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二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智度论释会宗品第二十四(卷五十二)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尔时,慧命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世尊!佛使须菩提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今乃说摩诃衍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说摩诃衍,将无离般若波罗蜜?」

佛言:「不也!须菩提!汝说摩诃衍,随般若波罗蜜,不离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一切所有善法、助道法,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是一切法,皆摄入般若波罗蜜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诸善法、助道法,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皆摄入般若波罗蜜中?」

佛告须菩提:「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解脱门;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无错谬相、常舍行。须菩提!是诸余善法、助道法,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皆摄入般若波罗蜜中。

「须菩提!若摩诃衍,若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若色、受、想、行、识,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诸受,乃至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诸受;地种乃至识种;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解脱门;及诸善法,若有漏、若无漏,若有为、若无为,若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若欲界、若色界、若无色界,若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若佛、佛法、法性、如、实际、不可思议性、涅槃。是一切诸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

「须菩提!以是因缘故,汝所说摩诃衍,随顺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须菩提!摩诃衍不异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异摩诃衍,般若波罗蜜、摩诃衍无二无别;檀波罗蜜不异摩诃衍,摩诃衍不异檀波罗蜜,檀波罗蜜、摩诃衍无二无别;乃至禅波罗蜜亦如是。

「须菩提!四念处不异摩诃衍,摩诃衍不异四念处,四念处、摩诃衍无二无别;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异摩诃衍,摩诃衍不异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摩诃衍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汝说摩诃衍,即是说般若波罗蜜。」

【论】

者言:

富楼那虽自无疑,为新学钝根者,不解义一而名字异,故发问。须菩提即以其事白佛:「佛法甚深,我所说者将无有失?」

佛答:「汝说摩诃衍,随顺般若,无有违错。」

此义初已论之,今佛为说随顺因缘,所谓三乘所摄一切善法,皆合聚在般若波罗蜜中,所以者何?一切三乘善法,皆为涅槃故。

涅槃门有三种,一切法皆入空门、无相、无作门。如持戒能生禅定,禅定能生实智慧,不着世间故。

何等三乘助道法摄在般若中?所谓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三脱门,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无错谬相、常舍行。

此中三十七品、三脱门,是三乘共法;六波罗蜜,是菩萨法;十力乃至常舍行是佛法。

有人言:「六波罗蜜有具足、有不具足;不具足者共二乘法,具足者独菩萨法。」

复次,摩诃衍空,般若波罗蜜亦空,空义一故,须菩提随顺无错。如般若波罗蜜空,五波罗蜜,乃至如、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涅槃亦如是。

复次,从般若波罗蜜乃至涅槃,皆是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是同相故,说:「摩诃衍则是般若波罗蜜,摩诃衍、般若波罗蜜无二无别故。」

大智度论释十无品第二十五

【经】

慧命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菩萨摩诃萨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色无边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色是菩萨摩诃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摩诃萨,是亦不可得;如是,世尊!于一切种,一切处,求菩萨不可得。世尊!我当教何等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世尊!菩萨摩诃萨但有名字;如说我名字,我毕竟不生。

「如我,诸法亦如是无自性。何等色毕竟不生?

「何等受、想、行、识毕竟不生?

「世尊!是毕竟不生,不名为色;是毕竟不生,不名为受、想、行、识;世尊!若毕竟不生法,当教谁是般若波罗蜜耶?

「离毕竟不生,亦无菩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萨闻作是说,心不没、不悔、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能行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问: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菩萨摩诃萨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色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色是菩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是亦不可得?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于一切种、一切处,菩萨不可得,当教何等菩萨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菩萨摩诃萨但有名字?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如说我名字,我毕竟不生,如我,诸法亦如是无自性,何等色毕竟不生?何等受、想、行、识毕竟不生?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毕竟不生,不名为色?毕竟不生,不名为受、想、行、识,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若毕竟不生法,当教谁是般若波罗蜜耶?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离毕竟不生,亦无菩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若菩萨闻作是说,心不没、不悔、不惊、不怖、不畏,若能如是行,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尔时,须菩提报舍利弗言:「众生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众生空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众生离故,菩萨前际不可得。

「舍利弗!色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受、想、行、识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色空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受、想、行、识空故,菩萨前际不可得。色离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受、想、行、识离故,菩萨前际不可得。

「舍利弗!色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受、想、行、识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

