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般舟三昧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般舟三昧经卷下

请佛品第十

跋陀惒菩萨整衣服,长跪叉手白佛言:“我欲请佛及比丘僧,明日于舍食,愿佛哀受请。”佛及比丘僧默然悉受请。

跋陀惒菩萨知佛已受请,起至摩诃波喻提比丘尼所,白比丘尼言:“愿受我请,明日与比丘尼俱,于舍小饭。”摩诃波喻提比丘尼即受请。

跋陀惒菩萨语罗邻那竭菩萨:“舍弟,诸郡国其有新来人,悉请会佛所。”罗邻那竭菩萨前至佛所,为佛作礼,长跪叉手白佛言:“我兄请佛,所有新来人,悉欲请于舍食,愿哀受之。”

跋陀惒菩萨、罗邻那竭菩萨、憍曰兜菩萨、那罗达菩萨、须深菩萨、摩诃须萨和菩萨、因坻达菩萨、和伦调菩萨,悉与宗亲俱,前以头面著佛足,及为比丘僧作礼。作礼已,竟从佛所去,归到罗阅祇国,至跋陀惒菩萨家,共相佐助作诸饭具。四天王、释提桓因、梵三钵,皆共疾来,佐助跋陀惒菩萨作众饭具。

尔时,跋陀惒菩萨,宗亲共庄严罗阅祇国,持若干种杂缯帐覆一国中,其街巷市里皆悬缯幡,举一国中悉散华烧香,作百种味饭具用佛故。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贫穷乞丐者,其饭具适等。何以故?不有偏施,于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悉平等。

跋陀惒与八菩萨,与诸宗亲,以饭时俱往诣佛前,以头面著佛足,却白佛言:“饭食具以办,愿佛可行。”时佛与比丘僧,皆著衣持钵,俱诣来会者,皆随行佛入罗阅祇国中,到跋陀惒菩萨家。

跋陀惒菩萨作是念:“今佛威神故,令我舍极广大,悉作琉璃,表里悉相见,城外悉见我舍中,我舍中悉见城外。”佛即知跋陀惒心所念。佛便放威神,令跋陀惒舍极广大,举一国中人民,悉见于舍中。佛前入跋陀惒菩萨家坐,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各异部悉坐于舍中。跋陀惒菩萨见佛比丘僧坐已,自供养佛、比丘僧,若干百种饭手自斟酌。佛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已乃饭。诸贫穷者悉等与,悉各平足,皆持佛威神恩使之足。跋陀惒菩萨,见佛诸弟子悉饭已,前行澡水,毕竟持一小机,于佛前坐听经。为跋陀惒菩萨及四辈弟子说经,莫不欢喜者,莫不乐闻者,莫不欲闻者。佛以经请比丘僧及诸弟子,佛起与比丘僧俱去。

跋陀惒菩萨饭已,与宗亲俱,出罗阅祇国到佛所,前为佛作礼,皆却坐一面。及罗邻那竭菩萨、桥曰兜菩萨、那罗达菩萨、须深菩萨、摩诃须萨和菩萨、因坻达菩萨、和伦调菩萨、跋陀惒菩萨,见人众皆安坐已前问佛:“菩萨用几事得见现在佛悉在前立三昧?”

佛告跋陀惒菩萨:“菩萨有五事,疾得见现在佛悉在前立三昧,学持谛行心不转。何等为五?一者、乐于深经无有尽时不可得极,悉脱于众灾变去,以脱诸垢中,以去冥入明,诸朦胧悉消尽。”

