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十九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十九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杂揵度无惭愧品第五

云何无惭云何无愧如此章及解章义。此中应广说优波提舍。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以此二法所行相似故。世人见行无惭言是无愧。见行无愧言是无惭。此二法实异。人谓是一。欲说其定体亦说差别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以此二法能坏世人。世尊亦说。有二黑法能坏世人。谓无惭无愧。复有说者。以此二法行不善法时势力最胜。如说。与何缠相应。此心淳是不善谓无惭无愧。复有说者。以此二法令众生有种种差别相。如说。若世无此二法。则众生无种种差别相谓猪羊鸡犬等。复有说者。阿毗昙以此二法一心中可得。是故尊者迦旃延子。欲说其体及差别相故。而作此论。云何无惭。答曰。若无惭无惭分。乃至广说。如是等尽说一无惭体。而文有种种。问曰。虽说无惭体。亦应说其所行。答曰。如不善所行。无惭所行亦如是。所以者何。与不善法相应故。问曰。此为何所缘耶。答曰。缘于四谛。复有说者。先说所行。未说其体。问曰。若然者。体是何耶。答曰。自身即是其体。何以知之。如说。自身法。是自相似法。是总相。诸作是说。先说是所行者。应作四句。初句者。无惭行。余所行是也。第二句者。行无惭所行无惭相应法是也。第三句者。无惭行无惭行是也。第四句者。即是无惭行。余行相应法是也。若不尔者。除上尔所事。如无惭行作四句。余行亦应作四句。复有说者。先说所缘。未说其体。未说所行。如说。无惭无惭分。无恶贱无恶贱分。是缘苦集谛。如说。不尊重不善尊重。不避他不善避他。是缘灭道谛。

云何无愧。答曰。无愧无愧分。无愧他。乃至广说。如是等。尽说一无愧体。而文有种种。问曰。若然者。所行云何。答曰。如不善法所行。无愧所行亦如是。余如无惭说。问曰。所缘云何。答曰。缘四圣谛。广说如无惭。诸作是说。先说是所行者。亦应作四句。初句者。无愧行余行是也。第二句者。无愧相应法行无愧行是也。第三句者。无愧行无愧行也。第四句者。即无愧行余行相应法是也。若不尔者。除上尔所事。如无愧行作四句。余行亦应作四句。复有说者。先说所缘。未说其体。未说所行。如说无愧无愧分。不愧他。不数数愧。无羞无羞分。不羞他。是缘灭道谛。如说行恶不畏。行恶不怖。不见恶事可畏怖。是缘苦集谛。

问曰。无惭无愧。有何差别。何故复作此论。答曰。以此二法相似故。虽说其体相。而故须说差别。不避他是无惭。不见恶事可畏怖是无愧。复次不尊重是无惭。不见恶事可畏怖是无愧。复次不恶贱烦恼是无惭。不恶贱恶行是无愧。复次自于身作恶是无惭。于他身作恶是无愧。复次若于一人前作恶不羞是无惭。于多人前作恶不羞是无愧。复次造智者所呵责因时不羞是无惭。造智者所呵责果时不羞是无愧。是名差别。问曰。如此恶法。何以不名为使耶。答曰。此所行麁使性微细。复次此习气不牢固。如烧桦皮。使习气牢固。如烧佉陀罗木。复次此不能自立。使能自立。复次此依于使。无惭依贪欲。无愧依无明。使是根本。以是事故。不名为使。

云何为惭。云何为愧。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二法所行相似。世人见行于惭名之为愧。见行于愧名之为惭。此二法实异。人谓是一。欲说其定体亦说差别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惭愧是无惭无愧近对治。先说无惭无愧。今说惭愧是彼近对治。复有说者。此是佛经。佛经中说。有二白法守护世人。所谓惭愧。若世人无此二法。则谓不施设父母兄弟姊妹男女眷属。有众生种种形差别。谓猪羊鸡犬驴马狐狼等禽狩。以有此二法故。施设有父母兄弟姊妹男女眷属。亦应有猪羊等种种形差别。佛经虽说惭愧。不分别其体亦不说差别。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彼中所不说者。今欲说故而作此论。

云何为惭若惭惭分。乃至广说。如是等语。尽说惭体。如上所说。问曰。惭体如此。所行云何。答曰。如善法所行。此亦复尔。与一切善法相应故。问曰。为缘何法。答曰。缘一切法。诸作是说。先说是所行者。应作四句。初句者。惭行余行是也。第二句者。惭相应法行惭所行是也。第三句者。惭行惭是也。第四句者。即惭相应法行余行是也。若不尔者。除上尔所事。如是余行。亦应作四句。复有说者。此说所缘。如说。惭惭分恶贱恶贱分。此缘苦集谛。尊重善尊重。避他善避他。能制恶事。是缘灭道谛。