「舍利弗!檀波罗蜜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

「何以故?舍利弗!空中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空不异菩萨,菩萨不异前际。

「舍利弗!空、菩萨、前际,是诸法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前际不可得。

「舍利弗!檀波罗蜜空故,檀波罗蜜离故,檀波罗蜜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空故,般若波罗蜜离故,般若波罗蜜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

「何以故?舍利弗!空中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空不异菩萨,菩萨亦不异前际。舍利弗!空、菩萨、前际,是诸法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前际不可得。

「复次,舍利弗!内空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内空空故,内空离故,内空性无故,乃至无法有法空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

「复次,舍利弗!四念处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四念处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十八不共法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前际不可得。

「复次,舍利弗!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三昧门、陀罗尼门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

「复次,舍利弗!法性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法性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

「复次,舍利弗!如,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实际,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不可思议性,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

「复次,舍利弗!声闻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声闻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辟支佛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佛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故,乃至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

「复次,一切种智无有故,乃至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

「何以故?舍利弗!空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菩萨不可得。

「舍利弗!空,不异菩萨,亦不异前际;空、菩萨、前际,是诸法无二无别。

「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前际不可得;后际、中际亦如是。」

【论】

问曰:

上已说「菩萨、菩萨字不可得,为谁说般若波罗蜜」,今何以更说?

答曰:

不应作是问!须菩提空行第一,常乐说空;若有所说,常以空门利益众生。

复次,上略说,是中十种广分别菩萨不可得。

行者若观诸法空,随顺无相、无作,以无作心故,不欲有所作,尚不能自作利益,何况利益人!

若人住我心中,能分别诸法善不善相,集诸善法、舍不善法;今佛说般若波罗蜜中,不应计我心,不应分别诸法,但行众善,是事为难。

行者作是念:「若无我者,为谁修善?」先有我,今以般若波罗蜜故无,心生忧戚。

是故须菩提更重说:「我,从本已来无,非先有今无。」

行者如是如是本来自无,今无所失,故无所忧。譬如深根大树,不可以一斫能办,多用斧力乃能断;菩萨空亦如是,不可一说便得,以是故广分别。

须菩提问佛时,作是念:若定有菩萨法,应三世通有,今前世中无有菩萨。何以故?前世无初故。未来世亦如是,未有因缘故。前后相待故有中间,若无前后则无中间。

若谓「五众是菩萨」;五众无边,如先种种因缘说「五众毕竟空故无量无边;无量无边故,同无为法。」若菩萨无边者,是事不然!

以此因缘故,菩萨不可得,当为谁说?

常一切处、一切种、一切时求菩萨不可得,当为谁说?

如我毕竟不生、空无所有,五众亦如是毕竟不生、无所有。既无众生及五众法,云何有菩萨?

问曰:

众生及五众法毕竟不生,解是法者,即是菩萨?

答曰:

「毕竟不生」不名为色,不名为受想行识,何以故?五众是生相,毕竟不生中无是分别。

五众毕竟不生,不可以教化;离毕竟不生,亦无菩萨行道,当教谁?

菩萨闻是不怖、不畏,是为能行菩萨道。

问曰:

我与菩萨是一物,云何以我喻菩萨?

答曰:

是般若波罗蜜中,一切法空;初学不得便为说空,先当分别罪福,舍罪修福德。福德果报无常,无常故生苦,是故舍福厌世间,求道入涅槃。

尔时,应作是念:「因我故生诸烦恼,是我于六识中求不可得,但以颠倒故着我。」是故解无我易,易可受化。

若言「色空」,则难解,虽耳闻说空,眼常见实。是故先破恶罪中我,后破一切诸法。

一切佛弟子得道者,自知自证无我;未得道者,信余法空,不能如信无我。是故以无我为喻。

此中须菩提说一切法空,推无菩萨,用无我为喻;以小喻大,如石蜜喻甘露。

问曰:

舍利弗知空、无我义,何以故事事致问?

答曰:

须菩提声闻人,德不如菩萨,而于佛前说深般若,新学菩萨心或生疑。上佛虽言「汝说摩诃衍随顺般若」,犹谓佛将顺须菩提;舍利弗欲断此疑,故发问。

复次,佛欲共须菩提说般若,乃至终竟;是故舍利弗事事质问,令须菩提善分别深义,使众人敬信。

以是故问:「过去世中菩萨不可得,乃至不恐不怖。」

须菩提答义:我、众生、人,即是一物。未得道时,名凡夫人;初入道乃至阿罗汉,名声闻人,观因缘法悟空小深,小愍众生,名辟支佛人;深入空法,行六波罗蜜,大慈大悲,是名菩萨人。功德别异故,名字亦异。

如我、众生、人一事,以眼见事故名见者,意得故名知者,受苦乐故名受者。

是我、众生、人等,先已说种种因缘无故,菩萨亦应无。是故须菩提语舍利弗:「众生无故,三世中无菩萨。」

问曰:

五众和合有菩萨,菩萨应无,五众应有?

