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知错能改的村长

2012/03/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句话说「心净则土净」。一念心平静,就是心灵的清净,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心,但是凡夫往往犯了错而不自知,甚至自以为是而产生了偏差的言行。

动辄生气 口出恶言

佛陀住世时,有一个小村庄,因为村长的性情很暴躁,所以,全村的村民都常常私下批评他。这位村长无意中听到了,心中觉得非常不平──为什么我这么好心地对待村民,大家还如此批评我?

于是他去请示佛陀:「为什么全村的人都批评我?要怎么做才能改善大家对我的看法?」佛陀慈祥地对他说:「我先问你,如果有人接受你的命令去办一件事时,他的动作慢一点,你会怎么样?」村长就说:「我会很生气!为什么如此懈怠、做事慢吞吞的。」

佛陀再问:「如果有人听了你的指令,就不顾一切向前直冲,你又觉得如何?」村长说:「我也会不高兴,因为我是领导者,他怎么可以冲到我前面去呢?」佛陀说:「是啊!不论快慢你都会不高兴,可知道生气时,自己的形象、说话的语调是什么样子?」

村长听了,冷静地想一想,他知道自己的缺点了,他向佛陀忏悔说:「佛陀,我的缺点就是心量狭窄,欠缺善解、包容,所以常常发脾气,当然说话就会很粗暴、口出恶言,露出愤怒的形态,难怪大家在背后批评我是一个暴躁的人。」

佛陀说:「若能将缺点、错误改过来,生活中时时以『善解、包容』对待别人,就能改变你的形象,以后大家也会赞叹你是一个知错能改、性情柔和的人。」村长很感恩佛陀的教导,回去后便开始依教奉行了。

人与人之间相处是否能和睦,只在于观念的问题,如果自己能谨慎,常常用心自我关照、警惕,习气就容易调伏。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我的习惯」,就不想去改;也不要想「要改习惯很难」,就不肯改。我们应该要提起勇气,知道错了,就要及时改过,而且要发挥毅力,恒持 改过 的决心,内心就不会被外境所转,也不会常常发脾气。

圣人是「以心转境」,凡夫是「心随境转」,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时时提高警觉,分秒照顾好这念心,人人若能心情平静,自然与人无争、与世无争,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的气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罗睺罗忍辱的故事

阿难说: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罗喉罗和...

愤怒让全身「中毒」8招灭怒火

乘车时遭遇交通堵塞,不知何时才能通过下一个路口;孩...

用观念和方法来调整情绪

现代很流行讲EQ,身为宗教师,我并不太懂什么叫做EQ,...

火烧功德林是什么意思

问: 火烧功德林是什么意思? 宏海法师答: 所谓火烧功...

为什么要忍

生活难免遭遇各种各样逆境,面对这些人事,人多半会无...

广钦老和尚的忍辱法语

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

杀掉嗔恨

有一个婆罗门生养了一个瞋心很重的女儿,经常触怒婆罗...

用慈悲观来对治嗔恨心

我们众生的烦恼,也是各式各样的,有些人贪烦恼重,有...

成就九法得道果

昔日,佛陀与五百位比丘于迦毗罗国的闇婆梨果园弘法度...

王子舍身饲虎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国家,国王有三个王子。有一天,国王和皇...

赞佛偈的因缘

久远劫前,娑婆世界的教主名弗沙佛。当时,释迦牟尼是...

波尔尼仙人的故事

佛陀涅槃后的五百年,有位阿罗汉从迦湿弥罗国,来到犍...

【佛教词典】十三事法

出家应遵守之十三种行法。即乞食四事、威仪四事与离烦...

【佛教词典】薄证

(术语)轻薄之证悟也。止观七曰:那得薄证片禅而以为...

星云大师《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1》

各位同学: 大家都是佛教的青年,一个佛教青年就应该...

面对痛苦的正确态度

苦是由前生身语意三业作恶的因,今生所招来的果报。因...

星云大师:供养的用心

随着佛教盛行,信仰佛教的人口普及,信徒的恭敬心也增...

念佛法门乃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

一、佛法大海,信为能入 如来一代时教,智慧深广如大海...

不要被小事琐事所累

有一对夫妇,吃饭闲谈。那妻子也是兴之所至,一不小心...

参梦老和尚为朝五台山的弟子开示

你是相信文殊菩萨有?你是相信文殊菩萨没有? 那我们朝...

《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

大家知道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啊...

癌细胞是我们自私基因的孽种

癌症是绝症,是目前世上最恐怖的病,这是共识。为什么...

平等的对待众生

有一天,提婆达多生病。很多医生来治病,但不能把他医...

遇到事情,先观察自己很重要

觉察的智慧是内观的,跟别人没关系。就是不管你遇到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