云何愧。答曰。若愧愧分。愧他。乃至广说。如是等语尽说愧体。问曰。若已说体。所行云何。答曰。如诸善法所行。此亦复尔。乃至广说。若作是说。先说是所行者。应作四句。初句者。愧行余行是也。第二句者。愧相应法行愧所行是也。第三句者。愧行愧是也。第四句者。即愧相应法行余行是也。若不尔者。除上尔所事。余行亦应作四句。复有说者。此说所缘。如说。愧愧分愧他。羞羞分羞他。是缘灭道谛。如说。见可恶事是可怖畏。是缘苦集谛。

问曰。惭愧有何差别。何故复作此论。答曰。以此二法相似故。虽说其体相。故须说差别。避他是惭。见恶事可畏是愧。余答与上相违。是惭是愧。有无惭与惭相似。有惭与无惭相似。有无惭与无惭相似。有惭与惭相似。无惭与惭相似者。不可惭事而惭。惭与无惭相似者。不可惭事。而不惭。无惭与无惭相似者。可惭事而不惭。惭与惭相似者。可惭事而惭。愧说亦如是。

界者。无惭无愧在欲界。惭愧在三界。若是无漏不系。如法身论说。信力乃至慧力。是学无学非学非无学。惭愧力是非学非无学。复有说者。惭愧是学无学非学非无学人者。凡夫人有圣人亦有。以有此法故。当知是有漏无漏。云何增上不善根。云何微不善根。乃至广说。问曰。何故说增上不善根。不说中耶。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应作是问。云何增上不善根。云何中。云何微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乃至广说。复有说者。已说初后。当知亦略说中间。复有说者。已说在此二中根。所以者。何若说上。当知中分在微分中。若说微。当知中分在上分中。复有说者。若易见易知者则说。中法难见难知。是故不说。复有说者。若是世现见者即说。若不现见则不说。世尊必知二法。谓上与微。何以知之。如说。利根者谓央掘魔罗。钝根者谓萨波达婆。而不说中者。复有说者。若说于中则文重不便。若不说中则文轻便。

云何增上不善根。答曰。不善根能断善根者。乃至广说。问曰。断善根者是邪见。何以言是不善根耶。答曰。或有说者。不善根断善根方便时势胜。所以者何。一切内外法。方便时功。胜于成时。如菩萨见众生老病死苦发菩提心。此心能荷负三阿僧祇劫善行。使不散坏。亦无留难。此心甚难。后得尽智。三界善根。未来中修。未足为难复有说者。邪见所以能断善根。皆以不善根力。不善根。能令善根羸劣微薄。更无势力。亦令因缘多诸留难。然后邪见能断善根。复有说者。此文应如是说。不善根。能断善根。何等不善根。答言邪见相应痴。不善根。亦断欲界欲时。最初灭者是也。问曰。断欲界欲。不应言亦。所以者何。即是一答故。答曰。或有说者。此答前所说。何等邪见。能断善根。答言离欲界欲时初灭者。

云何微不善根。答曰。断欲界欲时。最后灭者。彼灭已得名无欲。

问曰。不善根断善根时。为一种断。为九种断。若一种断者。此说云何通。如说。云何微善根。答言。善根断时最后灭者。彼灭得名善根断。若九种断者。此文云何通。如说。云何增上不善根。断欲界欲时。最初灭者。云何以一种不善根。断九种善根。答曰。或有说者。一种断。问曰。若然者。此文云何通。如说。云何微善根。答言断善根时最后灭者。彼灭得名善根断。答曰。此以现在不行故。作如是说。如上上善根。先不现在前。后得不成就。乃至第八善根亦如是。彼下善根。于一时得二种现前。不行亦得不成就。所以者何。若断下下善根时。于下下善根。一时得二种。一不现前行。二得不成就。于八种善根。得不成就。不得不现前行。本已得故。以次第得不现前故。而作是说。断善根时。最后灭者。彼灭得名善根断。以一时得九种不成就故。而作是说。断欲界欲时。最初灭不善根。以是义故。此二说善通。复有说者。九种断。问曰。若然者。此说云何通。如说。断欲界欲。最初灭者。乃至广说。答曰。有多名九种。有因九种。有对治九种。有报九种。有善根断九种。因九种者。如下下善根。乃至能为上上善根作因。上上与上上作因。不为余者。对治九种者。如下下对治道断上上烦恼。上上对治道断下下烦恼。报九种者。如施设论所说。修行上上杀生。生阿毗大地狱中。转减者。生热地狱中。乃至转转减者。生畜生饿鬼中。善根断九种者。如下下邪见断上上善根。乃至上上邪见断下下善根。若以断善根邪见。则有九种。若以离欲邪见则有一种。所以者何。断善根九种邪见时。尽从离欲一种中起故。下下邪见。断上上善根。上上邪见。断下下善根。以尽从一种中起故。此二说善通。

问曰。断善根体是何耶。答曰。是不成就不隐没无记心不相应行行阴所摄。所以者何。邪见断善根。非如刀之断木。若断善根邪见。在彼身中时。成就善根得则灭。不成就善根得则生。以无善根得故。名断善根。复有说者。能断善根邪见。则是其体。若作是说。当知断善根体是染污法。余义如上顶退中说。

