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二十一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二十一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杂揵度无义品第七上

 诸他修苦行  当知无义俱
 毕竟无有利  如陆地船[簿-尃+卑]

如此章及解章义。此中应广说优波提舍。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虽一切阿毗昙尽皆说佛经然此品偏多。所以者何。此论品多以经为论。复次所以作此论者。此是佛经。佛经中说。佛在优楼频螺村尼连禅河边菩提树下。成佛未久。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远离苦行。于此苦行。快得解脱。以自愿力故。今得第一菩提。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深生爱乐。一心不乱。摄耳听法。尔时恶魔波旬。作如是念。沙门瞿昙。今在尼连禅河边优楼频螺村菩提树下。坐为弟子说法。乃至摄耳听法。我今应往为作留难。尔时恶魔。化作婆罗门摩纳婆像。往诣佛所。到已说如是偈言。

 汝今舍苦行  众生清净道
 若更行余道  毕竟无有净

此偈义者。时魔语世尊言。汝舍古先苦行之道所依耶。不能令人净而生净想。魔以无是净。种种苦行是净道。佛语恶魔。非我不能行于苦行而舍之也。我谛观察此道。不能断烦恼。以无所能故。而我舍之。以是事故。而说此偈。

 诸他修苦行  当知无义俱
 毕竟无有利  如陆地船[簿-尃+卑]

诸修苦行。有何义耶。答曰。或有说者。此法之外所行。尽言为他说法者。谓八圣道。及圣道方便。除此余是也。以道是邪道故。与无义俱。以是事故说。诸他修苦行当知无义俱。复有说者。他者言下贱。非他言妙胜。诸外道所行苦行。是下贱法。所以者何。以计我故。是故说诸修苦行当知无义俱。复有说者。他言不死。不死者恶魔也。是故世尊。告不死者。诸他修苦行当知无义俱。复有说者。诸为生天修苦行者。是苦行皆言不死苦行。以是事故。而作是说。诸他修苦行当知无义俱。必竟无有利如陆地船[簿-尃+卑]。无用邪见所行苦行。不能断结。无用亦如是。时魔复语佛言。若种种苦行是邪行者。汝以何道。而自净耶。尔时世尊。即说此偈。

 我修戒定慧  如是究竟道
 今已逮清净  无有上菩提

佛经虽作是说。而不广分别。此论即是佛经优波提舍。佛经是此论根本诸佛经中所不说者。今欲说故。而作此论。

问曰。世尊何故说诸他修苦行当知无义俱。答曰。此是老死道。近老死法。随顺老死法。不能以是法得尽老死道。所以者何。众生欲度老死海。行此苦行。此诸邪见。所行苦行。还令众生没老死海。尊者瞿沙说曰。一切增长法是无义。一切寂灭法是有义。邪见苦行苦行。是随顺增长法。以随顺增长故。不能生寂灭法。众生欲度老死海故。修诸苦行。而此苦行。必令众生堕老死海。所以者何。以行邪方便。邪方便者。为生天故。行此苦行。是故言堕老死海中。

又世尊言。正身结跏趺坐。系念在前。乃至广说。问曰。如一切威仪尽中行道。何故但说结跏趺坐。答曰。或有说者。此是旧所行法所以者何。过去恒河沙诸佛。及佛弟子。尽行此法。复有说者。能生他人恭敬心故。若结跏趺坐起于恶觉犹生他人恭敬之心。是故欲生他人恭敬心故。复有说者。此法非是世俗爱欲法故。余威仪者。世俗用之。复次此法能生三种菩提道故。声闻辟支佛佛菩提。不以余威仪得。但以是得。复次此法行道时。随顺安隐。非余威仪故。复次此法能坏魔军。如佛世尊结跏趺坐能破烦恼及天魔军。复次此法能适可天人心故。复次此法不与外道共故。余威仪与外道共。云何名结跏趺坐。尊者波奢说曰。跏趺坐者。累两足正观境界。则得随顺定。跏趺坐。云何系念在前。面上故名系念在前。复次背烦恼在后。正观寂灭在前。故名系念在前。复次背生死在后。正观涅槃在前。故名系念在前。复次背色等境界在后。正观所缘在前。故名系念在前。复次系念在眼中间。故名系念在前。复次以胜慧力。正观境界。念念不散故名系念在前。复次念与不贪。俱缘于境界。故名系念在前。复次系念在眉中间。故名系念在前。

