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提出的做人16字纲领

2016/01/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印光大师提出的做人16字纲领

一、敦伦尽份

敦是敬重,相应,符合的意思。伦是伦理道德。尽是恪守义务,尽职尽责的意思。份是指自己的位置、身份。敦伦尽份就是我们的思想行为要完全以崇敬的心理,遵守社会的伦理道德,尽职尽责地主动承担好自己本份的义务。

伦理道德是我们的行为轨范,该作的一定要去作,不该作的一定要坚决不犯。法律只是伦理道德的最低底线,触犯法律,必受罚惩。邪恶的思想意识,未及触犯法律的小过,法律并不追究,但要受到道德的评判。

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儒家提三纲五常为行为准则。佛教也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提出五戒作为行为道德准则。不杀生与仁相通,不偷盗与义相近,不邪淫与礼相通,不妄语与信相通,不饮酒与智相通。

总之,要作一个好人,人生活得有意义,首先就要尽到自己的义务,本分。这就是敦伦尽份。

二、闲邪存诚

闲是制止、防范的意思。邪指邪恶,行为上不作恶事,思想上也不起邪恶的妄念。存就是保持,存养。诚就是诚意、诚信,保持正确的信仰观念。闲邪存诚就是熄灭执着,伏断贪嗔痴见思烦恼,保持正念。妄想就是颠倒梦想。一般的凡夫有四颠倒,又叫四倒:

(一)以无常为常:物质是永远运动变化不止的。精神也是运动变化不止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也不可得。人有生老病死,要想永远青春美貌,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人身体是四大(地水火风)因缘和合的假体,是暂时幻有的。我们却认为有一个真正属于我的身体,认定有我自己的个人利益。所以一切以我和我的利益为中心,把自私自利放在第一位,而大造恶业,因此长劫沦落六道,长时受苦报不止。

(二)以苦为乐:我们常贪五欲:财、色、名、食、睡,追求钱财,美女,名誉地位,贪享美食,闲散贪眠,自以为是乐事。表面上我可以暂时满足我们在生理、心理上的欲望,但实际上多是在造恶业,为堕入三恶道创造条件。人们常说,病从口入,病是吃出来的。享用美食,饱了一时口福,可跟随的是百病缠身,寿命早耗,真是以苦为乐呵。

(三)以不净为净:我们的身体是众缘和合的,是由食物营养的,但如将青春美丽的一张假人皮剥去,人人都是同样的骨血之躯。天天排泄的大小便、汗液、唾沫、鼻涕都是细菌万亿的脏臭废物,都是非常不清洁,不干净的。而我们总爱追求外表美,却不注意思想品德的内在美。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看得过重,就是颠倒妄想,心灵不美的人,外表也不是真正的美。

(四)以无我为我:佛教主张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分离而灭,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叫缘起性空。作为人也是因缘和合的,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因为无常,所以无真我。我有主宰的意思。我们对人体本身是作不了主的,这叫人无我。一切事物也不是神仙上帝可以主宰的,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它自己的运动变化的规律的,这叫法无我。所以佛教不承认神鬼上帝可以主宰人们的事,而主张自作自受,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善恶业力,才是人的生死变化的推动力。而人们总是认为有一个真正的我,所以常以私利为目的造下很多恶业,而必受恶报,甚至沦入三恶道苦海,受无尽极苦。

四颠倒是邪知邪见,违背八正道的都是邪。我们要完美我们的人生,就必须止恶止邪,而以真诚心,平常心,顺应心对待一切事物,对待自己的身体和生死。

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什么是善?一切维护众生的利益,造福众生,让众生离苦得乐的思想言行都是善。什的是恶?损人利已是恶,损人不利已是大恶。利人又利已是善,利人不利已是大善。

佛经上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三世一切诸佛的教诫,也可以说是佛教的定义。佛教是止恶扬善的教育。我们对一切损害众生的恶事都不能作,“莫以恶小而为之”,即使是小小的恶念也不起,小小的恶事也不去作。一切利益众生的善事,我们都要去作好,“莫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是小小的善事,就不去作。