问曰。何处断善根。答曰。阎浮提。弗婆提。瞿陀尼。能断善根。尊者僧伽婆修说曰。唯阎浮提能断。非余方。所以者何。如阎浮提人。于善分勐利。于不善分亦勐利。问曰。若然者。此文云何通。如说。阎浮提成就诸根。极多有十九。极少八。如阎浮提。弗婆提瞿陀尼亦如是。彼作是答。此文应如是说。弗婆提瞿陀尼。极多十九。极少十三。阎浮提如先说。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如此文义。阎浮提。极多十九。极少八。弗婆提瞿陀尼亦如是。

问曰。为男子能断善根。为女人耶。答曰。如施设论所说。以三事胜故。能断善根。女人三事不如。一男子造业胜于女人。二男子欲有所作胜于女人。三男子能令诸根利胜于女人。是故男子能断。女人不能。问曰。若然者。此文云何通。如说。若成就女根。必成就八根。彼作是答。此文应作是说。若成就女根。必成就十三根。评曰。不应作是说。如是说者好。男子女人。俱能断善根。如此文义。若成就女根。必成就八根。若女人作断善根方便。重于男子。如旃遮婆罗门女谤于世尊。

问曰。为爱行人能断善根。为见行人能断善根耶。答曰。见行人能。非爱行者。所以者何。爱行人。于烦恼法。不坚固。于出要法。亦不坚固。见行人。行恶坚固。是故见行人。能断善根。非爱行人。问曰。黄门般吒。无形二形。能断善根不耶。答曰。不能。所以者何。见行人能。彼是爱行。多恚人能。彼是多欲。复有说者。彼心轻躁故。不能断善根。

问曰。断何界善根耶。答曰。欲界善根。问曰。若然者。此说云何通。如说。若人杀折脚蚁子。无有悔心。当言此人断三界善根。答曰。此文应如是说。此人当言断三界中善根。而不说者有何意。答曰。欲令三数满故。成就欲界善根。不成就色无色界善根。若断欲界善根。则三界善根不成就。以是义故。为满三数故。作如是说。复有说者。以色无色界善根依欲界善根故。复有说者。若此不断。彼则生长。若此断者。彼则乾萎。复有说者。复更得不成就故。所以者何。令彼转更远故。问曰。为断生得善根。为断方便善根耶。答曰。断生得善根。非方便。所以者何。方便善根。先已不成就故。

问曰。为缘有漏邪见断善根。为缘无漏邪见断善根耶。答曰。有漏缘。非无漏缘。所以者何。无漏缘使。其性羸劣。有相应使。无缘使故。有漏缘使。其性强盛。有缘使相应使故。

问曰。为自界缘邪见断善根。为他界缘邪见断善根耶。答曰。自界缘者。所以者何。如前所说故。

问曰。为谤因邪见断善根。为谤果邪见断善根耶。答曰或有。说者。谤因者能。所以者何。如说。杀折脚蚁子无有悔心。当知是人断善根者。复有说者。谤果者能断善根。所以者何。如说。若决定言无善恶果报。当知是人断三界善根。评曰。俱能断善根。如是说者好。所以者何。谤因者如无碍道。谤果者如解脱道。谤因者与成就得俱灭。谤果者与不成就得俱生。是故俱能断善根。问曰。何故以折脚蚁子为喻耶。答曰。以无过于人故。杀无过者。犹无悔心。况有过者。是故引以为喻。问曰。住戒人断善根时。为先舍戒后断。为俱耶。答曰。或有说者。先舍戒后断善根。所以者何。彼人身中。有一邪见生。舍戒后一邪见生。断善根。喻如勐风吹树。先折其枝叶。后拔其根。彼亦如是。评曰。应作是说。若舍彼能生戒心。当知戒亦舍。

问曰。善根还相续时。为九种一时相续。为一一种续耶。答曰。或有说者。一一种续。复有说者。地狱中死。还生地狱中。三种相续生畜生饿鬼中。六种相续生人天中。九种相续生。评曰。如是说者好。一时九种相续次第现在前。喻如病人。一时除病。渐渐生力。彼亦如是。