佛告跋陀惒:“是菩萨逮得无所从来生法乐,逮得是三昧。复次,跋陀惒,不复乐所向生,是为二。不复乐喜于余道,是为三。不复乐于爱欲中,是为四。自守行无有极,是为五。

“菩萨复有五事,疾得是三昧。何等为五?一者、布施心不得悔,无所贪,无所惜,从是不得有所希望,施人已后不复恨。复次,跋陀惒,菩萨持经布施,为他人说经,所语者安谛,无有疑,无所爱惜,说佛深语身自行立是中。复次,跋陀惒,菩萨不嫉妬,所作无有疑,却睡卧,却五所欲,不自说身善,亦不说他人恶。若有骂者,若有形者,亦不得恚,亦不得恨,亦不得瞋。何以故?入空行故。复次,跋陀惒,菩萨是三昧自学复教他人,书是经著好疋素上使久在。复次,跋陀惒,菩萨所信多乐,敬长老及知识,于新学人若得所施,当念报恩,常有识信,受人小施念报大,何况于多者!菩萨常乐重于经,弃捐无反复之意,常念有反复,如是者得三昧疾。”

佛尔时颂偈言:

“常爱乐法在深解, 于诸习欲不贪生,

 游步五道无所著, 如是行者得三昧。

 好喜布施不想报, 所惠无著不退念,

 所与不见有受者, 唯欲得解佛深慧。

 愍伤众生行布施, 其心喜勇不悔恨,

 常立布施及戒忍, 精进一心智慧事。

 具足六度摄一切, 慈悲喜护四等心,

 善权方便济众生, 如是行者得三昧。

 若有兴施除悭贪, 其心欢踊而授与,

 既施之后恒欣喜, 如是行者得三昧。

 晓知经法分别句, 闻深要义佛所教,

 讲说微妙道德化, 如是行者得三昧。

 其人学诵是三昧, 具足解慧为人说,

 令此经法得化存, 如是行者得三昧。

 常不秘奥佛经法, 不望供养乃为讲,

 唯求安隐佛道地, 如是行者得三昧。

 除去所著弃诸盖, 捐去贡高及慢大,

 不自称誉说彼短, 终不复起吾我想。

 其有寂定意不起, 便能解是道定慧,

 弃捐谀谄心清净, 用是速逮不起忍。

 常行至诚无绮饰, 其愿具足无缺减,

 植众正德无邪行, 爱乐法者得道疾。

 所诵习经常不忘, 常护禁戒清净行,

 如是行者得佛疾, 何况奉是寂三昧!”

佛告跋陀惒菩萨:“往昔无数劫,提和竭罗佛时,我于提和竭罗佛所,闻是三昧即受持是三昧,见十方无央数佛,悉从闻经悉受持。尔时诸佛悉语我言:‘却后无央数劫,汝当作佛,名释迦文。’”

佛告跋陀惒菩萨:“我故语汝,今自致作佛。是三昧若曹当学,为知内法第一,众所不能及,出众想去。其有于是三昧中立者,念得佛道。”

佛尔时颂偈言:

“忆念我昔定光佛, 于时逮得是三昧,

 即见十方无数佛, 闻说尊法深妙义。

 譬有德人行采宝, 所望如愿辄得之,

 菩萨大士亦如是, 经中求宝即得佛。”

跋陀惒菩萨白佛:“当云何守是三昧?天中天。”

佛告跋陀惒菩萨:“色不当著,不当有所向生,当行空,是三昧当守。何等为三昧?当随是法行。复次,跋陀惒,菩萨自观身无身,亦无所观,亦无见,亦无所著,本亦无所盲,亦无所聋。如经中法,视住亦无所见,亦无所著,无所著为守道者;于法中无所疑,不疑者为见佛,见佛者为疑断。诸法无所从来生。何以故?菩萨有法疑想便为著。何等为著?有人、有寿命、有德、有阴、有人、有对、有想、有根、有欲,是为著。何以故?菩萨见诸法无所著,是念亦不见。何等为不见?譬如愚人学余道自用,有人谓有身,菩萨不作是见。菩萨何等为见?譬如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阿惟越致、辟支佛、阿罗汉所见,不喜不忧;菩萨如是见,亦不喜亦不忧;守是三昧,亦不喜亦不忧。譬如虚空,无色无想,清净无瑕秽;菩萨见诸法如是,眼无所挂碍见诸法,用是故见诸佛。见诸佛如以明月珠持著琉璃上,如日初出时,如月十五日在众星中央时,如遮迦越王与诸群臣相随时,如忉利天王释提桓因在诸天中央时,如梵天王在众梵天中央最高坐,如炬火在高山顶烧,如医王持药行愈人病,如师子出独步,如众野鹰飞行虚空中道有导,如冬月高山上积雪四面皆见,如天地大界金刚山却臭秽,如下水持地,如风持水,诸秽浊悉清净,如虚空等,如须弥山上忉利天为庄严,诸佛如是,佛持戒,佛威神佛功德,无央数国土悉极明;是菩萨见十方佛如是,闻经悉受得。”

