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苦短,岁月易老

2012/06/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人生苦短,岁月易老。一个人如果欲望太多,生命该如何承受重负,人生又怎能获得快乐呢?因此,在人生的旅途,追求一种淡泊,坦然面对生活对你的赐予,包括所有的磨难和不公,用平和淡定的心态去看待社会现实中的一切。做一个真实的自我:无须虚伪,无须奉承,无须圆滑,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2、20岁觉得漂亮真好,30岁觉得年轻真好,40岁觉得当官真好,50岁觉得有钱真好,60岁觉得悠闲真好,70岁觉得没病真好,80岁觉得活着真好。人生不必过于计较: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丑人俊顺眼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贫家富和气就好,谁对谁错理解就好,人这一生平安就好。

3、朋友不一定要门当户对,但一定要同舟共济;不一定要形影不离,但一定要心心相惜;不一定要锦上添花,但一定要雪中送炭;不一定要天天见面,但一定要放在心里。友情最可贵的不是曾一同走过的岁月,友情最难得的是分别以后依然会时时想起。

4、人活一世,其实是一场物质与精神的对垒,是一种困扰与解脱的抗衡。别把人生当作一段物欲的盛宴,当你大肆咀嚼的时候,空耗的只是时光的流逝,其它什么也无法留下;有些东西,要学会思而勿乱;有些情感,要懂得痛而莫恨;有些追逐,要舍得持中有弃;有些浮相,要甘于尘而不染。

5、世界上两种无法真正享受到旅途中快乐的人:一是跟团的人;二是把攻略都查好,然后一丝不苟照做的人。这两种人,他们只是活在别人的生命经验里,就算去到天边也枉然。

6、努力做第三类人:一、有些人头脑中只有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所以问题永远存在,这是抱怨者;二、有些人能够看到问题,并同时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这是管理者;三、有些人在问题出来之前就把问题消灭掉了,这是智慧者;四、有些人没有问题,却自己创造了一堆问题,庸人自扰。

7、不要将自己和他人比,因为每个人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不要将他人追逐的理想变成自己的目标,因为你有你的路,与其眼看着别人的美好,不如用心经营好自己的幸福。当你还可以给予时,不要轻言放弃;当你还可以努力时,不要告诉自己“不可能”;当你主动停止尝试前,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已经结束的。

8、要斩断自己的退路,才能更好地赢得出路…在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一种斩断自己退路的勇气。因为身后有退路,我们就会心存侥幸和安逸,前行的脚步也会放慢;如果身后无退路,我们就会集中全部精力,勇往直前,为自己赢得出路。

9、幸福其实就在一念之间,当我们看淡了一件事,不去争论是非与得失时,只去感受拥有的经过,就是幸福。

10、年少的时候曾经企盼有地老天荒的爱情,有海枯石烂的情缘。但是,成熟以后,已然明白了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除了生死相许、除了刻骨铭心、除了相濡以沫,其实执子之手、相依相伴也是一种至高境界。

编后语:人活着,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要有眼光。有了眼光,并相应确定应该为之努力的目的和目标,工作就会出现乐趣,这样才有希望最终成为一个事业和生活的成功者,生命就会丰富多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为什么现在选择自杀的人特别多呢

问: 师父,为什么现在选择自杀的人特别多呢? 慧广法...

做事前先做好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做事的时候,一定会有阻挠或遭遇困难和挫折。因为每个...

如何理解「人成即佛成」

问: 请教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

怎样才能既快乐又成功

有些人学佛法以后就有一个疑问,就说:哎呀,我也觉得...

这一生有两件事情绝不能做

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不是昨天的辉煌,也...

坦诚地面对一切人,才不会心有挂碍

很多人不能安心修道,根本原因在于对解脱的信念不够强...

康熙看病

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

现在好好享受,临终时靠助念可以往生吗

问: 每每逢缘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了脱生死,但常有一...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当知杀生须还命债

平时人死了埋在坟墓里,吃荤的人把大鱼大肉吃到肚子里...

以平常之心品味人生四季

不论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苏东坡的...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在当今市场经济和环境中,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

郁伽长者所问经(白话浅释)

在印度舍卫国的大城里,有一位年高德重的长者,名叫郁...

【佛教词典】摩耶夫人

摩耶,梵名 Mahāmāyā,巴利名同,又作摩诃摩耶、摩...

【佛教词典】更互摄

更互摄者,色蕴摄几界几处,十全一少分,受蕴摄几界几...

如法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呢

假设我们能如法地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呢?看经文:...

三十六种饿鬼

1、获身鬼(迦婆离)。 身高为人的两倍,无面目,手足穿...

梵天问道

有一天,佛陀在只园精舍说法,大梵天主从天而降,来到...

为什么我们发不起随喜赞叹的心

今天我们要从这个赞叹讲起。诸位知道,大家都是同修,...

这不是证圣,若作圣解即受群魔

我们每天坐禅,每天念佛。障多众生念佛观:业障深重,...

度众生现出家相最好

文中说到【以声闻居首者。其故何也。一因声闻。割爱辞...

净土法门与诸宗之圆通

学习净土法门的义趣 二十多年来,学教、学戒,讲学、做...

「忍」为成佛第一行

法锦自言性多瞋习,老人因以方便调伏,而示之以忍辱法...

大安法师:二力与他力法门是否一体的两面

问: 请问师父,二力法门与他力法门虽说法不同,但是...

慧律法师《往内在寻找自性》

开悟不是从外在找寻,而是不断观照内心才有可能获得的...

父母的教训和责罚

居则致其敬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做子女的人,无...

古佛应世名震十方,寻声救苦娑婆缘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众生,耳根最利。维我观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