问曰。善根为断者多。为相续者多耶。答曰。随其所断。还有尔许相续。若断欲界善根。还欲界善根相续。若断生得善根。还生得善根相续。问曰。若断善根。于现法中。还能令相续不耶。答曰。如说。此人于现法中。不能还令善根相续决定。地狱中生。地狱中死。还能令善根相续。问曰。何等人地狱中生时相续。何等人死时相续耶。答曰。或有说者。若于中阴中乃至死时。受邪见报。以报尽故。死时善根还相续。若中阴中不受邪见报者。则生时善根还相续。所以者何。如邪见与善根相妨。报亦复尔。复有说者。或有以因力断善根者。或有以缘力断善根者。若以因力断善根者。死时相续。若以缘力断善根者。生时相续。复有说者。或有自力断善根者。或有他力断善根者。若以自力断善根者。死时相续。若以他力断善根者。生时相续。复有说者。或以常见。或以断见。若以常见。死时相续。若以断见。生时相续。尊者瞿沙说曰。生地狱中时。不无报现在前。彼作是念。我自作此业。当受此报。若受彼报。亦作是念。是时善根还相续。复有说者。现法中能令善根还相续。尊者佛陀提婆。作如是说。何等人于现法中。能令善根还相续。何等人转身。答言。若得如是善知识多闻。能为是人说次第法语如是言。若于我有信敬心。于诸梵行者。亦应生信敬心。若能生信敬心者。当知是人于现法中。能令善根还相续。何等人转身者。断善根人。有作无间罪者。有不作者。若不作无间罪。是人现法中。还令相续。若作无间罪。是人转身。或有破见破戒。或有破见不破戒。若破见不破戒。是人现法。若破见破戒。是人转身。破其心破方便。当知亦如是。问曰。若现法能生善根者。彼所说云何通。如说。此人于现法。不能还生善根。答曰。此说断善根作无间罪者。若于现法。还相续者。是名成就善根亦现在前。若死时生时。还相续者。是名成就不能令现在前。若于现法。还相续者。不必生地狱中。问曰。若于现法中。还令相续者。能得正决定不耶。答曰。或有说者。不能所以者何。以彼身中曾断善根故。使善根羸劣。善根羸劣故。不能得正决定。而故能生达分善根。复有说者。能生达分善根。得正决定。乃至能得阿罗汉果。如优仇吒婆罗门居士。曾断善根。尊者舍利弗。还令其人生于善根。得正决定。是故当知能生达分善根。乃至亦能得阿罗汉果。

问曰。杀断善根人。杀折脚蚁子。何者罪重耶。答曰。或有说者。若住等缠。其罪亦等。是为折脚蚁子断善根人其量正等。复有说者。杀折脚蚁子罪多于彼。所以者何。折脚蚁子。不断善根。彼人断善根。如是说者。呵责断善根者。若以杀生。杀折脚蚁子罪重。若以得罪。杀人罪重。所以者何。若杀于人。则得边罪。若杀折脚蚁子。不得边罪。问曰。于何处受断善根邪见报耶。答曰。于阿毗地狱受。如阿罗汉所趣。最上到于涅槃。断善根者所趣。最下到阿毗狱。

问曰。诸断善根尽住邪定聚耶。答曰。如是。若断善根。尽住邪定。颇有住邪定不断善根耶。答曰有。如阿阇世王是也。复有作四句者。或断善根非邪定。或邪定不断善根。乃至广作四句。初句者。富兰那等。自言是佛六师是也。第二句者。阿阇世王是也。第三句者。提婆达多是也。第四句者。除上尔所事。

问曰。为不起断九种善根。为数数起断九种善根耶。答曰。或有说者。不起断诸善根。如见道中不起。彼亦如是。复有说者。或有断一二三善根而起已复断。评曰。不应作是说。如说不起者好。云何欲界增上善根云何微。乃至广说。问曰。何故问欲界系善根。不问色无色界耶。答曰。或有说者。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此问初起方便入法。如问欲界。当知亦问色无色界。亦不说者。当知此问有余。复有说者。先说不善根。谁是不善根近对治。所谓欲界善根也。是故问之。复有说者。若易见易施设者则问。色无色界增上善根。虽易见易施设。而微者。难见难施设。所以不问。复有说者。欲令经文便故。色无色界增上善根。虽易显现。而微者难见。若显现者。经文烦乱。所以者何。无断善根法故。欲界有断善根法故。若说微者。则经文不烦是以问之。

◎云何欲界系上上善根。答曰。菩萨得正决定时。见道边所得等智。如来得尽智时。得欲界无贪无恚无痴善根。问曰。何故见道边等智。得尽智时善根此二法等而论耶。答曰。或有说者。此不等论。但欲说见道边等智。于见道边等智胜者。得尽智时善根。于尽智时善根胜者。所以者何。如辟支佛所得见道边等智则胜声闻。如佛所得见道边等智则胜辟支佛。辟支佛得尽智时善根则胜声闻。佛得尽智时善根则胜辟支佛。以是义故欲说见道边等智于见道边等智胜故。乃至广说。复有说者。此二法等而论之。俱能摧伏过于有顶而得之故。所以者何。摧伏出过见道所断有顶。得见道边等智。摧伏出过修道所断有顶。得尽智时善根。以是义故等而论之。复有说者。欲说转胜法故。如辟支佛得见道边等智。则胜声闻得尽智时善根。菩萨得见道边等智。则胜辟支佛得尽智时善根。问曰。若然者。云何言声闻辟支佛有增上善根耶。答曰。以身胜故说增上。如在辟支佛身中。则胜声闻如在佛身中。则胜辟支佛。复有说者。有二道。见道修道。若以见道力得佛亦胜。若以修道力得佛亦胜。复有说者。此中亦不说胜。亦不说等。但说二种善根。