佛教认为人们应作好十种善业:

1、不杀生:不杀害一切众生,包括虫蚁动物等,绝对不能杀人。一切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我们绝不可去剥夺他们的生命。杀生是大恶,尤其是杀人。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都是必堕无间阿鼻地狱的五逆不赦的大罪。我们应该戒杀而护生放生,这才是善业。

2、不偷窃:不随便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已有。偷窃钱财,偷窃名誉、非法谋取地位,制假诈骗等等都是恶。不偷窃而行布施,就是利人的大善。

3、不邪淫:不与非正式夫妻关系的异性发生行淫行为是善,否则就是恶。

4、不两舌:不挑拨离间,不说他人过失是善,否则就是恶。我们应不两舌而说调和语。

5、不恶口:不骂人,更不破口骂人是善,否则就是恶。我们应该说关爱语。

6、不绮语:不说无意义的下流话是善,否则就是恶。我们应该说正当的有益他人之语。

7、不妄语:不撒谎不骗人是善,否则是恶,我们应该说诚实语。

8、不贪:不贪财物美色而据已享受是善,否则是恶。我们应该学舍,舍得舍得,有舍才有真正的得。

9、不瞋:不对人间事物和他人产生嗔恨心,不生气是善,否则是恶。我们应该学慈悲博爱,心地柔软和气。

10、不痴:对因果深信不愚痴,对佛言祖语深信不疑,是善,否则是恶。我们应该学习佛教,启迪般若大智慧。

十善业是从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扩展而来的。

有人提出全球的道德伦理就是:“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就是从佛教的五戒来的。只要我们守好了五戒,就可以保人身,而不堕入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佛教认为每守一戒有五个善神守护,全守五戒即有二十五位善神守护,自然可以消灾难,保平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如何做人处事

做人处事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有的人活到七、八十岁,...

不遇净土法门,一亿菩萨退转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于...

曾国藩的人生「三贵」

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

如是修五门行,速得成就

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 何者五门?一者...

佛前十不求

火线军中一小卒,菩萨了脱不还俗。 菩提种子勤撒播,...

观世音菩萨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一直以来,我自称学佛人,因为自己会念佛、念经,就颇...

最殊胜的法

证悟无我之义的人即是最殊胜的智者。 最殊胜的持戒即...

林清玄:再艰难时也不要失去对人生真实价值的认知

如果你现在问我什么是成功,我会说,今天比昨天更慈悲...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印光法师对六个诘难疑问的解答

众生在迷,如生而盲者,迷本有家。若欲归还,须待人领...

印光大师永怀录

(归元译白、编辑整理) 一、印祖生平 莲宗十三祖印光...

念佛受病,实是无量劫业力所现

原文: 书中言念佛急进、中气虚极,此汝不善用心所致。...

《临终三大要》白话译

人生最悲惨的事情就是死亡,可是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避...

【佛教词典】不死药

(物名)雪山有上香药,人见之则年寿无量,名不死药。...

【佛教词典】卢景裕

(?~542)北魏人。字仲孺,小字白头。专攻经学,撰有...

禅宗五家七宗——曹洞宗

曹洞宗宗名之由来 曹洞宗创始人良价(807-869)及其弟...

功德天与黑暗女

从前,有一个女子,到了一户人的家里。这个女子长得端...

听经就会打瞌睡,是业障重吗

问: 有时一听经就会打瞌睡,是消业障吗?还是业障重...

回向给众生,众生能得到利益吗

回施众生得益疑 回向布施给众生,众生真实能得到利益吗...

气质的培养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1.西方极乐世界从什么地方去? 从心上去。这个问题必...

莫追忆,莫等待,莫犹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依修行的标准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

菩提心的发起需要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省庵大师《...

与师父相处时的礼仪

不少人在初学佛时,常会不知如何与法师相处,担心自己...

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

张商英是一位宰相,他信佛的经历有点奇特。他原来对佛...

三季人的故事

曾经以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说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称得...

唯识要义解说

一、唯识之义 唯识者,据《成唯识论述记》云:唯谓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