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获得快乐与调好人际关系

达照法师  2015/02/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获得快乐与调好人际关系

快乐不是独享,而是共享。有独享的快乐,叫“寂静涅槃”,禅定的快乐也是独享的,但大部分快乐是共享的快乐。

我们修学佛法,要发度一切众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对于在家居士,一家人天天在一起,要让家人都感觉到快乐;如果一家人在一起都感受不到快乐,我们想在别的地方找到快乐基本上是没有希望的。家庭的快乐叫天伦之乐,是上天安排给我们的快乐。如果在事业上、在同事之间,我们也能感到快乐,这是额外的快乐。

中国古人对于天伦之乐很在意。所以婚嫁讲究门当户对,就是彼此的价值观念、人生教育要差不多,这样在一起能够互相理解,否则,张三李四各说各的。比如西方有公历,东方有农历,西方过阳历的年,东方过农历的年,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样彼此不相交融。

那么人际关系要处理好,怎么处理法?

快乐的秘诀里面说,处理人际关系要换位思维。当然,换位思维也不是很容易的。当你痛苦的时候、你觉得被欺负的时候,说换过来想想是他被你欺负,你想得到吗?就像你今天被打了一拳,你说要想你打了他一拳,好像想不到。但是从修行上说,只要能够深信因果,那一定能够想得到,换位思维就变得很简单。我们今天觉得自己被骗了,不要报怨,因为实际上我们以前就是这么骗别人的。佛法是相信因果的,所有发生的一切一定是有原因的。在自己身上有这个原因,所以相应的结果才会落到自己的头上,而不落到别人的头上。

对于这一点,普通的人觉得理解不了。我们是佛弟子,能深信三世因果,就很容易理解。三世因果当中,对于人际关系有句话讲:“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有缘方聚;子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关系的存在一定要有债务在这里。那到底他是来还债,还是来讨债?大家看看就知道。有些人有两个孩子,一个是来还债的,一个是来讨债的,债讨完了他会走掉,也可能是夭折。当然,如果你行善积德,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福德根基培养好了,这个讨债的人可能会早一点离开,而还债的人会过来。

十几年前,很多菜市场门口都有一个工商所,那里放着监督的公平秤。在摊贩那里买了菜,可以到公平秤上对一下,对上了就没问题,对不上可以回去找摊贩。我哥哥以前就在菜市场卖过菜,他就懂得秤给别人一斤只有九两二三,如果低于九两,工商部门就会来找他算账,而九两以上他们基本上不来找。因为菜买回来放在那里会缩水,所以他总是少秤不到一两给别人,造业。

特别是做买卖的,他的秤上面是有文章的。秤杆子里面有水银,水银是能流动的——秤给别人斤两少的时候,秤尾巴会翘起来,表示我多给你了;秤给自己时秤尾巴会往下低,表示我少拿了你的,实际上斤两已经多了。

有个人一辈子天天就用这杆秤,攒了很多钱,生了两个儿子,家产很富有。可是临死时很痛苦,躺在那里好久都死不了。他儿子很孝顺,就问父亲:“您有没有什么放不下的?”

他就看着那杆秤,对儿子说:“我们的家产都是靠这把秤赚来的。”

“这把秤这么厉害?怎么能赚到家产?”

“你们不会用,要是你们会用了,也能赚。”

他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儿子。告诉以后,儿子说:“您放心,我们会用了,您安心走吧。”他就走了。走了之后,他的两个儿子一想,父亲怎么这么缺德,怎么能这样赚人家的钱呢!就把这杆秤摔断了。他们心里觉得有愧,还经常拿出很多钱来,力所能及地布施,做一些好事,积些德,生怕自己家里遭受不测,并且也去信佛。父亲走之前,两兄弟各家都生了一对双胞胎,都长得很壮实、很漂亮,长到七八岁了;结果信佛没多久,这四个孩子全夭折了。

两兄弟很伤心,怎么也想不通:父亲这么缺德,还养我们两个这么好的孩子;我们的心这么好,怎么四个孩子都夭折了?于是就跑去找师父。师父跟他们说:“你们放心,这是你们父亲的业报,这四个孩子本来是来要债的,既然你们现在已经完全改过了,他们就离开了。不久你们还会有四个孩子,不过这四个是来报恩的。”过了一段时间,他们两家果然又生了两对双胞胎。

很多时候,我们凡夫眼光短浅,看不见到底是什么原因感召了自己的生命状态。事实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人际关系,都是由自己种的因所造成的。一念善心、一念恶心都会改变结果。因果是分明的,但是因变成果还需要缘。如果你已经种下了因,而结果还没有现前,那就在缘上改变,结果自然就改变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我们都有成佛的因,可是我们的贪嗔痴烦恼一大堆,这是下地狱的因——十法界所有的因我们都有。哪一种因的缘先成熟,哪一个果就先现前。所以,大家现在要抓紧机会好好修行用功,解脱成佛。成佛之后,过去下地狱的因还在,怎么办?我们就再创造下地狱的缘,成佛以后要想下地狱,那是易如反掌。下去干嘛?去度众生。