观青想等。乃至广说。问曰。何故系念在面上耶。答曰。无始以来。男于女身起欲心。女于男身起欲心。多因于面。复有说者。以面是七入所依处。行者欲观察诸入故。复有说者。面是随顺不净观。所以者何。面上有七孔流出不净。以此处多出不净故。行者偏观。复有说者。非因照不于自面而生于爱。以不生爱故。系念在面。复次以面上能生猗乐。然后遍身。犹如受欲时。男女根边生乐。然后遍身。复次面上速能生欲心故。如见眼耳鼻口好相即生欲心。问曰。系念在面者。为是初行。为是已行。为是久行人耶。答曰。是久行人。行人有三种。谓初行已行久行。初行者。往至塚间。善取死尸相。谓若青若胀。若烂若坏。若骨若琐。若骨琐。善取如是相已。复观脚骨踝骨膞骨膝骨脑骨臗骨腰骨嵴骨臂骨手骨腕骨肩骨项骨额骨齿骨髑髅骨。于塚间。善取如是相已。忆而不忘。速还住处。洗足坐绳床上若草敷上。忆念所见死尸。我身亦尔。如是名为初行。行者于所观境界。能令广亦能令略。云何名广。如观自身骨。观所坐床。亦复是骨。次观屋舍所住之坊僧伽阿蓝村落田地所有国土人民乃至大海内所有大地。皆观是骨。是名为广。云何为略。舍大海内所有骨。观一国土所有骨。舍国土内骨。乃至舍观外骨。唯观己身骨。能作如是广略观。是名已行。舍自脚骨。观自踝骨。舍踝骨。乃至观髑髅骨。髑髅骨有二种。有左分右分。若舍左分。观于右分。若舍右分。观于左分。舍于二分。系念眉间。是名久行。是时名为始入。身念处观。不净观。或有缘少自在多。或有自在少缘多。或有缘少自在少。或有缘多自在多。初句者。谓能数数观自身。于所观境界。不能令转广。第二句者。谓能观大海内骨。不能令此观数数现在前。第三句者。谓唯观自身。不能令此观数数现在前。第四句者。谓能观大海内骨。复令此观数数现在前。不净观。或有缘无量非自在无量。或有自在无量非缘无量。或有缘亦无量自在亦无量。或有缘亦非无量自在亦非无量。初句者。谓行者能观大海内骨。不能令此观数数现在前。第二句者。谓能观自身骨。数数现在前。不能令此观广。第三句者。能观大海内骨。数数现在前。第四句者。能观自身骨。不能令此观数数现在前。是名行者观于骨想。云何观揣食。不净想行者。观手中若器中食。此食为从何处来。知从仓中种种穀中来。观仓中穀。复从何来。知从田中种种种子中来。复观以何长养种子。知以粪水。粪复从何来。知从屎尿粪扫聚中来。如是观时。见不净物。还增益不净物。行者或时入村乞食。或在僧中。欲入村时。所受用水。而作尿想。所嚼杨枝。作臂骨想。所取衣。作人肉想。带作肠想。钵作髑髅想。杖作髀骨想。行石道上时。作髑髅骨想。若至村时。见牆壁屋舍。作骨聚想。见男女大小。作骨人想。其所得食麨。作骨麨想。盐作碎齿想。种种菜。作发想。饼作皮想。饭作虫想。羹作脓粪秽想。生酥乳酪作脑想。酥油蜜石蜜。作人肪想。蒱桃浆。作血想。肉作人肉想。若入僧时。所受净草。作人发想。得麨等。作骨麨想。余如前说。问曰。行者何故作如是想耶。答曰。彼行者作是念。无始已来。不净为净念。应观此物。不净即作不净想。能作如是想者。能对治欲爱。复次欲对治欲爱故。作如是观。义言行者作师子吼。语不净分。我无始已来。取汝净相。今欲广取汝不净相。

问曰。何以说不净观系念在前。不说阿那波那念观界方便耶。答曰。或有说者此说初起方便。如说不净观系念在前。亦应说阿那波那念观界方便。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有说者。随多分故。诸比丘。多修不净观。少有修阿那波那念者。是故说不净观。不说阿那波那念。尊者瞿沙说曰。随其入法时。所用系念在前。不必以不净观也。尊者迦旃延子。解佛经故。佛经说。正心系念在前。除世贪心住无贪法中。乃至断疑盖亦如是。五盖之中。何者最重。谓贪欲盖。不净观。是贪欲盖近对治。不净观。次第亦能断余盖。亦能起禅。是故以不净想系念在前。问曰。不净观体性是何。答曰。是无贪。若取其想应共有。则体是五阴。诸阿练若。说体是慧。所以者何。佛经说若能善摄诸根。是名见不净观。复有说者。不净观体。是厌厌名想。应心数法在如是等。是名心数法中。评曰。不应作是说。说是不贪者好。若取相应共有体。是四阴五阴。