问曰。如菩萨得正决定已。得此等智。何以言得正决定时耶。答曰。或有说者。此文应如是说。菩萨得正决定已。得此等智。而不说者。有何意。答曰。此中得决定已。言得决定时。已来言来。如说。大王从何处来。广说如上。复有说者。得决定时。得此等智。所以者何。此智苦比智时修。从苦比忍决定。得苦比智时故。集比忍集比智灭比忍灭比智亦如是。同于所缘未休息故。问曰。何故言此智是见道边耶。答曰。以二事故。一从见道中得。二从见道后边得。行人见道中得。故言见道中。见苦集灭最后得。故言后边。问曰。如此法体。是四阴五阴。何以说名为智耶。答曰。此中智分多。从多分故。说名为智。如见道亦体是五阴。以见分多故。说名见道。四道通金刚喻定。此智亦如是。问曰。见苦边欲界等智。见集边欲界等智。此二何者为胜。答曰。以见集边等智在胜身中故胜。所以者何。见集时其道转净。胜见苦时。问曰。欲界见苦边等智。色界见苦边等智。何者为胜。答曰。色界者胜。所以者何。以色界法胜于欲界法故。欲界系见集边等智。色界系见苦边等智。何者为胜。答曰。欲界者。以在胜身中修故胜。色界者。以界胜故胜。问曰。见苦边欲界等智。见集边色界等智。此二何者为胜。答曰。色界者。以二事故胜。一以界胜。二以在胜身中故胜。如以苦问集。以苦问灭。以集问灭。当知亦如是。

