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华严经》到底有多少版本

2024/06/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华严经》到底有多少版本

我们平常诵读的《华严经》多为《八十华严》,对佛教经论了解比较多的人可能还知道《六十华严》《四十华严》,以及其他一些品会的异译本。可是佛教的《华严经》的版本仅限于此吗?

依法藏法师所著《探玄记》中所说,《华严经》的经本合有六本:一、恒本,二、大本,三、上本,四、中本,五、下本,六、略本。下面我们逐一介绍:

恒本

“恒本”者,谓如来恒常所说之本。如来于一切法界虚空等世界,于遍刹尘之一一毛端处,于念念中不可说微尘中,于尽未来际劫中,常转法轮,无有休息。如是所说之《华严经》,非可结集,亦不可说其品颂多少。此经非下位菩萨及凡夫所能受持也,如《华严经》中之“佛不思议品”中经文所说。

大本

“大本”者,即如《华严经》中之“入法界品”中海云比丘所受持之“普眼经”,此经须以须弥山聚笔,以四大海水墨,而能书得一品,是故其文不可穷尽。而彼经品目亦过于尘数,难以尽数。此经乃是诸大菩萨陀罗尼力方能受持,亦非贝叶、纸张所能书记也。

上本

“上本”者,此中之上本,乃是相对于能结集之经本而论。依西域所传,昔日龙树菩萨往龙宫求法,得见此“大不思议解脱经”有三本,其中上本之偈颂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品目有四天下微尘数。

中本

“中本”者,此中之中本,亦是龙树于龙宫中所见,此中本之偈颂亦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数,品目有一千二百品。

上之所说之“上本”和“中本”现仍秘藏于龙宫,乃是因为此二种经本并非阎浮提人之力所能受持,故龙树菩萨未曾携出龙宫,此世界未得相传也。

下本

“下本”者,此中之下本,乃是龙树菩萨于龙宫中所见之最下之本,此本有十万数偈颂,有三十八品。由龙树菩萨从龙宫中带出,而在天竺弘传。据《大唐西域记》说,在于阗国南遮俱盘国山中有此全本。

略本

“略本”者,即此土所传。现有六十卷本和八十卷本两部,六十卷本是彼十万颂中前分三万六千颂要略所出也,而八十卷本是在六十卷本的基础上增益九千偈数而得也。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偈颂,依澄观法师所著《新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中说:“晋朝译经三万六千偈,更益九千颂。”又云:“三十二字为一偈,但梵本安,其数减少,汉地译字,其数增多。”由此可知,《华严经》之六十卷部计有三万六千偈,而八十卷部在原六十卷部的基础上再增加九千偈颂,是故计有四万五千偈。又此偈数乃是依汉文经典而论,非谓梵文经典有如是数也,梵文原典六十卷部应少于三万六千偈,八十卷部应少于四万五千偈(澄观有云,梵本四万一千九百八十颂余十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即本师卢舍那

《华严》以卢舍那佛为教主。此则如清凉云,阿弥陀佛即...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如果我们跟全圆的华严经比较就会发现无量寿经也全体具...

【佛教连环画】华严经·华藏世界品

《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什么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华严字母的殊胜之处

华严字母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承,已成为佛教梵呗的一颗明...

华严四祖清凉澄观大师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其中一...

梦参老和尚《觉林菩萨偈》讲述

觉林菩萨在《华严经》是十林菩萨的第九位。凡是印《地...

持诵《华严经》的感应,到底有多么不可思议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菩提树下...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何谓「八解脱」

八解脱,在没有修成就的时候,叫做八背舍;修成功了的...

四大菩萨的表法意义

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是以四大菩萨做代表:第一位是九...

阿弥陀佛圣诞日的由来

永明延寿禅师是宗门下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也是净土宗...

三乘

佛教所说的三乘:即三种交通工具,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

【佛教词典】无沙矩摩

(杂名)译曰牛粪。出饰宗记五末。...

【佛教词典】句身

(术语)Pada又Padakāya,梵曰钵陀,又曰钵陀迦耶,译...

印光大师的受戒师父印海律师

光绪八年(1882)农历十月,陕西兴安府(今安康市)双...

生命从哪里而来

这种妄动跟业力的流转大致上分成两种:一种是众生的别...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人们都称她是老菩萨 我第一次来东林寺时,在天王殿后面...

念佛人不要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

以今生之苦海,渡涅般之舟

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时代。知苦识苦,...

年轻人如何权衡好念佛与学业、工作的关系

问: 作为一个年轻的佛弟子,如何权衡好念佛、学业、...

怎么样做好佛教徒

一、前言 我们信仰佛教,皈依三宝,皈依后怎么去做?我...

梦到底从哪里来呢

在说梦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众生都具有的八种识:眼识...

不要以「凡夫心」对接「圣人境」

问: 法师在讲解中提到无我,既然这个神识不是我,我们...

修行中种种的不顺障碍,跟我们的福报是有关系的

我们都在学习佛法,在研究佛法的道理的时候,都是唯恐...

没有人可以伤害你的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你说...

净土法门之超胜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