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六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六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智揵度修智品第三之二

问曰。若然者何故阿罗汉起苦集智现在前耶。答曰。欲观此五阴。犹如重担过患法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生无色界。不能起禅及禅中功德现在前。生色界中。则能此说。是何义耶。答曰。此说灭道法智生色界者。能起此智。断色无色界结。若烦恼已断。更不起此智。评曰。不应作是说。生色界起法智现在前。所以者何。此智非彼界对治故。复次此是不定坏相。或有起少分。谓灭道法智。或有不起少分者。谓苦集法智。或有起者。或不起者。未离欲者起。已离欲者不起。或时起或时不起。离欲道时起。余善根时不起。以是事故。如前说者好。诸结欲界系。彼结法智断耶。答曰。或结是欲界系。彼结非法智断。乃至广作四句。云何结是欲界系。彼结非法智断。答曰。诸结忍断。亦余智断。亦不断。忍者是四法忍。余智者是等智。不断者若已断。若不作方便断。云何结是法智断。彼结非是欲界系。答曰。诸结是色无色界系。法智断法智者是灭道法智。离色无色界结者。云何结是欲界系。彼结法智断。答曰。诸结欲界系。法智断法智者是四法智。离欲界结者。云何结非是欲界系。彼结非是法智断。答曰。诸结色无色界系。彼忍断若余智断亦不断忍者。是四比忍余智断者。若等智断。若比智断。不断者。若已断。若不作方便断。诸结色无色界系。彼结比智断耶。答曰。诸结比智断。彼结色无色界系。颇有结色无色界系彼结非比智断耶。答曰。诸结忍断亦余智断。亦不断忍者。是四比忍。余智者是法智等智不断者若已断若不作方便断。诸结见苦断。彼结苦智断耶。答曰。或结是见苦断。彼结非苦智断诸结忍断。所以者何彼忍是此结对治故。或结是苦智断。彼非见苦断。诸结是修道断。彼结苦智断。所以者何。苦智是修道所断结对治故。如见苦所断结。乃至见道所断结。说亦如是。问曰。为无碍道断烦恼。为解脱断耶。若无碍道断烦恼者。使揵度所说云何通。如说结有九种。苦法智所断种。乃至修道所断种。若解脱道断烦恼者。此文所说云何通。如说或结是见苦断。彼非智断。或结是苦智断。彼结非见苦断。答曰。应作是说无碍道断烦恼非解脱道断。广说如使揵度。

诸结法智断法智灭作证耶。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无碍道断结得解脱道证解脱得。此是外国法师所说。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无碍道断结得证解脱得。若当无碍道断结得解脱道证解脱得者。则违此文。如说诸结法智断比智灭作证耶。亦应作如是答。若以灭道法智断非想非非想处结。比智灭作证而不作是答者。当知无碍道断结得。亦得证解脱得。

诸结法智断。彼结法智灭作证邪。答曰。诸结法智断。彼结法智灭作证。随断尔所结。即证尔所灭。颇结法智灭作证。彼结非法智断耶。答曰。有诸结忍断亦余智断。须陀洹以世俗道。趣斯陀含果。断一种结乃至五种。若第六无碍道是法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结忍所断者。及欲界修道等智所断五种结。斯陀含趣阿那含果。以世俗道。断二种结。若第九无碍道是法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结忍所断者。及欲界修道等智所断八种结。离初禅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若以比智等智。离非想非非想处欲。以比智断八种结。第九无碍道。是法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忍所断结。及欲界修道等智所断结。七地中比智等智所断结。非想非非想处比智所断八种结。如是等结。是法智灭作证。诸结比智断。彼结比智灭作证耶。答曰。诸结比智断。比智灭作证。随断尔所结。有尔所灭作证。颇结比智灭作证。彼结非比智断耶。答曰。有诸结忍断亦余智断。比智灭作证。若以法智。若以等智。离欲界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若以法智。断非想非非想处一种结乃至八种。若第九无碍是比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忍所断结。及八地法智等智所断结。法智所断非想非非想处八种结。诸结苦智断。彼结苦智灭作证耶。答曰。诸结苦智断。彼结苦智灭作证。随断尔所结。有尔所灭作证。颇结苦智灭作证。彼结非苦智断耶。答曰。有诸结忍灭。亦余智灭。苦智灭作证。须陀洹趣斯陀含果。以集灭道智等智。断一种结乃至五种。若第六无碍道是苦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忍所断结。及欲界修道集灭道智等智所断五种结。斯陀含趣阿那含果时。以集灭道智等智。断二种结。若第九无碍是苦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忍所断结。欲界修道集灭道智等智所断结。以集灭道智等智。离初禅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以集灭道智。断非想非非想处一种结乃至八种。若第九无碍道是苦智者。是时证三界见道忍所断结。八地修道集灭道智等智所断结。非想非非想处修道集灭道智所断八种结。如苦智。乃至道智。说亦如是。

