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念佛法门的层次》

圣严法师  2010/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学念佛法门可分两种层次,第一种是求感应;第二种是不求感应。但是,若不从第一种开始,而直接修学第二种方法的话,可能有些人比较不容易做到。今天有人问我:「《六祖坛经》里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说:『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要到那里去?』这句话是不是反对净土?」我回答:「不是的,因为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程度浅的人修净土,程度较高、根器更深厚的人也是修学净土,只是态度不一样罢了。」

初机学佛的人,如果不求感应,由于信心不足,很容易起退心,修不了多久就会说「没有净土,不想生净土」等等的话,也不想继续修行了。如果首先告诉他净土佛国是实有的,佛经所说是绝对可信的,特别是阿弥陀佛以本愿力度一切众生是最可靠的,凡是相信弥陀法门,持念弥陀圣号,愿生弥陀国土者,当来必定往生彼国。假如,自己没有生死自主的力量,甚至连主宰自己身心的力量都很薄弱,就说有把握达到禅宗六祖那样的程度,这种人自信虽然可嘉,可惜没有实证的自信,只是虚骄、狂妄、不切实际而己。以劝导初机学佛的人,修净土念佛法门,依弥陀愿力求生西方净土,是最可靠最安全的。

有些年轻人,误认为念佛是为老年人而说的法门,至于年轻人,在世界上正准备做很多的事情,大概没那么快就离开人世间,又何必急着念佛求生净土呢?可是,谁有把握自己能活到几岁?更何况,求生西方,只是一个愿望,谁说念佛的人一定是立即会死亡?生西方净土,是终极的目标,却不是说现在念佛现在便去。等到要去的那一天才念佛,恐怕已无力念佛了,所以在平时就得先做好准备。

再说,平时念佛,心向西方净土,也有现世的利益可得。阿弥陀是梵语音译,意为无量寿与无量光。所以《观无量寿经》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莲花)。」又说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如能一心称念佛名而得念佛三昧,则如《大智度论》所说:「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念佛不仅为求临终往生净土,也能消除现世烦恼及先世的罪障,而得种种利益。念佛者既如人中的莲华,则何愁不得健康长寿、幸福和乐、吉祥如意、受人尊敬等等的利益呢?这都由于念佛的人,心向着佛,能有净化身心、庄严环境的力量的缘故。比如《大阿弥陀经》所见第二十五愿:「光明照诸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大光明,..见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又第四十六愿:「闻我名号,皈依精进,皆逮得普等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继续不断地念佛,如能念到不念而自念,念到自己和阿弥陀佛互相交融、不分彼此的时候,虽然还没有死,实际上已经是在极乐世界了。极乐世界在那里呢?经上说:从此土向西方,距离十万亿个佛土之外。可是当我们念佛念到非常纯熟的时候,自心之中自会现出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如《观无量寿佛经》云:「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可见,弥陀净土的清净庄严,解脱自在,都可以在未死之前的心地中出现,虽然弥陀的四十八愿,多半是为成就西方的极乐国土,以及接引众生往生彼国而发。所以净土虽泛指诸佛国土,而诸大乘经中,独对弥陀净土的赞扬最多。

念佛而不求现世利益,也不求往生西方净土,那必定另有殊胜的方便才可以,否则念佛而没有目的,为什么又要念佛?禅宗的四祖道信禅师、五祖弘忍禅师及其弟子神秀禅师,都讲到念佛法门。道信的《安心方便》有云:「念佛心是佛。」,并引《观无量寿经》:「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根据《传法宝纪》所说:「忍、如、大通之世,则法门大启,根机不择,齐速念佛名,令净心。」也就是说五祖弘忍及其弟子法如、大通(神秀)等,都用念佛法门普遍接引群机。到了六祖慧能的《坛经》,主张「不染万境而常自在」的「无念」,实即是四祖以来所称「念佛心是佛」的表现。不过,不用称名念佛作下手功夫而能做到心「不染万境而常自在」,的确不容易。所以弘忍门下,四川净众寺的智协,其弟子处寂,三传新罗无相,教人修行的方法有三个步骤:一、引声(尽一口气)念佛;二、开示;三、坐禅。(见《历代三宝纪》)另有同为弘忍门下的四川宣什宗、圭峰宗密的《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称为「南山念佛门禅宗」。以「念一字佛」作为「净心」方便,印顺法师说,这是从《文殊说般若经》的「念一佛名」而来的。(见《中国禅宗史》一五六页)这些都是与六祖慧能及其二传、三传弟子们同时代的禅门人物。只有马祖道一、石头希迁等及其派下诸系的禅师,便不念佛而专事提倡「见本性为禅」的法门。唯其易生滥凡为圣、混染为净的流弊。故有华严宗四祖清凉澄观的《华严经疏钞》所举念佛的五门方便;华严五祖圭峰宗密的《行愿品疏钞》也举出了四种念佛法门;禅宗的永明延寿,着《万善同归集》,以伸张念佛法门是万善众行的总摄,权实双行,空有并收,普应一切根机,此为后来开出禅净一致的广大法门。散心念佛者,可藉弥陀愿力,求生乐邦;专心念佛而得三昧正定者,可即自心而现佛土佛心。人虽有不同的根机,确都有以散心念佛而到专心乃至到达慧能大师所说「无念、无相、无住」的程度。可是,若尚不能达到「不染万境而常自在」的程度,便反对念佛法门,或拒修念佛法门,甚至妄称「无佛可念,无净土可生」,那就太不切实际,而且也真不知净土念佛法门的慈悲广大了。

因此,我要劝告诸位,修念佛法门的学佛过程,最好还是逐步向前。初机者一定要相信实有极乐世界,一定要发愿往生西方净土,这样的话,才不致两头落空。自心的净土未现,尚有西方净土可去,这岂不是安全又可靠的办法吗?