答曰:

为破是事故,言「无众生、无我」,无我故则五众无所属,无所属故空,空故无菩萨。

问曰:

若五众空者,空即是菩萨?

答曰:

五众空亦非菩萨,空无所有、无分别故。五众离,五众无性,亦无菩萨。

若说无菩萨,则三世皆无。观是五众等世间法、六波罗蜜等道法,是名菩萨;是法空故,菩萨亦空。

此中佛自说因缘:「诸法空不异菩萨,菩萨不异空,菩萨空、三世空,无二无别。从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行是诸法故,名为菩萨。是诸法空故,菩萨亦空。」

此中法空,声闻、辟支佛得是空故,名声闻、辟支佛人;声闻、辟支佛人空故,菩萨亦如是。

【经】

「如舍利弗言:『色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

「舍利弗!色如虚空,受、想、行、识如虚空。何以故?舍利弗!如虚空边不可得,中不可得,无边无中故,但说名虚空。如是,舍利弗!色边不可得、中不可得,是色空故,空中亦无边、亦无中;受、想、行,识边不可得、中不可得,识空故,空中亦无边、亦无中。

「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如舍利弗言:『色是菩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是亦不可得。』

「舍利弗!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相空,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内空、内空相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法有法空相空;四念处、四念处相空,乃至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相空;如、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不可思议性相空;三昧门、三昧门相空,陀罗尼门、陀罗尼门相空;一切智、一切智相空,道种智、道种智相空,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相空;声闻乘、声闻乘相空,辟支佛乘、辟支佛乘相空,佛乘、佛乘相空;声闻人、声闻人相空,辟支佛辟支佛相空,佛、佛相空。空中色不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

「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是菩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是亦不可得。

「如舍利弗言:『何因缘故,于一切种、一切处菩萨不可得,当教何等菩萨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色,色中不可得;色,受中不可得。受,受中不可得;受,色中不可得;受,想中不可得。想,想中不可得;想,色、受中不可得;想,行中不可得。行,行中不可得;行,色、受、想中不可得;行,识中不可得。识,识中不可得,识,色、受、想、行中不可得。

「舍利弗!眼,眼中不可得,眼,耳中不可得。耳,耳中不可得;耳,眼中不可得;耳,鼻中不可得。鼻,鼻中不可得;鼻,眼、耳中不可得;鼻,舌中不可得。舌,舌中不可得;舌,眼、耳、鼻中不可得;舌,身中不可得。身,身中不可得;身,眼、耳、鼻、舌中不可得;身,意中不可得。意,意中不可得;意,眼、耳、鼻、舌、身中不可得。

「六入、六识、六触,六触因缘生受亦如是。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性法乃至辟支佛法,初地乃至十地,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亦如是。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亦如是。

「菩萨,菩萨中不可得;菩萨,般若波罗蜜中不可得。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不可得;般若波罗蜜,菩萨中不可得;般若波罗蜜中,教化无所有不可得。教化中,教化无所有不可得;教化中,菩萨及般若波罗蜜无所有不可得。

「舍利弗!如是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以是因缘故,一切种、一切处、菩萨不可得,当教何等菩萨般若波罗蜜?」

「如舍利弗言:『何因缘故说菩萨摩诃萨但有假名?』

「舍利弗!色是假名,受、想、行、识是假名;色名非色,受、想、行,识名非识。何以故?名、名相空,若空则非菩萨。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但有假名。

「复次,舍利弗!檀波罗蜜但有名字,名字中非有檀波罗蜜,檀波罗蜜中非有名字。以是因缘故,菩萨但有假名。

「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但有名字,名字中无有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无有名字,以是因缘故,菩萨但有假名。

「舍利弗!内空,但有名字,乃至无法有法空,但有名字,名字中无内空,内空中无名字。何以故?名字、内空俱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亦如是。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但有假名。

「舍利弗!四念处但有名字,乃至十八不共法但有名字,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说菩萨但有假名。」

「如舍利弗言:『何因缘故,说我名字毕竟不生?』

「舍利弗!我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乃至知者、见者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舍利弗!色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受、想、行、识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眼毕竟不可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檀波罗蜜毕竟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内空毕竟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四念处毕竟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声闻乃至佛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

「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说如我名字,我亦毕竟不生。」

【论】

问曰:

心、心数法无形、不可见故可无边;色是有形、可见,云何无边?

