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命终时,唯此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2019/09/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命终时,唯此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普贤者,梵云邲输跋陀。据《悲华经》所载,阿弥陀佛往昔为转轮王时,名无诤念,第八王子名曰泯图,泯图于宝藏佛前发愿,愿于此不净世界,修菩萨行;复当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使其庄严清净如青香光明无垢世界;亦当教化无量菩萨,令心清净,皆趣大乘,悉使充满我之世界。宝藏佛即改泯图名,号为普贤,并授记普贤菩萨未来将于北方知水善净功德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普贤菩萨为“华严三圣”之一,与文殊菩萨一起,分侍毗卢遮那佛左右。在《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来到普贤菩萨所,普贤菩萨教以发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印光大师言:“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破无明,同证法性,悉能乘本愿轮,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又华藏海中,净土无量。而必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也。”(《净土决疑论》)

《华严经》为释尊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性而说,而最终导归极乐,足见净土念佛法门实为释尊一代时教中至极圆顿之妙法。

在四大菩萨中,普贤菩萨代表“大行”。若能受持读诵践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功德利益不可称量,如《普贤行愿品》言:“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是故愿诸莲友皆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为指归,所修功德皆回向净土,临命终时无障碍,即得往生安乐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

【原文】 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

何以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

佛所说一切法门,虽高深玄妙,圆顿直捷,皆须断尽烦惑...

临终正念是往生的决定因素吗

问: 印祖多次提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尤其强...

念佛是否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

问: 有人说念佛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但是弟子念佛多...

遵式大师:校量念佛功德说

大般涅槃经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

在这个五浊恶世,唯有念佛才能解脱

宗门教下,纯靠自力来解决生死问题。如果说在晋唐之际...

净界法师:如何为往生做准备

首先,学人欢迎大家来到佛学院参访。我们早上参加海公...

临终是否要在佛号上才能往生

大家可以看看四十八愿的其中三愿十八愿,十九愿,二十...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你没有突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

不杀生,不教他杀,不见杀随喜

五戒的第一条不杀生,对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太有意义了。...

将恶习变成自己的助力

又是一年春好处,待到回望弱冠时。转眼间,我离毕业又...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放身心静片时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放身心静片时,我们这人活不了好久...

【佛教词典】斋席

(杂名)设斋供之法席。...

【佛教词典】不二不异

(杂语)不二祇是不异。亦可言不二从性,不异从相。见...

业是怎么来的

问: 请问业是因缘生吗?本性是空吗? 大安法师答:...

印顺法师:修学观音大悲法

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以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人间。...

老和尚们无一人在痛苦中圆寂

我在云居山的时候,从21岁开始担任僧值师。僧值师就是...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一位微博上的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

下品下生往生之后的情形

舍报往生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

身处逆境时,不要忘却的七个信念

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恳切,制心一...

佛学与医学的关系

表面看来,好像佛学与医学毫无关系,了不相涉。但如果...

西方三圣的形象

念佛法门虽分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持名念...

念佛的同时也要观想忆念阿弥陀佛吗

问: 请问《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的忆佛念佛,现前...

习性,使得我们不能自己

有一只蜈蚣在河边遇到一只乌龟,请求乌龟载他过河到对...

修行四念处的重要

念佛法门与四念处 净土法门,于后汉灵帝年间已来中国!...

临命终恶业起现行的情况

「若行不善业者,当于尔时,受先所作诸不善业,所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