佛尔时颂斯偈言:

“佛无垢秽离尘劳, 功德众竟无所著,

 尊大神通妙音声, 法鼓导义喻诸音。

 觉天中天脱诸慧, 种种香华以供养,

 以无数德奉舍利, 旛盖杂香求三昧。

 闻法普妙学具足, 远离颠倒喻灭度,

 终不想著于空法, 当志解妙无碍慧。

 清净如月日出光, 譬如梵天立本宫,

 常清净心念世尊, 意无所著不相空。

 譬如冬月高山雪, 若如国王人中尊,

 摩尼清净超众宝, 观佛相好当如是。

 如鹰王飞前有导, 虚空清净无秽乱,

 紫磨金色佛如是, 佛子念此供养尊。

 去诸幽冥除暗愚, 即悉速逮净三昧,

 捐舍一切诸想求, 无垢秽行得定意。

 无有尘劳释垢秽, 弃去瞋恚无愚痴,

 其目清净自然明, 念佛功德无碍慧。

 思佛世尊清净戒, 心无所著不想求,

 不见吾我及所有, 亦不起在诸色相。

 舍离生死无众见, 弃舍贡高慧清净,

 远除憍慢不自大, 闻寂三昧离邪见。

 其有比丘佛子孙, 信比丘尼清信士,

 除去贪欲清信女, 念精进学得是法。”

无想品第十一

佛告跋陀惒菩萨:“若有菩萨,欲学是三昧疾得者,当先断色、思想,当弃自贡高;已断思想,已不自贡高,已却当学是三昧。不当诤。何等为诤?诽谤于空是故不当共诤。不当诽谤空,却诵是三昧。”

佛告跋陀惒:“若有菩萨学诵是三昧者,有十事于其中立。何等为十?一者、其有他人,若馈遗钵、震越、衣服者不嫉妬;二者、悉当爱敬人,孝顺于长老;三者、当有反复念报恩;四者、不妄语远离非法;五者、常行乞食不受请;六者、当精进经行;七者、昼夜不得卧出;八者、常欲布施天上天下,无所惜终不悔;九者、深入慧中无所著;十者、先当敬事善师视如佛,乃当却诵是三昧。是为十事,当如法,作是行者便得八事。何等为八事?一者、于戒清净至究竟;二者、不与余道从事,出入智慧中;三者、于智慧中清净,无所复贪生;四者、眼清净,不复欲生死;五者、高明无所著;六者、清净于精进自致得佛;七者、若有人供养者不用故喜;八者、正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动。是为八事。”

佛尔时颂偈言:

“有黠慧者不起想, 弃捐贡高及自大,

 常行忍辱无粗漏, 尔乃为学是三昧。

 智者心明不诤空, 无想寂定是灭度,

 不诽谤法莫诤佛, 如是行者得三昧。

 明者于是无憍慢, 常念佛恩及法师,

 坚住净信志不动, 尔乃为学是三昧。

 心不怀嫉远杳冥, 不起狐疑常有信,

 当行精进不懈怠, 如是行者得三昧。

 比丘学是常分卫, 不行就请及聚会,

 心无所著不畜积, 如是行者得三昧。

 设使手得斯法教, 及持奉行此经卷,

 已具足意待如佛, 然后学诵是三昧。

 住是至德行诚信, 设有学诵三昧者,

 速逮疾得是八法, 清净无垢诸佛教。

 其清净戒有究竟, 三昧无瑕得等见,

 以为空净于生死, 住于是法得具足。

 智慧清净无有余, 无秽行者亦不著,

 博闻采智舍唐捐, 得行如是为黠慧。

 志精进者无所失, 于供养利而不贪,

 疾得无上成佛道, 学如是德为明智。”