答曰:

无处不有色,不可得筹量远近轻重。如佛说:四大无处不有,故名为大;不可以五情得其限,不可以斗称量其多少轻重,是故言「色无边」。

复次,是色过去时,初始不可得;未来时中,无有恒河沙劫数限色当有尽,是故无后边;初边、后边无故,中亦无。

复次,「边」名色相;是色分别破散,边不可得,无有本相。

复次,无为法不生不灭故,无数无量无边;以法空观观色皆空,与虚空及无为同相。

无量无数无边法中,乃至微尘不可得,何况菩萨!是故说「五众无边,菩萨亦无边」。

如色无边,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随相分别如先说。

是五众无量无数无边故,不得言色是菩萨;四众亦如是。

复次,色若离心心数法,如草木瓦石,云何名菩萨?若心心数法离色,则无依止处,亦无所能为,云何名菩萨?

复次,六波罗蜜、十八空、三十七品,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如、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三解脱门、陀罗尼门、诸三昧门,萨婆若、道智、一切种智;三乘、三乘人,是法若修若观,是名菩萨。

是法皆以自相空故空,所谓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相空,乃至佛、佛相空。

「一切处」者,五众、十二入、十八界,乃至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者,十八空、三解脱门。般若波罗蜜观若常若无常等,入一门、二门乃至无量门等,是名一切种智求索菩萨不可得。

又以自法中无自法,亦无他法。如此中说:「色,色中不可得;色,受中不可得。受,受中不可得;受,色中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不可得;乃至教化中,教化不可得。」

「但有名字」者,是五众破坏散灭,如虚空无异。是菩萨但有名字,如幻化人,假名字中更为立名。

须菩提语舍利弗:不但菩萨假名字,五众皆亦假名字;假名字中,假名字相不可得,皆入第一义中;若如是空者,则非菩萨。

复次,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行是法故,名为菩萨。

是法亦假名字,菩萨亦假名字,空无所有,是诸法等强为作名,因缘和合故有,亦无其实。

「我名字毕竟不生」者,如此品初已说。此中须菩提亦如众生空、法空破我,所谓我毕竟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云何当有生?

五众毕竟不可得,云何有五众生?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

六波罗蜜毕竟不可得,乃至诸陀罗尼门、三昧门,声闻、辟支佛佛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

若法先有,然后可问生;法体先无,云何有生?

【经】

「如舍利弗所言:『如我,诸法亦如是无自性。』

「舍利弗!诸法和合生故无自性。

「舍利弗!何等和合生无自性?

「舍利弗!色和合生无自性,受、想、行、识和合生无自性。

「眼和合生无自性,乃至意和合生无自性。色乃至法;眼界乃至法界;地种乃至识种;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和合生无自性。

「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和合生无自性。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和合生无自性。」

「复次,舍利弗!一切法无常亦不失。」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法无常亦不失。」

须菩提言:「色无常亦不失,受、想、行、识无常亦不失。何以故?若法无常,即是动相即是空相。以是因缘故,舍利弗!一切有为法无常亦不失。若有漏法、若无漏法,若有记法、若无记法,无常亦不失。何以故?若法无常,即是动相,即是空相。以是因缘故,舍利弗!一切作法无常亦不失。」

「复次,舍利弗!一切法非常非灭。」

舍利弗言:「何等法非常非灭?」

须菩提言:「色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受、想、行、识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乃至意识因缘生受,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诸法和合生无自性。」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色毕竟不生,受、想、行、识毕竟不生?』」

须菩提言:「色非作法,受、想、行、识非作法,何以故?作者不可得故。

「舍利弗!眼非作法,何以故?作者不可得故;乃至意亦如是。

「眼界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亦如是。

「复次,舍利弗!一切诸法皆非起非作,何以故?作者不可得故。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毕竟不生,受、想、行、识毕竟不生。」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毕竟不生,是不名为色?毕竟不生,是不名为受、想、行、识?』」

