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2017/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在劫初时期,世界将要形成之时,福报将尽的光音天天人,化生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以“欢喜”为食,全身光明,以神足通自由自在地飞行来去,彼此没有男女性别、尊卑上下之分,大众一同共生于世间。

当时,世间生出了“地味”,如同醍醐,颜色犹如生酥,味道甘甜如蜜。众人先用手指轻尝,逐渐对此滋味产生贪着,于是以手整团抓握而食,身上光明因此瞬间消逝,也不再具有神通。贪心重者,因为食用太多“地味”,体色变得粗涩枯槁,而食用较少的人,体色仍然保持光泽,由于外表出现差异,彼此之间有了高低胜负,进而衍生出是非。

由于恶法日增,导致“地味”消散,大众无不懊恼,哀叹灾祸降临。之后,地上又生出状如薄饼的“地皮”,虽然色美味香,但仍比不上“地味”。因为大众互相轻慢、共相争食“地皮”,逐渐“地皮”也消失无踪,地面又长出比“地皮”更粗的食物──“地肤”。

众生又因为争食“地肤”的多寡,而增长种种恶法,因此“地肤”也辗转消逝。虽地肥不生,却生出滋味甘美的两枝葡萄,但众生因多食之后,共相嬉闹,两枝葡萄不再生成。接着,大地自然长出没有糠壳的粳米,无须特别调和,便具足美味,众生吃了这些粳米后,而有男女不同的身形出现。

其中情欲重者便成为女人,众生彼此共相娱乐,互相瞻视而有欲想,于是共约屏处行不净行。其他众生知道了前来呵责:“你们怎么会做出非法、不该做的事呢?”行淫欲的男子受到他人谴责之后,随即后悔自己所犯的过错,扑倒在地,懊恼不已,与他共行欲事的女子,心生怜悯,为他送饭并扶他起身。

从此之后,世间便有“不善夫主”之名,而这个女子就被称为“妻”。此后有更多众生纵情淫欲,于是便建造房舍以遮蔽男女欲事,由此因缘世间正式有了“家”的组成,夫妻也开始共同居住一起生活。尔后,光音天福报享尽的天人,便堕落人间,入于母胎当中,世间因此出现胎生的众生。

此时饮食又再度退化,原本是自然长成没有外壳的粳米,转变为早上收割傍晚成熟,或是傍晚收割清晨熟成的粳米;当粳米采收后,又会自动长出没有茎干的新谷。人们因为要不断地收割,有人觉得每天收割太过辛苦,索性一次采收多日的米粮,大家彼此辗转起而效仿,有些人甚至一口气就收割了五天的米粮!此后,粳米逐渐生出壳皮,并且于收割之后,不再自然生出粳米,也出现了枯萎的禾株。

面临禾株枯槁的衰相,人们无不懊恼悲泣,彼此将房屋和田地都划分了界限。从此,人与人之间更显分别,时间一久,竟有人把自己的米藏起来,甚至盗取他人的粮谷,却没有人能主持公道,众人建议应当设立一名平等之主,能善护人民并且赏善罚恶,当时众人当中有一位体格高大、容貌端正,具足威德之人,被大众推举为典主,统理大众,世人称之为“王”。

最初的大王称为“刹利”,在刹利的领导之下,世界富裕安乐,总共有八万郡国,人们和乐相处,没有病痛,刹利王以法度治国,奉行十善法护念人民,如同父母疼爱自己的子女一般,人们敬重大王也犹如孩子敬重双亲一样。当时的人们寿命绵长,之后的大王渐渐不如第一位刹利王,人们的寿命也渐渐减短,减至十万岁、一万岁,至今人寿减至百岁。

从第一代的人民典主──刹利王,经过漫长的岁月,到第三十三代“善思”,先后共有十族的转轮圣王统领这个世界,此后一直传到师子颊王的儿子净饭王,净饭王之子称作菩萨,菩萨之子为罗?罗,溯至本缘,因此称为刹利种族。

典故摘自:《释迦谱卷第一·释迦始祖劫初刹利相承姓缘谱第一》

省思:

《法华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一念贪心,若无法及时觉察、觉照,贪念转增伴随而来的就是无量的苦难。观察光音天子堕落为人,就是因为心无法作主,尝到好味即心生贪着,面对境界时便生分别心,乃至缘于色相起淫欲心,因而引发一连串恶行,起惑、造业、受苦轮回不息。故知“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堕落于生死”,若能够断除憎爱,息灭贪瞋痴,在诸法因缘中不起分别想,必能成就解脱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吃素的原因来自两个最起码的认知

我们不要以为这些飞禽走兽、海里生物、家养牲畜就理所...

悭贪的烦恼对治下去,内在心性的宝藏就打开了

一个修行人要修福,但是怎么去修?从哪里下手?这不得...

极乐世界的空间解脱境界

《华严》一微尘中,具足十方法界,无尽庄严。此则如《...

忏云法师:不净观图片该如何运用在修持上呢

问: 请示师父:不净观图片该如何运用在修持上呢? 忏...

为什么极乐世界那么多金银珠宝,不是要我们不贪著吗

问: 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多金银珠宝?佛经里也强调...

圣严法师:贪欲是一切痛苦的原因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法华...

【推荐】把苦恼的根源找出来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

一口气不来,便向驴胎马腹胡钻乱撞

诸仁者,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不知所从来,死不知所...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慧远大师感得山神运木建殿

慧远大师一生充满着很多感应的故事。比如我们有个出木...

一只鸡的血泪史

你是否可以想像这样一种人生:在你出生没几天的时候你...

【佛学漫画】心经

般若心经,正是这至圆至顿的一真法,它直指的正是所谓...

省一法师证念佛三昧的过程

省一法师,俗姓高,扬州江都县人,世代务农。 省一大...

【佛教词典】奉加

(杂语)又曰奉纳。加纳供物于神佛也。...

【佛教词典】黄榜式

禅院告知行事,以黄纸揭示,称为黄榜式。如敕修百丈清...

虚云老和尚回忆印光大师

今天是印光老法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

王阳明心学的四大智慧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创立了伟大的心学体...

圣严法师:四众佛子共勉语

这二十句共勉语,并没有前后一定的连贯关系与次第,不...

大安法师:如何克服贡高我慢之心

贪、嗔、痴、慢、疑是众生的根本烦恼。慢,就是贡高我...

小儿闻法,即解甚深义

过去有一位比丘,住在精舍,很精进持守戒法,梵行清净...

让内心健康的七戒

一、戒疑 疑心病者,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

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功德妙用是怎么来的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

星云大师《佛教对因缘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二千五百余年前,释迦牟尼...

范仲淹的另类救灾方式

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很多普通百姓流离失...

两座寺庙山泉干枯,念观音菩萨泉水突然涌出

福建莆田广化寺有一个附属的小寺,名叫元龟寺,地址在...

【佛学漫画】潘太夫人的故事

潘太夫人生病当中的五、六天,始终没有任何的痛苦,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