问曰。何故法智边不修此智耶。答曰。以非田非器故。乃至广说。复有说者。此智以见道后边得故。名见道边智。若当法智边亦修者。此智当言见道中智。复有说者。此智能摧伏出过有顶。然后得之。如苦比智现在前。此智便修。是时名摧伏出过见苦所断法。见集见灭说亦如是。复有说者所作已竟。不作方便时。得此等智。如苦法智现在前。此智则修。是时名于苦已竟不作方便。集比智灭比智。说亦如是。法智当多有所作。虽知欲界苦。未知色无色界苦。虽断欲界诸行集。证欲界诸行灭。未断色无色界诸行集。未证色无色界诸行灭。复有说者。若苦比智现在前时。此智修见苦所断爱毕竟灭。集比智现在前时。此智修见集所断爱毕竟灭。灭比智现在前时。此智修见灭所断爱毕竟灭。法智分时。见苦集灭所断爱。不毕竟灭。是以不修。问曰。道比智边。何以不修此智耶。答曰。或有说者。非其田器故。乃至广说。复有说者。此智是见道眷属随从见道边。比智是修道故。复有说者。见道边等智。依坚信坚法身。道比智。依信解脱见到身。复有说者。见道边等智。是向道所得。道比智。是果道所得。复有说者。所作已竟。不作方便。是时此智修。道比智当多有所作。为作何等。谓当得未曾得道。舍曾得道。所断结使。同一味一时得八智。修十六行。复有说者。此智见道边得故。言是见道边等智。若谛有边名者。是处便修。三谛有边名非道谛。如说此身苦边此身集边此身灭边。不说此身道边。问曰。因论生论。何故佛经不说道边耶。答曰。有能尽知苦尽断集尽证灭。无有能尽修道者。佛于道尽得修。不能尽得行修。复有说者。若谛以世间道出世间道能见者说边。无有以世间道见道谛者。如世间道出世间道。有味无味。有爱出要。系不系。当知亦如是。复有说者。前无有际。无始以来。或曾以世俗道。见于三谛。彼世俗道。亦言我是道。后若以真实道。见道谛时。世俗道。惭羞舍去。如村落中。未立主时。自贵者多。后若立主诸自贵者。惭羞舍去。彼亦如是。复有说者。见道边等智体。是有苦谛。是有。是有果。说名为边。苦集谛。是有是有果。灭谛虽非有是有果。道谛非有有。亦非有果故。复有说者。三谛有无量过患无量功德。苦集谛是无量过患。灭谛是无量功德。道谛亦无无量过患。亦无无量功德故。复有说者。凡夫于无始生死已来。于三谛曾已有功。后若得正决定时。皆见道边等智。亦欲证此法。犹如与欲法。我亦当知。苦乃至证灭。然无有凡人曾修圣道者。复有说者。见苦时。不见真道。见集灭时。亦不见真道。见道谛时。乃见真道时。世俗道言我非道。是中应说乌孔雀等喻。复有说者。见道谛时。断缘道谛道使。非三谛。是故世俗道于三谛。自言是道。后见道谛。而便退还。是故不修。界者。在欲色界。问曰。何故无色界中无耶。答曰。非其田器故。乃至广说。复有说者。若地有见道。则有见道边等智。无色界无见道故无。如是因论生论。何故无色界无见道耶。答曰。非其田故。乃至广说。复次若有缘一切法无我行是中则有见道。无色中无缘一切法无我行。故无见道。复次若地有达分善根。则有见道。无色界无达分善根故。无见道。复次若地有忍有智。复次若地有法智分比智分。复次见道法。决定应尔。若依下地。得正决定。则上地不修。无色中。若有见道边等智者。依第四禅。入见谛道。彼则无用故不修。地者。七地中有。谓欲界未至中间根本四禅。若依未至禅。得正决定。彼一地见道修。二地见道边等智修。若依初禅。得正决定。二地见道修。三地见道边等智修。若依中间禅。得正决定。三地见道修。四地见道边等智修。若依二禅。得正决定。四地见道修。五地见道边等智修。若依三禅。得正决定。五地见道修。六地见道边等智修。若依四禅。得正决定。六地见道修。七地见道边等智修。依者。依欲界身。或有说者。依色界身。所以者何。如来展转曾有色界身。亦能作所依故。辟支佛声闻亦如是。报者。后当广说。行者。行十二行。苦边者。行苦四行。集边者。行集四行。灭边者。行灭四行。缘者。欲界缘欲界苦。色界缘色无色界苦。缘集灭说亦如是。复有说者。此是总缘。如缘欲界苦者缘色界苦者。此总缘苦谛。乃至灭谛说亦如是。评曰。此是别缘非总缘。如前说者好。念处者。苦集边是四念处。灭边是法念处。智者。是等智。定者不与定俱。根者总而言之。与三根相应谓喜乐舍根。三世者是未来世。缘三世者。若苦集边者缘于三世。灭边者不缘世。善不善无记者。是善缘善。不善无记者。缘欲界。苦集者。缘三种。色界苦集边者。缘善无记。灭边者。唯缘善。三界系者。是欲色界系。缘三界者欲界苦集者缘欲界系。色界苦集边者。缘色无色界系。灭边者。缘见不系是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是非学非无学。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是缘非学非无学。见道断修道断不断者。是修道断缘。见道修道不断者。若苦集边者缘见道修道断。若灭边者缘不断。缘名缘义者。若苦集边者是缘名缘义。若灭边者是缘义。缘自身他身不缘身者。若苦集边者。缘自身他身若灭边者。不缘身。问曰。此智为依凡夫身。为依圣人身耶。若依凡夫身者。何以不名凡夫法。若依圣人身者。此法终不起现在前。若起者。云何不二道俱现在前。或有说者。应作此论。不依凡夫身。亦不依圣人身。评曰。不应作是说。云何名善根。不依凡夫身。不依圣人身。实义者当言依圣人身。问曰。圣人不起现在前。何以言依圣人身耶。答曰。虽不起现在前。以时而言。应在圣人身。复有说者。依坚信坚法身。彼坚信坚法人。不起所期心故。不现在前。问曰。如坚信坚法身虽智忍所依。云何复是此智所依耶。答曰。彼有二种身。一种得见道。亦在身中成就。亦现在前。即此身得此智。不在身中成就。不现在前。第二身得等智。在身中成就。亦现在前。即此身得见道。不在身中成就。不现在前若此身得见道。在身中成就现在前。得是智。不在身中成就。不现在前。如此身坚信坚法起现在前。若此身得是智。在身中成就现在前。得见道不在身中成就。不现在前。若起期心。坚信坚法。亦能起此身现在前。是闻思修慧者。欲界者是思慧以胜故。非是闻慧。以欲界非离欲地非定地非修地故非修慧。若欲修时。堕思慧中。若色界是修慧。非闻思慧。所以者何以胜故非闻。以色界是离欲地定地修地故非思慧。若欲思时。堕修慧中。为在意识五识者。在意地非五识身。

问曰。得须陀洹果舍见道。亦舍见道边等智不耶。答曰。不舍。所以者何舍无漏时异。舍有漏时异。无漏法以三时舍。谓退时。得果时。转根时。有漏法亦三时舍。谓退时。离地离界时。善根断时。彼时非退。不离地界。不断善根故不舍。复次修道与见道。二事相妨。一不得俱成就。二不俱现在前。修道与见道边等智。一事相妨。不俱现在前。得俱成就。问曰。若不舍者。于修道中。起现在前不耶。答曰。不起现在前。以是事故。先作是说。修道于见道边等智。一事相妨。成就不现在前。以不妨成就故不舍。妨现在前行故。不现在前。复次以是见道眷属不离见道故。修道中不现在前。复次以依坚信坚法身故。依余身不起现在前。复次以不离向道故。不依余身现在前。