界者。是欲色界。地者是十地。谓欲界中间禅根本四禅四禅边。身者在欲界。行者非十六行别行不净行。缘者缘欲界色入。问曰。此为缘欲界一切色入不。答曰。尽缘。问曰。若然者。何以尊者阿尼卢头。不能于快意天身作不净观耶。曾闻尊者阿尼卢头。于一林中。跏趺坐禅。有四快意天女。自化其形。端正极妙。来诣尊者阿尼卢头所。作如是言。尊者阿尼卢头。我是快意天。能于四处。自在变化。若欲见我身何色者。我悉能现。以娱乐之。是时阿尼卢头。作是思惟。我今应当作不净观。即起初禅不净观。而不能令此观现在前。乃至欲起第四禅不净观。亦复不能。复作是念。彼是种种色。若当纯是一色。我则能起。即语天女言。诸姊妹。尽作青色。是时天女。即作青色。复作不净观。犹故不能。复作是言。诸姊妹。尽作黄色。是时天女。即作黄色。复起不净观。犹故不能。复语之言。诸姊妹。尽作赤色。是时天女。即作赤色。复起不净观。犹故不能。问曰。尊者阿尼卢头。何故语诸天女作种种色耶。答曰。彼作是念。移转其色。我或能起不净观。复次欲观彼色好不好相故。如是语。复作是念。白色随顺骨相。彼若作白色者。我能作不净观。即语言。姊妹。汝作白色。是时天女。即作白色。起不净观。犹故不能。复作是念。此诸天女。端正殊妙。即时默然。闭目不看。是时天女。忽然不现。如是义云何通耶。答曰。彼尊者阿尼卢头。虽不能观。余利根者能。如尊者目犍连舍利弗辟支佛佛。问曰。有能于佛身作不净观不耶。答曰。一切声闻辟支佛能观。而不能作不净想。所以者何。佛身极明净。极妙极胜。无诸过咎。众生乐见故。是故一切声闻辟支佛。不能作不净观。唯佛能观。复有说者。声闻亦能观。所以者何。不净有二种。一是色过患。二是色缘起。不能观色过患。而能观色缘起。不净观。复有二种。一是总相。二是别相。能观总相。不能观别相。念处者。根本而言。非念处方便而言。是身念处智者。与等智相应。根者。总与三根相应。定者。不与定相应。过去未来现在者。是三世法。缘过去未来现在者。过去即缘过去法。现在者即缘现在法。未来不生者。缘三世。当生者。缘未来。善不善无记者是善。缘善不善无记者三种尽缘。缘无记法多。三界系者欲色系。缘三界者缘欲界。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是非学非无学。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缘非学非无学。见道断修道断无断。是修道断。缘见道断修道断不断者。是缘修道断。缘自身他身者。缘自身亦缘他身。缘名缘义者是缘义是离欲得。方便得者。亦是离欲亦是方便。离欲得者离欲界。欲得初禅地者乃至离三禅。欲得第四禅地者。最后身凡夫人圣人。得曾所得。亦得未曾得。其余凡夫。得曾所得。离欲得者。离欲时得。后作方便。起现在前。佛不以方便起现在前。辟支佛起下方便。声闻或作中方便。或作上方便。起现在前不净观。有作方便而得。后作方便起现在前。问曰。何等人能起不净观耶。答曰。凡夫圣人俱能。圣人者。从须陀洹。乃至阿罗汉。何处起者。答曰。先作是说。欲界中是三方。非郁单越。欲界天中。不能使初行现在前。所以者何。以无青等死尸故。先于人中得。后于彼起现在前。闻思修者。是三种。欲界者是闻思修。色界者是闻修。问曰。观一切是骨。而一切非骨。云何此观非颠倒耶。答曰。能断结故。非是颠倒。问曰。观房舍是骨。此观何所缘耶。答曰。或有说者。缘本所见塚间骨琐复有说者缘房舍中所有虚空界。评曰。此是虚想。观其所观。即缘彼法。如是说者妙。问曰。此不净观。为在意地。为在六识身耶。答曰。是意地缘于形色。非五识身。问曰。若是意地非五识身者。此经云何通。如说。眼见色作不净思惟。答曰。先眼识见色。后意地作不净思惟。复有说者。从其门从其道。如六喜观行。是意识地。从眼门道生。乃至身门道生。是故说六不净观。当知亦如是。问曰。从眼门道生不净观。作如是说者可尔。如彼经说。耳闻声。鼻嗅香。身觉触。意知法。作不净思惟。此云何通。所以者何。除色入余入。非不净观境界。答曰。或有说者。不净观不缘声等。更有胜行。能厌离声等。复有说者。为色爱所覆。修不净观。为声香味触法爱所覆。亦修不净观。故作如是说。复有说者。行者观形色是不净。形色所依声香味触法。更以胜不净观厌离行观。故作如是说。复有说者。行者善修不净观。能伏作色。复欲伏于声等境界。若能伏者善。若不能者。还修不净观。犹如斗军时。先安营垒。然后出阵。与怨共斗。若胜怨者善。若不胜者。便还营垒。彼亦如是。是故作如是说。经说。有五现见三昧。云何为五。如说。汝等比丘。当如实观察此身。从足至顶发。种种不净。充满其中。所谓发毛爪齿薄皮厚皮。筋脉肉骨心肺脾肾。肝胆澹荫大小肠胃。屎尿涕唾口中流涎。肪[月*册]髓脑及以脑腕。脓血汗泪生藏熟藏。犹如有人。于门窓向观见仓中种种杂穀。谓胡麻粳米大。小诸豆大麦小麦等。比丘如实观察此身。亦复如是。若能如是观者。是名初现见三昧。复次比丘。如实观察此身。乃至广说。除去血肉。唯观白骨。识于中行。若能如是观者。是名第二现见三昧。复次比丘。如实观察此身。乃至广说。观于骨身。识于中行。亦住今世。亦住来世。若能如是观者。是名第三现见三昧。复次比丘。如实观察此身。乃至广说。但观骨身。识在中行。住于来世。不住今世。若能如是观者。是名第四现见三昧。复次比丘。乃至观身白骨。识在中行。不住今世。亦不住来世。若能如是观者。是名第五现见三昧。问曰。此五现见三昧。谁之所有。答曰。第一第二现见三昧。凡夫圣人所有。第三者。是须陀洹斯陀含所有。第四者。阿那含所有。第五者。阿罗汉所有。问曰。第一第二三昧。是现见可尔。所以者何。因现见生故。观识行时。云何是现见。答曰。现见是其方便。从现见生故。亦名现见。诸法立名处多。或以自体故立名。或以所依故立名。或以相应故立名。或以对治故立名。或以行。或以缘。或以行缘故立名。或以方便故立名。自体立名者。如谛如阴。谛者。体是逼切故名苦谛。乃至体是求故名道谛。体是色故名色阴。乃至体是识故名识阴。所依立名者。如眼识依眼生故名眼识。乃至意识依意生故名意识。相应立名者。如意业意行。如意触生爱。此法与意相应故立名。对治立名者。如法智比智。若法对治欲界。是名法智。若法对治色无色界。是名比智。行立名者。如苦智集智。所以者何。此智缘同行不同。缘立名者。如无相三昧。缘无十想法故。名无相行。缘立名者。如灭智道智。所以者何。此二智行不同。缘亦不同。方便立名者。如他心智空处识处五现见三昧。以现见为方便。生此定故。名现见三昧。问曰。不净观。何故名现见三昧耶。答曰。能生现见三昧故。