问曰。前门所说。此门所说。有何差别。答曰。若作是说。无碍道断结得。解脱道得作证者。前门是无碍道所作。此门是解脱道所作。若作是说。无碍道断结得亦证解脱得。解脱道唯证解脱得者。前门是无碍道断结得证解脱得此门说解脱道证解脱得。如断结得。证解脱得离过患习功德去无利得有利舍卑贱。得胜妙离染爱得寂静乐亦如是。复次断是前门得无为是此门。复次断结及作证是前门。先断结后作证是此门。前门此门。是谓差别。眼根几智知。乃至无色界修道所断无明使几智知。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无境界唯有智。或说无智唯有境界。为止如是说者意故。而作此论。

诸法若问摄应思界而答。若问识应思入而答。若问使应思种而答。若问智应思谛而答。如是诸法易可显现。此中问智。应思谛而答。法有五种。谓苦集灭道谛所摄。非谛所摄。欲界苦集谛摄。相应不相应法。色无色界苦集谛亦尔。灭谛唯摄不相应法。道谛摄相应不相应法。非谛所摄法。摄不相应法。欲界苦集谛所摄相应法。七智知。除比智灭智道智。不相应法六智知。除比智灭智道智他心智。色界苦集谛所摄相应法。七智知。除法智灭智道智。不相应法六智知。除法智灭智道智他心智。无色界苦集谛所摄相应不相应法。六智知。除法智灭智道智他心智。灭谛所摄法。六智知。除他心智苦智集智道智。道谛所摄相应法。七智知。除苦智集智灭智。不相应法。六智知。除苦智集智灭智他心智。非谛所摄法。一智知。谓等智。问曰。何故名智。答曰。智所知故名智。何故名所知。答曰。为智所知故名所知。如称所称量所量亦如是。量是智所量。是所知。此是略毗婆沙。余门广说如经本。如说修行广布无常想。断欲爱色无色爱掉慢无明。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修行广布无常想。乃至广说。佛经虽作是说。而不广分别。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今欲广分别故。而作此论。问曰。若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者。世尊何故说此经耶。答曰。欲令懈慢不勤精进受化者勤精进故。复次为贪后有弟子。令不更求后有故。世尊说。弥勒佛出世时。有诸比丘。作是愿。使我见。弥勒佛出乃般涅槃。佛作是说。汝等今者有资产所须适意故。作如是念。后若为诸有苦之所逼切者。于诸有中不生愿乐。修行广布无常想。能断欲爱者。此想当言与法智苦智相应。当言有觉有观。所以者何。在有觉有观地故。当言与舍根相应。彼地有舍根故。当言与无愿相应。谓苦无愿。当言缘欲界系缘欲界五阴故。断一切色爱者。彼想当言与比智苦智相应。或有觉有观。在未至初禅者。或无觉有观。在中间禅者。或无觉无观。在三禅者。或乐根相应。在第三禅者。或喜根相应。在初禅第二禅者。或舍根相应。在未至中间第四禅者。无愿相应。谓苦无愿。当言缘色界系。缘色界五阴故。断一切无色爱者。此想当言与比智苦智相应。当言或有觉有观。在未至初禅者。或无觉有观。在禅中间者。或无觉无观。在三禅三无色定者。或乐根相应。在第三禅者。或喜根相应。在初禅二禅者。或舍根相应。在未至中间第四禅三无色定者。与无愿相应。谓苦无愿。当言缘无色界系。缘无色界四阴故。断一切掉慢无明者。此想当言或法智相应苦智相应比智相应。余广说如上。

