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什么样的心,就会导致相应的结果

济群法师  2013/10/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什么样的心,就会导致相应的结果

我们每天活在哪里?其实,并不在我们所以为的现实中,而是在这个无形无相而又变幻莫测的内心世界。比如,我喜欢谁或讨厌谁,我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是谁在主宰这一切?正是内心抉择的结果。为什么你会喜欢某人?是贪爱的心理使然;为什么你想得到什么?是占有的心理使然。不仅如此,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来自与之相应的心理。

在每天的早晚功课中,都会念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一偈颂出自《华严经》,告诉我们:心的运作最终会发展出十法界。其中,包括四圣和六凡,前者为佛、菩萨、声闻、缘觉,后者为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所有这些生命形态,乃至其间的种种差别,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根源于我们不同的心行。成佛取决于它,堕落同样取决于它。

我们为什么能成佛?是因为众生本具成佛潜质,也就是潜在的觉悟本体,又称佛性。但同时,生命还有着无始无明,有着与生俱来的我执和烦恼,如果不加以阻止,便会将我们导向恶道。

左右生命走向的,正是那些绵绵不绝而又刹那变化的心念。每个心念的生起,都会在内心留下痕迹,并通过不断重复积累成习惯。而习惯会成为心态,进而发展为性格,最终固定为人格。你有什么心态,有什么人格,就会营造什么样的生命环境。所以说,每个心念的发展都代表着一条生命道路,顺着这个方向,最终会发展出一个世界。

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只关注外在结果,而忽略了内在因果。我们干了错事,如果当下看不到报应,就会心存侥幸,就会觉得无所谓,明天可以继续再干,这是非常短视的。因为阿赖耶识早已经忠实地、事无巨细地记录了这些信息。当我们在重复过程中,这一行为在内心形成的力量就会随之强化。可以想见,如果阿赖耶识存储的都是不良信息,生命将呈现怎样的面貌,走向怎样的结果。

社会上,很多人为了做事不择手段,最后把心做坏了。这种情况在教界同样存在,因为不懂得心行运作规律,做事时不能善用其心,虽然事情做成了,但已误入凡夫心的轨道,或执著于地位,或执著于事业,或执著于名闻利养。如此,人我是非也就在所难免了。

须知,凡事都有两种结果,一是外在结果,一是心灵结果。相比之下,后者远比前者更为重要。因为外在结果是暂时的,而心灵结果是长久的,并能长时间地影响生命走向。我们不要以为坏事做了就会过去,事实上,它都会在内心形成心理力量。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负面信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导致心理疾病的成因。

佛教认为,善行能招感快乐的结果,而恶行会招感痛苦的果报。这种快乐和痛苦不仅是外在的,同时也是内在的。当一念慈悲生起时,内心是开放而柔和的;而当一念嗔心生起时,内心是扭曲而动荡的。这些结果,是我们当下就能感受得到,体会得到的。

如果心行力量强大,还会导致生理反应,影响色身健康。有些被烦恼折磨的人,甚至痛苦到要去自虐,要去自寻短见,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已无法承受这些烦恼,所以需要身体共同负担,或以毁灭身体的方式进行对抗。可见,这种力量是多么惊人啊。那么,这些力量从哪里来?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不断纵容起来,发展起来的。

所以,发心不仅意味着你要发展一种什么心理,还意味着你将成就怎样的人格,感得怎样的命运。这个问题实在太重要了,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心是修行的根本所在。根,就是因——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若是因种得不对,比如以贪心、私心想要成佛,那是绝对无法成就的。

有什么样的心,就会导致相应的生命结果。这个发心包含最初的动机,也包含做事过程中每个当下的用心。有时,我们的确是本着高尚的利他之心开始做事,但在做的过程中,却逐渐偏离方向,进入凡夫心的轨道,这是非常普遍的。因为凡夫心代表着我们无始以来的固有习惯,如果不是时时警惕,刻意扭转,很容易落入业已形成的惯性之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境随业识转,是故说唯心

成差。天见是宝严地,人见是水,饿鬼见是火,鱼见是窟...

梦参老和尚:善用其心

我们好多道友,皈依佛之后会问:师父啊!怎么修行啊?...

修行人要把人我是非舍掉

我们是学佛的,要制心一处,你用的功夫,要时时刻刻现...

神经系统是受心理的影响

思量能变就是第七意识,老是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

治心的方法

以静心对治动心: 现代生活紧张快速,大多数的人都患...

疾病是对心灵的一种保护

一天,一个修行者来到佛陀面前,问自己为什么不快乐。...

心中要有阳光

心中有佛,见的都是光明,说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见...

【推荐】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

我刚出家的时候,经常听老和尚开示说:佛法的修学是心...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推荐】正见--以观念改变心行

未来在哪里?我们稀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界,稀里糊涂地...

戒律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一、认识戒律的重要地位 原始佛教僧团不设立权威的崇拜...

济群法师:怎样看待「提倡科学、破除迷信」

闻道: 怎样看待提倡科学、破除迷信的说法呢? 济群法...

父母和子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问: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一种什么样...

【佛教词典】尸梨伽那

(佛名)?rigu?a,译作厚德。佛之别号。智度论二曰:尸...

【佛教词典】伐勒迦梨

(人名)Balak?ti,比丘名。译曰斗力。见玄应音义二十...

这样的人心特别狡诈和阴险,而且城府很深

随烦恼二十:谄者。 谓罔他故,矫设异仪,谄曲为性。能...

吃水果也有大学问

入秋后,一批又一批秋季水果源源不绝地推上市面,而且...

忍辱求安

寒山是唐代著名的和尚诗人。他的诗大多富有禅理,令人...

即使珍宝如雨下,欲望仍无法满足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祇...

我们怎么去为死亡做准备

有白昼就必定有黑夜,所以就必须要为黑夜的到来作准备...

临终能够记住这句话就有救了

有一个禅师,他去参访雪峰禅师。雪峰禅师当时在福州。...

布施不只是布施物质

在某个婆罗门道场里,有位修行者很有服务热忱,他任劳...

如野马一样的妄想心怎样调伏

祖师们确确实实了不起,想了很多办法,写了很多文章,...

为家人买肉和烟酒会影响往生吗

问: 我想吃长素和受持五戒,但是身边家人朋友要我帮...

秽土成佛与净土成佛

其实,成就初地以后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你选择简单...

妙莲老和尚《福慧双修》

今大上午有位中兴大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来问我许多问题,...

在家居士的感情生活如何处理

《维摩诘所说经》的〈佛道品〉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与...