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身受与心受

2011/04/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郊的迦兰陀竹园,告诉比丘们说:“比丘们!一般人有乐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乐的感受,有修有证的圣弟子,也有乐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乐的感受,他们之间,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呢?”

“世尊!您的教说,是我们学习正法的根源,也是我们学习正法的向导与依靠,请世尊为我们解说,让我们遵循您的教导来实践吧!”比丘们请求道。

“比丘们!一般人遇到生理上的各种苦痛,甚至于有致命之虞时,心里禁不住地生起悲伤忧愁、痛苦怨叹,继而愤怒迷乱而失去理智。这时,有两种感受会交相增长蔓延,那就是‘身受’与‘心受’。这种情形,就像有人中了一支毒箭,接着马上又中了第二支,成了苦上加苦的双重痛苦。怎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一般人的无知,让他们欢乐时,就纵情享乐,成了欲贪烦恼的奴隶而不自知;痛苦时,则生气不悦,成了瞋恚烦恼的奴隶而不自知;在不苦不乐时,则浑沌不明--对苦、乐两种感受的生成原因、消失变化、余味黏着、终是祸患、必须舍离等,没有真切如实的证知,成了愚痴烦恼的奴隶而不自知。这样,当他快乐时,就被快乐所牵绊;痛苦时,就被痛苦所牵绊;连不苦不乐时,也被不苦不乐牵绊着,这就是深陷贪、瞋、痴;为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牵绊的一般人。

比丘们!有修有证的圣弟子就不一样了,当他们遇到生理上的各种苦痛,甚至于有致命之虞时,心里不起悲伤忧愁、不痛苦怨叹、不愤怒迷乱,所以不会失去理智。这时,他只有一种感受,那就是‘身受’,而没有‘心受’。这种情形,就像只中了一支毒箭,不再中第二支。当他们有乐受时,心不染着,所以不会成为欲贪烦恼的奴隶;有苦受时心不染着,所以不会成为瞋恚烦恼的奴隶;在不苦不乐时,对苦、乐两种感受的生成原因、消失变化、余味黏着、终是祸患、必须舍离等,能真切如实的证知,不会成为愚痴烦恼的奴隶。这样,当他有乐受时,不为乐受所牵绊;有苦受时,不为苦受所牵绊;不苦不乐时,也不会被不苦不乐所牵绊,这就是解脱了贪、瞋、痴;不被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牵绊的圣弟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历经尘世千般苦,才知一句阿弥陀佛的珍贵

信 相信阿弥陀佛 意味着相信智者的觉悟 常常与人感叹,...

圣严法师:快乐不需向外寻求

快乐有很多层次,而一般人所追求的「欲乐」,是一种刺...

虚云老和尚自述三年朝山及失足堕江的经历

安徽马鞍山小九华寺,离寺不远处乃采石矶,当时虚云老...

圣严法师:调整观念让苦变为乐

苦与乐,往往不是来自于物质条件的富不富足,也不一定...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我们活得痛苦的时候会哭泣;我们受到委屈的时候会哭泣...

【推荐】诉苦与抱怨反而会徒增苦恼

我说过,我不是看破红尘来出家的,也不是因为愤世嫉俗...

心灵的财富

宗教导师们总认为人类的幸福,并不在于感官上的满足与...

劝人念佛有功德,可免除灾难

吴允升,字常导,安徽歙县人。年轻时,于苏杭一带做买...

一张长条桌的启示

在某次法会的因缘,担任机动组的职事,繁重而忙碌的出...

人身难得如爪土之稀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之时,一日,世尊以...

让心房中多开几扇窗

有个男子好不容易存了足够的钱,买了三层楼的独栋房子。...

【佛教词典】二种字

即根本字与增加字。字者,梵有二音,一言阿刹罗,是为...

【佛教词典】缘起善巧

【缘起善巧】 p1302 瑜伽二十七卷十六卷十六页云:云何...

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子女必看)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 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

世间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开

凡夫经常有分别心,有特别亲爱的人,就有特别讨厌的人...

南无阿弥陀佛即六字真经

【六字真经堪读诵,谁言名字假非因。即名显体方称妙,...

卧床默念佛号会有罪过吗

原文: 卧室若不洁,可将佛像供于净室,日请来熟视一二...

中国历史中的五位佛门皇帝

佛教传入中国,始于西汉,早期乃是在上层皇族贵族阶层...

犯盗戒的过失跟持盗戒的功德

毁犯盗戒果报,三途果报;余报:一、贫穷。二、共财不...

改我们的缘,消我们的业障

我们平常为什么不修行?为什么容易懈怠、容易堕落?就...

追求神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学佛修道之人追求神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稍微弄不好...

为什么我们做事会觉得越做越苦

一位产妇生了孩子,但孩子刚生下来还在医院的育婴房时...

师徒对情人的看法

师徒两人,无事泡茶谈天,因情人节刚过,便聊起这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