须菩提言:「色性空,是空无生、无灭、无住异,受、想、行、识性空,是空无生、无灭、无住异。眼乃至一切有为法性空,是空无生、无灭、无住异。

「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毕竟不生是不名色,毕竟不生是不名受、想、行、识。」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毕竟不生法,当教是般若波罗蜜耶?』」

须菩提言:「毕竟不生即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即是毕竟不生,般若波罗蜜、毕竟不生,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说毕竟不生,当教是般若波罗蜜耶?」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离毕竟不生,无菩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毕竟不生异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毕竟不生异菩萨,毕竟不生及菩萨无二无别。

「不见毕竟不生异色,何以故?是毕竟不生及色,无二无别。

「不见毕竟不生异受、想、行、识,何以故?毕竟不生,受、想、行、识无二无别。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以是因缘故,舍利弗!离毕竟不生,无菩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菩萨闻作是说,心不没、不悔,不惊、不怖、不畏,是名菩萨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不见诸法有觉、知相,见一切诸法,如梦、如幻、如炎、如影、如化。舍利弗!以是因缘故,菩萨闻作是说,心不没、不悔、不惊、不怖、不畏。」

【论】

者言:

「诸法无有自性」者,以性空破诸法各各性。

此中须菩提自说:「诸法和合生,无有自性。」如和合五众等法,及六波罗蜜等善法,从是出菩萨名字;是菩萨从作法,众缘和合生故,非一法所成,以是故言假名。

是众法亦从和合边生,譬如有眼、有色、有明、有空、有欲见心等,诸因缘和合生眼识,是中不得言眼是见者、若识是见者、若色是见者、若明是见者。

若是眼、色、识等,各各不得有所见,和合中亦不应有见。

以是故,见法毕竟空,如幻、如梦。

一切诸法亦如是。

复次,「一切法无常亦不失」,无常破「常倒」,不失破「断灭倒」;是无常不失法,即是入实相门,是故须菩提语舍利弗:「无常即是动相,即是空相。」

一切法亦如是。

复次,「一切法非常非失」者,如十八空后义说。

「色毕竟不生者」,五众作者、生者、起者不可得故。

复次,生相不可得者,如先破生中说。

一切法亦如是。

「何以故说若色不生为非色,非受、想、行、识」者,此中须菩提自说:色从因缘生,无有自性,常空相。若法常空相,是法无生相、无灭相,无住异相。受、想、行、识亦如是。故不生相法即是无为,非有为相。余法亦如是。

「毕竟不生,当教谁般若」者,毕竟不生即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即是般若波罗蜜,云何以般若波罗蜜教般若波罗蜜?

若离是毕竟不生有菩萨者,应当教般若波罗蜜。是菩萨、般若波罗蜜、毕竟不生,无二无别,云何当教离毕竟不生行道者?上说中已合解。

「菩萨闻是不没、不悔」者,菩萨于一切法中,不见我、众生乃至知者、见者,亦无说者亦无听者,无邪说、无正说,亦无无说者,知一切法因缘和合故生,诸缘离故灭;无有起者、无有灭者,故不畏、不怖、不没、不悔。

菩萨知一切法虚诳、无实无定,若死急时,若堕阿鼻泥犁,心犹不动,况闻虚声而有恐怖!

如人梦中见怖畏事,觉已则无恐心,知梦法能诳心无有实事;菩萨亦如是,入世间心梦中见,有恐畏,得诸法实相觉时,则无所畏;知诸法但是虚诳,无有真实。

复次,譬如幻事,智者虽见心无所惑,知是诳法;菩萨亦如是,知一切法如幻,能诳人心,是中无实,以是故不怖畏。如炎、如影、如化亦如是。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观诸法,是时菩萨摩诃萨,不受色,不视色,不住色,不着色,不言是色;受、想、行、识亦不受、不视、不住、不着,亦不言是受、想、行、识。眼不受、不视、不住、不着,亦不言是眼;耳、鼻、舌、身、意,亦不受、不视、不住、不着,亦不言是意。檀波罗蜜不受、不视、不住、不着,亦不言是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受、不示、不住、不着,亦不言是般若波罗蜜。内空不受、不示、不住、不着,亦不言是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亦如是。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四念处不受、不示、不住、不着,亦不言是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受、不示、不住、不着,亦不言是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乃至一切种智,不受、不示、不住、不着,亦不言是一切种智。」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色乃至不见一切种智。何以故?