十八不共十种力品第十二

佛言:“得是上八事者,便获佛十八事。何等为十八事?一者、用其日得佛,用其日般泥洹,从初得佛日,至般泥洹日佛无难;二者、无短;三者、无忘;四者、无不定时;五者、终无生法想言我所;六者、无有不能忍时;七者、无有不乐时;八者、无有不精进时;九者、无有不念时;十者、无有不三昧时;十一者、无有不知时;十二者、无有不脱见慧时;十三者、过去无央数世事无有能止佛无所挂碍所见慧时;十四者、当来无央数世事无有能止佛无所挂碍所见慧时;十五者、今现在十方无央数世事无有能止佛无所挂碍所见慧时;十六者、身所行事智慧,是本常与智慧俱;十七者、口所言事智慧,是本常与智慧俱;十八者、心所念事智慧,是本常与智慧俱。是为佛十八事。”

佛告跋陀惒:“若有菩萨无所复著,求法悉护学是三昧者,有十法护。何等为十法护?佛十种力。何等为十种力?一者、有限无限悉知,二者、过去、当来、今现在本末悉知,三者、弃脱定清净悉知,四者、诸根精进种种各异所念悉知,五者、种种所信悉知,六者、若干种变无央数事悉知,七者、悉晓了悉知,八者、眼所视无所挂碍悉知,九者、本末无极悉知,十者、过去、当来、今现在悉平等无所适著。”

佛告跋陀惒:“若有菩萨,无所从生法悉护,是菩萨得佛十种力。”

佛尔时颂偈言:

“十八不共正觉法, 世尊之力现有十,

 设使奉行是三昧, 疾速逮此终不久。”

劝助品第十三

佛告跋陀惒:“是菩萨持有四事,于是三昧中助其欢喜。过去佛时持是三昧助欢喜,学是经者自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其智悉具足,我助欢喜如是。复次,跋陀惒,当来诸佛,求菩萨道者,于是三昧中助欢喜,学是三昧者自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其智悉具足,其皆助欢喜如是。复次,跋陀惒,今现在十方无央数佛,本求菩萨道时,于是三昧中者助欢喜,学是三昧者自致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其智悉具足,其皆助欢喜福。令其与十方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共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持是三昧助欢喜功德令其疾得是三昧,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得不久。”

佛告跋陀惒:“是菩萨功德,于是三昧中四事助欢喜,我于是中说少所譬喻。譬如人寿百岁堕地行,至百岁无有休息时,其人行使过疾风周匝四方上下。云何,跋陀惒,宁有能计其道里者不?”

跋陀惒言:“无有能计其道里者,天中天。独佛弟子舍利弗、罗阿惟越致菩萨,乃能计之耳!”

佛告跋陀惒:“我故语诸菩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取是四方上下诸国土,其人所行处,满中珍宝布施与佛,不如闻是三昧。若有菩萨闻是三昧,于是四事中助欢喜,其福出过布施佛者,百倍、千倍、万倍、亿倍!若见不?跋陀惒,是菩萨助欢喜,其福宁多不?用是故当知之,是菩萨助欢喜,其福甚尊大!”