问曰。此为有报无耶。答曰。有报。问曰。此报为在何处。答曰。若欲界者。报在欲界。若色界者。报在色界。若在初禅。报在初禅。乃至若在四禅。报在四禅。问曰。如声闻可尔。所以者何。声闻当在色界身故。佛辟支佛。云何可尔。答曰。彼亦有展转凡夫时身在色界受报。问曰。若然者。云何圣人身作因。凡夫身受报耶。答曰。若然者有何过。有圣人身作因凡夫身受报。如恶道有二种因。一见道所断。二是修道所断。六种烦恼。如此圣人身作因。凡夫身应受报无过。彼亦如是。复有说者。佛辟支佛。亦有声闻阴界入展转色界身分。而受此报。评曰。不应作是说。如是说者好。以是有漏善根故言有报。而此报不熟。未曾有受之者。

得尽智时。三界善根未来修问曰。为修几耶。答曰。若生欲界。得阿罗汉。则三界善根未来世修。若生初禅。则八地修。乃至若生非想非非想处。则一地修。问曰。此善根为是生得。为是方便耶。答曰。是方便非生得。为是闻思修慧者。若欲界者。是闻思慧。若色界是闻修慧。若无色界是修慧。问曰。如欲界是闻思慧色界是闻修慧。闻思慧羸劣。云何未来世修耶。答曰。以他力故。未来世修。非自力。为是意地是六识身。是意地非五识身。所以者何方便善在意地。生得善在五识问曰。若唯在意地者此说云何通。如说。漏尽阿罗汉。成就六识支。几过去成就。几未来成就。几现在成就。为有耶。为无耶。若有者谁有耶。云何有耶。答曰。有若阿罗汉。初起善眼识现在前。一支过去。六支未来。一支现在。彼灭已不舍。若善耳识现在前。二过去。六未来。一现在。彼灭已不舍。乃至善意识现在前。六过去未来。一现在。此云何通。答曰。此中所说者。最初得阿罗汉清净身所得善根。不取无始生死已来者。复有说者。此说阿罗汉六常住法。问曰。阿罗汉六常住法体性是何。答曰。或有说者。体性是念慧。何以知之。答曰。依佛经故。佛经中说阿罗汉。若眼见色。以念慧力住于舍。心不生忧喜。乃至意知法。广说亦尔。复有说者。若取回转相应共有体。是四阴五阴。此是六常住体性。乃至广说。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常住。云何常住义。答曰。阿罗汉。常住此法。未曾远离。故名常住。问曰。一切阿罗汉。尽有此常住法不。答曰。或有说者。不尽有。若阿罗汉。是非时解脱。得种智者。此有常住法。评曰。应作是说。一切阿罗汉尽有。所以者何。一切阿罗汉。常有念慧故。界者。是欲界色界。地者五地。谓欲界四禅。

问曰。以何等故。得阿罗汉果。三界善根。未来世修。非余时耶。答曰。阿罗汉。必须世俗出定入定心。复次当于尔时。不满解脱。得满足故。学人解脱。乃至金刚喻定不名满足。若得尽智乃名满足。犹如农夫灌田。一畦满已复流一畦。若诸畦已满更不复流。彼亦如是。复有说者。是时心得自在。首系解脱羂。是时所修善根。如贡上法。犹如国王登位首系羂时。一切万姓。贡上珍宝。彼亦如是。复次是时能折伏未曾折伏烦恼。力士诸善根。皆称善故修。犹如大众集会一处。若能扑未曾有力士者。大众称庆。彼亦如是。复有说者。是时能破未曾破烦恼怨家。诸善根如迎法故修。犹如有人能破怨家归国之时多人出迎。彼亦如是。复有说者。无有前际。无始已来。诸善根身。常为烦恼身所覆蔽沉没。不能自免。欲界烦恼尽时。不得止息。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八种烦恼断时。犹不得止息。若九种烦恼尽时。是时乃得止息。如束绢法。九处约之。若断一约乃至八约。其束不散。若九约都断然后乃散。彼亦如是。

时解脱阿罗汉。是时二种慧修。谓尽智无学正见尽智。行十四行。无学正见。行十六行。若依未至禅。三十法智修。三十比智修。乃至第四禅亦如是。若依空处。三十比智修。非法智。乃至无所有处亦如是。非时解脱阿罗汉。是时三种慧修谓尽智无生智无学正见。尽智无生智有十四行。无学正见有十六行。若依未至禅。有四十四法智修四十四比智修乃至第四禅亦如是。若依空处。有四十四比智分修。非法智乃至无所有处亦如是。

诸心过去。一切彼心变易耶。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止于世中愚言无过去未来现在世是无为法。为止如是意欲明过去未来是有法故。而作此论。

