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很多地方都会闹鬼

方海权  2012/07/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很多地方都会闹鬼。

方海权答:鬼并不可怕。造罪才可怕。一造罪,到处是鬼,因你的心是鬼的心。一行善,到处是佛,因你的心是佛的心。我们行善积德,就是满屋是鬼。那没关系,这些鬼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护我们的法,甚至会求我们积善之人超渡他。

有一个女人,她是做中介工作。也结识了一个懂风水五行捉鬼的人。女人一边帮人找房。而后为了挣多点钱,就妄说房屋不清净,必须请大师来捉鬼,这样,房屋往后就会兴旺。人家也就听这女人的话,女人合风水先生挣了不少钱。后来不知怎么搞,女人的家中真的闹鬼了。她将房屋便宜卖掉,重新买房,又闹鬼了。再便宜卖掉房屋。女人已经没钱,只得去租房。最后一无所有。

又有这样一个人,他结识了一个佛友。也跟着他学佛。从此,佛友带着他修善积德,也接触了很多善友,一起做好事,广种善根,广造福力,去到哪里都是在修学善法。过了几年,这个人的恶友没有了,只剩下善友。他吸了一口气,很新鲜,感觉心旷神怡。感善知识和佛祖带给他无限光明,以及福庇。此时,这个人觉得很温暖,如沐春风。因为这个世界多么美好,人间温情多多,很多人都对他很好,生命产生了意义。哦,却原来这个人的心是佛的心,所以感觉这个世界充满爱。足见心善是佛。

其实,那个地方若是不干净闹鬼。在那里设一佛座,诵几遍经咒超渡一下鬼神。自然会康复清静。用解怨释结的方式,超渡他们离苦得乐转世为人,这才是彻底的解决方法,这才是善举。

这些都是虚妄。经中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不净之物,来源自于我们不清净之心,来源自于我们广造恶业之心。若我们的心存善念即是佛念,何来之鬼。故《维摩诘经》说:心清净故,见境清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方海权文章列表

佛教对心的五种描述

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由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心性...

圣严法师《父母是家里的佛》

问:当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时,常会在兄弟姐妹间造成紧...

拥有感恩的心

人生于天地之间,戴天地之大恩,时时保有一颗感恩的心...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这次...

念佛与义工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问: 学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摆在第一而无暇...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何含义

问: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不是说,你有什么...

如何看待修其他宗看不起净土法门

问: 现在密宗很兴盛,许多修密宗的人看不起念佛法门...

把心放平,把心放轻

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才会活的坦然,活的舒畅,活的快...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妙莲老和尚《福慧双修》

今大上午有位中兴大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来问我许多问题,...

楞严咒是每个佛弟子必诵之咒

楞严咒被称为佛经咒中之王,虔诚称念,功效感应殊胜。...

善业和善念哪个重要

你们觉得善念比较重要还是善业比较重要?对你来生的影...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此二相须,共成一苦。障...

【佛教词典】乌勃

(植物)果名。慧琳音义五十三曰:乌勃林,即嗢勃林也...

【佛教词典】五因恭敬听法

【五因恭敬听法】 p0278 瑜伽八十二卷一页云:五因者:...

人人都往生到遥远的极乐,那人间有情众生有谁来度

问: 佛法是超世间,也是救世间的,若念佛人都往生到遥...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

题耆罗与那赖的故事

过去有两位菩萨,志行清净,心境寂然,无所欲求,光明...

学佛要先度己再度人

【原文】 古人大彻大悟,参学事毕,且于水边林下,长养...

如何最大限度的改变命运

问: 师父说,今生的命运只能做局部的改变,很难做整...

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何可怕死

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

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尝读十六观经云。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众生心...

僧璨大师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 ...

白居易与佛教之因缘

白居易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自称...

钱员外投胎讨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年间。距北京城几十里外有一个村子...

圣严法师《人生如戏》

有位太太跟先生吵架,到我这里来诉苦了半天,听她讲完...

谁是禅师

佛光禅师在参禅的生活中,经常忘记自己。一些从各方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