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先接纳别人才能沟通》

圣严法师  2010/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般人所认为的沟通协调,就是让别人接受自己,往往忘了体察别人真正的需求。例如,我有一个弟子,他在与人沟通协调时,常常会说:“我是为你设想,所以你一定要接受我的建议,你非这么做不可。”然后才问对方:“你会不会觉得很难接受?”如果对方表示很困难,他便回答:“这不困难,只要你接受我的想法,困难自然就会解决。”

像这样的沟通,是单向、填鸭式的,并不是真正的沟通。真正的沟通一定要先问对方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求?然后再看自己能帮上什么。忙,不要一厢情愿地要对方接受自己的做法。

我在日本留学期间,不论到任何商店,店员一定会先问一句话:“请问我能帮你什么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应该如此。帮助别人时,不要预先设想好自己的计划,然后不管别人是否需要,硬是把自己的方法套在对方身上;例,如,中国人宴客时,都不会先问客人的口味如何,菜一上桌就不停地把菜挟给客人,使得客人吃也不行,不吃也不行,非常尴尬。但是在西方则不然,例如有一次我热心地挟菜给一位西方客人,他不甚愉悦地直接对我说:“你知道我喜欢吃这个吗?。从此以后,帮别人挟菜前,我都会先问对方:“菜合不合口味?”“还想吃些什么吗?”因此,沟通协调的原则应该是:先让对方提出他真正的想法与需要,然后再让他了解我们所能提供的帮助,这样的沟通协调才算成功。沟通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如果只是单向的沟通,那其实不是真正的沟通。

佛法中也有所谓的“四摄法”,指的是用四种方法来引导众生接受佛法,分别为:“同事”、“布施”、“利行。与“爱语”,这四种方法都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想要度化众生,就不能强制众生接受佛法,要让他们能够真心地接受。所以,想要度化众生,首先就要接纳众生。

佛教认为一个佛教徒,或是正在学习菩萨道的人,是不能离开群众的,因为行菩萨道要能做到“众生无边誓愿度”。既然要度化众生,就不能够离开人群而自求安乐、独善其身,必须把自己奉献给众生,并且先放宽胸襟接纳众生的种种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然后才能让他们放宽胸襟,接受佛法。

有些人在度化别人时,往往会高姿态地说:“佛法太好了,你必须相信、必须接受。”这种说法是在展现权威,而不是感化别人。最好是用佛法来感化人、感动人,而不是教训人。菩萨都是以低身段、低姿态融人众生之中,不仅和每一位众生地位平等,甚至还要让众生觉得自己的地位比较高,有种被尊重的感觉,才能让众生对佛法产生好感。同样地,当你要和别人沟通时,也是要先放低身段,先接纳对方,对方才有可能真正和你沟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问: 尊敬的师父您好,现如今人与人之间有好多矛盾,...

二鸽喻

从前有雄雌两只鸽子,住在一个巢里。秋天果子熟的时候...

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

息诸缘务,有四意: 一、息治生缘务。 不作有为事业。...

宁可活得很快乐,不要赢得很痛苦

阿赖耶识就是三界九地、二十五有统统去过,哪一个人都...

你无法让所有的人满意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

哪怕是独处,也不要去交那些损友

作为一个朋友,一定要讲信誉。那这个信不欺的意思,也...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如果我今天烦恼了,就要想想是谁给的我烦恼,实际是自...

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

凡夫之人,那能无过。除非入正定聚的圣人,就不会有过...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圣严法师《提起放下》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

圣严法师《无常》

无常是佛教的基本教诲,可用来调整、调适自己的心。需...

关于开悟的三种错误观念

一些禅修多年并有所体验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证得...

如何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当从惭愧、忏...

【佛教词典】五种性

【五种性】 又作五种性、五种种性。唯识宗立论,谓一切...

【佛教词典】无明因行

【无明因行】 p1058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五页云:问:...

好的命运从哪里来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命运,能够受人尊重、...

佛陀度化毒龙的故事

昔日,佛在罗阅祇城比留畔迦兰陀尼波僧伽蓝弘化。在优...

小沙弥与老和尚

老和尚带著小沙弥出门行脚,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

修行想快速、超近、想超过别人,这一念魔障就来了

一个人从幼儿园小班大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

圣严法师:气到忍不住时怎么办

有人说「沉默是金」。沉默并不等于就是沉没,被骂、被...

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

在家居士能做幽冥界皈依吗

问: 弟子最近在网上看到,有在家居士做幽冥界皈依,...

你凭什么离开三界

净土宗的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净土是一个清净庄严...

人与人之间的道路有哪些

人生为了到达目的地,必须起程上路。路,是通往目标的...

修行人不与俗人混

佛在法句经里面说,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

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

追求物质的乐受是无底洞

你生活的快乐不快乐,活得幸不幸福,你是不是有一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