问曰。何故佛不净观。独名无上耶。答曰。或有说者。佛不净观。能胜伏一切境界故。独名无上。声闻辟支佛所有不净观。不能胜伏一切境界。如尊者阿尼卢头。不能胜伏境界。不名无上。复有说者。佛不净观是骨观。观骨是骨。观筋肉等是筋肉。乃至广说。评曰。若作是说通。佛是少境界。不净观者。如前说者好。能胜一切境界故。独称无上。

如佛告目揵连提舍梵天。何以不为汝说第六人住无相。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中。佛住舍卫国祇陀林中给孤独精舍。尔时有三梵天。身光明照曜。以夜初分。来诣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在一面立。时一梵天白佛言。世尊。婆翅多国。有众多比丘尼命过。第二梵天。复白佛言。世尊。彼命过者。有是有余涅槃者。第三梵天。复白佛言。世尊。彼命过者。有是无余涅槃者。时诸梵天。说是语已。绕佛三匝。忽然不现。尔时世尊。过此夜已。使敷床坐。于僧中坐已。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昨夜初分。有三梵天。光明照曜。来诣我所。乃至第三梵天。说是语已。绕我三匝。忽然不现。尔时大目揵连。在彼众中。作是思惟。彼天有如是知见。言是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者。是何天耶。尔时大目揵连。随其所应。即入三昧。三昧力故。于祇陀林。忽然不现。住梵天上。去提舍梵天不远。尔时目揵连。从三昧起。诣提舍梵天所。到已作如是言。提舍。何等梵天。有如是知见。知是有余涅槃。知是无余涅槃。问曰。如目揵连知见。胜于梵天。百千万分。何以问于梵天耶。答曰。欲显提舍梵天功德故。此天本是目揵连弟子。得阿那含果。有大功德。彼诸梵天。无有识者。欲显彼功德令诸梵众恭敬尊重故。是以问之。时提舍梵天。答目揵连言。此梵身诸天。有如是知见。能知有余涅槃者。尔时目揵连。问提舍梵天。一切梵身诸天。尽有此知见。知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不也。提舍梵天答曰。非一切梵身天有如是知见。乃至广说。此诸梵天。虽有天寿妙色名誉。而不知足。不知如实最上远离法者。无是知见。若诸梵天。有寿色名誉。而行知足。能知如实最上远离法者。有如是知见。尊者目揵连。复问提舍梵天。此诸梵天云何能知。提舍言。尊者目揵连。若诸比丘。得阿罗汉道是俱解脱。是诸梵天。作是思惟。若此大德有身之时。人天皆见。若身坏命终。人天更不复见。不但俱解脱。若比丘得阿罗汉。是慧解脱。是诸梵天。作是思惟。此比丘得阿罗汉是慧解脱。此大德有身之时。人天皆见。乃至广说。不但慧解脱也。若比丘是身证。此大德亦能胜进。得无学根见到信解脱语亦如是。问曰。彼诸梵天。何以不说坚信坚法耶。答曰。或有说者。若是彼天境界者则说。坚信坚法。非其境界。是故不说。复有说者。若是诸梵所行法者则说。此法非其所行。是故不说。尔时目揵连。闻提舍梵天所说心生欢喜。随其所应。即入三昧。以三昧力。从梵天没。到祇陀林。尔时尊者目揵连。从三昧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先共提舍梵天所论说事。具以白佛。尔时世尊。告目揵连言。提舍梵天。不说第六人行无相耶。尔时大目揵连。即从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今正是时。唯愿世尊说第六人行无相。若诸比丘闻已。当奉行之。佛告目揵连。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说。目连当知。若比丘。不观一切相入心无相三昧。是名第六人行无相。佛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此论是佛经优波提舍。诸经所不说。今欲说故而作此论。

