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带着前世记忆的一品高官

2016/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带着前世记忆的一品高官

清朝初年有一位记得前世经历,深受顺治、康熙皇帝赏识的大官,他名叫李烨,字景焱,号坦园,直隶高阳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享年六十岁。

李烨7岁时父亲早逝,从此就担负起家庭的重任,21岁中进士,28岁被顺治皇帝选为身边人员,负责接待和审查奏章,30岁提拔为秘书院学士,担任给皇帝讲解经典知识等工作,33岁即做了清初朝廷要员,先任秘书院大学士,继任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一品高官。史书上说他“老成持重,风度端凝,出言谨慎,内介外和”。

然而谁又能知道,李烨之所以能做到“老成持重”,这与他能记得自己前世的经历有莫大的关系。

叙述前世今生的经历

据古籍《三冈识略》记载,李烨能忆前世,他记得自己的前生是一个读书人,博通经史,可惜历次参加科举都没有考中。前世的自己有一天得了病,正在痛苦时,忽然觉得身体变轻了,病痛消失,能快步走路了。于是便起来,不知不觉走到了李家。进了李家也无人阻拦,进入内室见有一群妇女正在伺候一位待产的孕妇。此时只觉得突然有人推了他一把,顿时跌入孕妇腹中,昏昏沉沉片刻之后,再看自己竟然已经变成一个躺在小床上的婴儿。

当时外面正在下大雪,刚刚生完小孩的母亲问室外的情况,刚刚出生的李烨就开口回答:“是雪。”家里人顿时大为惊讶,有的没有什么见识的人竟然以为他是妖怪,准备淹死他。幸亏父亲坚决不让,婴儿时的李烨才能活下来。但是经此一事后,李烨不敢再开口说话,众人都以为他是一个哑巴。

七岁时,有亲戚说:“这个小孩是个哑巴,养他有什么用呢?”此时李烨忽然笑着开口说话了,令众人惊讶。李烨后来上学时,因为记得前世所学,所以被视为神童。李烨后来当了官后,亲自向人叙述了其前世今生的经历。

康熙皇帝即位后,李烨继续受到重用,改任弘文院大学士,继任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李烨因为记得前世毕生所学,再加上今生也十分好学,所以知识渊博,具有超常的文字水平,深受皇帝赏识。

当时李烨的文字水平不仅远远超过满族高级官员,即使在汉族官员中也难有人望其项背。国家许多重要的文字任务都靠他完成,比如先后把校订大清律例、重修《太宗实录》的工作交给他,之后又让他充任《世祖实录》总裁。这些书籍完成之后,康熙十分满意,不仅赐给他金银、鞍马,还两次晋加太子太傅、太子太师衔。

到后来,连康熙遣兵调将等机密诏书,也均口授由他起草。而且康熙皇帝每每有重大决策,一应军机、方略、谕旨,必找李烨商议。而李烨往往能拿出很有见地的意见。“凡朝廷大典礼,必以属公。出则扈从,入则侍讲幄。”

深信轮回转世

因为李烨带着前世的记忆,深信轮回转世的道理,所以非常耿直老成、洁身自好,从不利用自己与皇帝亲近的关系谋私利。与同僚有不同意见时,他都是静心听别人讲话,自己则认真思考,从不争吵。最后别人说完了,李烨才表示自己的意见,他不说则已,一说往往是“片言定是非”,大家心服口服。

因为李烨参与很多机密诏书的起草,知道不少高层机密,所以也有一些官员想通过他打探高层情况。那时候不少人巴结讨好李烨,与他拉近乎,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李烨头脑非常清醒,不该告诉别人的就是不开口,“所治职务,出未尝告人,忠谨慎密,始终匪懈,有问者,辄默不应。”

正是由于李烨的巨大贡献,康熙皇帝对他“眷遇甚厚”。李烨逝世后,康熙帝十分悲痛,命大学士明珠带人前去吊唁。并赐祭葬之大礼,规格很高。之后又授其三子以教习知县,晋员外郎,又超擢其孙李敏启为太常寺少卿,以示优待之意。还指示让李烨“入祀乡贤”,并谥“文勤”,此号有“文”有“勤”,恰如其分,颇有深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仙趣之因与果报

天、仙、神、鬼不一样。什么是天?天就是光明义:天是...

回观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太苦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 直将果用为吾用,不...

高僧斩断最后贪念逃过一劫

学佛,就是学得我们的心定,要发大心,立大愿,这必定...

舍不得爱情就等于舍不得三界六道

问: 怎么判断自己是真信?还仅仅是觉得自己信了?我...

学佛就是要出离苦恼

现在常有很多人来找师父开示,我问开示什么?他说他要...

念佛法门了生死之易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

出离心不切,佛号提不起来怎么办

问: 惭愧弟子学佛好几年了,一直持诵《无量寿经》,可...

不曾彻见生死之苦

世事虚幻,人命无常,当护其眼界,劲其神虑,苦其身毋...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世间」就是个无相的大禅堂

开士行吟秋后菊,名花回顾梦中人。是谁人淡能如菊?一...

颠倒的屠夫

宫门前,跪着一位身披兽皮的屠夫,希望能谒见阿阇世王...

摹仿国王

世间万事最初都是摹仿而来,譬如小孩学走路、读书、学...

【佛学漫画】布施

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东西真正的属于我们,所以说...

【佛教词典】未知欲知根

【未知欲知根】 p0489 如三根中说。 二解 如三种漏根中...

【佛教词典】迷悟为因

迷于事理为迷,开真实之智见为悟。迷之义亦多矣,如曰...

业障清除的表现

修行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清净业障,二是广结善缘。我...

在娑婆世界中,任何事情都不要贪恋

老和尚在客堂对大众开示: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悭...

怎样才能达到佛的涅槃境界

涅槃是无漏,是苦果苦因的消灭,也就是十二缘起法的止...

圣严法师《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

伏瞋除障,受忏有智

佛陀往昔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这一天,世尊着...

如何敬佛敬法敬僧

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唯举其少分之义耳...

修行最怕就是还没有上路

我们现在有两个问题要注意: 第一个先检查自己的行蕴,...

第六意识是怎么去创造法尘的

我们看第六段,明意与法即藏性。 这个意是内处,意根;...

怎样品出年味里的菜根香

农历新年临近,开始进入了中国味道的倒计时。记忆中过...

有什么可嗔的

经文: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

因果重重迭迭没有穷尽

关于因果,疑惑的人还真不少,周颂尧居士请教大师说:...

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

我们知道,清凉澄观是将禅宗摄于顿教的,莲池大师为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