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中国佛教僧人的称谓

月悟法师  2013/10/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中国佛教僧人的称谓

为了随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讳、礼仪,中国佛教僧人的称谓也很复杂。

法名:从出家那天开始,剃度师父就给你取法名,法名是出家人的第一个称谓。从古至今,高僧的法名往往不为人所知,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讳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讳,直称他人姓名是很不礼貌的。直称他人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出家人统一姓释(释迦牟尼佛的释),法名是出家人的第一个称谓,一般也只能用于自称、介绍或作传。作传时,还得在法名前加“讳”。现在,不讲究了。

称字:出家受大戒,仅有法名不够,剃度师父再给你取字。对他人,称字不称名,是有礼貌的称谓。如,天台宗第四十三祖谛闲大师,名古虚,号卓三。谛闲是大师的字。

名、字并称:作传时,可以将高僧的名与字并称,字放在法名的前面,以谛闲大师为例,称“谛闲古虚大师”。或在“字”的后面,加上“法名”的下字,称“谛闲虚大师”。中国佛教僧人的法名,与传法世系、剃度字派有关。上字表师徒辈分,佛教徒对他人敬称自己的依止师父为上某下某法师。笔者的法名“月悟”,上字“月”。上字“月”的剃度恩师,是上字“式”。上字“式”的剃度恩师是上字“静”。下字较比上字不重要,主要为区别师兄弟法名。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高僧的出生地、居住地、居住寺院,其名称都可以作为对高僧的尊称。如,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尊称为天台大师,因为大师长期隐修于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天台宗第五祖灌顶大师,尊称为章安大师,因为大师出生于临海章安(今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陈宅村)。天台宗第九祖湛然大师,曾住常州妙乐寺,讲法华,尊称为妙乐大师,大师之《法华文句记》称为妙乐记。《观心略要集冠注》曰:“吾山先哲皆指湛然尊者云妙乐大师。相传云:妙乐,寺号也。” 大师是常州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县)人,也尊称为荆溪大师。

尊称、字并称:尊称放在字的前面。如,天台宗第九祖荆溪湛然大师,荆溪是尊称,也是大师出生地。湛然是大师的字。

称“号”:僧人的号,大致有三种情况:1、接受法卷时,法师父依照宗派传承字派顺序取号。2、依止师父取号。3、自取法号、别号,如,弘一大师的别号很多,晚晴、二一老人等等。

名、号并称:作传时,可以将高僧的名与号并称,“号”放在法名的前面,以明末禅宗高僧密云禅师为例,称“密云圆悟禅师”。或在“号”的后面,加上“法名”的下字,称“密云悟禅师”。圆悟是禅师的法名,密云是禅师的自号。

敕号:帝王颁赐称号。如,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法号“智顗”,字“德安”。世称“智者”,乃隋炀帝(当时为晋王)敕封之尊号。

谥号: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有的高僧圆寂后,也有谥号。如,天台宗第九祖湛然大师,吴越王追谥“兴道尊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信佛会让你损失什么

多年前,有个学者在某大会场向人们讲佛祖绝对不可能存在...

用功的入门方法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

在家佛弟子的课诵选择

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不断破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一切...

学佛人都应牢记的六则典故

神通广大并不代表是得道圣人 唐朝延载元年(西元六九...

慧律法师《业与无明》

芸芸众生,一念无明,遮掩自性,困惑造业,由业受苦,...

佛教徒的生活礼仪

在佛门中,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宜合法,就是礼仪。僧...

如何择法择师

问: 如何择法择师? 智慧法师答: 《瑜伽师地论》里...

漫谈社会上误解佛教的人们

一、对佛教歧视的人 这种人又分二类:一类是有意的,...

受持八关斋戒,卧具和饮食应注意哪些

第七条、不坐卧高广大床。 关于律中的床这样东西,中国...

三藏十二部

三藏即经藏(梵语sutranta-pitaka)、律藏(梵语vin...

出家人所穿「三衣」的含义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

六道轮回的概况

每个宗教对人的身后,各有独特的见解;有些宗教认为身...

【佛教词典】无色界

谓有诸法。无色贪随增。是名无色界。复次无色界系。三...

【佛教词典】神力

梵语 rddhi,巴利语 iddhi 。又作神通力。谓佛菩萨所示...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弘一大师为何不做艺术家,而做和尚呢

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

用五色豆来补五脏

民间有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的谚语,意思是说如...

人当临终,唯此事为之有益

【原文】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

苦来自于欲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弘法时,一天早晨,佛陀着衣持...

这种境界并非功夫,而是一种可怕的幻妄相

这个用功人啊,说起来也明白,功夫到了什么地方了。这...

仇恨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在热带海洋,有一种奇特的鱼,名叫紫斑鱼,其全身长满...

如何使佛法生活化、家庭化

许多学佛修行的居士们,在思维上犯着一个毛病,那就是...

为什么偏空涅槃只是个化城

然此三人,修行证果,虽则不同,而同断见思,同出三界...

【推荐】折福太深,福尽而死,故当惜福

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