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坟墓上的竹篮子

证严法师  2012/07/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阿公与儿媳、孙子住在一起。他从年轻时就勤奋做工,多年来辛苦劳碌,好不容易把儿子养育成人,儿子成家后认真工作,他终于可以待在家里享享清福。

起初,儿子感念父亲养育之恩,对老阿公很孝顺,早晚都向老阿公请安问好。但是,一年年地过去,老阿公年纪愈来愈大,变得很衰弱,儿子辛勤维持家计还要奉养体弱多病的父亲,逐渐感到厌烦,心想:「爸爸又老又病,事事都要人照料,一点用也没有。反正他再活也没几年了,不如早点把他送走,免得拖累家人。」

儿子亲手编织一个很大的竹篮子,然后杀了一只鸡煮给老阿公吃。老阿公说:「鸡养大了能拿到市场卖钱,何必特地杀了给我吃呢?我只要吃点剩菜剩饭就可以了。」「没关系,您吃饱一点,我想背您到山上去。」老阿公高兴地说:「你真乖啊!我好久没到山上去玩了。」

老阿公坐在竹篮子里,儿子背着他上山,小孙子也跟着去。到了山上,儿子把老阿公抱起来,放在树荫下,请他好好地欣赏景色,然后就带着自己的孩子离开。

下山后,孩子问父亲:「天色很晚了,我们什么时候去接爷爷回来?」「爷爷不回来了,要一直住在那里。」「那怎么可以?爷爷病得那么重,天气又这么热,爷爷没人照顾会死掉的。」「爷爷老了,没有用了,不必管他。」孩子想了一想,说:「就算爷爷没用了,那个竹篮还有用啊!我们去把它捡回来,等将来您老了,我也可以用它来背您上山。」

老阿公的儿子听了大吃一惊,如梦初醒!他想起父亲多年来含辛茹苦养育他,而他竟将父亲遗弃在荒山上!他赶紧拉着孩子跑回山上,可是来不及了,老阿公已经断气了!

儿子满怀懊悔、痛哭流涕,将老阿公背下山来埋葬。他在坟墓上种植青草,将竹篮盖在草上,然后泪流满面地说:「爸爸,您在这里安息吧!我种这些草,用竹篮子盖起来,让您比较凉快些。」

从此以后,用竹篮子盖住坟墓上的青草,成为当地的风俗,藉此警惕代代子孙要知恩图报、不可忘本。

父母培育孩子不知要耗费多少苦心,为人子女者应该深切感念父母恩德,尽心尽力孝养父母,使父母能够欢喜安心地走完一生。

饮水思源是为人处事的根本。我们因为接受父母养育、师长教导、兄弟姊妹照顾、社会人群相互扶持,以及天地万物的滋养,才能够生存在世间,若不懂得知恩报恩,就是彻底失败的人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当我老了,希望儿女们不要嫌弃我

孩子,当我老了,希望做儿女的不要嫌弃我,现在需要你...

九品往生之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者,这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也。世善,就是他不是...

以孝亲之心礼诵,功德更大

【原文】: 令严临终,神识清爽,念佛而逝,可生西方。...

圣严法师《佛法与教育》

佛的意思是觉,就是智慧的意思。佛法的教育是从智慧的...

毕业证书不代表一切

中国话很有意思,比如:「你怎么看不起我?」我常想为...

一个能让家人吃素的好办法

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

大孝中的大孝

佛世,大目犍连事母至孝。母死出家,精进行道,得六神...

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是我们出家人的自恣日。佛陀规定...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高僧「马喝奈」的故事

太白顶西边有个虎山,那是白马寺海德老和尚出家的地方...

弥勒菩萨与一具腐烂的狗尸

无著菩萨前往鸡足山,他想面见弥勒菩萨后可以请求学佛...

人若不慎思,往往会被小人利用

佛典中有一则故事。深山里,有两只猛虎,一只叫善牙,...

面对生命的态度

有位太太请了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 油漆匠一走进...

【佛教词典】行骂戒释名

亦名:骂戒释名 资持记·释释相篇:“有云恶口,然据律...

【佛教词典】有漏

(一)梵语 sāsrava。为“无漏”之对称。漏,梵语 āsr...

圣凯法师:佛法谈做人

现代的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一个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遇...

什么条件才能皈依呢

问: 法师,几年前就对佛法有一点儿兴趣,但对于皈依我...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一般简称为《华严经》,大方广是...

西行天竺历艰辛,译经传法慰平生

慈恩寺中国佛教法相宗的祖庭,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

印光大师一句让人目瞪口呆的话

印祖文钞中有一篇《示周余志莲女居士法语》,开篇第一...

印光大师的家庭教育思想

印光大师自小沐浴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深受其益。所以...

药王菩萨以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

《圆觉经》云: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

居士团体可以称为「六合敬僧团」吗

问: 在家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不如法? ...

人生中需要放下的八样东西

1、放下压力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心灵的...

睡眠为什么是地狱五条根之一呢

问: 地狱五条根,睡属于五根之一。学人不解。 大安法...

佛陀教我们财富的处理方法

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

修行时常常会面临的两个问题

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沉没,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