问曰。八圣道尽能断结。何故独称无漏想。答曰。世尊此中圣道以想名说。世尊或说道名想。广说如四无量处。

问曰。无常想是七使对治。此中何故作三说耶。答曰。若使在三界是五种断。见疑虽在三界非五种断。恚使虽五种断。不在三界。复次此使在三界。亦是见道修道断。见疑虽在三界。非修道断。恚虽是见道修道断。不在三界。复次此使在三界。是凡夫圣人所行。见疑虽在三界。非圣人所行。恚使虽是凡夫圣人所行。非在三界。

问曰。何故三说爱使。一说余使。答曰。余使应说如爱使。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欲以种种说庄严于文。若以种种说庄严于文义则易解。复次欲现二门故。乃至广说。复次此爱是重恶多众过患欲重观其过患故。广说如上四谛处。

问曰。无常想是见苦所断使对治。何故说断一切欲爱使耶。乃至广说。答曰。一切有二种。有少分一切。有一切一切。此中说少分一切。复次此中说圣人以无常想。断三界修道所断一切烦恼。

余经复说。修行广布无常想。能断我慢。问曰。无常想是七慢对治。何故但说断我慢耶。答曰。无常想是我慢近对治。如说。无常想能生无我想。若比丘有无常想。无我想者。能断我慢。速于此法。得尽诸漏。

如说比丘于七处。善观三种义。速于此法。得尽有漏。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比丘于七处善。乃至广说。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今欲广分别故。而作此论。问曰。若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者。世尊何故说是经耶。答曰。学人于上沙门果。不作方便。设作方便。而不解知。佛作是说。如汝等入见道方便。不放舍者。不久亦当得尽诸漏。复次已得道者。患于修道所断烦恼。欲说修道对治。令失道者。还得道故。如人勐健患于怨家。他人语言。汝今勐健。何不降伏怨家。彼亦如是。如实知色是苦四智。谓法智比智等智苦智。法智知欲界色。比智知色界色。等智知一切色。苦智知有漏色无常苦空无我。问曰。此则是四善处耶。答曰。此皆观一谛。观苦观果。如实知色。是集四智。谓法智比智等智集智。法智知欲界集。比智知色界集。等智知一切集。集智知有漏色因集有缘。问曰。此则是四善处耶。答曰。此皆观一谛。观集观因。如实知色灭是四智。谓法智比智等智灭智。法智知欲界色灭。比智知色界色灭。等智知一切色灭。灭智知一切有漏色灭止妙离。问曰。此则是四善处耶。答曰。此皆观一谛。观灭观毕竟。如实知色灭道是四智。谓法智比智等智道智。法智知欲界色灭道。比智知色界色灭道。等智知一切色灭道。道智知一切有漏色灭道正迹乘。问曰。此则是四善处耶。答曰。此皆观一谛。观道观对治。如实知色味。此是四智。谓法智比智等智集智。问曰。此则是四善处耶。答曰。此则观一谛。观集观味。如实知色患。此是四智。谓法智比智等智苦智。问曰。此则是四善处耶。答曰。此则观一谛。观苦观患。如实知色离。此是四智。谓法智比智灭智等智。问曰。此则是四善处耶。答曰。此则观一谛。观灭观离。如色阴有七善处。乃至识阴亦有七善处。问曰。若然者则有三十五善处。亦有无量善处。答曰。此是七处法。如色阴有七。乃至识阴亦有七。不过于七。如经说。须陀洹受七有。此是七处法。不过于七。广说如四谛处。尊者波奢说曰。如实知色是苦。乃至如实知识是苦。如实知色是集。知色是灭。知色是灭道。知色是味。知色是患。知色是离。乃至知识亦如是。若如是说。则有七善处。复次若略说。则有七善处。若广说则有三十五善处无量善处。如广略。分别不分别亦如是。复次若为利根者说。则有七善处。若为钝根者说。则有三十五善处无量善处。如利根钝根。因力缘力内支力外支力内思惟力外闻法力闻即能解力广分别力。当知亦如是。复次如在见道时。则有七。如观察时。则有三十五无量善处。复次如贤。圣所行时则有七。如世俗所行。则有三十五无量善处。复次若作总相观。则有七善处。若作别相观。则有三十五无量善处。问曰。此中为说别相观。为说总相观耶。若说别相观者。此文所说云何通。如说。速于此法。得尽有漏。若是总相观者。此文所说复云何通。如说如实知色。乃至如实知识。答曰。应作是说。是别相观。

