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2018/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牛头山法融禅师,润州延陵人也。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发。后入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御花之异。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曰:“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祖曰:“阿那个是道人?”僧无对。别僧曰:“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祖遂入山,见师端坐自若,曾无所顾。

祖问曰:“在此做什么?”

师曰:“观心。”

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师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师曰:“还识道信禅师否?”祖曰:“何以问他?”师曰:“向德滋久,冀一礼谒。”祖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师曰:“因何降此?”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师指后面曰:“别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绕庵,唯见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师曰:“犹有这个在。”祖曰:“这个是什么?”师无语。少选,祖却于师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睹之竦然。祖曰:“犹有这个在。”师未晓,乃稽首请说真要。

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师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师曰:“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

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

祖付法讫,遂返双峰终老。师自尔法席大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再也不会有比跌跤更糟的事了

日本京都大仙寺的住持尾关宗园,是当代著名的禅师,也...

心理素质是关键,而不是那把剑

过去有一部电影叫做《卧虎藏龙》,可能有些人看过,是...

白隐禅师的「只手之声」

有一位沙弥南利,每天看着师兄们早晚都到禅堂里参禅,...

七心诀

心善 善良是养生的一大营养素。一个人行善事,能经常...

如何成就一心不乱

九心住(欲界定) 一、内 住 于一切外境摄心令住内境。...

悟而未证,绝不能了生脱死

原文: 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

任在一切处办道十年,不如丛林办道一日

参禅人,要知以禅为道,办道即参禅是也。此一大法,尘...

佛教的治心法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印光大师讲述的三桩观音菩萨治病救人的真实故事

『诵持此神咒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无不差者...

舍弃悭吝

一位大财主名叫提婆,为人刻薄、爱财如命,不但多方聚...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一只屎壳...

玄奘大师与心经的故事

玄奘去印度的路上,依靠《心经》的威力遣除了一切违缘...

【佛教词典】月忌

又作祥月。指于死者每月之忌日,请僧诵经供养。乃每月...

【佛教词典】非时食

不应该食的时候食,即过午之食。...

莫将敬神与信佛混一为谈

学佛者首须了知如何是佛,如何是佛教之大概,心中方能...

知恩报恩的雁王

从前,在波罗奈城附近有一个大池塘。池塘里,有很多鱼...

六个方法对治烦恼

问: 大师您好,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永嘉玄觉禅师往曹溪参访六祖惠能,振锡扬瓶,绕祖三匝...

做什么都不要求回报

人们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为了获得某些报偿。但出家...

一切都是自性的作用

从声音悟道的公案很多。兹举一例:昔圆悟克勤禅师在五...

大安法师:如何依止善知识修学佛法

问: 我们常常听到依止一位善知识修学佛法,应该是百...

佛书、善书与邪书的概念与辨别

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皈依的对境。三宝可以帮助达成...

寺院普佛有何含义

普佛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以礼敬诸佛、忏...

定慧难等持,是娑婆世界修行的常态

常有一句话,叫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这个理大家都明...

圣严法师《在网络的虚幻中体验真实》

佛教是非常重视实验、实证和亲身体验的,是从生活与心...

沩山禅师警策文

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禀父母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