「色不生,是非色;受、想、行、识不生,是非识。眼不生,是非眼;耳、鼻、舌、身,意不生,是非意。檀波罗蜜不生,是非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生,是非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色、不生,不二不别,乃至般若波罗蜜、不生,不二不别。

「内空不生,是非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生,是非无法有法空,何以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生,不二不别。

「世尊!四念处不生,非四念处,何以故?四念处、不生,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生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四念处、不生,不二不别。

「乃至十八不共法不生,非十八不共法。何以故?十八不共法、不生,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生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十八不共法不生,非十八不共法。

「世尊!如不生,是非如;乃至不可思议性不生,是非不可思议性。

「世尊!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切智、一切种智不生,是非一切种智。何以故?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一切种智不生,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生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乃至一切种智不生,非一切种智。

「世尊!色不灭相,是非色。何以故?色及不灭相,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灭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色不灭相是非色。受、想、行;识不灭相是非识。何以故?识及不灭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灭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识不灭相是非识。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世尊!以是故,色入无二法数,受、想、行、识入无二法数,乃至一切种智入无二法数。」

【论】

者言:

须菩提白佛:菩萨能如是观诸法,于五众中有五种正观行:

所谓「不受」,以五众中有无常火能烧心故。

「不视」者,不取相,非但观无常等过,观是五众空,不取相故。

「不住」者,不依止五众,畏诸烦恼贼来故,不敢久住;譬如空聚落,贼所止处,智者不应久住。

「不着」者,五众若有一罪,犹不应着,何况身有饥渴、寒热、老病死等,心有忧愁、恐怖、妬嫉、瞋恚等,后世堕三恶道!一切无常、苦、空、无我,不得自在;如是等无量无边过罪,云何可着?

「不言是色」者,不以邪见说色,若常若无常等。不言五众如是定相,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何以故?色中行五种正行,是五众,皆无生相,皆一相,一相则无相;若无相则非有五众。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若一切法无生相、般若波罗蜜不二不别。得是无生心,即是般若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即知诸法不生不灭。以是故,般若波罗蜜即是不生,不二不别。

复次,须菩提自说因缘,所谓「是无生法不一相,不二相、不三、不异。」何以故?诸法无生一相故。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如无生,无灭亦如是。

问曰:

末后何以故说「色乃至一切种智入无二法数」?

答曰:

菩萨若未破色,则生爱等结使,着是色等;破色已,则生邪见,着是色空等。今色等用空智慧故,皆空、不二相。

是诸法虚诳不实,内外入所摄故,名为二。色等乃至一切种智,离是二,名不二。

今须菩提怜愍众生、利益诸菩萨故,说「是诸法不二,入无二法数中。」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二

 

上篇:大智度论

下篇:金刚般若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十地经论

十地经论序 侍中崔光製 十地经者。盖是神觉之玄苑。灵...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第一 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卷第一 天亲菩萨造 后魏北印度三藏...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 天亲菩萨造 陈世真谛三藏于广...

华严关脉义记

华严关脉义记 无碍势。四问答取文势。 第一展转无尽者...

观虚空藏菩萨经

观虚空藏菩萨经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 如是我闻: 一...

恋西大师净土必求(净业痛策)

净土必求自叙 大本弥陀经云。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

【注音版】佛说分别布施经

佛说分别布施经...

佛说义足经

佛说义足经卷上(八双十六辈)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桀贪...

伽耶山顶经

伽耶山顶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

心铭

心性不生,何须知见。本无一法,谁论熏炼。 往返无端...

佛说马有三相经

佛说马有三相经(出杂阿含别译) 后汉沙门支曜译 闻如是...

五方便念佛门

五方便念佛门 天台智者大师撰 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

一切依正庄严都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

慧律法师《茅蓬语录》

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之说。立功者,造福家国、嘉...

【推荐】佛号要如何念

首先谈修行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这心态就是四个字至诚...

圣严法师《放下的幸福》情绪管理智慧

简体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当恼人的情绪来袭时,...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

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

大安法师:皈依十多年了怎么事事不如意

问: 我皈依佛法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

十念往生者,都是宿世善业强

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临终能够遇善知识,十声往生,这...

一个卖水产老板的忏悔

惭愧罪人徐翠芹今天当众忏悔。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罪...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 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请试论之:夫善恶之兴,由其有渐。渐以之极,则有九品...

对网络交友应抱持什么看法

问: 网络为大家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例如上网查资料...

初学坐禅调五事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

印光大师论念佛人如何对待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