问曰。若然者。如说。速于此法得尽有漏。云何通。答曰。此中说别相观。能生总相观。总相观得尽有漏。复有说者。此中观总相观。问曰。若然者此文所说云何通。如说。如实知色乃至如实知识。答曰。此文应如是说。如实知阴。是苦集灭道味患离。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不必说与见道时同。或有说。与见道时同。或说。与见道时异。如世尊为四天王。以圣语说四谛。二解二不解。世尊复以陀毗罗语说四谛。一解一不解。世尊复以弥离车语说四谛。然后乃解。如是观解时以别相。入道时是总相。问曰。七处善观三种义。有何差别。答曰。七处善是无漏。观三种义是有漏。问曰。若然者。此所说云何通。如说。如实知色是四智。谓法智比智等智。答曰。此中数智行于境界。不必尽是无漏。问曰。能以七处善。同观三种义。能以观三种义。同七处善不。答曰。或有说者。不能所以者何。七处善是无漏。观三种义是有漏。复有说者。七处善是有漏无漏。观三种义是有漏。问曰。若然者。能以七处善同观三种义。以观三种义同七处善不。答曰。能但多用功。多有所作。如实知色。乃至知识。如实知色患。乃至知识患。是说观阴。如实知色是集。乃至知识是集。如实知色是味。乃至知识是味。是说观入。如实知色是灭。乃至知识是灭。如实知色是离。乃至知识是离。是说观界。可说如是同相。但多用功。多有所作。

问曰。观三种义在前。七处善在后。何故世尊先说七处善。后说观三种义耶。答曰。若作是说。则所说随顺义则易解。受者亦易。复次世尊所说。文义具足。若先说观三种义。义虽具足。文不具足。世尊说法。文义具足。复次若应先说七善处。则说七善处。若应后说观三种义。则说观三种义。所以者何。观三种义。或在见道初。或在修道初。此中说在修道初者。不说在见道初者。如见道修道。见地修地未知欲知根知根亦如是。复次观三种义。或在六地圣道初。或在九地圣道初。此中说九地初者。不说六地初者。尊者波奢说曰。此中说四种地。谓修行地见地修地无学地。如说。比丘七处善。观三种义。是说修行地。如实知色。是说苦集灭道。乃至知识。是苦集灭道。是说见地。观色乃至识是味患离。是说修地。速于此法得尽有漏。是说无学地。问曰。若然者。何故见道中。说四善处。修道中说三善处耶。答曰。见道中未曾见谛而见。修道中已曾见谛而见。复次见道中未曾得见圣性而得。观行于谛。修道中已曾得圣性。观行于谛。

问曰。此中何故重说三谛。一说道谛。答曰。此中广说道谛。如说。如实知色是苦。此是道谛。如实知色是集灭道是味患离。乃至知识亦如是。是道谛。复次此所说。为已见谛人。佛作是说。汝等若能如实观察阴者。不久当得尽漏。复次三谛是有边法。如说。五取阴边。五取阴集边。五取阴灭边。问曰。若然者因论生论。何故三谛说有边。道谛不说有边耶。答曰。此中边义。广如说见道边等智处。复次有已生苦。有未生苦。有已生苦因。有未生苦因。有已生苦灭。有未生苦灭。诸已生苦未生苦。已生苦因。未生苦因。已生苦灭。未生苦灭。谁能知断证耶。谓是道谛。

问曰。世尊何故广分别智所知耶。答曰。欲令失道者。还知道故。作如是说。复次此所说为爱行人。佛作是说。汝等应观此阴味及过患。若见此阴味及过患者。不久当得尽漏。

问曰。何故见道中。先观苦后观集。修道中。先观集后观苦耶。答曰。随顺有二种。一见道随顺。二所说随顺。如见道随顺。先观苦后观集。如所说随顺。先观集后观苦。见道次第所说次第亦如是。