佛尔时颂偈言:

“于是经教中, 持有四事劝,

 过去及当来, 现在诸世尊,

 劝助功德行, 度脱诸十方,

 蜎飞之蠕动, 悉逮平等觉。

 譬如此周匝, 四方及上下,

 人生行百岁, 尽寿行不息,

 欲有计道里, 其数难度量,

 独佛弟子知, 不退转菩萨。

 满中珍宝施, 不如闻是法,

 四事之劝助, 其福出彼上。

 跋陀且观是, 四事之欢喜,

 布施亿万倍, 不与劝化等。”

师子意佛品第十四

佛尔时告跋陀惒:“乃去久远世时,其劫阿僧祇,不可计不可数不可量不可极阿僧祇,乃尔时有佛,名私诃摩提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其威神无有与等者,安隐于世间,于经中之尊,天上天下号曰天中天。于是国土空闲之处,是阎浮利国土丰熟人民炽盛乐。是时阎浮利内,纵广十八万拘利那术踰旬。是时阎浮利内,凡有六百四十万国。尔时阎浮利有大国名跋登加,其国中有六十亿人,私诃摩提佛在是国中。有遮迦越王名惟斯芩王,往到私诃摩提佛所,为佛作礼却坐一面。时私诃摩提佛,即知其王心所念,便为说是三昧。其王闻是三昧助欢喜,即时珍宝散佛上,其心即念:‘持是功德令十方人民皆安隐。’

“时私诃摩提佛般泥洹后,惟斯芩遮迦越王,其寿终已后,还生王家作太子,名梵摩达。尔时阎浮利,有比丘高明名珍宝,是时为四部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是三昧。梵摩达太子,闻是三昧助欢喜心,踊跃乐喜闻是经,持珍宝直百亿,散是比丘上;复持好衣供养之,以发意求佛道。时与千人俱,于是比丘所剃头须作沙门,即于是比丘所从索学是三昧。与千比丘共,承事师八千岁不休懈前后一反得闻是三昧。

“是比丘辈闻是三昧四事,助欢喜入高明之智;持是助欢喜功德,却后更见六万八千佛,辄于一一佛所闻是三昧,自守学复教他人学。其人持是助欢喜功德,其后得作佛,名坻罗惟是逮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时是千比丘,从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皆名坻罗首罗郁沉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教不可计人民皆求佛道。”

佛告跋陀惒:“何人闻是三昧不助欢喜者?何人不学者?何人不为他人说者?何人不守者?”

佛告跋陀惒:“若有菩萨,守是三昧者疾逮得佛。跋陀惒,若有菩萨在四十里外,闻有持是三昧者,菩萨闻之便当行求往到其所。但闻如有是三昧常当求之,何况乃得闻学者!若去百里者,若远四千里,闻有持是三昧者,当行学到其所,但得闻知,何况乃得闻学者!”

佛言:“去人远者常当自行求,何况去人十里、二十里,闻有持是三昧者,不行求学?跋陀惒,若有菩萨,闻是三昧欲行至彼,闻求是三昧者,当承事其师十岁、百岁,悉具足供养瞻视。是菩萨不得自用,当随其师教,常当念师恩。”

佛言:“我故相为说之:若菩萨闻有是三昧处去四千里者,欲往到其所,设不得闻是三昧者。”佛言:“我告若曹,其人用精进行求故,终不复失佛道,会自致作佛。见不?跋陀惒,菩萨闻是三昧念欲求不离,其得利甚尊。”

佛尔时颂偈言:

“我念过去有如来, 人中尊号私诃末,

 尔时有王典主人, 至于彼佛闻三昧,

 至意黠慧听此经, 心悦无量奉持法,

 即以珍宝散其上, 供师子意人中尊,

 心念如是而叹言:‘我身于此当来世,

 奉行佛教不敢缺, 亦当逮得是三昧。’