云何第六人行无相。答曰。坚信坚法。是第六人行无相人。所以者何。七种圣人。摄一切圣人。提舍梵天。已说五种。不说此二种。是以知之。问曰。此二人。何以说行无相者耶。答曰。彼尊者不可施设立名。在此在彼。乃至广说。问曰。此是二人。何以说一耶。答曰。即如文说。此二俱不可施设立名。在此在彼。以义同故。说名为一。复有说者。此二俱不起不相似心。复有说者。此二所行心等。俱有十五心故。复有说者。此二俱不起期心故。复有说者。此二俱是不可施设。俱是无言说。俱是速疾道。以是义故。二人为第六人。问曰。彼五人是行无相人耶。何以说此行无相者。名第六行无相人。答曰。彼五人者。非行无相人。唯此名行无相人。问曰。若然者。何以说此是第六行无相人。答曰。此是数法第六。非是行无相第六。余处亦说已害第五常行。前四非是常。唯第五者是常。以数法故。第五者是常。非四尽是常。如说。第六增上。五亦如是。如是以数法故言第六。非无相故言第六也。问曰。此所说无相无相解脱门。不动法心解脱。亦说是无相。非想非非想处。亦说是无相。此四有何差别。答曰。此中说见道是无相。所以者何。此是速疾道。不起期心。若人入此法者。不可施设。在此在彼。故说无相。无相解脱门。言无相者。以缘无十相法故言无相。不动法心解脱。言无相者。不为诸烦恼相所覆蔽。亦不更生烦恼相。故言无相。非想非非想处。言无相者。以彼处愚劣不勐利不决定所行以疑。彼无了了想相。无了了非想相。是故言无相。见道有十五心。第十六心俱道比智是修道。声闻能知见道中二心。谓苦法忍。苦法智。若欲观第三苦比忍心。是时乃知第十六道比智相应心。辟支佛知见道中三心。谓苦法忍。若法智。若欲知苦比忍时。是时乃知第八集比智相应心。佛世尊。知见道中所更相续心。问曰。何故声闻知见道中二心。辟支佛知三心。佛悉知耶。答曰。他心智。知相似境界。不知不相似境界。世俗知世俗心心数法。无漏知无漏心心数法。法智知法智分。比智知比智分。声闻辟支佛。作方便他心智。乃现在前。行者欲入见道。声闻他心智现在前。是时知见道中二心。谓苦法忍俱心。苦法智俱心。行者入比智分。声闻作比智分他心智方便。起比智分他心智现在前。欲知第三心。乃知第十六心。行者欲入见道。辟支佛作法智分他心智方便。行者入见道。辟支佛起法智分他心现在前知二心。谓苦法忍苦法智。行者入比智分。辟支佛作比智分他心智方便。起比智分他心智现在前。欲知第三苦比忍心。乃知第八集比智心。佛不作方便。他心智现在前。如行者起见道中一一刹那现在前。佛亦起他心智。知见道一一所更相续心。

问曰。有能施坚信坚法人食者不也。答曰不能。若施衣服床座则能。食则不能。所以者何。此是速疾道故。若入此道。必不起期心。不可施设。在此在彼。是故不能施其食。问曰。若不能施其食者。优伽长者经云何通。如说。居士此是须陀洹。此是向须陀洹。乃至广说。答曰。此是天语此天。或有说。是魔王眷属。欲娆乱居士心故。复有说者。彼天是余鬼。欲欺诳居士故。作如是说。复有说者。此天是居士家中受记祠神。欲令居士心生欢喜。亦欲示现情相亲近故。作如是说。复有说者。此天是彼居士本日亲属。欲示其福田非福田故。作如是说。问曰。天于居士。纵令极亲。非其境界。何由而知。答曰。向须陀洹果有二种。一是假名。二是真实。若真实者。非其境界。若假名者。是其境界。复有说者。有能施其食者。而彼未食。所以者何。如行者入见道。若弟子。若比坐。为其受食。若檀越以食着其草上。若衣裓上。如余经说。婆陀利于意云何。若比丘是坚信。我语之言。汝于污泥。以身为桥。我欲从上而过。为违我言不。答言不。此亦说假名须陀洹向。非是真实。所以者何。真实须陀洹向者。不起不相似心。闻佛所说故。复有说者。此中亦说真实须陀洹向。问曰。彼不起不相似心。能闻佛所说。云何言是真实耶。答曰。虽不闻佛所说。以深心敬重佛故。假令见道可起者。亦当随顺佛言。是故佛作是言。有如是功德者。随顺我言。何况汝无功德者也。

如说。世尊转法轮。地神唱言。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断疑故。人谓地神有现前了了智。知佛转法轮。非是比相智。欲说地神无有现前了了智。有比相智。知佛转法轮故。而作此论。

