”;这即是判定迷悟的所在。因真如法性,为迷悟之所依,迷此真如法性,沦为凡夫,悟此真如法性,即成圣者。因此、举一真如,便可以判定迷悟。

复次、迷悟的关键虽同在真如,然迷迷、悟悟,亦各自有其程度的浅深。如同在六道众生的人道,无始以来,和他道众生一样的沉迷不觉,但现前若是闻了佛法,起了一种新的信解,便从迷中有了觉悟;回顾地狱道等的众生,自然超胜;可是与天道众生一比较,悟的程度又觉不如了。迷的程度既有深浅,悟的程度亦有深浅,人的悟非天的悟,乃至菩萨的悟非佛的悟。

严格地说,迷悟的出发点是在人道,由人道而上天道乃至声闻、辟支,都是从迷人悟。再推而上之,由菩萨至佛,亦可谓从悟入悟。若由人道而下之,即是从悟入迷;至于三途辗转,那就从迷入迷了。

明迷悟依,知人类为迷悟的出发点,所以我们人类,应该如何珍重人生,莫令空过!

二 因果依-藏识

藏识、就是通常所谓的本心或本识。因此心识中含藏一切诸法的种子,为一切诸法生起和长成的根本。由种子藏识的因,变成现行诸识的果;复由现行转识的因,熏成种子藏识的果。因因、果果,果果、因因,互相辗转,是亲因缘。故谈真正彻底的因果,即在于此,离此而谈因果,皆非彻底和正确。

又、藏识所以为因果依,因此识无始以来,刹那生灭而连续不断。显明的说,我们现在所作的业因或善或恶,如何能连续保持不失而感受将来或善或恶的业果呢?这就是因藏识中有含藏保持此或善或恶的诸法种子的功能,至将来业力成熟而增盛,便自然地由此识感到异熟果报之体,变现根身,器界。此不但众生所感染的异熟报体是此识,即佛由转识成智所感的妙净报体,亦是此识;同时、还由此变现清净的根身和器界。因此、藏识不但为因之所依,亦为果之所依也。

法界诸法,若依若正,或圣或凡,皆不出因果,而若因若果皆依藏识,故从藏识说明因果,即可总摄若有漏若无漏的世出世间诸法矣。所以、诸经论中阐发唯识教义,亦即由此藏识说明。由此识中现藏善染种子的因,感受未来善染现行的果,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知恶因恶果之可畏,应如何修习善因以求善果!

三 染净依-意根

不净之法谓之染,即为我法二执,烦恼、所知二障所蔽染之诸法;反之破二执,断二障,由摩诃般若大智慧所显所成之诸法,谓之曰净。

所谓二执、二障之染法,本通前六识上所造之业,即破断此执障的功能,亦由于六识闻法修行开发智慧之力也。然染净之总枢,又不能不在笫七之染污意根,由意根之染污,使余识不能清净,即起清净之法,亦被其染污而不纯净;须转染污意根成平等性智的清净意根,方成为清净般若的智慧,伏断执障。可知染净之权衡,操于意根,意根染则诸法染,意根净则诸法净了。

明染净依,即知众生病源之所在,在于染污意根,二执二障所宅故;而对治之药,即是修习摩诃般若的二空智慧,由二空智慧现起,二执二障次第伏断,菩提涅槃自得圆成矣。

由前三种所依,各自皆能总持佛法,而以三种综合包摄整个佛法,尤为详尽。

复次、亦可由此三种所依阐明念佛之义。一、迷悟依的真如法性,证悟实现时,就是佛的法身;故念此即念佛的法身。二、因果依的藏识,转成四智相应清净八识的无垢庵摩罗识时,就是圆满报身──自受用身佛。三、染净依的第七意根,转成平等性等三智相应前七识时,就现起应化身佛──他受用及变化;故念此亦即可念应化身佛。由三种所依总显佛之三身,则念佛即可于一念之中具念三身佛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太虚大师文章列表

莲池大师为什么一生崇尚念佛,又勤勤恳恳劝人看教

看莲池大师的一个说法。他说予就是莲池大师自称,他说...

【推荐】如何判断出自己临终是否能往生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在目前自己活着的时候,就准确地...

【推荐】莲池大师的德业

莲池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他出生的时候就...

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往生净土神咒」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是什么呢?「拔...

临命终时,唯此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普贤者,梵云邲输跋陀。据《悲华经》所载,阿弥陀佛往...

念佛禅与佛七的不同

念佛禅与佛七最大的不同,在于无相或是有相。佛七,要...

法灭之时,独留此经住世百年

《无量寿经》中,释尊悬记: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

临终接引愿,预设的护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以恭敬心供养佛像的功德

前面是把佛像给造出来。有些人他来到寺庙的时候,这个...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

今欲脱离苦果,惟有一心念佛

佛说三界唯心,一切唯识。 以真心随缘,而成妄识,妄识...

怕冷的女性应吃哪些食物缓解寒冷

立冬以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许多女性觉得总是手脚冰...

【佛教词典】行苦

【行苦】 为三苦之一。行是迁流之义,因一切有为法迁流...

【佛教词典】烦恼冰

(譬喻)比菩提以水,故指烦恼为冰。烦恼即菩提,如冰...

经常产生恶念怎么办

问: 经常产生恶念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当你有恶念的...

诸佛菩萨对众生平等,但感应为何有差别

诸佛菩萨他对众生说法的时候,他是平等的。但是由于我...

幸与不幸,完全由自己而定

佛陀在世时,波斯匿王来到佛陀讲经说法的祇树给孤独园...

蕅益大师病中念佛的感悟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

菩萨的无明与众生的无明有何不同

问: 菩萨为何有无明?菩萨的无明与众生的无明有何不...

想把佛号念好,不是个容易的事啊

我们在这个道场打这个佛七,也就是修行啊。那么这个修...

不要跟着感受走

在我们生命当中最麻烦的就是感受的问题,感受问题。那...

福报享尽,你连一碗粥都喝不下去

人生没有现在这个词,没有现在的。你讲现在的时候,它...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观:观音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

【推荐】念佛时的妄念怎么越控制反而越有

问: 我在念佛号时,总是有妄念进来。怎么都控制不了...

那个总担心你吃不好饭的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位朋友在几年前讲的,我却一...

《法音》杂志专访界诠法师

(原载于《法音》杂志2002年第11期) 界诠法师,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