 用是福愿寿终后, 辄复来还生王家,

 尔时见尊大比丘, 号曰珍宝智博达,

 应时从闻是三昧, 踊跃欢喜即受持,

 供以好物若千亿, 珍宝妙衣用道故。

 即与千人除须发, 秉志乐求是三昧,

 同时具足八千岁, 常随比丘不舍离。

 一反得闻不复二, 是三昧者譬如海,

 执持经卷讽诵说, 其所生处闻三昧。

 用积累是功德故, 当见诸佛大神通,

 其所具足八万岁, 所见诸佛辄供养。

 曾值诸佛六万亿, 加复供养六千尊,

 闻所说法大欢喜, 然后得见师子佛。

 蒙此功德生王家, 见佛号曰坚精进,

 化无数亿诸人民, 度脱一切生死恼。

 讽诵学是法以后, 便复见佛名坚勇,

 天上世间诵其称, 闻三昧声得作佛。

 何况受持诵说者, 于众世界无所著,

 广宣分流是三昧, 未曾疑忘于佛道!

 此三昧经真佛语, 设闻远方有是经,

 用道法故往听受, 一心讽诵不忘舍。

 假使往求不得闻, 其功德福不可尽,

 无能称量其德义, 何况闻已即受持!

 设有欲求是三昧, 当念往时彼梵达,

 教习奉行莫退转, 比丘得经当如是。”

至诚佛品第十五

佛言:“乃往昔时复有佛,名萨遮那摩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时有比丘名和轮,其佛般泥洹后,是比丘持是三昧。我尔时作国王刹利种,于梦中闻是三昧,觉已便行求持是三昧比丘,即从作沙门,欲得于是比丘所一反闻是三昧。承事师三万六千岁,魔事数数起不得一反闻。”

佛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我故语若曹:若曹当疾取是三昧无得忘失,善承事其师,持是三昧至一劫、若百劫、若千劫莫得有懈倦,趣当得是三昧。守善师不离,若饮食、资用、衣服、被、床卧,千万珍宝以用上师,供养于师无所爱惜。设无有者当行乞食给趣,当得是三昧莫厌。”

佛言:“置是所供养者此不足言耳!常当自割其肌供养于善师,常不爱惜身,何况其余!当承事善师如奴事大夫。求是三昧者当知是,得是三昧已当坚持,常当念师恩。”

佛言:“是三昧难得值,正使求是三昧至百亿劫,但欲得闻其名声不能得闻,何况得学者,转复行教人?正使如恒边沙佛刹,满其中珍宝持用布施,其福宁多不?不如书是三昧持经卷者,其福极不可计!”

佛尔时颂偈言:

“我自识念往世时, 其数具足六万岁,

 常随法师不舍离, 初不得闻是三昧。

 有佛号曰其至诚, 时知比丘名和轮,

 彼佛世尊泥曰后, 比丘常持是三昧。

 我时为王君子种, 梦中逮闻是三昧,

 和轮比丘有斯经, 王当从受此定意。

 从梦觉已即往求, 辄见比丘持三昧,

 即除须发作沙门, 学八千岁一时闻。

 其数具足八万岁, 供养奉事此比丘,

 时魔因缘数兴起, 初未曾得一反闻。

 是故比丘比丘尼, 及清信士清信女,

 持是经法嘱汝等, 闻是三昧疾受行。

 常敬习持是法师, 具足一劫无得懈,

 勿难千亿用道故, 当得闻是法三昧。

 衣服床卧若千亿, 比丘家家行乞食,

 以用供养于法师, 精进如是得三昧。

 灯火饮食所当得, 金银珍宝供养具,

 尚当自割其肌肉, 以用供养况饮食!

 明者得法疾持行, 受学经卷有反复,

 是三昧者难得值, 亿那术劫常当求。

 所周旋处闻是法, 当普宣示诸学者,

 假使亿千那术劫, 求是三昧难得闻。

 设令世界如恒沙, 满中珍宝用布施,

 若有受是一偈说, 敬用功德过于彼!”