◎问曰。转法轮非是生得智境界。地神云何知耶。答曰。以五事故知。一世尊起世俗心故知。问曰。何故世尊起世俗心。答曰。见三阿僧祇劫所行今有果报。生欢喜故。起世俗心。复有说者。见本所立弘誓今已果故。复有说者。见本所立愿今已果故。复有说者。欲饶益他意令满足故。以是事故。世尊欲令他知起世俗心。乃至畜生亦知。何况地神。世尊或起世俗心。舍利弗等诸大声闻。入顶第四禅。以愿智力。尚不能知。或时起世俗心。乃至畜生亦能知。二者亦告他。问曰。佛何故告他耶。答曰。欲现善说法中所言诚谛故。复有说者。欲现三阿僧祇劫所行有果报故。复有说者。欲显憍陈如是世良福田故。复有说者。欲令人天生信敬心故。复有说者。欲现非如世师悋法已破法悋故。复有说者。欲现己身是大人法故。复有说者。欲现己身是聪明人故。如说。有三事是聪明相。谓所思是善。所行是善。所言是善。以是事故告他。三者彼尊者亦起世俗心。问曰。彼尊者何故起世俗心耶。答曰。彼尊者令无始生死今有边故。除无量苦。断恶道因。生决定聚得见真谛故。复有说者。见本所立誓本所立愿本所行事今有果故。起世俗心。四者彼尊者亦告他。问曰。何故告他耶。答曰。欲现善说法中所言诚谛故。复次欲现世尊三阿僧祇劫所行今有果故。复次欲现佛法有大威势故。亦欲现色身为世福田故。复次欲生五人等欣仰心故。复次欲显现如来大功用故。复次欲现佛法是神变出离法故告他。五者从大威德天边闻。问曰。何者是大威德天耶。答曰。或有说者。是净居天。复有说者。是欲界天。见真谛者。复有说者。是欲界天。曾见过去佛者。所以者何。过去诸佛。转法轮时。有如是相。今现是相。知佛欲转法轮。即便告他。从彼得闻。

问曰。云何是法轮义。答曰。或有说者。法体法性义。是法轮义。复有说者。选择法义。是法轮义。复有说者。能现见法义。是法轮义。复有说者。净法眼义。是法轮义。复有说者。对治非法轮义。是法轮义。所以者何。如六师自言。是天人师。亦转法轮。然其轮是八邪道。是故对非法轮。是法轮义。问曰。何等是轮义。答曰。速疾义。是轮义。复有说者。舍此趣彼义。是轮义。复次破烦恼义。是轮义。

问曰。何故此轮名梵法轮耶。答曰。以梵世在初具圣道故。名梵法轮。第二第三禅不在初。亦不具圣道。第四禅。虽是佛身初得。而不具圣道。复次梵行者。身中可得故。名梵法轮。复次对非梵行故。名梵法轮。复次破非梵烦恼故。名梵法轮。复次如来等正觉是梵。彼分别解说施设显现。名梵法轮。复次以梵音说故。名梵法轮。复次若具有八圣道处。名梵法轮。复次若有三界见道修道所断烦恼对治法可得处。名梵法轮。不善无记。有报无报。能生二果。能生一果。无惭无愧相应。无惭无愧不相应。有聚体。无聚体。忍对治。智对治。可得处。名梵法轮。复次若有九断知果道。名梵法轮。余三禅中。有五断知果道。无色中。有一断知果道。初禅中。俱有九断知果道。故名梵法轮。亦如经说四十法。二十是不善分。二十是善分。若分别解此四十法。名梵法轮(四十法者如十邪道自称胜有十谤十直道十正见等十直亦如是)。问曰。如善法随顺法轮。可是梵法轮。不善法不随顺法轮。云何言是梵法轮耶。答曰。不以善不善体言是法轮。以缘善不善智。名梵法轮。所以者何此是寂静。无有过咎。不害于他。故名梵法轮。

问曰。何故说见道是法轮修道非法轮耶。答曰。或有说者。速疾义。是法轮义。见道是速疾道。不起期心道故。复有说者。舍此趣彼。是法轮义。见道舍苦趣集。舍集趣灭。舍灭趣道。复有说者。以四事故名法轮。一舍此。二趣彼。三未选者选。四已选者不舍。舍此者。见道中舍苦。趣彼者。趣集。未选择选择者。是集。已选择不舍者。是苦。复有说者。上下义。是法轮义。犹如轮辐。或时在上。或时在下。见道亦尔。或时智忍缘欲界苦在下。或时智忍缘于有顶在上。缘于有顶已。复缘欲界。是故上下义。是法轮义。复有说者。降伏四方天下义。是法轮义。如转轮王所有轮宝。则能降伏四方天下。行者亦尔。以见道轮降伏四谛四方天下。复有说者。独如辐毂辋法。辐用持辋。毂用持辐。见道苦忍苦智集忍集智如辐。灭忍灭智如毂。道忍道智如辋。所以者何。此忍智缘一切道故。法智缘法智分。比智缘比智分。复有说者。见道所断结。能生非法八邪法轮。见道能对治此法。故名法轮。尊者瞿沙说曰。八圣道一时在此身中转。故名法轮。正见正觉正精进正念如辐。正语正业正命如毂。正定如辋。此八法皆是中道中修。故名法轮。