释迦佛来到我们娑婆世界,也要遭受生老病死的果报。佛是不是还要轮回?不需要轮回,但是他过去一定有轮回的因,现在才来这里接受这个结果。这个结果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痛苦。地藏王菩萨在地狱里度一切众生,也不会有任何痛苦。

从因到缘的过程,实际上是“因缘果报”。“因”是主因,是原先、先天已经有了的;“缘”是现在的努力。在现在的努力当中,我们主要是改变身、口、意这三业,其中身体的行为和语言主要改变的是我们的依报,而意业是将正报依报一起改变。

在上面讲的故事中,两兄弟的起心动念是善心,符合天理,所以恶的缘就不成熟了。如果他们的四个孩子长大,可能成为败家子,那他们后面的痛苦就非常多,所以要让恶的缘马上停止。如何才能停止?善心的力量要超过恶果的力量才能停止。

我们现在发起要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发起感恩的心,或者是发起忏悔所有业障的心。如果这种心力超过身体病痛的业力,身体的病痛马上就好转;如果这种心力超过了人际关系的恶缘,那人际关系的恶缘马上就消失,善缘就现前了。如果心力不足,善心不够,菩提心发得不究竟、不彻底,那么力量就很弱,会有一点改善,但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我们还会遵循原来的业报往前走。

算命的人算不准修行人的命,因为修行人的心念会转变果报——把恶的业果当作善的业果来看待,恶的业果就此转变了。比如说生病了,恶果现前,修行人认为生病是一件好事情,是在消除自己的业障。对于修行人来说,咳嗽感冒是身体的年检,就像现在汽车执照每年都要年检,如果年检不合格了,违规操作要罚款,罚完了就好了。所以咳嗽感冒两天,病过去了又合格了,还可以继续用。修行人对于人生的苦难遭遇,都当作是消除业障来看待,遇到恶人恶缘当作来磨炼自己来看待,所以平常人认为的恶果,在他这里形成不了恶的受报。

对于人际关系,如果我们深信因果,自然就心安理得。相信因果的人,对于痛苦的遭遇也很开心,就像过去欠别人的债,现在还给人家了。小偷偷我们的东西,我们也要高兴,以前欠他的,现在还给他了。我们要是不高兴,在那里骂人家、生气,好了,来生又要遭受被人骂的结果;种下了这样的因,一定会有结果的。

除了深信业果以外,还有持戒——佛法把这些生命当中最宝贵的、获得快乐的方法都告诉我们了。持戒,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要诀。我们在这个国度,要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在这样的社会,要遵守这个社会的公共道德;在家庭当中,一定要遵守家庭的规则,中国人一定要遵守中国人的家庭规则,美国人就遵守美国人的家庭规则;在单位里上班,要遵守单位的制度;在这个寺院住,要遵守这个寺院的共住规约;佛弟子就要遵守佛弟子的戒律。

戒律的学习,并不是很古老、很死板、很遥远的事情,而是在教会我们当下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有这么一个共同的规约,大家去遵守它,这是获得快乐的一个基本秘诀。凡是不遵守规则而产生的一切后果,都会给我们带来痛苦;那么对于它带来的痛苦,一定会由自己去承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达照法师文章列表

神通抵不过业力

唐朝代宗大历年间,有一位隐士叫李源,原先是位贵族子...

因果报应的三种形式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之一,佛教深信相信因果定律的正...

小军比丘出家缘

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个婆罗门,哥兄弟两个人。两个人,...

不净羹

从前,有人种了很多的棉花,如果过时不采的话,就会成...

杀生之业这么可怕,还可不戒吗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金刚经》说:是法平...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

人有一个身体,可以做好事,做坏事。拳头,我打你一拳...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可杀乎?

原文: 杀生一事,过患至为深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

人生就是要有个好心情

人生的话就是要有个好心情。你有个好的心情,一切负面...

禅定之前的四种状态

修欲界定先要坐禅,在坐禅的过程中,依据心态的不同分...

我们现在最大的不安定有两种

我们现在最大的不安定有两种:一种叫做生存欲,就是你...

四心念佛

平常我们都说要一心念佛,而彻悟禅师净宗十二祖却告诉...

参禅会出现的三种习气障碍

你在参的时候,过去的种种习气烦恼,就会在身心中翻出...

【佛教词典】异品有

因明用语。有,全有之意。因明称宗异品全部均具有“能...

【佛教词典】瞋恚

谓于诸有情。欲为损害。内怀栽杌。乃至现为过患。总名...

圣严法师《众生成佛》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六十华严...

理观让你清净,事修让你庄严

问: 师父!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怎么面对如灰尘的人事...

舌头的妙用

广慧元琏禅师初学道的时候,依止在真觉禅师的座下参禅...

临终助念的时机该怎么把握

问: 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断气之后,智慧高出断气前的...

历代高僧大德的惜福节俭

惜福节俭是历代高僧大德都具有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增...

佛学常见辞汇(十六画)

【器界】 器物世界,是山河大地房屋及一切器用物品的...

人生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幸福

明白人生道理,处之安然,幸福自是可得。不因愚痴无知...

触物起照 断截惑根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曾经教导比丘:...

有种梦想如此实现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

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