佛印品第十六

佛于是语跋陀惒:“若有菩萨闻是三昧,闻者当助欢喜当学。得学者持佛威神使得学,当好书是三昧著素上,当得佛印印,当善供养。何等为佛印?所识不当行,无所贪,无所求,无所想,无所著,无所愿,无所向生,无所适,无所生,无所有,无所取,无所顾,无所往,无所碍,无所有,无所结,所有尽,所欲尽,无所从生,无所灭,无所坏,无所败,道要道本。是印中,阿罗汉、辟支佛不能坏、不能败、不能缺,愚痴者便疑是印,是印是为佛印。”

佛言:“今我说是三昧时,千八百亿诸天、阿须轮、鬼、神、龙、人民皆得须陀洹道,八百比丘皆得阿罗汉道,五百比丘尼皆得阿罗汉道,万菩萨皆逮得是三昧,皆逮得无所从生法乐于中立,六万二千菩萨不复还。”

佛语舍利弗、罗摩目揵连、比丘阿难、跋陀惒菩萨、罗邻那竭菩萨、憍曰兜菩萨、罗达菩萨、须深菩萨、摩诃须萨和菩萨、因坻达菩萨、和轮调菩萨,佛言:“我从无央数劫求佛道以来,今已得作佛,持是经嘱累若曹,学诵持守无得忘失。若有跋陀惒菩萨学是三昧者,当具足安谛学。其欲闻者当具闻,为他人说者当具说。”

佛说经已,跋陀惒菩萨等,舍利弗、罗摩目揵连、比丘阿难等,诸天、阿须轮、龙、神、人民,皆大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大乘百福相经

大乘百福相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

佛说阿难同学经

佛说阿难同学经(出增一阿含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王...

肇论新疏

肇论新疏卷上 五台大万圣祐国寺开山住持释源大白马寺...

大方广如来藏经

大方广如来藏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

华严五十要问答

锲华严五十要问答序 五十要问答二册者。华严第二祖云...

佛说十二头陀经

佛说十二头陀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如是我闻:...

道行般若经

道行般若经序 释道安撰 大哉智度!万圣资通,咸宗以成...

佛说诸德福田经

佛说诸德福田经 西晋沙门法立、法炬共译 闻如是: 一...

妙莲老和尚传奇

净土法门中,有一种大精进,大勇猛,大行持,非一般人...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问: 如果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大安法师...

蚂蚁三昧

烧香的时候,突然看见一队蚂蚁,从庄严的佛像爬过,它...

大势至菩萨所修念佛三昧之内涵

我们看壬七,势至观根大。这个根大跟前面的根大是不大...

只此数语,便是念佛三昧秘要

前有数行奉寄,想已尘览。顷接手书,乃有尘业情缘,卒...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不受无明妄想的干扰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

【佛教词典】真言阿阇梨

(术语)阿阇梨之名,本通于一般之教师,后乃局于真言...

【佛教词典】汾阳无德禅师语录

凡三卷。宋代楚圆编。又作汾阳善昭禅师语录、无德和尚...

暑期百万佛号闭关经历及感悟

闭关经历 去年暑期,因缘和合,我参加了庐山东林寺八月...

佛教与人生

诸位!今天讲题是佛教与人生。先讲佛教,然后再讲人生...

圣严法师《遵守团体游戏规则》

问:人多意见也多,在道场里是否也一样呢?法师如何解...

不论居士有多大的成就,都应恭敬出家人

不论居士有多大的成就,做多大的善事,见到出家人,都...

果公上人语录

一、要发心培福,有机会就培福,如去庙上带支好香供养...

福报越大,生死业力越大

诸位,我劝大家,你如果你空观的智慧自我意识的这种杂...

遇到美色要念这三个口诀

一般我们爱一个人,我们不敢看,我们觉得不好意思,不...

杀生不异杀佛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

蕅益大师警训略录

流俗知见,不可入道。我慢习气,不可求道。未会先会,...

佛像到底可不可以戴在身上

佛像到底可不可以戴在身上?佩戴佛像是什么时候开始流...

释尊三事笑缘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经过市集时,看见一位卖鱼的老人...

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要思惟死亡的痛苦,才能生起修道之心。如何以念死法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