佛在波罗[木*奈]国。初转法轮。问曰。菩提树下。已转法轮。何以言波罗[木*奈]国初转法轮。答曰。转法轮有二种。一在自身。二在他身。在菩提树下。是自身转法轮。波罗[木*奈]国。是他身转法轮。以在波罗[木*奈]国他身中初转法轮故。名初转法轮。复有说者。转法轮有二种。有共不共。如声闻辟支佛。是共法轮。佛是不共法转。以转共法轮故。言初转法轮。复有说者。以最初得无我证人故。言初转法轮。复有说者。若是时得胜辟支佛者。言初转法轮。所以者何。辟支佛亦于自身。能转法轮。不能于他身而转法轮。唯佛能于他身而转法轮。复有说者。若于三阿僧祇劫所行得其果处。名初转法轮。所以者何。佛若欲于过去诸佛所般涅槃者。即得随意。所以身心不解。作百千苦行者。但欲利益他故。若我得无上智时。当令无量众生。于生死牢狱。而得解脱。如是愿行。于波罗[木*奈]国。而得满足。故名初转法轮。复有说者。能降伏他故名轮。犹如国王降伏城村一切人民故得名为王。不但降伏宫人。彼直名之为王。如是能降伏他身。名为法王。不独己身名为法王。问曰。若圣道所在身中。即自身名转法轮者。何以名佛转法轮耶。答曰。或有说者。以觉悟故。言佛转法轮所以者何。随彼身中有圣道。若不以佛语光照。则圣道不生。若以佛语光照。则彼身中圣道便生。如池水中。虽有波头摩拘物头分陀利华。若日光不照。则不开不敷不香。日光若照。则开敷香。彼亦如是。复有说者。虽有圣道在彼身中。若不以如来言说之手而转之者。则圣道不生。如转轮王。若不以金轮宝置右手中以左手转之。作如是言。我今轮宝。当有所降伏者。是时诸神则不为转行其轮。若以轮宝。置左手中。以右手旋之。是时诸神则为转行其轮。然转其轮者是神。而王受其名。彼亦如是。复有说者。彼身中虽有圣道。若不得如来缘显发者。则圣道不生。犹如仓中有诸种子。若不以缘发者。牙则不生。彼亦如是。复有说者。彼身中虽有圣道。若如来不以善巧方便名句味身除彼身中障碍者。则圣道不生。若除其障碍。则圣道生。复有说者。有二因二缘。生于正见。一从他闻法。二内自思惟。如从他闻法。名佛转法轮。如内自思惟。言身中自有圣道。如是得于人身。成就四法者。名多有所作。如近善知识。从其闻法。名佛转法轮。如内自思惟。如法修行。言身中有圣道。