问曰。色集色味。有何差别。答曰。名即差别。是名色集。是名色味。复次色集是意地。色味通六识身。复次集是染污不染污。味是染污。复次集在三界。味在欲界。问曰。阴为有多种集。为有一种集。若有多种集者。施设经说云何通。如说。此爱是过去未来现在苦因苦本苦缘。若一种者此经云何通。如说。喜爱集是色集。触集是三阴集。名色集是识集。答曰。应作是说。有所以是多种集。有所以是一种集。为说近因故。是多种集。为说远因故。是一种集。如近因远因。此身他身亦如是。复次此中说三种集。一烦恼集。二苦集。三业集。喜爱集色集。是说烦恼集。触集三阴集。是说苦集。名色集识集。是说业集。此中说名色是业。如烦恼集苦集业集烦恼有苦有业有烦恼道苦道业道烦恼苦业。当知亦如是。复次此中说三时。谓积聚时。受用时。守护时。喜爱集色集。是说积聚时。触集三阴集。是说受用时。名色集识集。是说守护时。复次此中说三时有。谓前时有。中有。生有。喜爱集色集。是说前时有。触集三阴集。是说中有。名色集识集。是说生有。复次喜爱集色集。是说名缘色。触集三阴集。是说名缘名。名色集识集。是说名色缘名。复次爱求未来有。是故佛作是说。喜爱集是色集。心心数法。因触而活。从触生。以触力故。能现在前。佛作是说。触集是三阴集。识因名色立。而得增广。是故佛作是说。名色集是识集。问曰。色灭色离有何差别。答曰。若爱造此色。彼爱若灭。是名色灭。若缘此色。生诸余爱。彼爱若离。是名色离。乃至广说。问曰。何故问色灭。答爱灭耶。答曰。因若断。果亦断。因若灭。果亦灭。舍因亦舍果。若吐因亦吐果。若害因亦害果故。问曰。何故已生爱说灭。未生爱说离耶。答曰。已生爱不可作未生爱。佛作是说。但当灭之。未生爱应令不生。但当离如是有三种衰患。一已受。二今受。三当受。已受者受竟。今受者忍受。当受者或以自力。或眷属力。或财物力。方便求离。彼亦如是。余答广说如杂揵度。如色灭色离。乃至识灭识离说亦如是。问曰。此中何故三说爱不说余烦恼业耶。答曰。以爱是重过患难断难除故。广说如上。如此中及施设经多分别灭谛。问曰。何故此中及施设经。多分别灭谛耶。答曰。以此灭于有为无为法中最胜故。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六

 

上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下篇:鞞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阿毗昙五法行经

阿毗昙五法行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苦法黠可苦法黠...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一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阐。...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阎罗王五天使者经

佛说阎罗王五天使者经 宋沙门慧简译 闻如是: 一时,...

金光明经

金光明经序 真定府十方洪济禅院住持传法慈觉大师宗颐...

华严经旨归

华严经旨归 唐京兆西崇福寺沙门法藏述 夫以。主教圆通...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一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

净土绀珠

净土绀珠 释 虚舟德真 辑 一心(阿弥陀经) 若有善男...

五阴譬喻经

五阴譬喻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佛...

彻悟禅师文集

彻悟禅师文集卷上 门人(唤醒、了睿)辑录 法语 示众...

佛说萨罗国经

佛说萨罗国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昔有大国名曰萨罗,...

极乐的五尘境界,都由弥陀愿心所现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我们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龙舒居士在这里用起兴的手法,最后落实在我们平时没有...

四十八大愿——(第6愿)皆得天眼彻视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

别杀我孩子 900万母亲血泪控诉

每年有九百万母亲被迫承受最痛苦的失去。她们的孩子生...

四个次第引导你离苦得乐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是安乐的,但是如何能够安乐而...

做了好事被人骂,还要很高兴

阴德就是说你自己默默地修行,默默地帮人家,不用宣传...

独角牛

过去,在刹尸罗国有一位养牛人,他养了一头独角牛。这...

林则徐:十无益格言

1、【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一个人,假如连父母都不孝...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宋代的很多禅师,比如五祖师戒禅师一转世成为大文宗,...

云居山的老和尚们无一人在痛苦中圆寂

我在云居山的时候,从21岁开始担任僧值师。僧值师就是...

说话的石门

山里燃起了大火,只有一个山洞可以躲避烈火的攻击。山...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无瑕疵并贤明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无瑕疵并贤明, 智能戒行兼具者,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