净土是一切法门共同的归宿。虽然历代各宗的大善知识,对净土的认识和说明,各有不同的层次,但毕竟不离净土。相传为天台智者大师所撰的《五方便念佛门》,提到:一、称名往生念佛;二、观相灭罪念佛;三、诸境唯心念佛;四、心境俱离念佛;五、性起圆通念佛。华严五祖宗密大师所举四种念佛法门是:一、称名,二、观像,三、观想,四、实相。宋朝的知礼主张「约心观佛」;大行及道镜二师强调「信心念佛」;法照等师主张「高声念佛」;道绰、善导、怀感、慈愍诸师,均主张坐禅、诵经、忏悔、十念称名念佛。明末莲池大师的持名念佛,分作事持的称名、理持的体究;蕅益大师将念佛分作三类:一、念他佛;二、念自佛;三、俱念自他佛。他也说持名念佛有事持与理持,事持如子忆母,决志求生西方净土,理持是信西方弥陀乃我心具,是我心造。

佛国净土,也有多种层次,《成唯识论》有一、无色无相的理土,二、实佛自受的报土,三、佛为初地以上菩萨所现的报土,四、佛为小乘凡夫及地前菩萨所现的化土。天台宗也说有四土:一、凡圣同居土,娑婆是同居秽土,极乐是同居净土。二、方便有余土,为小乘圣者所居。三、实报无障碍土,亲证法身的菩萨所居。四、常寂光净土,唯佛所证的法性土。弥陀净土究竟属那一层次?净影寺的慧远、三论学者吉藏,以极乐世界为应化土。摄论学派的诸师,依据摄论等的见解,主张弥陀净土是报土。天台家则以之为凡圣同居的净土。蕅益大师主张依据持名念佛的断惑多少,而生四种层次的净土,也就是说,弥陀净土分为四等,由持名而带惑往生与断惑往生的不同,便生不同的净土。由此可见,念佛的法门有深浅,净土的层次也有高下。谁敢说学佛而不念佛,又有谁敢说修行而不生净土呢?

最后,我还是劝大家好好念佛,不管程度如何,最好是把自己当成初机的钝根,若心存虚骄,就是不切实际,明明是凡夫,偏偏以圣人之位衡量自己,不仅仅是增上慢,还很可能是大欺诳。因此说,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皆收,绝不是骗人的话。愿诸位莲友能好好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每周六都要来参加念佛会的共修,同时还要带动亲友们一起来修行,使得七宝池中的莲花愈来愈多。莲花分九品,希望大家品品高升,均臻上品上生,念佛要精进不懈,莲花才会愈开愈大,不仅共修时要念,平常也要念。共修时念佛,能集大家的力量成为每一个人的力量,所以很重要;平常念佛,则能继续增长你的信心、愿心、深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西方极乐净土是真的存在吗

问: 西方极乐净土是真的存在吗?只有修得正果才能看...

遇到抢救不过来的患者可以为他念佛吗

问: 末学在医院上班,遇到抢救不过来的患者该怎么办?...

怎样忆佛

问: 怎么忆佛? 大安法师答: 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

念佛就打瞌睡,一定要先修忏悔

有些人一提起佛号就容易昏沉,对不对?他不念佛还不会...

星云大师见闻的一则念佛感应故事

当我执笔写此文时,心中涌起无限的惭愧,我应该向诸佛...

如何让年轻人接受念佛

问: 要接引年轻人来学佛,如果我们老是要他们一直念...

净业行人应阅读哪些书籍

问: 请为年轻净业行人推荐应该阅读的书目。其中哪些需...

蕅益大师《开示念佛法门》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 佛云:若人...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圣严法师:谦虚是非常重要的事

谦虚是非常重要的事,譬如在《易经》的六十四卦里,每...

圣严法师《积极的人生观》

何谓积极?时时地生活于现在,不将生命的时光浪费在对...

圣严法师《智者多闻》

多闻令志明,己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

圣严法师《如何和不喜欢的人相处》

中国人常说的人缘,日本话称为人气。例如,有的明星在...

【佛教词典】黑生类补特伽罗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

【黑生类补特伽罗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 p1184 集异门论...

【佛教词典】弥多罗尼

(术语)(Mitra)译曰善知识。朋友之义。玄应音义九曰...

【推荐】佛教智慧与幸福人生

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有怨气,有委屈,满腹牢骚? 快...

以能护持正法因缘,故得成就金刚身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成就如是功德,其身云何?...

幸与不幸是取决于自己的看法

幸福与不幸、痛苦和快乐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不幸与痛苦...

现前这念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

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

世俗观点认为的快乐,并不是真实的

大家都知道,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不真实的事情。譬如一...

证严法师《净因三要》

净因第一要 一.孝养父母 孝养父母为百行之先 世间之孝...

思恩图报,青年本责

【原文】 吾人眼耳鼻舌、四肢百骸,皆由父母生养而来。...

虽然控制不了妄想,但是要知道什么是妄想

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 如...

宁可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慈悲

一九九二年,与佛光山合办敦煌古展,在筹备工作上十分...

为了临终的正念,你必须做这两件事

带业往生它是有条件的:这个业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续,它...

《爱心无限》杨澜访问证严法师

杨澜:我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是台湾东部的花莲郊区,在...

布施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布施,就是指将财物、身体、智慧、佛法等等施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