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画传

2021/01/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画传

一、少年辟佛,醒悟出家

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 讳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陕西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人。大师幼读儒书,效韩愈欧阳修辟佛,后病困数载,始悟前非,即投终南山南五台莲华洞寺出家,礼道纯和尚剃染,次年受具足戒。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画传

二、偶值净土,念佛愈疾

大师出生六个月即有眼疾,目力已损。出家后,于湖北竹溪莲华寺晾晒经时,得读残本《龙舒净土文》, 而知念佛法门。大师因写字过多,眼睛发红,即专念佛号,后竟得痊愈, 由此深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画传

三、韬光敛迹,潜修净业

大师二十六岁时,到北京怀柔红螺山资福净土道场念佛,三载之中, 净业大进。后住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闲寮近二十载,深入经藏,斋房书『念佛待死』以自勉。大师出家三十余年,始终韬晦,人不知其名。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画传

四、龙天推出,《文钞》行世

大师五十二岁时,高鹤年居士搜集大师文稿数篇,刊入《佛学丛报》。徐蔚如、周孟由诸居士见之,珍视叹誉,一再搜集大师文稿,刊为《印光法师文钞》,广泛流通,大师德名由此而腾誉海内外。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画传

五、俭以自奉,淡泊平常

大师一生刻苦俭朴,注重惜福,洒扫洗涤,事事躬亲。衣食住行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一生淡泊名利,平实无奇,不谈玄言妙语与神通异奇,皆是平常话多,名闻利养不介于怀。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画传

六、教示因果,高扬净土

大师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纲宗,力敦信众明因慎果,戒杀吃素,至诚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消灾免难,带业 往生。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画传

七、匡正道风,广行弘化

大师悲心深切,凡善男信女供养香敬,悉皆代人广种福田,用于流通经籍,救济饥贫。大师带头建立灵岩山寺十方净土道场,亲自立定规约章程。还将香俸捐出,创办弘化社,广泛流通佛经善书。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画传

八、预知时至,安详往生

大师临终前两日,即嘱大众:『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临终时又云:『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 西方。』后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往生。世寿八十,僧腊六十。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画传

九、瑞相昭著,堪为良导

大师往生百日后荼毗,得五彩舍利珠百余颗,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千余粒,头顶盖骨裂成五瓣,如莲花状。大师之《印光法师文钞》,被誉为『小藏经』,导引众生深明因果,归心净土,堪称末世之迷津宝筏,险道导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惟贤长老《殊胜的净土法门》

慈云寺每年冬季为纪念弥陀诞辰都要举行念佛七。今年的...

千经万论偏重指归极乐世界的原由

【原文】 然十方诸佛,净土无量,经论偏指归极乐者,略...

净土法门的特别之处

净土法门在佛的一代时教当中被称为特别法门,所谓胜异...

拜佛时除了念佛外,可以观想阿弥陀佛光明吗

问: 拜佛的时候,除了听自己念佛的的声音之外,可不可...

【推荐】净土宗历代祖师传记

净土宗第一祖慧远大师 大师法名慧远,俗姓贾,是雁门郡...

在睡眠之中获得光明之相

睡觉可以系念佛号、默念佛号,不要出声,随着呼吸来系...

一声阿弥陀佛,唯佛与佛能究尽

【原文】 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

40道寺院素菜谱(图)

...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平安就是轮回对你最大的赏赐

森林当中有一只狮子,野兽之王嘛;它去吃了一只鹿、饱...

集体皈依的仙人

中印度有一个宗教首领名叫弥遮迦的,得五种神通,领导...

宿业难消,罗汉遭灾

诗曰: 离越前因谤圣贤,赔偿加罪八多千;恶心毒口招殃...

佛现火光度外道

佛陀时代,私诃牒国有一座高山,名为私休遮他,山中有...

【佛教词典】数门

(术语)数息门之略。即数息观也。圆觉经曰:若诸众生...

【佛教词典】小乘十八部

(名数)据宗轮论之说,佛灭后百年依大天分上座大众二...

究竟还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呢

化缘回来的路上,涉过一条河,又攀上一座大山,小和尚...

「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

净土宗的重点就是:你要往生,你得靠阿弥陀佛来接引你...

宗舜法师:灾难来时是念阿弥陀佛还是念观音菩萨

崔明晨: 那么法师,刚刚您谈到了,就是说在危难时刻...

把迷梦叫醒,向自心中唤

有两句俗话:什么人说什么话,三句话不离本行。因为晚...

不畏艰险的学问僧

学佛要精进,而精进需要忍辱与耐力;其实做什么事都一...

见人有难,难道不应该伸出援手吗

什么是善的难易呢?古代大儒认为:克制自己的私欲须从...

改变外在的环境,不如改造我们的心念

从离苦得乐的一种心愿,推动我们去修学佛法。离苦得乐...

内心创造了外境,外境又牵动我们的内心

整个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把我们的生命提升,从杂染的...

对动物慈悲

古时候的印度,人民拜他们的神时,一般都杀动物当做祭...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请我们看具缘成犯。在淫戒有四种情况,是成就犯戒的根...

修行会遇到的八种逆境

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 在此种情况下,...

念佛平时须相续

今天的讲话题目是念佛平时须相续。再分三段来讲: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