诸心过去。一切彼心变易耶。心变易有二种。一随世变易。二法变易。过去染污心有二种变易。一随世变易。二法变易。不染污心。唯一种变易。谓随世变易非法也。未来现在染污心。是法变易非随世也。不染污心非法变易。亦非随世变易。诸心过去一切彼心变易耶。答曰。诸心过去一切彼心变易。若为染污者。有二种变易。不染污者。有一种变易。谓随世变易。颇心变易。彼心非过去耶。答曰。有未来现在欲恚相应心。为明此义引佛经为证。如说佛告比丘。若伺贼以锯截汝支节。是时心变易。口不应恶言。若心变易。口出恶言。是汝留难。以是义故。恚相应心。是名变易。如说若比丘淫欲变心。以是义故。欲相应心。是名变易。问曰。一切染污心尽是变易。何以唯说欲恚相应心是变易。不说余使相应心耶。答曰。或有说者。此说有余。乃至广说。复有说者。应说余使相应心。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复有说者。若正是佛经所说。此中则说。此二心正是佛经所说。是故说之。如是因论生论。何故世尊说欲恚相应心是变易。不说余使相应心耶。答曰。以欲能变身恚能变境界。所以者何。若于境界生爱。所有心心数法驰骋缘中。是时此身犹无情物。若于境界生恚。犹不能以面向之。何况正视。复有说者。此二能变身。能变生处。欲心能变身者。或有众生。起贪欲缠。能变男形使灭。女形使生。或有众生。起瞋恚缠。能使人身灭。使成蛇身。此中应说外道来作比丘喻。曾闻有尼揵子。来诣佛法出家时。诸比丘在其人前。说恶法中种种过患。其人闻已。于佛法生大瞋恚。以瞋恚故人身即灭。便成蛇身。云何欲心能变生处。如世尊说。告诸比丘。有游戏失念天。彼天若快意游戏受乐之时。身体疲惓心则失念。以失念故于彼命终。云何恚变生处。世尊亦说。有恚害意天。彼诸天心怀恚时。以恶眼相视。恶眼相视故恚心转盛。恚心转盛故。于彼命终。瞋恚复能变生处。如以恚心打他他人即死。复有说者。欲能变时。恚能变形。欲变时者。以欲故有婴孩少壮男女等时差别。恚变形者。以恚故。锯截他手足耳鼻种种身分。以此二法能坏时坏形故。是以说之。复有说者。以此二法能生憎爱种种过患故。是以说之。复有说者。此二法。速能令身色变异。是以说之。

若心有染一切彼心变易耶。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先说淫欲心变易。或谓唯淫欲心是变易非余。今说三界欲心尽是变易故。而作此论。

若心有染。一切彼心变易耶。答曰。若心有染。一切彼心变易。若过去心。有二种变易。若未来现在。有一种变易。谓法变易。颇有心变易彼心非有染耶。答曰。有过去欲不相应心。若染污。有二种变易。不染污一种谓随世变易。未来现在恚相应心。如说。伺贼以锯截汝身体。乃至广说。如是心。是法变易非有染。问曰。现在心至过去名变易。未来心至现在。何以不名变易耶。答曰。若变易心。更不变易。故名变易。未来心至现在。复当变易。至过去故不名变易。复有说者。若所作变易。随世变易。是名变易。现在心。虽有随世变易。无所作变易。所以者何。犹有所作。复当变易。至过去世故。问曰。何故名伺贼耶。答曰。昼伺其便。夜则偷劫。问曰。何故以锯为喻耶。答曰。以刀截人。有入时痛出时不痛。有出时痛入时不痛。以锯截人。出入俱痛。是以为喻。若心有恚一切彼心变易耶。答曰。若心有恚一切彼心变易。如前所说。尽应说之。颇变易一切彼心非有恚耶。答曰。有过去恚不相应心。未来现在欲相应心。如是一切烦恼相应心。随相应说。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十九

 

上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下篇:鞞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众事分阿毗昙论

众事分阿毗昙论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

鞞婆沙论

鞞婆沙论卷第一 阿罗汉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

施设论

施设论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

入阿毗达磨论

入阿毗达磨论卷上 塞建陀罗阿罗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本事经

本事经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一法品第一之...

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

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卷上 沙门善导集记  奉请四...

佛般泥洹经

佛般泥洹经卷上 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坚固女经

佛说坚固女经 隋北印度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

【注音版】佛说咒时气病经

佛说咒时气病经...

太子须大拏经

太子须大拏经 西秦沙门圣坚奉 诏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是法非法经

佛说是法非法经(出《中阿含》)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居士团体男女共住不合适

现有不少居士团体,大家聚在一起共同修行,以求依众靠...

净业行人如何勘验自己是否深信切愿

在临命终时由两种力量决定,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心力,...

带业往生是有条件的

这个事情是这样:我们在无量劫的生命的流转当中,经历...

大安法师《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

下品往生者六劫待在莲华里做什么呢

下品中生者乘着那个莲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八...

让你了解素食的营养成份

吸收足够营养,提升生命力,最好多吃:瓜菜(例如红萝...

17种有毒有害的日常生活品

英国伦敦国王大学环境科学系斯蒂芬史密斯教授列举了1...

越用功为何烦恼越重

【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

把八识成四智菩提

大般涅槃当中,到底它是产生了一个多大的作用,所谓的...

经典上说女众有五种不能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

前言 地藏王菩萨的法过去讲的人很少,一般人以为《地藏...

圣严法师:忙人时间最多

在座的居士们,多半是非常忙碌的人,都还能够安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