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悟而未证,绝不能了生脱死

印光大师  2015/09/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悟而未证,绝不能了生脱死

原文:

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不济事。即证初二三果之人,亦难免来生因福造业,或致堕落恶道。证四果者,方了生死。此依小乘说。若依大乘圆教说,初信断见惑,与小乘初果同。七信断思惑尽,方了生死。初信至六信,尚未了生死。初信位菩萨,其神通智慧,已非凡情所能测度。况二三四五六信位乎。参禅之人,每以宗家机锋转语,净宗教宗皆无能答,为道高妙而人不能知。实则起此知见之人,亦不知古人之意。果真知者,必无自雄自矜之态。何以故,以绝妙之语,亦极平常之语。不但会得不济事,即大彻大悟亦不济事。直须完全证得,方为了事。后世能证者,实不多觏。五祖戒禅师,(五祖寺名,师戒禅师为五祖寺住持,故称五祖戒。)

于宋初名喧宇宙,门庭高峻,若龙门然,死后为苏东坡。(有事迹可证。)东坡以前世慧力,其文字见地,俱不平常,而复不拘小节,其守杭时,尚常邀妓自娱,可知戒师并初果尚未能证。何以故,以初果得道共戒,(自然而然)任运不会犯戒。若不出家,亦娶妻室。纵以杀身之威胁之,令犯邪淫,宁肯就死,决不肯犯。禅者若知此义,何敢藐视净土,高推禅宗。让愚夫愚妇,仗佛力以往生。自己甘处轮回,不愿出离乎。光说此者,恐汝不知所以然。被禅者所屈,而舍佛力以仗自力,致了生死于驴年。(尽未来际亦无驴年)

译文:

世间的学佛人,大多数都以开悟为追求,殊不知开悟而未能实证,还是无济于事。即使证得初二、三果的圣人,也难免来生因享福而造作恶业,或许以至于堕落恶道。证得四果的阿罗汉,才可以了脱生死轮回,这个是依照小乘的说法。如果依照大乘圆教的理论,初信位断除见、思二惑,和小乘初果相同。七信位断思惑尽,才可以了生死。初信到六信,尚且未能了生死。初信位菩萨,他的神智慧,已经不是凡夫的情见所能揣度的了。何况二、三、四、五、六信位呢?可见仗自己的能力了生死,是如此之难。

参禅的人,每每以宗家的机锋转语,净宗教宗的学人都不能对答,而觉得禅宗道法高妙。实则有这种知见的人,也不完全知道古人的用意。果然真知道的人,必定不会有自傲自夸的心态,为什么呢?因为机锋语录虽然绝妙,也是极其平常的话。不但会对答语录无济于事,即使大彻大悟也无济于事。直到必须完全证得了,才可以了生死。后世修学的人,能够实证的人,实在不多见。比如五祖戒禅师,(五祖寺名,师戒禅师是五祖寺的住持,所以称他为五祖戒。)在宋朝初年名气相当大,门庭徒众相当多,死后转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有事实可以佐证。)

苏东坡因为前世智慧高超,所以他的文采见识,都很不平常。而却不拘于小节,他在镇守杭州的时候,还常常招妓玩乐,出入妓院淫妨,可知五祖戒禅师并未能证得初果圣人,为什么呢?因为证果圣人得到道共戒,自然而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会犯戒。这种人,如果不出家,也会取妻室,然而纵然以杀他的身体相威胁,让他犯邪淫,他宁可马上就死,也是决不肯犯的。修禅的人如果知道这个道理,怎么敢藐视净土,抬高禅宗。让丝毫不懂得谈玄说妙的愚夫愚妇,都可以仗佛力往生西方,而自己却甘心仍旧轮回六道,不愿意出离呢?

印光说这些话的意思,是怕你不知道其中的所以然,被参禅的人所折服,而舍弃净土佛力,依仗自己的能力去参禅,以至于了脱生死在驴年。(也就是说办不到的事,因为穷尽未来际也没有驴年。)    ——《文钞》之《复化凡居士书》(节录) 印光大师着述 佛弟子 敬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何以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

佛所说一切法门,虽高深玄妙,圆顿直捷,皆须断尽烦惑...

丛林参学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

把这「五根」扎下去,如救头燃,如丧考妣

这五根就是信、精、念、定、慧。为什么称为根呢?我们...

念佛是否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

问: 有人说念佛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但是弟子念佛多...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

《八大人觉经》上有句话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为什...

完美逆袭病苦的彻悟大师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降诞清季,童真入道,广参丛林宗...

定境到了一定程度,这一切的障碍都不存在了

经典上讲: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

宗门下言心意识,就是心知起念、分别一切

根、尘、识俱遣,心、意、识全忘;十方坐断,不通圣、...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念佛念经时流泪是好是坏

原文: 念佛发悲痛,亦是善相,切不可常常如是。若常...

三业不清净,念佛就没有功德吗

【原文】 则从此以后,当兢兢自守,凡有不好的念头一起...

凡做不到的事,决不肯说

汝书说得很热闹好听,急宜自抑。凡做不到的事,决不肯...

「念」字,万万不可加口

原文: 佛念字,万万不可加口。许多人皆作唸,则失义之...

【佛教词典】至心

至诚的心。无量寿经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佛教词典】俱卢舍

(术语)Kro?a,又作拘卢舍,拘娄舍,拘娄奢,句卢舍,...

圣凯法师:佛法谈做人

现代的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一个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遇...

临终时是否必须有正念才可往生

临终时是否必须有正念才可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提法本身...

禅宗五家七宗——云门宗

云门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属青原行思一系。此宗以创...

「自赞毁他」与「说四众过」

这个口业我们解释一下。在菩萨戒是很重视口业,诸位!...

佛陀教我们财富的处理方法

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

唯有这句佛号,是应当尽心竭力的

世间的众生,正当处在急难痛苦的时候,号叫父母,呼天...

烧水的智慧

一位青年满怀烦恼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学毕业后,曾豪情...

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大家有念《心经》,有许多人都会背诵,但是,看来仍有...

那些艺高人胆大的都阵亡了

志宜大,胆宜小。我们的志向要远大,但是无论做什么事...

净界法师:把顺逆境当成我们往生的资粮

一个人禅净双修的心态,他对人生跟我们一般人不太一样...

无所事事绝对不是自在

常常听到人们说被工作和日常的琐事困住,没有过上自己...

一念熏修虽然短暂,但却是真实的力量

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