问曰。如住苦法忍时。已转法轮。何以道比智时言转法轮耶。答曰。或有说者。住苦法忍时。虽转法轮。而转义未足。道比智时。转义乃足。复有说者。以道比智时有五事应。一得未曾得道。二舍曾得道。三断烦恼同一味故。四顿得八智。五修十六行。是时名转法轮。憍陈如汝解法耶。乃至广说。问曰。此五人皆是解法者。何以独问憍陈如耶。答曰。或有说者。以憍陈如先见圣谛后乃余者。憍陈如见圣谛时。余者方在达分善根。复有说者。以本愿故。先告憍陈如。汝解法耶。答言已解。乃至广说。问曰。世尊何故。三问憍陈如耶。答曰。或有说者。憍陈如见圣谛已。世尊起于知见。观前后际。为憍陈如应在恶道阴界入多。为我于三阿僧祇劫所经刹那须臾顷多。作是观时。见憍陈如应在恶道阴界入多。非我三阿僧祇劫所种刹那须臾顷多。佛见是已。作是思惟。我于三阿僧祇劫修集无量苦行。今得无上智。但能使憍陈如应在恶道阴界入在不生法中。不更为余事者。于我便足。是以三问。复有说者。憍陈如能缘缚一切众生身。一切众生。亦能缘缚憍陈如身。憍陈如见谛已。佛作是念。我今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更不作余事。但断憍陈如及一切众生展转缘缚者。于我便足。是故三问更相吞噉。更相断命。说亦如是。复有说者。为近诽谤故。佛本为菩萨时。出迦毗罗城。是时迦毗罗诸释遣侍者五人。二人是母亲。三人是父亲。二人言受欲得净。三人言苦行得净。当于菩萨修苦行时。言受欲得净者。即便舍去。言苦行得净者。而故给侍菩萨。菩萨舍苦行处已。酥油涂身。食诸饭食。彼言苦行得净者。心生恼乱。即便舍去。是时菩萨身力转增。诣菩提树。降伏众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正觉已。遍观世间。谁先应闻法。我当为说。见郁陀迦子。应先得闻。是时有天。即便白言。郁陀迦子。昨日命终。尔时如来亦说知见。知昨日命终。复作是念。谁次应闻法。我当为说见阿兰迦兰。次应得闻。天复白言。阿兰迦兰丧来七日。佛亦说知见。知阿兰迦兰丧来七日。佛作是念。阿兰迦兰。不闻我法。便为大失。问曰。佛已成道。应为彼人说法。而不为说。云何不名教化失时。尊者瞿沙说曰。佛初成道。心爱敬法。不思余食。未观众生谁应得度。复有说曰。如来大悲。未及彼人。而便命终。复有说者。佛未分众生立为三聚。复有说者。受佛化者。必须根熟。彼根未熟。而便命终。又诸根成熟。必由自心。彼人慢意行禅自称是一切智。必须久时诸根乃熟。问曰。若此人根未熟者。佛何以言彼人不闻我法便为大失。答曰。若彼人不命终者。佛能除其自称一切智心。亦生信佛是一切智。心亦可先令憍陈如前诸根得熟而得受化。若彼一人佛得道后。四十二日。有余命者。能令彼人于我法中大得利益。而彼命行尽故。世尊舍之。若有众生应受化者。如来能自住寿。如待须跋陀罗等。若能住他寿命者。无有是处。复有说者。佛本为菩萨时。是彼人弟子。若当彼人不命终者。当示其师法。亦令彼人知佛所得法。非是彼人本所受法。以是事故。言彼人大失。佛作是念。谁次应闻法。天复白言。阿若憍陈如等五人。次应得闻亦起知见。知阿若憍陈如等次应闻法。佛复作是念。今在何所。天复白言。在波罗[木*奈]国。佛亦起知见。知在波罗[木*奈]国。于时世尊。渐次向波罗[木*奈]国。趣彼五人。是时五人。见世尊来。即共立制。如修多罗广说。憍陈如见真谛已。佛告之言。汝于法解耶。乃至广说。汝今观我有懈慢耶。多行法耶。于离欲法有退失耶。我得甘露法耶。是时憍陈如。极生惭愧。而答佛言。今观世尊。无有懈慢。不行多法。于离欲法。亦无退失。得甘露法。我悉证知。以是事故。而三问之。复次欲满本誓愿故。曾闻此贤劫中。有王名恶行。有仙人名忍辱。时王除去男子。将诸伎女。游戏林间。种种快意。时王疲厌而便眠卧。时诸伎女。为花果故。于林树间。处处求觅。是时仙人。于自住处。闲静禅思。时诸伎女。遥见仙人。即诣其所。顶礼足已。在一面坐。是时仙人。为诸伎女。说欲过患。时王眠觉。四方观视。不见侍人。作是思惟。将无有人将我伎女去耶。其王即时瞋恚拔剑。遍林树间。而推求之。见诸伎女坐仙人边。心生是念。今此大鬼将我伎来。前问之言。汝是谁耶。仙人答言。我是仙人。王复问言。汝于此间何所作耶。仙人答言。行忍辱道。王作是念。此人见我瞋恚。自称忍辱。我今当试为实尔不。复更问言。汝得初禅耶。答言不得。汝乃至得非想非非想定耶。答言不得。其王闻已。瞋恚转增。语仙人言。可申汝臂。以刀断之。而问之言。汝是何人。仙人答言。是忍辱人。如是复断一臂。亦断两足。割其耳鼻。令仙人身。使为七分。复问之言。汝是何人。仙人答言。是忍辱人。仙人语王。今何故生疲厌心。汝若以刀割我身体。令如微尘者。我言忍辱。终无有异。尔时仙人。复作是念。如彼今日断我身体使为七分。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先以大悲。令汝修七种道断汝七使。时恶行王者。今憍陈如是。忍辱仙人者。今世尊是。憍陈如见真谛已。佛之威力。自见己身。本是恶行王。断仙人身。使为七分。亦忆本誓愿。是时世尊告憍陈如。非我违本誓耶。遵本所愿耶。是时憍陈如。即从座起。极怀惭愧。白佛言。世尊。不违本誓。遵本所愿。我愚小作是罪。今重忏悔。以本愿满故。三问阿若憍陈如。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二十一

 

上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下篇:鞞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杂阿毗昙心论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一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

阿毗昙八犍度论

阿毗昙八犍度论序 释道安撰 阿毗昙者。秦言大法也。众...

阿毗昙甘露味论

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上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译失三藏名 布...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序 终南山丰德寺律师道宣撰 观夫...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 失译 佛在舍卫祇桓阿难邠坻阿蓝。...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 僧祐录中失译人名今附宋录 如是我闻...

坐禅三昧经

坐禅三昧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导师说难遇, ...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大般涅槃经后分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大唐南海波凌国沙门若那跋陀罗译...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过去现在因果经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如是我...

能够这样至心念圣号,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身心忧苦众病所恼。有能至心称名念...

明禅法师忆佛源长老:光看书,那是没用的

我一九八四年出家,就一直跟着佛源老和尚。对他印象最...

读楞严经、持楞严咒的功德

读《楞严经》,持《楞严咒》,功德很大,因为《楞严经...

净慧法师寄语2012

今天是2012年的第二天,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祝与会的...

工作如何才能不手忙脚乱

人不可能离开工作,而且愈是有理想,愈是对生活保持积...

人欠你的,天会还你

刚刚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讲到学佛要先学吃亏,世间绝对没...

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以祸为福

原文: 然苦乐祸福,本无一定。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

受苦能消业的前提是什么

问: 《文钞》中说,受苦时作消业想。弟子的困惑是,受...

大乘佛法为什么叫「大」呢

先看大乘,先解释乘这个字,乘是指车乘,车乘有运载的...

【推荐】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古往今来,人类不论富贵贫贱,上至达官贵人,富甲天下...

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

1 打扫心灵 很多人都喜欢房子清扫过后焕然一新的感觉...

少欲知足,诲众清约

少欲知足 宋宏觉禅师戒徒众云:汝既出家,如囚免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