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转五浊而成清泰

大安法师  2022/08/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转五浊而成清泰

【疏文】

上言灵明湛寂之体,本无清浊向背,毕竟平等,惟是一心。今谓约生灭门,以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则无明所覆,失本流末,浑乱真体,故名曰浊。如澄泥沙,复使净洁,斯之谓清。即指转五浊而成清泰也。

上面详明讨论的灵明湛寂,寂照不二,光寿交融之体性,乃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清净本然,本无清浊向背,凡圣是非之分别。以从本以来,离诸名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妙净宝觉。

今赞誉此阿弥陀经妙德,乃是约生灭门说。只因我等凡夫,不了真如体性,平等一相一味,即此不知,即是根本无明。由明立所,觉明为咎,于无相中生起幻相,于无分别中妄生分别执着,则此妙明真性而为根本无明所覆盖,故而失却故乡明月,舍父逃逸,客走他乡,竛竮流浪。

所谓以依寂照不二之真如法故,有于无明(无明依真如而起)。以有无明染法因故,即返熏真如。以熏习故,则有妄心,而变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有二种义,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不觉心起而有其念,现妄境界。以有妄境界染法缘故,即熏习妄心,令其贪恋执着,造种种业,生死不断,受于一切身心等苦。

此“失本流末” 即谓失却真性,流入三细六粗,众生之轮回境(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为三细;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为六粗)。

我等众生为此无明所引,起惑造业,浑乱光寿真体。诚如《楞严经》所喻:“譬如清水(喻真性),清洁本然。……有世间人,取彼土尘(喻无明惑业),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即以投土于水而喻五浊之相。

佛一代时教,开显八万四千法门,悉为“澄浊而清”所施设。如澄泥沙,复使清洁。

《楞严经》云:“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蕅益大师释曰:“还以澄浊得清而喻修证之相。静器者,即喻本不生灭圆湛之性。如澄浊水,须贮静器,欲破五阴,须观(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也。静深不动,喻观行力深也。沙土自澄,喻相见二分不复相织,圆伏五住烦恼而粗垢(见思惑)任运先落也。

清水现前,喻真谛理明,亦复相似见三谛理(真谛、俗谛与中谛)也,初伏客尘烦恼,正明断界内见思,伏界外无明也。去泥纯水,喻断界外别惑(尘沙惑与无明惑),从圆初住分断,乃至妙觉究竟断尽,故曰名为永断根本无明也。若至明相精纯,则成佛界无上法性五阴。虽复同流九界,变现一切善恶无记有漏无漏诸五阴法,而皆是巧用性恶法门,不被恶法所用,故云不为烦恼。了知性恶即是性善,全用即体,十界无非常乐我净,故云皆合涅槃清净妙德也。”(《楞严经文句》卷四)。

此为通途佛法,凭自力断惑证真,转五浊而成清泰之必由途径,是为难行道。

然净土持名妙法,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即可澄浊而清,转五浊为五清,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

诚如蕅益大师开示:“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弥陀要解》)冀诸净业同仁,三复斯言,铭之五内,拳拳服膺,信解笃行,自可获致“澄浊而清”之奇勋,得佛髻中宝珠之特赏。

《弥陀疏钞》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如果常能这样想,就不会缺乏念佛的动力了

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我们;无时无...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问: 为何临命终的时候所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不可能是...

为何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

问: 怎么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佛是念佛的什么? 大...

【推荐】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项

一、佛七的内涵 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问: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

传印长老的临终开示是慈悲之极的话

去年我们上传下印长老往生,你说他出家七十多年,临终...

圣严法师《净土在人间》

大家一向认为,净土一定是指佛的世界或是佛国,例如,...

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

1、依止佛陀经典参考相应祖师论著。 2、不宣扬神通感...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受菩萨戒的居士,能为儿女求婚姻吗

问: 弟子是受了菩萨戒的在家居士,想为儿女求婚姻,这...

想长相庄严,最好去西方极乐世界

他有福荫,这种人一出生下来,他的长相都是很庄严的仪...

四十八大愿——(第21愿)各具三十二相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

大安法师:念佛不求往生与五逆十恶者相同

修净土法门的人,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

【佛教词典】一切遍智印

(印相)谓三角形也。是为火形,以智火烧烦恼之意。大...

【佛教词典】意不与四不定心所相应

【意不与四不定心所相应】 p1210 成唯识论四卷十九页云...

倓虚法师讲述观​音菩萨显灵的故事

说起感应来,我还亲眼看到几件观音菩萨显灵的事,这里...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 不疑之谓信,苟有疑...

怎样处理是非

常听人说:是非止于智者,是非真的能止于智者吗?其实...

慧律法师: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

圣严法师:应以何种态度面对癌症

问: 台湾企业家郭台铭的妻子过世,很多人不免感叹,...

佛法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无我」的道理

说身无我这个无我的道理,本经上也是常常提到,般若经...

「利和同均」化解利益冲突

六和敬中的「利和同均」,讲的是均等、公平的原则,可...

佛教四大名山与十小名山

一、五台山 清凉圣地 风光独秀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为...

时时刻刻勿令暂忘

我们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念阿弥陀佛,但是在我们遇到...

容人与结缘

每个人由于自己所受的教育程度、思想修养以及成长的生...

准提菩萨形像的象征意义

准提菩萨的形像有很多种,一般我们常见的形像通常是十...

实际修行过程中间要防止四种病

《圆觉经》上面说过: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