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往生是现在的事,不是临命终的事

2020/07/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往生是现在的事,不是临命终的事

佛的真实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而现在外道呢?著于言语,言语它是三苦的根本,意思就是说,外道只知道去虚妄执著种种语言,没有证真实的涅槃,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言语是三苦的根本,唯有真实的智慧,都能灭此三苦之因,叫灭苦因,真实就是唯有真实智慧,灭就是才能灭这个三苦之因。

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下,如果你修行,修了三五年,如果你的烦恼越来越少,你的智慧越来越开,肚量越来越大,那么你走对路了,因为你可以灭掉那个苦的因。如果你在修学佛道里面你会发现我好像计较心、嗔恨心越来越重了,好像分别心越来越强,这就表示你只会诵经念佛,你不得力,就表示你走错路,因为你没有开智慧。

换句话说,师父今天讲解这个经典,这样辛苦的讲解,是希望你在临命终的时候,做得了主,修行是点滴的功夫,简单讲你今天没有办法掌握情绪,就表示你临命终没有什么希望,所以说师父我能往生吗?那还得问你自己你现在还烦恼吗?

烦恼就表示你心中还没有十足的把握,那么你修学佛道三五年,你的计较心有摆平吗?摆平了,还有一点,你以前所痛恨的那个人,你有没有转过来感恩他呢?因为他示现这个逆境,你以前很痛恨他,结果他让你转向,悟得到真正的道理,平等心。

原来爱跟恨都是妄想的产物,你趋向于圣道,是因为你以前恨他,现在真的不恨他,那么你心中只有真实的佛的智慧,这个你临命终有希望,要往生净土绝对有希望,你临命终不百般计较了。如果你现在也一样百般计较,过着烦烦恼恼的生活,或者是说偶尔会动一下念,那表示你的临命终还没有把握,因为临命终要伏惑,修净土的人临命终要伏惑。

所以,你必须把放下变成一种很自然的功课。相放下;生灭,绝对不著于生灭见,它是相吗?是的,放下。是因缘生的法吗?因缘生的法就是如梦幻泡影,放下,欸!当你很烦恼的时候,背一下经典,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这个是相吗?对!色、声、香、味、触、法,这是相吗?对!相放下,如果有人诽谤你批评你,这是什么?这音声相,音声相是什么?是生灭法,那就是放下了。

你能这样子,只要是生灭的东西,我一定不把它掉进去生灭见,生灭见是世论,那么你这样自我期许,自我检视。我告诉你:你今天受到的委屈,你临命终赢得了极乐世界,今天什么都输,没有关系。别人很威风,威风得不得了,那没有关系,让他自威风去。

我们今天全输了,也没有关系,我们赢是要赢得极乐世界,你跟他赢那个哪有用,对不对?你跟你的老公争得面红耳赤,你赢什么?赢得一肚子气。

欸!现在你的身旁的人,再怎么样侮辱你、批评你,怎样?我们自我检讨,自我检视,欸!是不是你那个心境,真的伏得住了,讲话比较没有那么毒了,现在台湾是什么都毒,食衣住行没有一样不毒,是不是?欸!以前讲话,不开口则已,一开口的话,对方一定死于无形,我一开口,就一定让他死得很惨,现在我们这一只毒舌,不是那一只毒蛇,是这一只毒舌,有没有稍微收敛一下啊,这收敛更多,我从此以后说柔软语,柔软心,要变,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其实现在的一举一动,一个造作,统统影响到你临命终。

所以说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的事情,因为我们背诵经典,若一日到七日,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我们就认为往生极乐世界是临命终的事,事实上临命终这一条路,是由平常点滴的功夫铺成的,铺成的。

喔!所以我们就知道,柔软心、柔软语、柔软腰,还有柔软的态度,待人处世,总是这样子,受到委屈没有什么关系,我们目标是锁定在极乐世界,你要先享有安详的心,我现在情绪稳得住,临命终绝对有希望。你现在情绪稳不住,对不对?那就没办法了。

所以说,有时候看到那一个不如法的,或者是那个,哎呀!那个人的动作怎么样?有时候大呼小叫的,我们稍微改变一下。师父!习气很难断啊。这个叫做修行,习气那么好断的话,那就大家都成佛了。

所以唯有真实的智慧,才能灭此三苦的因。简单讲,佛法不是说说而已,言语是三苦之本,佛法不是说说而已,言语会让虚妄地计著,没有办法证得真实的涅槃性,没办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地狱众生尚能拯救,何况人道众生

阿弥陀佛的大愿是他因地发的,大力是他果地上的展示。...

要达到清净心和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吗

问: 弟子念佛老是会出现念头不专一,心不清净,是很难...

净土宗的正念,是要刻意去栽培的

我们先把这个净土宗的修学,做一个总相说明,我们待会...

「带新业」可以往生吗

问: 请问法师,带新业可以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 关...

绝症富翁的三帖药

有一个富翁得了绝症,他觉得自己将不久人世,心中很难...

「心与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动念都源于我们对外...

阿含经故事:时刻不染着

有一次,尊者阿难随佛陀来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

佛为比丘破前世情爱

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时,一位比丘出外托钵乞食,...

以平等心来对待每个人

佛陀在世时,有位长者非常护持佛陀弘法,并且经常布施...

宿世业报

舍卫国有一个近二百岁的贫穷老翁,听说佛陀能够知道现...

迦叶尊者的涅槃因缘

摩诃迦叶尊者承佛嘱咐,令正法住世,勿令失传。于是召...

【佛教词典】果缚断

把生死的苦果断除,也就是进入涅槃的意思。...

【佛教词典】五分十支

(术语)法相宗所依之论,无著所造之五大论与世亲所造...

凤凰卫视与苏州弘化社采访传印长老

2011年5月9日下午3点,凤凰卫视《智慧东方》栏目记者...

珍惜暇满人身

一、暇满的体性 暇是闲暇。脱离了八种无暇,就是所谓的...

大安法师:选什么经来做早晚课

问: 选择什么经来做早晚课? 答: 在家居士选择早晚...

这个世间上的罪业,是可以改变的

我讲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是出在智者大师的传记里面...

演培法师《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精神》

诸位居士!每个夏历月之初一,本堂举行金刚法会,都对...

【推荐】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

布施之道

俗话说,鸟为食亡,人为财死。这是说衣食钱财这些身外...

什么才是对他人究竟的帮助

对于一个发起菩提心的学人来说,什么才是对他人究竟的...

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

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粗...

乌龟与野狗

有一次,释尊在舍卫国祇园精舍弘法利生。 有一个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