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大安法师  2023/08/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佛如来,虽有大众,众中亦有不其恭敬。如一比丘语释迦牟尼佛,若不与我解十四难,我当更学余道;亦如居迦离谤舍利弗,佛三语而三不受;又如诸外道辈,假入佛众,而常伺求佛短;又如第六天魔,常于佛所,作诸留难。有如是等种种不恭敬相,是故愿言:使我成佛,天人大众,恭敬无倦。所以但言天人者,净土无女人及八部鬼神故也。是故言:“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这两句是第七,“庄严主功德成就”。就是在大众里面,教主功德成就。教主的座下有很多的天人,这是带业往生的他方世界的众生,他们也都是大丈夫相,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些天人众都以极大的恭敬心来绕佛一匝、三匝、七匝,乃至无量匝,来对佛五体投地,恭敬瞻仰。

阿弥陀佛为什么会生起这个庄严的愿呢?也是见到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这一期当中,虽然也有七众弟子,但是这些弟子当中有的就表现为对佛的不恭敬。不恭敬的相,这里举了四种。

第一种,就是有一个比丘口气还有点挑衅地向释迦牟尼佛提出十四难。十四难,都是什么世界是有常是无常……都是在断常、有无的范围当中,这属于边见,由十四种见开出六十二种邪见。他说:“如果不给我解释这十四种难,我就舍戒还俗,到其他的外道去学。”但这十四个问题都属于戏论的范围,佛一般对这个事情属于置答——不加回答。这个比丘看到佛没有回答,投其他的外道去了。

第二种是居迦离,这是僧团当中的一个比丘。居迦离是提婆达多的大弟子,提婆达多为了分裂僧团,他也有五百个比丘,也有一些伴党,居迦离是他伴党当中的骨干。居迦离比丘就诽谤舍利弗和大目犍连,这桩事情在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里面有记载。说舍利弗、大目犍连去游化的时候,中途遇到了大雨。正好有一个制陶家,有一个比较大的房子,他们就赶紧钻到那个房子里面去了。进了那房子,就夜宿在那个屋子。但这个屋子很暗,实际上先有一个女人住进去了,但舍利弗、目犍连不知道。

第二天早晨,是这个女人先从屋子里面出来,然后舍利弗、大目犍连后出来。这个就被居迦离看到了,于是他就散布谣言,诽谤说舍利弗、大目犍连跟那个女人有染了。当这个话一出来,佛是知道的。他说三次,佛都告诉他:“你不要诽谤,舍利弗、目犍连是清净的。”说一次,他还说:“佛虽然这样说了,但我亲眼看到了。”不接受。等到第二次他又诽谤说,佛又告诉他:“你不要再说这话,舍利弗是清净的。”他还抗拒:“我亲眼看到了。”等到说到第三次的时候,就是佛三次劝他不要说,他三次抗拒,不接受,最后全身生疮,就堕到大莲华地狱里面去了。这是居迦离的公案。

第三种不恭敬相,就是当时有诸多的外道,有些外道他假装信佛,进入僧团。干什么呢?是来寻找佛有什么毛病、问题、缺点,来攻击佛。是有这样的人,来卧底的。

还有一种就是第六天的天魔,波旬类。他常常在佛所作种种留难。比如佛——这个太子即将成道的时候,天魔来了,带着百万的魔军,要太子起来:“你不起来,我把你抛到江洋大海去。”就是来作留难,不让佛成佛。佛当然入慈心三昧将他降伏了。佛成佛之后教化众生,他又作留难,常常劝佛涅槃。开始第一次劝的时候,佛说:“我还有弟子没有度完,还不能答应你。”等到若干年之后,他又劝:“你现在度了很多弟子,也度得差不多了,该要休息。”等到这次劝的时候,佛说:“三个月之后入涅槃。”他劝佛早点入涅槃。以后佛灭度之后,他又有更大的障碍了,他派魔子魔孙混入僧团,“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所以,魔就是这样的作障碍。

这些都是种种不恭敬之相。是故法藏菩萨就发愿:等到我成佛的时候,天人大众都对我——对佛恭敬,无疲无厌。这里只是说天人。这个天人,前面讲的极乐净土是没有女人,也没有八部鬼神的,这个天人还是随顺他方世界的称谓来指称的。这种恭敬,不是佛要恭敬,实际上完全是为了度众生的方便,因为一切修行人要得法上的利益,一定要从恭敬中求。印光大师常常会开示这一点: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那些对佛一点恭敬心都没有,而且还来诽谤的,不仅得不到法上的利益,而且会堕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此...

临产助念可护佑产妇母子平安

女人难产是有原因的。要么是跟这个所生的儿女有怨,所...

尊师重道方能获法益

真信佛法之人,见一切僧,尚行礼敬,况于最初对所皈依...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问: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 归敬...

【佛教图片】极乐世界观想图

极乐世界观想图...

同样一首歌,一个是生情执,一个是出道用

大家知道生在兜率天内院见到弥勒菩萨,那么这个胜境能...

极乐世界为何没有二乘、女人、根缺之名

问曰:名以召事,有事乃有名。安乐国既无二乘、女人、...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修行的成就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摩诃迦旃延...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佛...

往生时为何只见莲花不见佛

问: 往生时,为什么只看见莲花,不见阿弥陀佛来也要...

极乐世界的四土生因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正...

在家居士可以常替亡者助念吗

问: 在家居士,可以经常替亡者助念吗? 大安法师答:...

【佛教词典】原人论

《原人论》,一称《华严原人论》,一卷,唐宗密撰。此...

【佛教词典】问阿难法毗尼法

亦名:问阿难白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问阿难白者,佛...

山民窃取王库喻

过去,有一位居住在山里的人,偷了王家库府中的贵重衣...

素食者滋养身体的方法

原文: 先後天衰弱,当以善於保养为事。若欲靠食物滋养...

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

不听、不说、不传

语言,不仅是人类文化留存、发扬的重要媒介,也是人际...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

《大乘起信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我们...

对治我们欺诳之心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

佛不欺人

接触到佛法,一晃二十多年了。回忆这期间的进进退退、...

惟贤长老《三皈的广大意义》

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

跳出轮回的苦

在这个三界轮回,最好的是天,再么人,再么阿修罗,阿...

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理论依据

中国佛教能够经得起二千多年的历史考验,并成为中华文...

畜生道众生能直接超度往生净土吗

问: 畜生道众生能直接超度往生净土吗?还是需要来生投...

欢喜与忧悲

人的生活,不是喜就是忧;得则喜,失则忧。然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